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對道路的認識也就那樣。軍隊裏都是糙老爺們,對運輸過程中車輛的舒適度,都沒有要求。於是乎,公冶方儀還在開發第三塊平地的時候,塗山的路(包括第三塊平地的路),就已經修完了。
之後,塗山既可以轉去挖礦,也可以轉去燒磚。但上麵一紙調令,就讓塗山離開了棗鄉。
因為這個調動,塗山晉升為校尉。具備領兵一千的權限。
——
這樣的變動,其實是有利於塗山的。
公冶方儀來了之後,所有的功勞,都由她領了。塗山就像是混日子似的。
但在軍隊這邊看來,公冶方儀並不是軍職,領去再多的功勞,也不能晉升,充其量,就是事後評語更好看些。
塗山才是軍職,是軍隊自己人。公冶方儀在的時候,塗山像是在混日子,其實隻是塗山被壓製住了。
想想,塗山多少歲,公冶方儀多少歲,被壓製,就不奇怪了。
因此,軍隊認為,塗山還是有功勞的。
隻不過,這種“認為”的功勞,還不足以晉升。
所以,就形成了升遷。
——
政界,這樣的例子其實更多。
崗位不動的情況下,晉升,是很艱難的。崗位一動,遷了,就比較容易地加上一個升字。
例如,四級官職:副總經理、部門總監、骨幹、過得去的職員。
總經理將過得去的職員,直接提升為副總經理,必然難以服眾。
咋辦呢?總經理就找職員談話,正式或非正式都可以。談話中,總經理發現該職員具有獨特的思路什麽的。正好,有個分公司,快要倒閉了,派誰都不願意去,幹脆,就派這個職員去當分公司經理。
職員去分公司任經理之後,分公司局麵迅速好轉(總公司可以傾斜一下)。之後,再將他調迴總公司,當副總經理,就沒人不服了。
——
塗山被調到哪兒去了呢?
就是百裏之遙的邊防前線,位於棗鄉的西北方向。
前線這兒,細說地名,應該是北澗州明豐郡永昔縣境內。
說棗鄉的時候,地名是北澗州明豐郡清平縣棗鄉。但說到前線,就不是這樣了。
這邊,有座雄偉的山脈,名叫都蘭山。龍漢國稱唿這邊,就叫做都蘭前線。
西北方向的另一邊,是黃泰國。那邊也有座著名的山,名叫達牙克庫山。因而敵國防線,就叫做達牙克庫防線。
——
塗山來到都蘭前線,僅報到,一個時辰都沒完成。
沒辦法,軍營太多,太大。到一個軍營,說明自己的來意,還要拿出官憑給對方檢查,然後等待,對方進去報告,很長時間之後對方出來,迴複說自己還需要往北走。
但都蘭前線,地形複雜。看著是北,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就拐了一個大彎,不是北了。
大家都知道,除開看導向,找路,通常有兩個方法。一是掌握方向,心中有幅地圖;二是看特征,高樓或大樹、大橋。
都蘭前線這兒,特征就更不明顯了。今天那兒有顆大樹,明天就沒了。今天那兒是條普通小河,明天那兒就變出一座橋。
所以塗山一到都蘭,就有點暈頭轉向。
——
最終,塗山還是找到了人,是澹台光遠將軍。
澹台光遠,是西線的總指揮、元帥。其位之下,有個監軍,叫魏成弘。再下,才是各個具體負責打仗的將軍。
在這裏,並不準備詳細介紹那些將軍的具體軍職,隻是總體粗略地說一下。
——
由強到弱,或者由弱到強,形成一個序列。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一、二、三、四……級。
那麽問題就來了,到底是一級較高,還是四級較高?
現實中,其實兩種都有。
一級最低那種序列的好處是,可以無限添加。譬如練氣、築基、金丹、元嬰就是。但無限添加,也容易讓人厭倦,於是乎,人們又給出個限製,譬如圍棋就限製在九段。然後不知什麽時候,就打破那個限製,如圍棋十段。
一級最高的序列,好處在於,最高,是摸得著看得見的。古代官員的品級,就是這樣。隻不過這種序列有個缺陷,那就是當出現比一級還要高的事物時,會難以歸類。
西方代表型序列:s、a、b、c、d、e、f,就屬於一級(s)最高序列。後來更強的出來了,就又添加了ss、sss、ssss、sssss等。添加的部分,用數字去寫,是2s、3s、4s、5s、6s、7s、8s,其實就是在一級最高序列的前麵,又焊接了一個一級最低序列。
東方不是這種做法,東方往往會堅持一級最高。要加,也得往中間加。於是乎,文官,就有了從一品、從二品。以前總共九品,加上從,搖身一變,就是十八品了。
武官,更是亂套,直接往將軍二字的前麵添加定語:平南將軍、征西將軍、掃北將軍、奮勇將軍等。此外,還常用驃騎、車騎、輔國、征虜、安遠、蕩寇、橫江、建威、平戎、討逆、牙門、折衝、昭武等等。
了解了序列之後,都蘭前線的將軍,就懶得細分了,全部都直稱唿將軍得了。
哦,還要補充一點。
此時的塗山,領校尉軍職,轄兵一千的權力。當他率兵出戰,獨擋一麵時,他就被稱為將軍;而當他跟隨其他將軍作戰,沒有獨擋一麵時,他就隻是個校尉(小頭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塗山見過澹台光遠將軍,見過魏成弘監軍。
辦了手續,澹台光遠讓塗山到殿軍挑兵,再到中軍領取軍需,然後在十裏範圍內自由覓地宿營。
塗山自然照辦。
沒有在棗鄉時候的順利。說是挑兵,實際並沒有挑選的權力。殿軍給什麽兵,就得領什麽兵,否則就得放棄。
過來領取軍需的時候,同樣遭受刁難。這個沒有,那個缺少,另外一個沒有這麽多。大概就領到了六成的東西。
——
軍隊的將軍和士兵,有相連有分開。
相連,說的是,將軍與士兵始終在一起,打仗在一起,駐紮在一起,練兵也在一起。
分開,說的是不打仗的時候,士兵收迴,統一進行訓練;打仗時,現派士兵跟隨將軍作戰。
這兩種方麵,沒有優劣之分,隻有合適與不合適。
合適與否,既看人,也看時機。
三國呂布麾下有個高順,訓練的陷陣營威風八麵,高順的名聲如日中天。於是乎,呂布就實行了第二種分開的製度,把陷陣營收迴了。打仗的時候,才讓高順領兵。
前一種,就不需要舉例了。土匪剛發跡的時候,就是這種。
此時塗山這兒,也是這種。
將軍與士兵同在,有利於統兵。那什麽權威、信任,都是長期相處出來的。
所以,盡管領取軍需不足,塗山也沒有氣餒。
——
可惜的是,營盤還沒有造好,就有傳令兵過來,讓塗山到中軍帥帳,說大帥相召。
大帥,自然就是澹台光遠將軍了。將軍是級別是職稱,大帥則是職務。在這裏,仗打完了之後,大帥往往會卸任。
塗山不知大帥何事相召,隱隱感覺有些不妙,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中軍。
進帥帳,果然,已經不是軍前會議,而是發布命令的階段了。
塗山唱喏而入,相當於喊報告。隻呆了片刻,澹台元帥的命令就到塗山這兒了:
“杭修竹,命你帶麾下一千將士,一個時辰之後,往達牙克庫防線,正麵挺進。兩個時辰之後,佯攻敵軍。”然後,令牌就扔下來了。
塗山撿起令牌,抱拳表示接令,然後出了帥帳。
——
一望可知,此時這個命令,是個送死的命令。
這個世界的邊防,總是不那麽和平。時不時的,就會有些小型衝突。
譬如塗山在棗鄉時,那邊的軍隊還在計劃開辟一道迂迴到黃泰國腹地的道路。
對於開辟那條道路來說,邊境發生點衝突,吸引敵國注意力,是有好處的。
所以,塗山倒是能夠理解攻擊敵國的命令。
——
隻不過,自己帶一千兵,就去正麵進攻,也太不像樣了吧。
塗山猜測,澹台元帥那兒,應該有個什麽計劃。
但計劃關鍵的一環,就是自己接到的任務這一環,由於過於危險,派誰去,就成了問題。
自己剛來,正好當炮灰,於是就趕上了。
——
自己來之前的軍中計劃,其中最危險的一環,讓自己趕上了。硬要說責任,自然是澹台元帥的責任最大。其次,以前的將軍們,包括那個監軍在內,說不定都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此時的自己,還不能多想。軍令在身,不得反抗。
自己如今需要多想的,還隻能是敵國。怎樣在敵國的反擊中,活下來。
——
塗山迴到自己軍營,立即叫停了安營紮寨的行動。喊了一聲集合,再喊一聲,繼續喊。
終於,士兵們都過來了。
這些來自殿軍的士兵,看上去,比以前從棗鄉綠牌營中挑選的士兵稍好。但未經訓練,明顯紀律性不夠。
一千士兵,討得四百多匹馬。那些馬,並非全是戰馬,還有以耐力著稱的南馬。真正的戰馬,隻有三百出頭。
塗山喊:“我們有三百多匹戰馬,需要三百個騎兵。所以,你們當中,凡是騎兵,站到那邊去。”
走出五十多人。
塗山走過去,在那五十多人裏,選出三十個人,說:“你們有三十個人,總數要求三百。你們每個人都是十人長,各自去那邊挑選九名士兵過來,站到你們的身後。”
然後走到另外二十幾人那裏,說:“你們與本將同進退,算作親兵。”打量了一下,選了一個人出來,擔任親兵隊長。然後讓他們先去挑馬。
不久,三百騎兵有了。實際是三十騎兵,帶領二百七十個能夠騎馬的步兵。
塗山鼓勵了一下,重點鼓勵的,還是那三十個十人長。最後讓他們挑馬。
——
步兵這邊,還有七百人在哪兒站著。
塗山走過去,沒說話。站了一會兒,開始踱步。圍著那七百人,慢慢地走了一圈。根據士兵們的反應,挑選了兩個人出來。
兩個人都比較健壯。其中一個,看上去相對老實。塗山問了他的名字,說:“高良才,委任你當我軍糧官。你去選一百個人出來,作為你的手下。”
很快,高良才就選了一百個人。
塗山又吩咐,讓高良才在那一百人中,篩選出會弄吃食的人,立即烙餅,製成幹糧。其它人則收拾帳篷、原木等器械,裝車。呆會兒大部人馬出必之後,讓高良才往都蘭山脈退卻,自行找個地方藏好。這場戰事過後,再出來。
——
前麵挑選的兩個人裏麵,高良才已經有了安排。
另外一個,是精力充沛、眼睛亂轉的人。
塗山先安排高良才,其實也是為了晾著他,看看他的躍躍欲試,多久才會降溫。
還好,塗山安排了高良才之後,過來,那人眼中,依然神采奕奕。
問了名字,說是叫鄧升榮。這樣的名字,像個大腹便便的商人,一點都不搭。
塗山說:“鄧升榮,這裏是六百士兵。出去之後,很難一起命令。所以,你要挑選十二個人出來,讓他們每個管轄五十個人。明白了嗎?”
“明白,將軍!”聲音非常響亮,有點像現代士兵。
然後,塗山把鄧升榮叫到一邊,不讓說話的聲音,被士兵們聽見。
塗山說:“我剛來,剛來就接到一條找死命令。馬上要正麵挑釁敵方軍營。呆會先是吃飯,之後向敵營進發。先是緩進,你的步兵雖然能夠跟上,但最好不要。
“走到距離敵營半裏左右,我們會停下來稍事休息。敵軍若有情況,我們就跑。你們是步兵,跑不快,但由於沒有跟上,距離敵營遠些,相信也是能夠跑掉的。
“敵軍如果沒有情況,你們就慢慢地過來會合。
“之後,我會帶領三百騎兵衝擊敵營。你們在後麵裝著奔跑的樣子,但主要隻是呐喊。看到我們即將接近敵營,你們就掉轉方向,往達牙克庫山腳跑。
“那個時候,不能迴轉都蘭山。如果迴轉,很可能後麵監軍帶領的執法隊會殺了你們。
“達牙克庫山腳,雖然是敵占區,但你們隻有六百人,不多,敵軍應該想用你們釣魚,不會馬上阻止你們。
“到山腳後,你們停留一下,體現一下釣餌的價值。約一盞茶的功夫,你們就得再跑。往哪兒逃跑,到時候你自行決定。
“如果撿得性命,你們不要搶立戰功,要注意隱蔽。
“最後,這場大戰結束之後,你們再出來,就沒事了。
“我說的這些,都清楚了嗎?”
之後,塗山既可以轉去挖礦,也可以轉去燒磚。但上麵一紙調令,就讓塗山離開了棗鄉。
因為這個調動,塗山晉升為校尉。具備領兵一千的權限。
——
這樣的變動,其實是有利於塗山的。
公冶方儀來了之後,所有的功勞,都由她領了。塗山就像是混日子似的。
但在軍隊這邊看來,公冶方儀並不是軍職,領去再多的功勞,也不能晉升,充其量,就是事後評語更好看些。
塗山才是軍職,是軍隊自己人。公冶方儀在的時候,塗山像是在混日子,其實隻是塗山被壓製住了。
想想,塗山多少歲,公冶方儀多少歲,被壓製,就不奇怪了。
因此,軍隊認為,塗山還是有功勞的。
隻不過,這種“認為”的功勞,還不足以晉升。
所以,就形成了升遷。
——
政界,這樣的例子其實更多。
崗位不動的情況下,晉升,是很艱難的。崗位一動,遷了,就比較容易地加上一個升字。
例如,四級官職:副總經理、部門總監、骨幹、過得去的職員。
總經理將過得去的職員,直接提升為副總經理,必然難以服眾。
咋辦呢?總經理就找職員談話,正式或非正式都可以。談話中,總經理發現該職員具有獨特的思路什麽的。正好,有個分公司,快要倒閉了,派誰都不願意去,幹脆,就派這個職員去當分公司經理。
職員去分公司任經理之後,分公司局麵迅速好轉(總公司可以傾斜一下)。之後,再將他調迴總公司,當副總經理,就沒人不服了。
——
塗山被調到哪兒去了呢?
就是百裏之遙的邊防前線,位於棗鄉的西北方向。
前線這兒,細說地名,應該是北澗州明豐郡永昔縣境內。
說棗鄉的時候,地名是北澗州明豐郡清平縣棗鄉。但說到前線,就不是這樣了。
這邊,有座雄偉的山脈,名叫都蘭山。龍漢國稱唿這邊,就叫做都蘭前線。
西北方向的另一邊,是黃泰國。那邊也有座著名的山,名叫達牙克庫山。因而敵國防線,就叫做達牙克庫防線。
——
塗山來到都蘭前線,僅報到,一個時辰都沒完成。
沒辦法,軍營太多,太大。到一個軍營,說明自己的來意,還要拿出官憑給對方檢查,然後等待,對方進去報告,很長時間之後對方出來,迴複說自己還需要往北走。
但都蘭前線,地形複雜。看著是北,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就拐了一個大彎,不是北了。
大家都知道,除開看導向,找路,通常有兩個方法。一是掌握方向,心中有幅地圖;二是看特征,高樓或大樹、大橋。
都蘭前線這兒,特征就更不明顯了。今天那兒有顆大樹,明天就沒了。今天那兒是條普通小河,明天那兒就變出一座橋。
所以塗山一到都蘭,就有點暈頭轉向。
——
最終,塗山還是找到了人,是澹台光遠將軍。
澹台光遠,是西線的總指揮、元帥。其位之下,有個監軍,叫魏成弘。再下,才是各個具體負責打仗的將軍。
在這裏,並不準備詳細介紹那些將軍的具體軍職,隻是總體粗略地說一下。
——
由強到弱,或者由弱到強,形成一個序列。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一、二、三、四……級。
那麽問題就來了,到底是一級較高,還是四級較高?
現實中,其實兩種都有。
一級最低那種序列的好處是,可以無限添加。譬如練氣、築基、金丹、元嬰就是。但無限添加,也容易讓人厭倦,於是乎,人們又給出個限製,譬如圍棋就限製在九段。然後不知什麽時候,就打破那個限製,如圍棋十段。
一級最高的序列,好處在於,最高,是摸得著看得見的。古代官員的品級,就是這樣。隻不過這種序列有個缺陷,那就是當出現比一級還要高的事物時,會難以歸類。
西方代表型序列:s、a、b、c、d、e、f,就屬於一級(s)最高序列。後來更強的出來了,就又添加了ss、sss、ssss、sssss等。添加的部分,用數字去寫,是2s、3s、4s、5s、6s、7s、8s,其實就是在一級最高序列的前麵,又焊接了一個一級最低序列。
東方不是這種做法,東方往往會堅持一級最高。要加,也得往中間加。於是乎,文官,就有了從一品、從二品。以前總共九品,加上從,搖身一變,就是十八品了。
武官,更是亂套,直接往將軍二字的前麵添加定語:平南將軍、征西將軍、掃北將軍、奮勇將軍等。此外,還常用驃騎、車騎、輔國、征虜、安遠、蕩寇、橫江、建威、平戎、討逆、牙門、折衝、昭武等等。
了解了序列之後,都蘭前線的將軍,就懶得細分了,全部都直稱唿將軍得了。
哦,還要補充一點。
此時的塗山,領校尉軍職,轄兵一千的權力。當他率兵出戰,獨擋一麵時,他就被稱為將軍;而當他跟隨其他將軍作戰,沒有獨擋一麵時,他就隻是個校尉(小頭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塗山見過澹台光遠將軍,見過魏成弘監軍。
辦了手續,澹台光遠讓塗山到殿軍挑兵,再到中軍領取軍需,然後在十裏範圍內自由覓地宿營。
塗山自然照辦。
沒有在棗鄉時候的順利。說是挑兵,實際並沒有挑選的權力。殿軍給什麽兵,就得領什麽兵,否則就得放棄。
過來領取軍需的時候,同樣遭受刁難。這個沒有,那個缺少,另外一個沒有這麽多。大概就領到了六成的東西。
——
軍隊的將軍和士兵,有相連有分開。
相連,說的是,將軍與士兵始終在一起,打仗在一起,駐紮在一起,練兵也在一起。
分開,說的是不打仗的時候,士兵收迴,統一進行訓練;打仗時,現派士兵跟隨將軍作戰。
這兩種方麵,沒有優劣之分,隻有合適與不合適。
合適與否,既看人,也看時機。
三國呂布麾下有個高順,訓練的陷陣營威風八麵,高順的名聲如日中天。於是乎,呂布就實行了第二種分開的製度,把陷陣營收迴了。打仗的時候,才讓高順領兵。
前一種,就不需要舉例了。土匪剛發跡的時候,就是這種。
此時塗山這兒,也是這種。
將軍與士兵同在,有利於統兵。那什麽權威、信任,都是長期相處出來的。
所以,盡管領取軍需不足,塗山也沒有氣餒。
——
可惜的是,營盤還沒有造好,就有傳令兵過來,讓塗山到中軍帥帳,說大帥相召。
大帥,自然就是澹台光遠將軍了。將軍是級別是職稱,大帥則是職務。在這裏,仗打完了之後,大帥往往會卸任。
塗山不知大帥何事相召,隱隱感覺有些不妙,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中軍。
進帥帳,果然,已經不是軍前會議,而是發布命令的階段了。
塗山唱喏而入,相當於喊報告。隻呆了片刻,澹台元帥的命令就到塗山這兒了:
“杭修竹,命你帶麾下一千將士,一個時辰之後,往達牙克庫防線,正麵挺進。兩個時辰之後,佯攻敵軍。”然後,令牌就扔下來了。
塗山撿起令牌,抱拳表示接令,然後出了帥帳。
——
一望可知,此時這個命令,是個送死的命令。
這個世界的邊防,總是不那麽和平。時不時的,就會有些小型衝突。
譬如塗山在棗鄉時,那邊的軍隊還在計劃開辟一道迂迴到黃泰國腹地的道路。
對於開辟那條道路來說,邊境發生點衝突,吸引敵國注意力,是有好處的。
所以,塗山倒是能夠理解攻擊敵國的命令。
——
隻不過,自己帶一千兵,就去正麵進攻,也太不像樣了吧。
塗山猜測,澹台元帥那兒,應該有個什麽計劃。
但計劃關鍵的一環,就是自己接到的任務這一環,由於過於危險,派誰去,就成了問題。
自己剛來,正好當炮灰,於是就趕上了。
——
自己來之前的軍中計劃,其中最危險的一環,讓自己趕上了。硬要說責任,自然是澹台元帥的責任最大。其次,以前的將軍們,包括那個監軍在內,說不定都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此時的自己,還不能多想。軍令在身,不得反抗。
自己如今需要多想的,還隻能是敵國。怎樣在敵國的反擊中,活下來。
——
塗山迴到自己軍營,立即叫停了安營紮寨的行動。喊了一聲集合,再喊一聲,繼續喊。
終於,士兵們都過來了。
這些來自殿軍的士兵,看上去,比以前從棗鄉綠牌營中挑選的士兵稍好。但未經訓練,明顯紀律性不夠。
一千士兵,討得四百多匹馬。那些馬,並非全是戰馬,還有以耐力著稱的南馬。真正的戰馬,隻有三百出頭。
塗山喊:“我們有三百多匹戰馬,需要三百個騎兵。所以,你們當中,凡是騎兵,站到那邊去。”
走出五十多人。
塗山走過去,在那五十多人裏,選出三十個人,說:“你們有三十個人,總數要求三百。你們每個人都是十人長,各自去那邊挑選九名士兵過來,站到你們的身後。”
然後走到另外二十幾人那裏,說:“你們與本將同進退,算作親兵。”打量了一下,選了一個人出來,擔任親兵隊長。然後讓他們先去挑馬。
不久,三百騎兵有了。實際是三十騎兵,帶領二百七十個能夠騎馬的步兵。
塗山鼓勵了一下,重點鼓勵的,還是那三十個十人長。最後讓他們挑馬。
——
步兵這邊,還有七百人在哪兒站著。
塗山走過去,沒說話。站了一會兒,開始踱步。圍著那七百人,慢慢地走了一圈。根據士兵們的反應,挑選了兩個人出來。
兩個人都比較健壯。其中一個,看上去相對老實。塗山問了他的名字,說:“高良才,委任你當我軍糧官。你去選一百個人出來,作為你的手下。”
很快,高良才就選了一百個人。
塗山又吩咐,讓高良才在那一百人中,篩選出會弄吃食的人,立即烙餅,製成幹糧。其它人則收拾帳篷、原木等器械,裝車。呆會兒大部人馬出必之後,讓高良才往都蘭山脈退卻,自行找個地方藏好。這場戰事過後,再出來。
——
前麵挑選的兩個人裏麵,高良才已經有了安排。
另外一個,是精力充沛、眼睛亂轉的人。
塗山先安排高良才,其實也是為了晾著他,看看他的躍躍欲試,多久才會降溫。
還好,塗山安排了高良才之後,過來,那人眼中,依然神采奕奕。
問了名字,說是叫鄧升榮。這樣的名字,像個大腹便便的商人,一點都不搭。
塗山說:“鄧升榮,這裏是六百士兵。出去之後,很難一起命令。所以,你要挑選十二個人出來,讓他們每個管轄五十個人。明白了嗎?”
“明白,將軍!”聲音非常響亮,有點像現代士兵。
然後,塗山把鄧升榮叫到一邊,不讓說話的聲音,被士兵們聽見。
塗山說:“我剛來,剛來就接到一條找死命令。馬上要正麵挑釁敵方軍營。呆會先是吃飯,之後向敵營進發。先是緩進,你的步兵雖然能夠跟上,但最好不要。
“走到距離敵營半裏左右,我們會停下來稍事休息。敵軍若有情況,我們就跑。你們是步兵,跑不快,但由於沒有跟上,距離敵營遠些,相信也是能夠跑掉的。
“敵軍如果沒有情況,你們就慢慢地過來會合。
“之後,我會帶領三百騎兵衝擊敵營。你們在後麵裝著奔跑的樣子,但主要隻是呐喊。看到我們即將接近敵營,你們就掉轉方向,往達牙克庫山腳跑。
“那個時候,不能迴轉都蘭山。如果迴轉,很可能後麵監軍帶領的執法隊會殺了你們。
“達牙克庫山腳,雖然是敵占區,但你們隻有六百人,不多,敵軍應該想用你們釣魚,不會馬上阻止你們。
“到山腳後,你們停留一下,體現一下釣餌的價值。約一盞茶的功夫,你們就得再跑。往哪兒逃跑,到時候你自行決定。
“如果撿得性命,你們不要搶立戰功,要注意隱蔽。
“最後,這場大戰結束之後,你們再出來,就沒事了。
“我說的這些,都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