“職務太高,不正常。那太高職務的獲取,必然也不正常。
“一個人,可能是傻子。人多了,必然就不傻。黃泰國,乃長期與我龍漢並立之國家,其上層人士,自然不能用傻子去形容。
“杭勇自稱葛元,前往黃泰,表現比較優異。黃泰擇優錄用的時候,不調查他嗎?一查,根底不幹淨,還怎麽會委以重任。
“但按照你剛才的描述,杭勇已經被委以重任。不僅如此,梁塵國與龍漢國的戰場,瞬息萬變,黃泰國居然派他前往。須知,那樣的前往,必有臨機決斷之權。黃泰國憑什麽信任他呢?”
說到這兒,公冶方儀停了下來。
塗山愣了片刻,才察覺,公冶方儀在詢問自己,在等待自己的迴答。就說:“末將也不知道。”
“你當然不知道,但你猜得到。”
“猜得到?”塗山就認真想了一下,“難道,他屠殺了大批的龍漢人才!”
“善良是好事,但不能因為自己善良,就去猜測別人善良,”公冶方儀說,“已經猜到這份上了,為什麽不放開束縛呢?
“杭勇,是家族推薦的。同一時期,各地家族推薦進入朝庭的人成千上萬。假設杭勇殺掉其中八千,對黃泰國又有什麽好處。杭勇殺那八千,一開始,多半隻因為私怨。後來,則往往因為眾人緝拿,他不得不反抗,這才越殺越多,數量增至八千。
“因而,就算他殺了八千家族推薦者,他仍然不能獲得黃泰國的信任。”
——
塗山想了一下,說:“那,他隻能殺現任官員,而且還是重要官員……隻不過那樣一來,龍漢這邊還能信任他嗎?”
“說得好,”公冶方儀道,“正常的臥底密探,龍漢這邊會給他個原因,黃泰調查過來,表麵證據會證實,杭勇在龍漢混不下去了。但那樣的原因,有層次限製。隻能是地方小吏在迫害他,不能是朝庭大臣在壓製他。如果是後者,一過去,就得交待龍漢這邊的重要情報,就得不償失了。
“到黃泰之後,同樣因為層次,他應該當不了大官,其升遷的進度,至少應該比你慢。黃泰那邊,不願意他晉升,是一層意思;不願意信任他,又是另一層意思。
“現在的情況是,黃泰已經讓他做了高官,並且非常信任他。這就證明,他業已讓龍漢國蒙受了重大損失。”
塗山問:“是不是站在黃泰的立場看,杭勇乃龍漢的罪人,迴國必死,已經不可能是臥底密探了,隻能踏踏實實地做黃泰的臣子?”
“是的。”
“既然如此,那他又為何沒有殺我?”
“兩個原因,”公冶方儀說,“一是他保留迴歸龍漢國的權利,二是他認為你不重要。
“剛才你說,他是家族武堂俊傑;你則考得一塌糊塗。所以,第二個原因應該是主要原因。
“至於前一個原因,相當渺茫。但他已是高官,又不需要親自養你看守你,沒什麽付出,就僅僅是不殺你而已。反正在他眼裏,你不可能是他的威脅。”
塗山倒吸一口涼氣,問:“前輩剛才說,他迴歸龍漢國,相當渺茫。他自己,是否也意識到渺茫?他的心,到底是站在龍漢還是黃泰?”
“照情理推測,他應該也意識到了。意識到迴國渺茫,但仍然保留著渺茫的可能,這並不是心向誰的問題,”公冶方儀道,“其實現在就可以做個總結中,杭勇應該就是被龍漢派往黃泰的臥底。
“但他這個人,屬於那種無所不用其極的人。他並不看重到底自己守護的到底是哪個國家,他看重的,隻有他自己。
“你應該聽說過土匪招安吧:小頭目,做小官;大首領,做大官。所以他到黃泰之後,把臥底任務置之腦後,一門心思往上爬,要做大頭目,甚至不惜給龍漢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有朝一日,他迴龍漢,就不能是召迴,而隻能是招安。
“他不會提出迴歸,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套取過黃泰的真正情報。他隻能是偶爾表露出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屆時,如果龍漢國這邊主動聯係他,必定在對應品級基礎上,再升三級才行。”
對於臥底變招安什麽的,塗山並不是很在乎。塗山說:“其實那些都不重要。末將想要再次確認的是,他真的已經給龍漢國造成了重大損失?”
“當然是真的!”公冶方儀說,“盡管我們不知道具體是什麽,但我們已經知道了結果。他,杭勇,隻有造成了龍漢國的重大損失,黃泰國才會信任他並委以重任。這是一對一的因果關係,結果一定,原因必然一定。”
“如此說來,末將就能理直氣壯地找他報仇了!”塗山起身抱拳行禮,“杭修竹多謝前輩!”
——
“少說那些虛頭巴腦的,你到底願不願意為南宮夫人效勞?”
“啊?”塗山都忘了還有這件事。
“啊!你以為老身白幫忙的啊!”
塗山想了一下,說:“複仇之後,願憑南宮夫人差遣!”
“你不靠上棵大樹,怎麽複仇?”公冶方儀諷刺道,“是以為末學後進能夠與風流俊傑抗手,還是以為杭勇古板大度會跟你單打獨鬥?”
前一句,塗山有靈氣修煉的底牌相抗,但後一句,就不行了。原劇情中,杭勇使用了卑劣手段。現在的進程裏,塗山本來還不知道,但經公冶方儀分析,已知杭勇卑劣更勝原劇情。
卑劣的杭勇,自然不會單打獨鬥。他會調用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去應對塗山的複仇。
如此一來,塗山就猶豫了。
不借公冶方儀的勢,等自己也發展出一定勢力與杭勇相爭,估計要幾十年後了。借勢,則會在一定時間內,放開複仇任務。
塗山說:“若能助我向杭勇複仇,末將願意聽從南宮夫人差遣。”
“你這是提條件,本末倒置了,”公冶方儀說,“這就相當於‘信之則有’與‘有之則信’一樣。不能講條件的。”
好吧,那不過是個形式。不提條件,南宮夫人為了讓我盡心為其工作,仍然會滿足我的條件。
“行,在下願意聽從南宮夫人差遣。”直到此時,塗山才不自稱末將。也從側麵表示了改換門庭的意思。
——
“那好。相關儀式,迴府之後再說,”公冶方儀說,“現在,你可以說說那個杭勇的特點。”
塗山點了點頭,說:“天江州杭家,按文武資質,分文武兩堂。杭勇入武堂幾年之後,便做了魁首。推薦考試之前的最後一次年試,尋常弟子內功二十年,他則有三十年。這還不止,他修煉的,還是普通基礎內功。”
“沒了?”
“沒了。”
“那,你當時內功幾年?”
“五年。”
“不會吧?雖然你弱,但不會這麽弱吧?”
“我入的文堂,本是文堂魁首,因為意外,斷了文途,這才轉到武堂。年試的時候,我剛剛習武兩個月左右。”
“那還差不多。來,全力擊出一掌試試。”
塗山提起內力,依言擊出一掌。
掌勢剛好充分的時候,公冶方儀伸手接了一下,說:“你現在大約二十年內功。不對,你應該還有什麽殺手鐧,否則你不會堅持複仇。”
真是的,在公冶方儀麵前,一點秘密都藏不住。
“殺手鐧自然是有的。如果前輩真是六十年內功的話,請使出全力。”公冶方儀有六十年內功的事,自然是魏檢校那兒傳出來的。
塗山站了起來,公冶方儀慢了一步,也站了起來。
塗山運使靈力,再次拍出一掌。公冶方儀原本就提了六十年內功,見塗山掌勢,便又加了四十年。
砰!
兩掌一撞即分,誰都沒有後退一步。看形勢,居然不分勝敗。
“前輩的內功,到底是多少年?”塗山問。
之所以發問,是因為塗山感覺,靈氣掌應該能夠勝過六十年內功。
“老身剛才使出的是一百年內功。”到底有多少年內功,公冶方儀還是沒說。不過,保留餘地已經不多,還是很明顯的。
——
杭家武堂弟子,修習高級內功,一年相當於兩年;杭勇修習普通基礎內功,一年相當於三年。
所以其他人的內功普遍二十年,他有三十年。
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時間約六年。
這六年時間,杭勇的內功修煉自然不再是早先的速度。他入了龍漢朝庭,緊接著又投了黃泰朝庭,因而他必然瀏覽了兩國朝庭內功。優中選優,再選適合自己的高級內功,說一年相當於四年,絕對保守;起碼,也得相當於五年,搞不好,六年也是有可能的。
相當於五年,則增加三十年。跟以前相加,正好六十年內功。
相當於六年,則七十年內功;相當於八年,則八十年內功。
而如果答案是一百年內功的話,則隻能是一年相當於十一年。而這,又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塗山可以確定,用靈氣的時候,自己能占上風。
就不知十招掌法或三招劍法夠不夠取勝。
“你能抗百年內功,而那杭勇的內功,絕對不足百年,為何你悶悶不樂?”公冶方儀問。
塗山說:“不瞞前輩,用這種殺手鐧,掌法,我隻能使出十招。若是劍法,則隻有三招。還不能確保取勝,故不敢欣喜。”
“你不是一個人(你是一頭豬),南宮夫人麾下,像老身這樣百年以上內功的,就有四位。”多的,公冶方儀暫時就沒提了。
——
接下來,塗山繼續在種糧區域呆了五個月,至次年春,公冶方儀全麵完成任務,這才一起離開了棗鄉。
之後,自然是上京城,進了郭府(郭文瑞府)。此時,郭文瑞已經卸去樞密使,平調為平章事。
樞密使、平章事,級別都是宰相級,但卻並不是真正的宰相。有個職務,很出名,那就是“中書門下平章事”。如果是宰相,又怎麽還是“門下”。
龍漢國此時,也並未設宰相。
不過,要說清楚,還得從有宰相的情況說起。
——
宰相的基本情況,應該家喻戶曉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皇帝與百官中間,存在宰相,其實屬於特殊情況。
為什麽呢?
因為,百官的上級,是宰相而不是皇帝。隻有宰相的上級,才是皇帝。
如此一來,宰相要駕空皇帝,豈不是很容易。
所以,正經的皇帝,都不願存在宰相一職。
隻有社會發展相對原始落後的時代,還有那種老皇帝死了兒皇帝太小的時候,才有宰相。
封建社會末期,再出現兒皇帝時,宰相一職,往往被幾個顧命大臣所代替。
顧命大臣,其實也不怎麽好。但總比宰相專權,要好些。
——
剛才的角度,主要是上通下達、政令不暢的角度。
此外,還有集權與分權的角度。
完全集權,皇帝累死也忙不過來。完全分權,還要皇帝做什麽。所以,永遠是集與分共存。
相對來說,塗山前世曆史上的三省六部製,就做得不錯。
三省六部,將朝庭諸事劃分為九個部門,每個部門都向皇帝負責。皇帝隻管到部門頭頭那裏,部門內部的事,由自行處理。
那就是相對完善的封建政治體係了。
——
再往後,其實還發展了一步。
曾經消失的宰相製,換了個名稱:內閣,又冒了出來。
三省,相當於直轄市,有些時候都沒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六部還在。
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以上,原先是皇帝。現在不是了,上麵是內閣。
但內閣又與宰相不同。
宰相是實權,是橫亙於皇帝與百官之間的大山。內閣就差多了,內閣名義上沒有實權,有的隻是影響力。當然,實際上,通過一定的手段,還是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權力轉移的。
內閣是幹嘛的呢?批閱奏章。幹的是皇帝的事。
但內閣批閱之後,並不發還六部。而是要從皇帝那兒過一遍,皇帝審閱之後,再發還六部。
如此一來,皇帝就有了否決權。
“一個人,可能是傻子。人多了,必然就不傻。黃泰國,乃長期與我龍漢並立之國家,其上層人士,自然不能用傻子去形容。
“杭勇自稱葛元,前往黃泰,表現比較優異。黃泰擇優錄用的時候,不調查他嗎?一查,根底不幹淨,還怎麽會委以重任。
“但按照你剛才的描述,杭勇已經被委以重任。不僅如此,梁塵國與龍漢國的戰場,瞬息萬變,黃泰國居然派他前往。須知,那樣的前往,必有臨機決斷之權。黃泰國憑什麽信任他呢?”
說到這兒,公冶方儀停了下來。
塗山愣了片刻,才察覺,公冶方儀在詢問自己,在等待自己的迴答。就說:“末將也不知道。”
“你當然不知道,但你猜得到。”
“猜得到?”塗山就認真想了一下,“難道,他屠殺了大批的龍漢人才!”
“善良是好事,但不能因為自己善良,就去猜測別人善良,”公冶方儀說,“已經猜到這份上了,為什麽不放開束縛呢?
“杭勇,是家族推薦的。同一時期,各地家族推薦進入朝庭的人成千上萬。假設杭勇殺掉其中八千,對黃泰國又有什麽好處。杭勇殺那八千,一開始,多半隻因為私怨。後來,則往往因為眾人緝拿,他不得不反抗,這才越殺越多,數量增至八千。
“因而,就算他殺了八千家族推薦者,他仍然不能獲得黃泰國的信任。”
——
塗山想了一下,說:“那,他隻能殺現任官員,而且還是重要官員……隻不過那樣一來,龍漢這邊還能信任他嗎?”
“說得好,”公冶方儀道,“正常的臥底密探,龍漢這邊會給他個原因,黃泰調查過來,表麵證據會證實,杭勇在龍漢混不下去了。但那樣的原因,有層次限製。隻能是地方小吏在迫害他,不能是朝庭大臣在壓製他。如果是後者,一過去,就得交待龍漢這邊的重要情報,就得不償失了。
“到黃泰之後,同樣因為層次,他應該當不了大官,其升遷的進度,至少應該比你慢。黃泰那邊,不願意他晉升,是一層意思;不願意信任他,又是另一層意思。
“現在的情況是,黃泰已經讓他做了高官,並且非常信任他。這就證明,他業已讓龍漢國蒙受了重大損失。”
塗山問:“是不是站在黃泰的立場看,杭勇乃龍漢的罪人,迴國必死,已經不可能是臥底密探了,隻能踏踏實實地做黃泰的臣子?”
“是的。”
“既然如此,那他又為何沒有殺我?”
“兩個原因,”公冶方儀說,“一是他保留迴歸龍漢國的權利,二是他認為你不重要。
“剛才你說,他是家族武堂俊傑;你則考得一塌糊塗。所以,第二個原因應該是主要原因。
“至於前一個原因,相當渺茫。但他已是高官,又不需要親自養你看守你,沒什麽付出,就僅僅是不殺你而已。反正在他眼裏,你不可能是他的威脅。”
塗山倒吸一口涼氣,問:“前輩剛才說,他迴歸龍漢國,相當渺茫。他自己,是否也意識到渺茫?他的心,到底是站在龍漢還是黃泰?”
“照情理推測,他應該也意識到了。意識到迴國渺茫,但仍然保留著渺茫的可能,這並不是心向誰的問題,”公冶方儀道,“其實現在就可以做個總結中,杭勇應該就是被龍漢派往黃泰的臥底。
“但他這個人,屬於那種無所不用其極的人。他並不看重到底自己守護的到底是哪個國家,他看重的,隻有他自己。
“你應該聽說過土匪招安吧:小頭目,做小官;大首領,做大官。所以他到黃泰之後,把臥底任務置之腦後,一門心思往上爬,要做大頭目,甚至不惜給龍漢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有朝一日,他迴龍漢,就不能是召迴,而隻能是招安。
“他不會提出迴歸,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套取過黃泰的真正情報。他隻能是偶爾表露出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屆時,如果龍漢國這邊主動聯係他,必定在對應品級基礎上,再升三級才行。”
對於臥底變招安什麽的,塗山並不是很在乎。塗山說:“其實那些都不重要。末將想要再次確認的是,他真的已經給龍漢國造成了重大損失?”
“當然是真的!”公冶方儀說,“盡管我們不知道具體是什麽,但我們已經知道了結果。他,杭勇,隻有造成了龍漢國的重大損失,黃泰國才會信任他並委以重任。這是一對一的因果關係,結果一定,原因必然一定。”
“如此說來,末將就能理直氣壯地找他報仇了!”塗山起身抱拳行禮,“杭修竹多謝前輩!”
——
“少說那些虛頭巴腦的,你到底願不願意為南宮夫人效勞?”
“啊?”塗山都忘了還有這件事。
“啊!你以為老身白幫忙的啊!”
塗山想了一下,說:“複仇之後,願憑南宮夫人差遣!”
“你不靠上棵大樹,怎麽複仇?”公冶方儀諷刺道,“是以為末學後進能夠與風流俊傑抗手,還是以為杭勇古板大度會跟你單打獨鬥?”
前一句,塗山有靈氣修煉的底牌相抗,但後一句,就不行了。原劇情中,杭勇使用了卑劣手段。現在的進程裏,塗山本來還不知道,但經公冶方儀分析,已知杭勇卑劣更勝原劇情。
卑劣的杭勇,自然不會單打獨鬥。他會調用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去應對塗山的複仇。
如此一來,塗山就猶豫了。
不借公冶方儀的勢,等自己也發展出一定勢力與杭勇相爭,估計要幾十年後了。借勢,則會在一定時間內,放開複仇任務。
塗山說:“若能助我向杭勇複仇,末將願意聽從南宮夫人差遣。”
“你這是提條件,本末倒置了,”公冶方儀說,“這就相當於‘信之則有’與‘有之則信’一樣。不能講條件的。”
好吧,那不過是個形式。不提條件,南宮夫人為了讓我盡心為其工作,仍然會滿足我的條件。
“行,在下願意聽從南宮夫人差遣。”直到此時,塗山才不自稱末將。也從側麵表示了改換門庭的意思。
——
“那好。相關儀式,迴府之後再說,”公冶方儀說,“現在,你可以說說那個杭勇的特點。”
塗山點了點頭,說:“天江州杭家,按文武資質,分文武兩堂。杭勇入武堂幾年之後,便做了魁首。推薦考試之前的最後一次年試,尋常弟子內功二十年,他則有三十年。這還不止,他修煉的,還是普通基礎內功。”
“沒了?”
“沒了。”
“那,你當時內功幾年?”
“五年。”
“不會吧?雖然你弱,但不會這麽弱吧?”
“我入的文堂,本是文堂魁首,因為意外,斷了文途,這才轉到武堂。年試的時候,我剛剛習武兩個月左右。”
“那還差不多。來,全力擊出一掌試試。”
塗山提起內力,依言擊出一掌。
掌勢剛好充分的時候,公冶方儀伸手接了一下,說:“你現在大約二十年內功。不對,你應該還有什麽殺手鐧,否則你不會堅持複仇。”
真是的,在公冶方儀麵前,一點秘密都藏不住。
“殺手鐧自然是有的。如果前輩真是六十年內功的話,請使出全力。”公冶方儀有六十年內功的事,自然是魏檢校那兒傳出來的。
塗山站了起來,公冶方儀慢了一步,也站了起來。
塗山運使靈力,再次拍出一掌。公冶方儀原本就提了六十年內功,見塗山掌勢,便又加了四十年。
砰!
兩掌一撞即分,誰都沒有後退一步。看形勢,居然不分勝敗。
“前輩的內功,到底是多少年?”塗山問。
之所以發問,是因為塗山感覺,靈氣掌應該能夠勝過六十年內功。
“老身剛才使出的是一百年內功。”到底有多少年內功,公冶方儀還是沒說。不過,保留餘地已經不多,還是很明顯的。
——
杭家武堂弟子,修習高級內功,一年相當於兩年;杭勇修習普通基礎內功,一年相當於三年。
所以其他人的內功普遍二十年,他有三十年。
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時間約六年。
這六年時間,杭勇的內功修煉自然不再是早先的速度。他入了龍漢朝庭,緊接著又投了黃泰朝庭,因而他必然瀏覽了兩國朝庭內功。優中選優,再選適合自己的高級內功,說一年相當於四年,絕對保守;起碼,也得相當於五年,搞不好,六年也是有可能的。
相當於五年,則增加三十年。跟以前相加,正好六十年內功。
相當於六年,則七十年內功;相當於八年,則八十年內功。
而如果答案是一百年內功的話,則隻能是一年相當於十一年。而這,又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塗山可以確定,用靈氣的時候,自己能占上風。
就不知十招掌法或三招劍法夠不夠取勝。
“你能抗百年內功,而那杭勇的內功,絕對不足百年,為何你悶悶不樂?”公冶方儀問。
塗山說:“不瞞前輩,用這種殺手鐧,掌法,我隻能使出十招。若是劍法,則隻有三招。還不能確保取勝,故不敢欣喜。”
“你不是一個人(你是一頭豬),南宮夫人麾下,像老身這樣百年以上內功的,就有四位。”多的,公冶方儀暫時就沒提了。
——
接下來,塗山繼續在種糧區域呆了五個月,至次年春,公冶方儀全麵完成任務,這才一起離開了棗鄉。
之後,自然是上京城,進了郭府(郭文瑞府)。此時,郭文瑞已經卸去樞密使,平調為平章事。
樞密使、平章事,級別都是宰相級,但卻並不是真正的宰相。有個職務,很出名,那就是“中書門下平章事”。如果是宰相,又怎麽還是“門下”。
龍漢國此時,也並未設宰相。
不過,要說清楚,還得從有宰相的情況說起。
——
宰相的基本情況,應該家喻戶曉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皇帝與百官中間,存在宰相,其實屬於特殊情況。
為什麽呢?
因為,百官的上級,是宰相而不是皇帝。隻有宰相的上級,才是皇帝。
如此一來,宰相要駕空皇帝,豈不是很容易。
所以,正經的皇帝,都不願存在宰相一職。
隻有社會發展相對原始落後的時代,還有那種老皇帝死了兒皇帝太小的時候,才有宰相。
封建社會末期,再出現兒皇帝時,宰相一職,往往被幾個顧命大臣所代替。
顧命大臣,其實也不怎麽好。但總比宰相專權,要好些。
——
剛才的角度,主要是上通下達、政令不暢的角度。
此外,還有集權與分權的角度。
完全集權,皇帝累死也忙不過來。完全分權,還要皇帝做什麽。所以,永遠是集與分共存。
相對來說,塗山前世曆史上的三省六部製,就做得不錯。
三省六部,將朝庭諸事劃分為九個部門,每個部門都向皇帝負責。皇帝隻管到部門頭頭那裏,部門內部的事,由自行處理。
那就是相對完善的封建政治體係了。
——
再往後,其實還發展了一步。
曾經消失的宰相製,換了個名稱:內閣,又冒了出來。
三省,相當於直轄市,有些時候都沒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六部還在。
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以上,原先是皇帝。現在不是了,上麵是內閣。
但內閣又與宰相不同。
宰相是實權,是橫亙於皇帝與百官之間的大山。內閣就差多了,內閣名義上沒有實權,有的隻是影響力。當然,實際上,通過一定的手段,還是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權力轉移的。
內閣是幹嘛的呢?批閱奏章。幹的是皇帝的事。
但內閣批閱之後,並不發還六部。而是要從皇帝那兒過一遍,皇帝審閱之後,再發還六部。
如此一來,皇帝就有了否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