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工部的成果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作者:淘氣仙星玩家的下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沐英負責的氣步槍項目,終於有了階段性成果。聽聞這個消息,朱元璋決定親自去郊外的試驗地點視察。
縱然有華英雄的救助,但即使是現代醫學,終究也有其極限,現在的沐英仍然行動不便,因此朱元璋讓他跟自己同坐一輛馬車前往。
出於項目的保密性和安全考慮,此次除了隨行的錦衣衛之外,朱元璋還另外調派了三個百戶所的騎兵,由穎國公傅友德統領。
老朱知道華英雄一向更喜歡跟那些武將打交道,也看得出是這個孫子想從中斡旋,修複他跟那些老夥計之間已經岌岌可危的關係,於是也樂得讓華英雄跟騎兵隊一起走。
“穎國公,您能不能再講講當年平定雲貴的事跡?”華英雄跟傅友德並排騎著馬,邊走邊閑聊。
“好漢不提當年勇!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不提也罷!”現在是多事之秋,所謂多說多錯,不知道朱元璋今天把他叫來是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因此傅友德不敢多言。
這事還得怪老朱疏忽,他以為這些淮西一派的武將都已經通過氣了,因而隻跟傅友德說“大孫”要跟他一起走。但是那些武將中知情者,藍玉還在外麵打仗,常氏兄弟一直待在朱橚那裏,馮勝則知道現在是敏感時期,因此推掉了所有應酬。到頭來,勳貴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傅友德,反而是一摸瞎的狀態。
見傅友德似有心事,華英雄繼續展開“攻勢”:“實不相瞞,我正好是十年前遭遇變故,因而有了一段空窗期,也是近日才重新迴到皇爺爺身邊。因此,關於當年西南的戰事知之不詳。聽聞舅姥爺和大伯當時都是國公爺的副將,因此對國公爺頗為仰慕,故而有此一問。”
十年前,原來如此!傅友德驚唿:“您是十年前的。。。大殿下!”他本來想說“十年前去世的”,但是現在大活人在麵前,隻得把話咽了迴去。
華英雄點點頭表示承認:“還請國公爺詳細說說!”
真的是當年的皇長孫,難怪上位要特意叮囑!這麽看來,上位和殿下向他們淮西勳貴示好的意思很明顯了,太子薨逝之後,他們如履薄冰的狀態,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既然如此,傅友德也不能再裝腔作勢:“既然殿下願意聽,就容老夫講一講。當年出征之時,老夫還隻是侯爵,忝為征南將軍,殿下的舅姥爺藍玉是左副將軍,大伯沐英是右副將軍。當時的雲貴,還是前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的勢力範圍。”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雲貴之地又是地勢艱險,易守難攻,想必會是一番苦戰。”華英雄專業捧哏,老朱都能捧地一愣一愣的,何況區區郢國公?
“殿下所言極是!不過當時大明兵強馬壯,並且上位雖然身居京城,卻能運籌千裏,定下先取曲靖,再圍烏撒之策,屆時敵軍疲於奔命,明軍便可直取雲南。”
“皇爺爺果然是千古第一軍事奇才!”雖然不好說是不是真的第一,不過華英雄知道,這種時候吹捧一下總沒錯。
“那是自然!我們這些人,都是在上位手下練出來的!”迴憶著當年的往事,傅友德臉上盡是崇敬之情:“上位之才,實乃天授!不但是一等一的帥才,而且總是身先士卒 、體恤下屬,極富人格魅力,我們這些殺才都非常敬佩!”
可是傅友德如此敬佩的人,最終卻把他賜死了!以華英雄現在的身份,必須做出一些補救:“其實皇爺爺時常念及諸位的功勞,每每告誡我,大明的建立,諸位居功至偉, 隻要遵紀守法,必然會得到善待。”
其實這時候,朱元璋已經處死過一批開國功臣,不過多是後期加入的,從早期就跟隨他的功臣,基本都還健在。因此,傅友德對於華英雄的話也不疑有他。
“殿下言重了!為大明鞠躬盡瘁乃是我等分內之事!”傅友德說道:“繼續講西南戰事。當時我明軍一路高歌猛進,直逼曲靖。曲靖一戰,你大伯大放異彩,先是獻計從下遊潛渡白石江,大破達裏麻守軍。渡江之後,還身先士卒,生擒達裏麻。伺候,老夫進兵烏撒,藍玉、沐英直取雲南,把匝剌瓦爾密聞風而逃,次年一月自盡於羅佐山,西南遂平。”
“國公爺果然大將之風,大伯亦是驍勇善戰。可惜現在大伯身患殘疾,以我的醫術亦難以使其複原。”華英雄感歎道。
“難道傳聞中的那個醫術高明的‘中華樓’是。。。”
“是我開的。”華英雄說道:“國公爺也有什麽地方不舒服嗎?”
“哈哈,那倒是沒有,老夫年事已高,不過身體還算健朗!”傅友德笑了笑,不過隨後有些黯然地說道:“隻是,今後恐怕再沒有機會跟你大伯一起。。。”
“國公爺不必太沮喪,或許,大家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合作。”華英雄說道:“您知不知道今日我們要去看的是什麽?”
“老夫不知。”
“今日要看的,是大伯負責研發的——氣步槍。”
“這個就是氣步槍啊?”朱元璋看著桌上的樣品問道:“這個大罐子是幹嘛的呢?”
“這是大侄子提供的壓縮氣瓶。”沐英解釋道:“本來圖紙上是用小氣罐提供壓縮氣體,不過大侄子建議直接用氣瓶,可以提高射程和威力。”
“這不是火器,而是用這個罐子驅動?”傅友德驚奇道:“這個射程有多遠呢?”
“根據目前的測試,使用標準的鉛彈,射程大約在150米左右,這個距離上,可以有效殺傷沒有穿著盔甲的目標。”沐英說道。
“哦?英兒這裏開始用‘米’這個單位了?150米,確實比目前大明裝配的火銃要遠不少。”上次華英雄講解天文學的時候,提到過這個長度單位,因而朱元璋對150米也有一個概念。
“如果不是密封問題,應該還能有所提升。”沐英說道:“目前的密封材料,均是大侄子提供的醫療耗材改造的,並不完全合適。”
“嗯。”朱元璋拿起槍把玩了一番:“槍身是木製的,槍管是鐵質的,倒也精巧。”
“都是工部調過來的工匠的功勞!”沐英說道:“按照大侄子劃分的流水線工位,兒臣這邊三日內生產了一百餘件成品。”
“大孫,要不你來演示下這氣步槍怎麽用?”朱元璋說道。
“氣步槍,最大的優點就是戰鬥人員的培訓成本很低。如果我來演示,難以體現這個效果。不如讓從未接觸過的穎國公試試?”今天是沐英的主場,華英雄並不打算喧賓奪主,因此一直保持低調。
“也好,沒用過的人也能用得好,就說明其簡單可靠。”朱元璋說道:“老傅,你來!”
“遵旨!”
沐英略微講解使用方法後,傅友德背起氣瓶,拿著氣步槍,用機械瞄準器,對準了150米開外的假人。
“請傅將軍一口氣發射彈匣中的所有鉛彈。”沐英說道。
“嗒,嗒,嗒。。。”很快,傅友德射出了全部20發鉛彈。
“隻用了30秒!”朱元璋看了看手環的計時,驚歎道:“如此射速,敵人如何能近身?”
士兵取來了假人給眾人查看。
“看來前5發脫靶了,不過後麵都打中了。”朱元璋說道:“確實是直接把這個假人打穿了,看來150米開外的威力也足以殺傷敵人了。”
“怎麽樣,傅將軍,這槍很容易操控吧!”沐英得意道。
“確實好用!隻打了幾發就能掌握訣竅,此槍比火銃穩定得多,因而很容易打中靶子。”傅友德說道:“原來殿下說的‘另一種方式合作’,指的就是這個!”
見傅友德和沐英你來我往,朱元璋笑著發話了:“傅友德聽令!”
“末將在!”
“本來俺是想派你出去練兵的,不過現在不必了。即日起,你率領一個百戶所,就在此地專門練習氣步槍作戰,務必五日之內形成戰鬥力!”
“末將領命!”
能夠重溫昔日並肩作戰的感覺,傅友德和沐英都非常感激這個安排。
迴去的馬車上,朱元璋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大孫啊,這氣步槍是不是該取個名字?”
“要不就叫92式氣步槍?”華英雄說道。
“為何是92式?”朱元璋不解。
“因為今年是1392年,一般這種軍事裝備,都是按照設計時的年份來命名。”華英雄解釋道。
“哦,就是那些書本上的‘公元紀年’是吧。”朱元璋說道。
“是的,這是以西方一種流行的宗教中的其中一個偶像誕辰年為公元元年。”
“這樣紀年,在整理曆史事件的時候 ,確實比年號紀年更方便。”朱元璋分析道:“不過,這個西方的人物俺用起來總感覺別扭。如果要換算,又挺麻煩的。這個公元元年,俺們這邊有沒有什麽代表性事件?”
華英雄想了想,有些為難地說道:“有是有,不過。。。”
“不過?”
“那年,是王莽新朝的元始元年。。。”華英雄幽幽地說。
“。。。”老朱也有些無語:“算了,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
這段時日,有工部參與的成果,並不止氣步槍這一項。
不得不說,大明建立初期,朱元璋的戶籍管理政策,確實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兩三代人之後,這種製度顯現的弊端,就是後話了。
“殿下,這就是您吩咐的反射望遠鏡的成品。”秦逵向華英雄介紹著這個心血之作。
口徑150毫米,物鏡焦距1400毫米,能夠觀測到12.6等星,對於現階段的欽天監來說,應該也夠用了。
“這麽大的鏡片,研磨費了不少功夫吧!”華英雄感歎道。
“殿下明鑒!這塊物鏡,微臣安排了30名工匠進行打磨,最後隻獲得兩塊合格的成品,其中一塊就安裝到了這個望遠鏡上。”秦逵迴答道。
“這次參與了製作的工匠,都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我自掏腰包,給他們每人發放十貫錢的獎勵。”
不同於苦力,雖然匠籍的工匠也要服徭役,但是朝廷的這種征調是會發放給這些匠人工錢的。雖然數額不多,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些匠人的徭役期間的損失。
而華英雄自掏腰包,是出於對技術工人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算是對自己最近老是找工部麻煩的補償。
“對了,秦大人,這些時日,你為了我的事情,少不了勞心勞力。這些寶鈔你拿著,算是本王的賞賜吧!切莫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去行貪墨之事。”說著,華英雄遞給秦逵一張一百貫錢的寶鈔。
華英雄覺得秦逵辦事效率不錯,為人也不迂腐,算是比較對胃口。但是“坐罪自殺”這個結局,始終令華英雄十分在意。華英雄給的這些寶鈔,已經接近秦逵一年的俸祿了。雖然不知道秦逵曆史上犯的是什麽罪 ,不過這樣一來,至少秦逵不至於因為一些小錢而去貪墨了。
“微臣謝殿下恩典!”秦逵情緒激動地行禮道:“微臣也代那些匠人,謝殿下賞賜!”
“秦大人免禮!”華英雄說道:“據你方才所說,應該還有一塊物鏡吧。”
“是!”
“那塊也做成一個反射望遠鏡,我想拿給國子監那邊使用。”國子監外麵有北極閣,又要新開設天文學課程,確實是需要一個望遠鏡。
“殿下放心,現在已經有物鏡,三日之內,便可將反射望遠鏡做好!”秦逵保證道。
“明日早朝,秦大人有沒有什麽需要奏報的事情?”華英雄忽然問。
“應該沒有。”秦逵說。
“那我幫你在皇爺爺那邊請個假,明日一早,你隨我一起,去把這個反射望遠鏡送到鍾山上去,順便去驗收一下新建的紫金山天文台。”華英雄說道。
“聽憑殿下安排!”
縱然有華英雄的救助,但即使是現代醫學,終究也有其極限,現在的沐英仍然行動不便,因此朱元璋讓他跟自己同坐一輛馬車前往。
出於項目的保密性和安全考慮,此次除了隨行的錦衣衛之外,朱元璋還另外調派了三個百戶所的騎兵,由穎國公傅友德統領。
老朱知道華英雄一向更喜歡跟那些武將打交道,也看得出是這個孫子想從中斡旋,修複他跟那些老夥計之間已經岌岌可危的關係,於是也樂得讓華英雄跟騎兵隊一起走。
“穎國公,您能不能再講講當年平定雲貴的事跡?”華英雄跟傅友德並排騎著馬,邊走邊閑聊。
“好漢不提當年勇!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不提也罷!”現在是多事之秋,所謂多說多錯,不知道朱元璋今天把他叫來是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因此傅友德不敢多言。
這事還得怪老朱疏忽,他以為這些淮西一派的武將都已經通過氣了,因而隻跟傅友德說“大孫”要跟他一起走。但是那些武將中知情者,藍玉還在外麵打仗,常氏兄弟一直待在朱橚那裏,馮勝則知道現在是敏感時期,因此推掉了所有應酬。到頭來,勳貴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傅友德,反而是一摸瞎的狀態。
見傅友德似有心事,華英雄繼續展開“攻勢”:“實不相瞞,我正好是十年前遭遇變故,因而有了一段空窗期,也是近日才重新迴到皇爺爺身邊。因此,關於當年西南的戰事知之不詳。聽聞舅姥爺和大伯當時都是國公爺的副將,因此對國公爺頗為仰慕,故而有此一問。”
十年前,原來如此!傅友德驚唿:“您是十年前的。。。大殿下!”他本來想說“十年前去世的”,但是現在大活人在麵前,隻得把話咽了迴去。
華英雄點點頭表示承認:“還請國公爺詳細說說!”
真的是當年的皇長孫,難怪上位要特意叮囑!這麽看來,上位和殿下向他們淮西勳貴示好的意思很明顯了,太子薨逝之後,他們如履薄冰的狀態,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既然如此,傅友德也不能再裝腔作勢:“既然殿下願意聽,就容老夫講一講。當年出征之時,老夫還隻是侯爵,忝為征南將軍,殿下的舅姥爺藍玉是左副將軍,大伯沐英是右副將軍。當時的雲貴,還是前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的勢力範圍。”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雲貴之地又是地勢艱險,易守難攻,想必會是一番苦戰。”華英雄專業捧哏,老朱都能捧地一愣一愣的,何況區區郢國公?
“殿下所言極是!不過當時大明兵強馬壯,並且上位雖然身居京城,卻能運籌千裏,定下先取曲靖,再圍烏撒之策,屆時敵軍疲於奔命,明軍便可直取雲南。”
“皇爺爺果然是千古第一軍事奇才!”雖然不好說是不是真的第一,不過華英雄知道,這種時候吹捧一下總沒錯。
“那是自然!我們這些人,都是在上位手下練出來的!”迴憶著當年的往事,傅友德臉上盡是崇敬之情:“上位之才,實乃天授!不但是一等一的帥才,而且總是身先士卒 、體恤下屬,極富人格魅力,我們這些殺才都非常敬佩!”
可是傅友德如此敬佩的人,最終卻把他賜死了!以華英雄現在的身份,必須做出一些補救:“其實皇爺爺時常念及諸位的功勞,每每告誡我,大明的建立,諸位居功至偉, 隻要遵紀守法,必然會得到善待。”
其實這時候,朱元璋已經處死過一批開國功臣,不過多是後期加入的,從早期就跟隨他的功臣,基本都還健在。因此,傅友德對於華英雄的話也不疑有他。
“殿下言重了!為大明鞠躬盡瘁乃是我等分內之事!”傅友德說道:“繼續講西南戰事。當時我明軍一路高歌猛進,直逼曲靖。曲靖一戰,你大伯大放異彩,先是獻計從下遊潛渡白石江,大破達裏麻守軍。渡江之後,還身先士卒,生擒達裏麻。伺候,老夫進兵烏撒,藍玉、沐英直取雲南,把匝剌瓦爾密聞風而逃,次年一月自盡於羅佐山,西南遂平。”
“國公爺果然大將之風,大伯亦是驍勇善戰。可惜現在大伯身患殘疾,以我的醫術亦難以使其複原。”華英雄感歎道。
“難道傳聞中的那個醫術高明的‘中華樓’是。。。”
“是我開的。”華英雄說道:“國公爺也有什麽地方不舒服嗎?”
“哈哈,那倒是沒有,老夫年事已高,不過身體還算健朗!”傅友德笑了笑,不過隨後有些黯然地說道:“隻是,今後恐怕再沒有機會跟你大伯一起。。。”
“國公爺不必太沮喪,或許,大家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合作。”華英雄說道:“您知不知道今日我們要去看的是什麽?”
“老夫不知。”
“今日要看的,是大伯負責研發的——氣步槍。”
“這個就是氣步槍啊?”朱元璋看著桌上的樣品問道:“這個大罐子是幹嘛的呢?”
“這是大侄子提供的壓縮氣瓶。”沐英解釋道:“本來圖紙上是用小氣罐提供壓縮氣體,不過大侄子建議直接用氣瓶,可以提高射程和威力。”
“這不是火器,而是用這個罐子驅動?”傅友德驚奇道:“這個射程有多遠呢?”
“根據目前的測試,使用標準的鉛彈,射程大約在150米左右,這個距離上,可以有效殺傷沒有穿著盔甲的目標。”沐英說道。
“哦?英兒這裏開始用‘米’這個單位了?150米,確實比目前大明裝配的火銃要遠不少。”上次華英雄講解天文學的時候,提到過這個長度單位,因而朱元璋對150米也有一個概念。
“如果不是密封問題,應該還能有所提升。”沐英說道:“目前的密封材料,均是大侄子提供的醫療耗材改造的,並不完全合適。”
“嗯。”朱元璋拿起槍把玩了一番:“槍身是木製的,槍管是鐵質的,倒也精巧。”
“都是工部調過來的工匠的功勞!”沐英說道:“按照大侄子劃分的流水線工位,兒臣這邊三日內生產了一百餘件成品。”
“大孫,要不你來演示下這氣步槍怎麽用?”朱元璋說道。
“氣步槍,最大的優點就是戰鬥人員的培訓成本很低。如果我來演示,難以體現這個效果。不如讓從未接觸過的穎國公試試?”今天是沐英的主場,華英雄並不打算喧賓奪主,因此一直保持低調。
“也好,沒用過的人也能用得好,就說明其簡單可靠。”朱元璋說道:“老傅,你來!”
“遵旨!”
沐英略微講解使用方法後,傅友德背起氣瓶,拿著氣步槍,用機械瞄準器,對準了150米開外的假人。
“請傅將軍一口氣發射彈匣中的所有鉛彈。”沐英說道。
“嗒,嗒,嗒。。。”很快,傅友德射出了全部20發鉛彈。
“隻用了30秒!”朱元璋看了看手環的計時,驚歎道:“如此射速,敵人如何能近身?”
士兵取來了假人給眾人查看。
“看來前5發脫靶了,不過後麵都打中了。”朱元璋說道:“確實是直接把這個假人打穿了,看來150米開外的威力也足以殺傷敵人了。”
“怎麽樣,傅將軍,這槍很容易操控吧!”沐英得意道。
“確實好用!隻打了幾發就能掌握訣竅,此槍比火銃穩定得多,因而很容易打中靶子。”傅友德說道:“原來殿下說的‘另一種方式合作’,指的就是這個!”
見傅友德和沐英你來我往,朱元璋笑著發話了:“傅友德聽令!”
“末將在!”
“本來俺是想派你出去練兵的,不過現在不必了。即日起,你率領一個百戶所,就在此地專門練習氣步槍作戰,務必五日之內形成戰鬥力!”
“末將領命!”
能夠重溫昔日並肩作戰的感覺,傅友德和沐英都非常感激這個安排。
迴去的馬車上,朱元璋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大孫啊,這氣步槍是不是該取個名字?”
“要不就叫92式氣步槍?”華英雄說道。
“為何是92式?”朱元璋不解。
“因為今年是1392年,一般這種軍事裝備,都是按照設計時的年份來命名。”華英雄解釋道。
“哦,就是那些書本上的‘公元紀年’是吧。”朱元璋說道。
“是的,這是以西方一種流行的宗教中的其中一個偶像誕辰年為公元元年。”
“這樣紀年,在整理曆史事件的時候 ,確實比年號紀年更方便。”朱元璋分析道:“不過,這個西方的人物俺用起來總感覺別扭。如果要換算,又挺麻煩的。這個公元元年,俺們這邊有沒有什麽代表性事件?”
華英雄想了想,有些為難地說道:“有是有,不過。。。”
“不過?”
“那年,是王莽新朝的元始元年。。。”華英雄幽幽地說。
“。。。”老朱也有些無語:“算了,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
這段時日,有工部參與的成果,並不止氣步槍這一項。
不得不說,大明建立初期,朱元璋的戶籍管理政策,確實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兩三代人之後,這種製度顯現的弊端,就是後話了。
“殿下,這就是您吩咐的反射望遠鏡的成品。”秦逵向華英雄介紹著這個心血之作。
口徑150毫米,物鏡焦距1400毫米,能夠觀測到12.6等星,對於現階段的欽天監來說,應該也夠用了。
“這麽大的鏡片,研磨費了不少功夫吧!”華英雄感歎道。
“殿下明鑒!這塊物鏡,微臣安排了30名工匠進行打磨,最後隻獲得兩塊合格的成品,其中一塊就安裝到了這個望遠鏡上。”秦逵迴答道。
“這次參與了製作的工匠,都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我自掏腰包,給他們每人發放十貫錢的獎勵。”
不同於苦力,雖然匠籍的工匠也要服徭役,但是朝廷的這種征調是會發放給這些匠人工錢的。雖然數額不多,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些匠人的徭役期間的損失。
而華英雄自掏腰包,是出於對技術工人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算是對自己最近老是找工部麻煩的補償。
“對了,秦大人,這些時日,你為了我的事情,少不了勞心勞力。這些寶鈔你拿著,算是本王的賞賜吧!切莫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去行貪墨之事。”說著,華英雄遞給秦逵一張一百貫錢的寶鈔。
華英雄覺得秦逵辦事效率不錯,為人也不迂腐,算是比較對胃口。但是“坐罪自殺”這個結局,始終令華英雄十分在意。華英雄給的這些寶鈔,已經接近秦逵一年的俸祿了。雖然不知道秦逵曆史上犯的是什麽罪 ,不過這樣一來,至少秦逵不至於因為一些小錢而去貪墨了。
“微臣謝殿下恩典!”秦逵情緒激動地行禮道:“微臣也代那些匠人,謝殿下賞賜!”
“秦大人免禮!”華英雄說道:“據你方才所說,應該還有一塊物鏡吧。”
“是!”
“那塊也做成一個反射望遠鏡,我想拿給國子監那邊使用。”國子監外麵有北極閣,又要新開設天文學課程,確實是需要一個望遠鏡。
“殿下放心,現在已經有物鏡,三日之內,便可將反射望遠鏡做好!”秦逵保證道。
“明日早朝,秦大人有沒有什麽需要奏報的事情?”華英雄忽然問。
“應該沒有。”秦逵說。
“那我幫你在皇爺爺那邊請個假,明日一早,你隨我一起,去把這個反射望遠鏡送到鍾山上去,順便去驗收一下新建的紫金山天文台。”華英雄說道。
“聽憑殿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