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派中,達摩院首座來到方證和尚的房間內。
“師兄!”達摩院首座開口道。
方證大師問道:“如何?”
達摩院首座迴答:“能夠通知的正道各派都已經通知了,在接到師兄的消息時候沒有任何一人拒絕,不過因為路途遙遠,恐怕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到嵩山。”
方證大師點點頭:“無妨,老衲已經請武當衝虛道長去會一會那令狐衝了,哪怕不能讓其返迴,也能夠延緩一些時日。若是沒有意外的話,如今雙方碰麵了。”
.........
令狐衝當下長劍平平淡淡的指向對方左眉,若是那老者倘若繼續挺劍前刺,左額必先中劍,待他劍尖再刺中令狐衝時,已然遲了一步。
那老者劍招未曾使老,已然圈轉。突然之間,令狐衝眼前出現了幾個白色光圈,大圈小圈,正圈斜圈,閃爍不已。他眼睛一花,當即迴劍向對方劍圈斜攻。當的一響,雙劍再交,令狐衝隻感手臂一陣酸麻。
那老者劍上所幻的光圈越來越多,過不多時,他全身已隱在無數光圈之中,光圈一個未消,另一個再生,長劍雖使得極快,卻聽不到絲毫金刃劈風之聲,足見劍勁之柔韌已達於化境。這時令狐衝已瞧不出他劍法中的空隙,隻覺似有千百柄長劍護住了他全身。
那老者純采守勢,端的是絕無破綻。可是這座劍鋒所組成的堡壘卻能移動,千百個光圈猶如浪潮一般,緩緩湧來。那老者並非一招一招的相攻,而是以數十招劍法混成的守勢,同時化為攻勢。令狐衝無法抵禦,隻得退步相避。
他退一步,光圈便逼進一步,頃刻之間,令狐衝已連退了七八步。群豪眼見盟主戰況不利,已落下風,屏息而觀,手心中都捏了把冷汗。
桃根仙忽道:“那是甚麽劍法?這是小孩子亂畫圈兒,我也會畫。”
桃花仙道:“我來畫圈,定然比他畫得還要圓。”
桃枝仙道:“令狐兄弟,你不用害怕,倘若你打輸了,我們把這老兒撕成四塊,給你出氣。”
桃葉仙道:“此言差之極矣,第一,他是令狐盟主,不是令狐兄弟。第二,你又怎知道他害怕?”
桃枝仙道:“令狐衝雖然做了盟主,年紀總還是比我小,難道一當盟主,便成為令狐哥哥、令狐伯伯、令狐爺爺、令狐老太爺了?”
這時見到令狐衝又再倒退數步,一旁觀戰的群豪都十分焦急,耳邊又聽得桃穀六仙在一旁胡言亂語,更增惱怒,心中越發召集。
令狐衝再退一步,波的一聲,左足踏入了一個小水坑,心念一動:“風太師叔當日諄諄教導,說道天下武術千變萬化,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不論對方的招式如何精妙,隻要是有招,便有破綻。
獨孤大俠傳下來的這路劍法,所以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便在能從敵招之中瞧出破綻。眼前這位前輩的劍法圓轉如意,竟無半分破綻,可是我瞧不出破綻,未必便真無破綻,隻是我瞧不出而已。”
他又退幾步,凝視對方劍光所幻的無數圓圈,忽然之間心中暗想:“說不定這圓圈的中心,便是破綻。但若不是破綻,我一劍刺入,給他長劍這麽一絞,手臂便立刻要斷了。”
又想:“不過幸好他如此攻擊,隻能漸進,當真要傷我性命,卻也不易。但我一味退避,終究是輸了。此仗一敗,大夥兒心虛氣餒,哪裏還能去闖少林,救盈盈?”
想到盈盈對自己情深義重,為她斷送一條手臂,又有何妨?內心深處,竟覺得為她斷送一條手臂,乃是十分快慰之事,又覺自己負她良多,須得為她受到甚麽重大傷殘,方能稍報深恩。言念及此,內心深處,倒似渴望對方能將自己一條手臂斬斷,當下手臂一伸,長劍便從老者的劍光圈中刺了進去。
當的一聲大響,令狐衝隻感胸口劇烈一震,氣血翻湧,一隻手臂卻仍然完好。那老者退開兩步,收劍而立,臉上神色古怪,既有驚詫之意,亦有慚愧之色,更帶著幾分惋惜之情。
隔了良久,他才開口說道:“令狐公子劍法高明,膽識過人,佩服,佩服!”
令狐衝此時方知,適才如此冒險一擊,果然是找到了對方劍法的弱點所在,隻是那老者劍法實在太高,光圈中心本是最兇險之處,他居然練得將破綻藏於其中,天下成千成萬劍客之中,隻怕難得有一個膽敢以身犯險。
他一逞而成,心下暗叫:“僥幸,僥幸!”
隻覺得一道道汗水從背脊流下,當即躬身道:“前輩劍法通神,承蒙指教,晚輩得益非淺。”
這句話倒不是尋常的客套,這一戰於他武功的進益確是大有好處,令他得知敵人招數中之最強處,竟然便是最弱處,最強處都能擊破,其餘自是迎刃而解了。
高手比劍,一招而決。那老者即見令狐衝敢於從自己劍光圈中揮刃直入,以後也就不必再比。他向令狐衝凝視半晌,說道:“令狐公子,老朽有幾句話,要跟你說。”
令狐衝道:“是,恭聆前輩教誨。”
那老者將長劍交給挑菜漢子,往東走去。令狐衝將長劍拋在地下,跟隨其後。到得一棵大樹之旁,和群豪已相去數十丈,雖可互相望見,話聲卻已傳不過去。
那老者在樹蔭下坐了下來,指著樹旁一塊圓石,道:“請坐下說話。”
待令狐衝坐好,緩緩說道:“令狐公子,年輕一輩人物之中,如你這般人才武功,那是少有得很了。”
令狐衝道:“不敢。晚輩行為不端,聲名狼藉,不容於師門,怎配承前輩如此見重?”
隻聽見那老者開口道:“我輩習武之人,行事當求光明磊落,無愧於心。你的所作所為,雖然有時狂放大膽,不拘習俗,卻不失為大丈夫的行徑。老頭子暗中派人打聽,並沒查到你什麽真正的劣跡。江湖上的流言蜚語,其實未足為憑。”
“師兄!”達摩院首座開口道。
方證大師問道:“如何?”
達摩院首座迴答:“能夠通知的正道各派都已經通知了,在接到師兄的消息時候沒有任何一人拒絕,不過因為路途遙遠,恐怕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到嵩山。”
方證大師點點頭:“無妨,老衲已經請武當衝虛道長去會一會那令狐衝了,哪怕不能讓其返迴,也能夠延緩一些時日。若是沒有意外的話,如今雙方碰麵了。”
.........
令狐衝當下長劍平平淡淡的指向對方左眉,若是那老者倘若繼續挺劍前刺,左額必先中劍,待他劍尖再刺中令狐衝時,已然遲了一步。
那老者劍招未曾使老,已然圈轉。突然之間,令狐衝眼前出現了幾個白色光圈,大圈小圈,正圈斜圈,閃爍不已。他眼睛一花,當即迴劍向對方劍圈斜攻。當的一響,雙劍再交,令狐衝隻感手臂一陣酸麻。
那老者劍上所幻的光圈越來越多,過不多時,他全身已隱在無數光圈之中,光圈一個未消,另一個再生,長劍雖使得極快,卻聽不到絲毫金刃劈風之聲,足見劍勁之柔韌已達於化境。這時令狐衝已瞧不出他劍法中的空隙,隻覺似有千百柄長劍護住了他全身。
那老者純采守勢,端的是絕無破綻。可是這座劍鋒所組成的堡壘卻能移動,千百個光圈猶如浪潮一般,緩緩湧來。那老者並非一招一招的相攻,而是以數十招劍法混成的守勢,同時化為攻勢。令狐衝無法抵禦,隻得退步相避。
他退一步,光圈便逼進一步,頃刻之間,令狐衝已連退了七八步。群豪眼見盟主戰況不利,已落下風,屏息而觀,手心中都捏了把冷汗。
桃根仙忽道:“那是甚麽劍法?這是小孩子亂畫圈兒,我也會畫。”
桃花仙道:“我來畫圈,定然比他畫得還要圓。”
桃枝仙道:“令狐兄弟,你不用害怕,倘若你打輸了,我們把這老兒撕成四塊,給你出氣。”
桃葉仙道:“此言差之極矣,第一,他是令狐盟主,不是令狐兄弟。第二,你又怎知道他害怕?”
桃枝仙道:“令狐衝雖然做了盟主,年紀總還是比我小,難道一當盟主,便成為令狐哥哥、令狐伯伯、令狐爺爺、令狐老太爺了?”
這時見到令狐衝又再倒退數步,一旁觀戰的群豪都十分焦急,耳邊又聽得桃穀六仙在一旁胡言亂語,更增惱怒,心中越發召集。
令狐衝再退一步,波的一聲,左足踏入了一個小水坑,心念一動:“風太師叔當日諄諄教導,說道天下武術千變萬化,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不論對方的招式如何精妙,隻要是有招,便有破綻。
獨孤大俠傳下來的這路劍法,所以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便在能從敵招之中瞧出破綻。眼前這位前輩的劍法圓轉如意,竟無半分破綻,可是我瞧不出破綻,未必便真無破綻,隻是我瞧不出而已。”
他又退幾步,凝視對方劍光所幻的無數圓圈,忽然之間心中暗想:“說不定這圓圈的中心,便是破綻。但若不是破綻,我一劍刺入,給他長劍這麽一絞,手臂便立刻要斷了。”
又想:“不過幸好他如此攻擊,隻能漸進,當真要傷我性命,卻也不易。但我一味退避,終究是輸了。此仗一敗,大夥兒心虛氣餒,哪裏還能去闖少林,救盈盈?”
想到盈盈對自己情深義重,為她斷送一條手臂,又有何妨?內心深處,竟覺得為她斷送一條手臂,乃是十分快慰之事,又覺自己負她良多,須得為她受到甚麽重大傷殘,方能稍報深恩。言念及此,內心深處,倒似渴望對方能將自己一條手臂斬斷,當下手臂一伸,長劍便從老者的劍光圈中刺了進去。
當的一聲大響,令狐衝隻感胸口劇烈一震,氣血翻湧,一隻手臂卻仍然完好。那老者退開兩步,收劍而立,臉上神色古怪,既有驚詫之意,亦有慚愧之色,更帶著幾分惋惜之情。
隔了良久,他才開口說道:“令狐公子劍法高明,膽識過人,佩服,佩服!”
令狐衝此時方知,適才如此冒險一擊,果然是找到了對方劍法的弱點所在,隻是那老者劍法實在太高,光圈中心本是最兇險之處,他居然練得將破綻藏於其中,天下成千成萬劍客之中,隻怕難得有一個膽敢以身犯險。
他一逞而成,心下暗叫:“僥幸,僥幸!”
隻覺得一道道汗水從背脊流下,當即躬身道:“前輩劍法通神,承蒙指教,晚輩得益非淺。”
這句話倒不是尋常的客套,這一戰於他武功的進益確是大有好處,令他得知敵人招數中之最強處,竟然便是最弱處,最強處都能擊破,其餘自是迎刃而解了。
高手比劍,一招而決。那老者即見令狐衝敢於從自己劍光圈中揮刃直入,以後也就不必再比。他向令狐衝凝視半晌,說道:“令狐公子,老朽有幾句話,要跟你說。”
令狐衝道:“是,恭聆前輩教誨。”
那老者將長劍交給挑菜漢子,往東走去。令狐衝將長劍拋在地下,跟隨其後。到得一棵大樹之旁,和群豪已相去數十丈,雖可互相望見,話聲卻已傳不過去。
那老者在樹蔭下坐了下來,指著樹旁一塊圓石,道:“請坐下說話。”
待令狐衝坐好,緩緩說道:“令狐公子,年輕一輩人物之中,如你這般人才武功,那是少有得很了。”
令狐衝道:“不敢。晚輩行為不端,聲名狼藉,不容於師門,怎配承前輩如此見重?”
隻聽見那老者開口道:“我輩習武之人,行事當求光明磊落,無愧於心。你的所作所為,雖然有時狂放大膽,不拘習俗,卻不失為大丈夫的行徑。老頭子暗中派人打聽,並沒查到你什麽真正的劣跡。江湖上的流言蜚語,其實未足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