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東南的隱患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作者:淘氣仙星玩家的下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日之後,朝中的反對者應該會消停一陣了。”朱元璋啃了一口西瓜,吐出瓜子。
“這樣的待遇,綜合來看,已經不低於經常被文人稱頌的南宋了,這都還要鬧事,那是真的有點拎不清了。”華英雄說道:“而且,今天他們應該也對大明今後的規劃有了一定的了解,留下來的多少都是有些理想的。”
“但是今天也走了不少人。”朱允熥說道:“那些人應該都是心裏有鬼的吧?”
“哼,也就是大孫慫恿俺看了那麽多亂七八糟的書和記錄,吵著要提高官員待遇。依俺的脾氣,不願意幹就走人,敢貪墨直接殺,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朱元璋說道:“那些離開的官員,也不可能就安心的退休。”
“他們享受了致仕的待遇,又不退休,那能去幹什麽呢?”朱允熥說道:“難道是去經商嗎?”
“他們之中,或許有些人會去經商,畢竟不少官員,本身就來自於世代經商的家族,迴去繼承家產也很正常。”華英雄說道:“不過大多數,應該是不會轉行的。”
“嘿嘿,果然大孫也看出了這一點。”朱元璋滿意地笑道:“說說,他們會去哪裏?”
“除了朝廷,還有一種地方會使用到他們這種官員,那就是——藩王。”華英雄說道:“正常來說,藩王就藩,開府建牙,均會配置一套小規模的官僚係統,以方便藩王對於藩地進行掌控。因此,藩王對於官員天生有需求。而京官的能力和素養,往往比較高,一定會更受藩王認可,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沒錯,俺現在擔心的,也正是這個問題。”朱元璋擔憂道:“現在看來,藩王們尚且沒什麽異心。不過,始終可能會出現道衍這樣的心懷剖測之人,對藩王進行蠱惑。這次朝廷算是斷了這些官員的一部分財路和機遇,難保其中不會有心懷怨恨者,去尋訪各地藩王,找到其中立場有搖擺者,自我推薦,謀劃不軌之事。”
“竟然有這麽嚴重的後果?那現在應該怎麽做呢?”朱允熥對這些事情接觸不多,朱元璋剖析之下,心中震驚不已。
“哈,這的問題問得好!”朱元璋眼前一亮:“允熥,你記住,對於這種首鼠兩端,分頭押寶的人,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絕對不可姑息!至少夷三族,情節嚴重的,誅九族也不是不可以!”
“啊?”朱允熥沒想到,朱元璋竟然興致勃勃的講這些,一時不知道該作何表情。
“咳咳。。。”華英雄故意咳嗽了兩聲,提醒老朱適可而止。
“啊。。。咳咳。。。天氣冷喉嚨有點幹。。。”朱元璋也咳嗽了兩聲作為掩飾:“剛才俺說的那些,都是文人對俺的刻板印象,允熥切莫當真!你皇爺爺是個講道理的人!”
“???”老朱越解釋,朱允熥越懵逼。
“這樣的官員,不分青紅皂白全部殺掉,一來容易造成恐慌,二來缺乏針對性,達不到糾正錯誤的目的。”朱元璋說道:“因此,應該先讓事情發酵一段時間,等他們暗中做的事情浮出水麵,再進行精準打擊。這樣,既能懲處這些有罪的官員和相關受益者,也能讓其他官員明白,朝廷並非要打壓他們正常的活動,而是因為他們觸及朝廷的底線,才會遭到滅頂之災。同時,還能對立場搖擺的藩王或其他地方勢力進行敲打。”
這還差不多!之前討論策略的時候,明明是這個結論,不知道為何老朱竟然把自己的惡趣味說了出來!還好及時刹車了。
“原來如此,孫兒受教了!”朱允熥恍然大悟:“皇爺爺不愧是千古一帝,既有雷霆手段,又能體恤官員的難處!”
其實老朱還是更偏好大殺特殺這種做法,畢竟以前習慣了,順手得很。不過現在他已經知道,並非什麽事都是殺人能解決,而且朱允熥給自己戴這麽高的帽子,總要注意點形象,因此也就樂見其成的接受了朱允熥的這番吹捧,不再提他的殺人策略。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數月。朝中官員消停了,不過其他地方的各種勢力並不安分。
不過,這些都在朱元璋和華英雄的計劃之內,他們並不會因為關注這些事,就停下了手頭上更重要的工作。
這期間,華英雄主抓工部,做的是其他人難以幫得上忙的東西,主要包括——煤礦和鐵礦開采技術的改進,轉爐煉鋼法的標準化和推廣,工具生產的流水線化,水泥燒製的規模化,等等。
凡是這些對於大明的土著來說,比較陌生且毫無頭緒的項目,華英雄都必須親力親為,帶領出一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儲備的人才之後,再退居幕後作為顧問。
科學院的研究,以及國子監及地方的教育方麵,也是類似的情況。好在目前的研究進度,尚不深入,也暫時不具備更加精密的設備和純淨度更高的實驗物質等條件,因而作為高材生的華英雄,其知識儲備尚足以應付。以後研究深入了,也可以根據係統提供的各種資料,作為研究方向和注意事項的指導。
火器的研究方麵也有所突破。對於目前的大明來說,主要的敵人,無論是北元,還是西南土司,都並非坐擁堅實城牆的集中型城邦,因此,以能大量殺傷有生力量的小型火炮,成為研究的重點。得益於鋼鐵冶煉技術的進步和火藥的改良,由華英雄提供設計思路,工部終於完成了新式後膛火炮的試製。
經過沐英的試驗,這款火炮完全能夠滿足高精度、高殺傷範圍、高移動力的要求。朱元璋大喜,本想將其命名為“洪武炮”,不過在華英雄的勸說還是作罷。原因無他,這隻是第一款新式火炮,為了保證命名的連續性和合理性,必須製定一個命名規則。
最終,此款火炮被命名為“二六式管炮”。所謂“管炮”,即是後世所謂“加農炮”,而“加農”一詞,是cannon的音譯,再看大明並不適合使用,故而根據其意義取名“管炮”。二六式,則是指該款火炮研製於洪武二十六年。
由於炮身的鑄造效率不低,因此,“二六式管炮”已經有一定批量的裝備在中央精銳部隊,以及新組建的大明海軍部分戰艦上。
而步槍雖然製作出了樣品,不過受限於無縫鋼管和定裝彈的製作工藝複雜度,因此產量低下,無法大量規模裝備。為解決這方麵的困難,亟需研製出動力穩定的機床。
老朱那邊當然也沒閑著,主動把農事攬了過來。老朱本就是農民出身,登上大位之後,也一直以勸課農桑為己任,糧食和棉花,都是他大力推廣種植的。之前搞的溫室,隻是小試牛刀,開年後新作物的推廣才是重中之重。
好在新作物的在年前已經是宣傳的重點,在各地的廣播不斷的信息轟炸下,其好處早已是人盡皆知,各地官員和百姓早已躍躍欲試。現在,隻等秋征之時,檢驗收獲的成果。
此次秋征,是朱元璋主持的另一項重大改革——稅製改革的第一次征稅。不過,即使以朱元璋的權威,這個改革似乎仍然出現了問題。
“看來稅製改革,阻力果然巨大。”朱元璋手握一本奏疏,感歎道。
“沒猜錯的話,應該是江浙那邊吧?”華英雄說道:“那邊的商人早已習慣了前元的放養政策,當地又沒有藩王製衡,朝廷的政策難以真正落實。”
“不錯!江浙一帶,糧食產量很高,即使大明開國以來,一直對那些地方課以重稅,仍然是大明最富庶的所在。”朱元璋說道。
“定都應天,也是為了抓緊這個錢袋子吧?”華英雄分析道:“現在朝廷又在搞海貿,不過海關的關稅全部要收入國庫,這又是搶奪了當地商人一大筆收入。”
“嗯,大孫說的是。若是像老四那樣遷都北平,江浙一帶必然再不受朝廷製約,長此以往,朝廷稅收會銳減,逐漸陷入崇禎那樣的困境。”朱元璋說道:“因此,這次的秋征,一定要為今後做出一個表率,絕對要大獲成功才行。”
“既然如此,不如這次讓我去。”華英雄忽然說道。
“這怎麽行?身為儲君,自身安全是重中之重,怎可以身犯險?你爹便是外出巡察,迴來就病倒了。”朱元璋急眼了:“俺現在就你這個指望了,萬一你再有什麽事,俺該怎麽辦?大明該怎麽辦?”
見朱元璋如此激動,華英雄接過他手中揮舞的奏疏,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我本非這個時代的人,能有此機會來到這裏,做了這麽多的事,已經是意料之外的機遇。現在未來的方向已經明確,知識的種子也已經種下,即使沒有我,大明也一定不會重蹈覆轍。”
“就算如此,你還是俺唯一的選擇啊!”朱元璋說道:“你幾個弟弟都不成器,老四雖然不錯,但是他的後代一個比一個荒唐。立嫡立長立賢,怎麽看都是選你。加上穿越者的任務,你身上的責任太過重大,千萬不能出事!”
“您還記得當初席應珍的批言嗎? ”華英雄說道:“世上的變數太多,我也沒有把握能夠走到最後。因此,我們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凡事留有備用手段。”
“區區一個臭道士,說的話算個屁!”朱元璋吼道:“朕是天子!朕不讓你有事,你就不會有事!”
華英雄跟老朱相處這麽久,已經非常了解他的性格。一生要強,絕不服輸,就算遇到這種自己無法控製的事,口頭上也不會承認,隻會試圖用這種強硬的態度逆天改命。
不過老朱也著實可憐,被劇透之後再失去希望,恐怕會無法接受。既然如此,那就換個方法安撫。
“您也不用太過擔憂,我的能力您知道的,一般的人想要傷到我,絕對是難上加難。而且如果我想逃脫,也沒人能攔得住。”華英雄說道:“況且,現在我們還有新式的火器,要防身根本綽綽有餘。”
“俺就是怕你托大!要是脫離大部隊,去搞什麽單刀赴會找人打牌,輸掉了或者被抓了怎麽辦?”老朱說道:“以你那些花花腸子,絕對做得出這種事!”
“但是這次的事情必須要解決,否則後患無窮。”華英雄說道:“我保證不會做您說的那些事,並且每天通過電台的加密頻道匯報情況,這樣總可以了吧?”
“當真?該不會是騙俺的吧?”老朱有些將信將疑:“不過就算這樣,俺也總感覺不夠穩妥。你要去也不是不行,不過一定要帶夠人手。想必你自己也有考量,說說看吧,你是怎麽打算的?”
“字母哥和足利義持他們也快要迴國了,這次我打算跟他們一起行動。為免打草驚蛇,這次我打算先在暗中進行行動,因此,對外可以宣稱我去歐洲那邊視察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貿易洽談,實則從陸路低調進入江浙。”華英雄說道:“因此,隨行人員不宜太多,有新組建的火器營千戶所在一定距離接應,然後攜帶少量錦衣衛即可。”
朱元璋對於火器營的實力很了解,此軍不但全員裝配半自動步槍,而且還配備少量後膛炮,縱使當地衛所全部叛亂,僅憑這個千戶所也能輕鬆壓製。而個人防衛方麵,以大孫的實力,本就不必太過擔憂,幾十個錦衣衛精銳足矣。
“宋忠在醫館肯定脫不開身,蔣瓛也要留在京中掩人耳目,那就讓鬼仆帶錦衣衛精銳隨行。”老朱安排道:“火器營的千戶是瞿能,這次也由他跟你去吧。看你意思,是還要動用海軍吧?”
“沒錯,江浙一帶,必定跟海盜脫不開關係,這次亦要一並肅清。”華英雄說道:“就由海軍的指揮使吳忠帶領艦隊,跟足利義持同行,先在海上待命,伺機而動。”
“嗯,吳忠確實也是個有能力的水軍將領。這次差事若辦得好,俺就恢複他承襲的靖海侯的爵位。”老朱說道:“具體怎麽做,俺也不多過問了,你要人要錢,自己去辦就是了。重中之重,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知道嗎?若是再失去你,俺也不想活了!”
“請您放心,我一定全須全尾的迴來。”華英雄保證道。雖然自己有不畏生死的心態,不過顯然也不打算折在這種小場麵上。
“這樣的待遇,綜合來看,已經不低於經常被文人稱頌的南宋了,這都還要鬧事,那是真的有點拎不清了。”華英雄說道:“而且,今天他們應該也對大明今後的規劃有了一定的了解,留下來的多少都是有些理想的。”
“但是今天也走了不少人。”朱允熥說道:“那些人應該都是心裏有鬼的吧?”
“哼,也就是大孫慫恿俺看了那麽多亂七八糟的書和記錄,吵著要提高官員待遇。依俺的脾氣,不願意幹就走人,敢貪墨直接殺,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朱元璋說道:“那些離開的官員,也不可能就安心的退休。”
“他們享受了致仕的待遇,又不退休,那能去幹什麽呢?”朱允熥說道:“難道是去經商嗎?”
“他們之中,或許有些人會去經商,畢竟不少官員,本身就來自於世代經商的家族,迴去繼承家產也很正常。”華英雄說道:“不過大多數,應該是不會轉行的。”
“嘿嘿,果然大孫也看出了這一點。”朱元璋滿意地笑道:“說說,他們會去哪裏?”
“除了朝廷,還有一種地方會使用到他們這種官員,那就是——藩王。”華英雄說道:“正常來說,藩王就藩,開府建牙,均會配置一套小規模的官僚係統,以方便藩王對於藩地進行掌控。因此,藩王對於官員天生有需求。而京官的能力和素養,往往比較高,一定會更受藩王認可,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沒錯,俺現在擔心的,也正是這個問題。”朱元璋擔憂道:“現在看來,藩王們尚且沒什麽異心。不過,始終可能會出現道衍這樣的心懷剖測之人,對藩王進行蠱惑。這次朝廷算是斷了這些官員的一部分財路和機遇,難保其中不會有心懷怨恨者,去尋訪各地藩王,找到其中立場有搖擺者,自我推薦,謀劃不軌之事。”
“竟然有這麽嚴重的後果?那現在應該怎麽做呢?”朱允熥對這些事情接觸不多,朱元璋剖析之下,心中震驚不已。
“哈,這的問題問得好!”朱元璋眼前一亮:“允熥,你記住,對於這種首鼠兩端,分頭押寶的人,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絕對不可姑息!至少夷三族,情節嚴重的,誅九族也不是不可以!”
“啊?”朱允熥沒想到,朱元璋竟然興致勃勃的講這些,一時不知道該作何表情。
“咳咳。。。”華英雄故意咳嗽了兩聲,提醒老朱適可而止。
“啊。。。咳咳。。。天氣冷喉嚨有點幹。。。”朱元璋也咳嗽了兩聲作為掩飾:“剛才俺說的那些,都是文人對俺的刻板印象,允熥切莫當真!你皇爺爺是個講道理的人!”
“???”老朱越解釋,朱允熥越懵逼。
“這樣的官員,不分青紅皂白全部殺掉,一來容易造成恐慌,二來缺乏針對性,達不到糾正錯誤的目的。”朱元璋說道:“因此,應該先讓事情發酵一段時間,等他們暗中做的事情浮出水麵,再進行精準打擊。這樣,既能懲處這些有罪的官員和相關受益者,也能讓其他官員明白,朝廷並非要打壓他們正常的活動,而是因為他們觸及朝廷的底線,才會遭到滅頂之災。同時,還能對立場搖擺的藩王或其他地方勢力進行敲打。”
這還差不多!之前討論策略的時候,明明是這個結論,不知道為何老朱竟然把自己的惡趣味說了出來!還好及時刹車了。
“原來如此,孫兒受教了!”朱允熥恍然大悟:“皇爺爺不愧是千古一帝,既有雷霆手段,又能體恤官員的難處!”
其實老朱還是更偏好大殺特殺這種做法,畢竟以前習慣了,順手得很。不過現在他已經知道,並非什麽事都是殺人能解決,而且朱允熥給自己戴這麽高的帽子,總要注意點形象,因此也就樂見其成的接受了朱允熥的這番吹捧,不再提他的殺人策略。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數月。朝中官員消停了,不過其他地方的各種勢力並不安分。
不過,這些都在朱元璋和華英雄的計劃之內,他們並不會因為關注這些事,就停下了手頭上更重要的工作。
這期間,華英雄主抓工部,做的是其他人難以幫得上忙的東西,主要包括——煤礦和鐵礦開采技術的改進,轉爐煉鋼法的標準化和推廣,工具生產的流水線化,水泥燒製的規模化,等等。
凡是這些對於大明的土著來說,比較陌生且毫無頭緒的項目,華英雄都必須親力親為,帶領出一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儲備的人才之後,再退居幕後作為顧問。
科學院的研究,以及國子監及地方的教育方麵,也是類似的情況。好在目前的研究進度,尚不深入,也暫時不具備更加精密的設備和純淨度更高的實驗物質等條件,因而作為高材生的華英雄,其知識儲備尚足以應付。以後研究深入了,也可以根據係統提供的各種資料,作為研究方向和注意事項的指導。
火器的研究方麵也有所突破。對於目前的大明來說,主要的敵人,無論是北元,還是西南土司,都並非坐擁堅實城牆的集中型城邦,因此,以能大量殺傷有生力量的小型火炮,成為研究的重點。得益於鋼鐵冶煉技術的進步和火藥的改良,由華英雄提供設計思路,工部終於完成了新式後膛火炮的試製。
經過沐英的試驗,這款火炮完全能夠滿足高精度、高殺傷範圍、高移動力的要求。朱元璋大喜,本想將其命名為“洪武炮”,不過在華英雄的勸說還是作罷。原因無他,這隻是第一款新式火炮,為了保證命名的連續性和合理性,必須製定一個命名規則。
最終,此款火炮被命名為“二六式管炮”。所謂“管炮”,即是後世所謂“加農炮”,而“加農”一詞,是cannon的音譯,再看大明並不適合使用,故而根據其意義取名“管炮”。二六式,則是指該款火炮研製於洪武二十六年。
由於炮身的鑄造效率不低,因此,“二六式管炮”已經有一定批量的裝備在中央精銳部隊,以及新組建的大明海軍部分戰艦上。
而步槍雖然製作出了樣品,不過受限於無縫鋼管和定裝彈的製作工藝複雜度,因此產量低下,無法大量規模裝備。為解決這方麵的困難,亟需研製出動力穩定的機床。
老朱那邊當然也沒閑著,主動把農事攬了過來。老朱本就是農民出身,登上大位之後,也一直以勸課農桑為己任,糧食和棉花,都是他大力推廣種植的。之前搞的溫室,隻是小試牛刀,開年後新作物的推廣才是重中之重。
好在新作物的在年前已經是宣傳的重點,在各地的廣播不斷的信息轟炸下,其好處早已是人盡皆知,各地官員和百姓早已躍躍欲試。現在,隻等秋征之時,檢驗收獲的成果。
此次秋征,是朱元璋主持的另一項重大改革——稅製改革的第一次征稅。不過,即使以朱元璋的權威,這個改革似乎仍然出現了問題。
“看來稅製改革,阻力果然巨大。”朱元璋手握一本奏疏,感歎道。
“沒猜錯的話,應該是江浙那邊吧?”華英雄說道:“那邊的商人早已習慣了前元的放養政策,當地又沒有藩王製衡,朝廷的政策難以真正落實。”
“不錯!江浙一帶,糧食產量很高,即使大明開國以來,一直對那些地方課以重稅,仍然是大明最富庶的所在。”朱元璋說道。
“定都應天,也是為了抓緊這個錢袋子吧?”華英雄分析道:“現在朝廷又在搞海貿,不過海關的關稅全部要收入國庫,這又是搶奪了當地商人一大筆收入。”
“嗯,大孫說的是。若是像老四那樣遷都北平,江浙一帶必然再不受朝廷製約,長此以往,朝廷稅收會銳減,逐漸陷入崇禎那樣的困境。”朱元璋說道:“因此,這次的秋征,一定要為今後做出一個表率,絕對要大獲成功才行。”
“既然如此,不如這次讓我去。”華英雄忽然說道。
“這怎麽行?身為儲君,自身安全是重中之重,怎可以身犯險?你爹便是外出巡察,迴來就病倒了。”朱元璋急眼了:“俺現在就你這個指望了,萬一你再有什麽事,俺該怎麽辦?大明該怎麽辦?”
見朱元璋如此激動,華英雄接過他手中揮舞的奏疏,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我本非這個時代的人,能有此機會來到這裏,做了這麽多的事,已經是意料之外的機遇。現在未來的方向已經明確,知識的種子也已經種下,即使沒有我,大明也一定不會重蹈覆轍。”
“就算如此,你還是俺唯一的選擇啊!”朱元璋說道:“你幾個弟弟都不成器,老四雖然不錯,但是他的後代一個比一個荒唐。立嫡立長立賢,怎麽看都是選你。加上穿越者的任務,你身上的責任太過重大,千萬不能出事!”
“您還記得當初席應珍的批言嗎? ”華英雄說道:“世上的變數太多,我也沒有把握能夠走到最後。因此,我們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凡事留有備用手段。”
“區區一個臭道士,說的話算個屁!”朱元璋吼道:“朕是天子!朕不讓你有事,你就不會有事!”
華英雄跟老朱相處這麽久,已經非常了解他的性格。一生要強,絕不服輸,就算遇到這種自己無法控製的事,口頭上也不會承認,隻會試圖用這種強硬的態度逆天改命。
不過老朱也著實可憐,被劇透之後再失去希望,恐怕會無法接受。既然如此,那就換個方法安撫。
“您也不用太過擔憂,我的能力您知道的,一般的人想要傷到我,絕對是難上加難。而且如果我想逃脫,也沒人能攔得住。”華英雄說道:“況且,現在我們還有新式的火器,要防身根本綽綽有餘。”
“俺就是怕你托大!要是脫離大部隊,去搞什麽單刀赴會找人打牌,輸掉了或者被抓了怎麽辦?”老朱說道:“以你那些花花腸子,絕對做得出這種事!”
“但是這次的事情必須要解決,否則後患無窮。”華英雄說道:“我保證不會做您說的那些事,並且每天通過電台的加密頻道匯報情況,這樣總可以了吧?”
“當真?該不會是騙俺的吧?”老朱有些將信將疑:“不過就算這樣,俺也總感覺不夠穩妥。你要去也不是不行,不過一定要帶夠人手。想必你自己也有考量,說說看吧,你是怎麽打算的?”
“字母哥和足利義持他們也快要迴國了,這次我打算跟他們一起行動。為免打草驚蛇,這次我打算先在暗中進行行動,因此,對外可以宣稱我去歐洲那邊視察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貿易洽談,實則從陸路低調進入江浙。”華英雄說道:“因此,隨行人員不宜太多,有新組建的火器營千戶所在一定距離接應,然後攜帶少量錦衣衛即可。”
朱元璋對於火器營的實力很了解,此軍不但全員裝配半自動步槍,而且還配備少量後膛炮,縱使當地衛所全部叛亂,僅憑這個千戶所也能輕鬆壓製。而個人防衛方麵,以大孫的實力,本就不必太過擔憂,幾十個錦衣衛精銳足矣。
“宋忠在醫館肯定脫不開身,蔣瓛也要留在京中掩人耳目,那就讓鬼仆帶錦衣衛精銳隨行。”老朱安排道:“火器營的千戶是瞿能,這次也由他跟你去吧。看你意思,是還要動用海軍吧?”
“沒錯,江浙一帶,必定跟海盜脫不開關係,這次亦要一並肅清。”華英雄說道:“就由海軍的指揮使吳忠帶領艦隊,跟足利義持同行,先在海上待命,伺機而動。”
“嗯,吳忠確實也是個有能力的水軍將領。這次差事若辦得好,俺就恢複他承襲的靖海侯的爵位。”老朱說道:“具體怎麽做,俺也不多過問了,你要人要錢,自己去辦就是了。重中之重,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知道嗎?若是再失去你,俺也不想活了!”
“請您放心,我一定全須全尾的迴來。”華英雄保證道。雖然自己有不畏生死的心態,不過顯然也不打算折在這種小場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