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站在曆史的路口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作者:淘氣仙星玩家的下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領著華英雄出了奉天殿,邊走邊談話,在外麵等候多時的金公公遠遠地跟在後麵。
“大孫是第一次到奉天殿?感覺如何?”朱元璋問道。
“啊?應該是第一次吧。”華英雄搜索了一下記憶,似乎朱雄英小時候並沒有去過奉天殿:“確實很雄偉肅穆,就是光線有點暗。”
“哈哈,以後搞點電燈在裏麵照明。”朱元璋笑道:“不過,俺的意思是說,你600年後有沒有去過!”
“600年後啊。。。隻去過北京的故宮太和殿。。。”華英雄欲言又止。
“哦?老四修的那個是吧。這金陵城的皇宮不是保留了嗎,大孫旅遊的時候沒有來過?”朱元璋聽華英雄說過,後世有不少人喜歡到處旅遊,而這些舊時的宮殿,都成了旅遊景點 。
“這個確實沒去過,因為我那個時候,南京故宮已經隻剩遺址了。”這段曆史朱元璋肯定沒有了解過,華英雄隻能慢慢解釋。
“啊?怎麽老四修的好好留著,俺修的就沒了?”朱元璋有些慍怒:“哼,俺看老四是欠打了!下次他過來的時候。。。”
“這事也怪不到四叔頭上。”華英雄繼續解釋道:“雖然後期對於金陵皇宮的維護標準有所降低,但是基本的格局一直得以保存。不過,據說明末朝廷放棄北京遷往南京的時候,南京皇宮的奉天殿已經損毀了。再往後,清朝取代明朝,南京皇宮因為沒有維護,逐漸衰敗。到離我那個時候200年的時間內,南京經曆過多個政權的掌控,這些政權為了興修建築,多會拆除南京皇宮的建築來獲取建築材料。並且,這期間南京也多次被戰火波及。如此這般,到我那個時候,南京皇宮早已成為遺址,隻有一部分城牆仍然存留。”
“嗯,沒想到這金陵城,之後竟然如此多舛。”朱元璋感慨道:“俺半生處心積慮,到頭來,也是一場空!”
眼前這位老人,身穿金黃色龍袍,頭戴黑色翼善冠,他能驅除胡虜,恢複中華,能一統天下,威振四海,然而麵對自己無法掌控的未來,此刻威嚴的儀表之下,卻是略顯落寞的靈魂!
“這個世上哪有永存不變的事物?”華英雄試圖開解:“不過 ,即使一個事物已經消逝,它對這個世界的影響仍然會繼續存在。大明滅亡之後,長達200多年的時間內,一直都是許多漢人的精神寄托。雖然功過是非總會有爭論,但是您的功業,大家一直都記得!”
“此話當真?不會是為了哄俺開心吧!”朱元璋臉色有所緩和:“俺所憂慮的,無非就是兒孫的問題。就是在俺眼皮子底下,都有一堆不省心的。這大明要是亡了,後代們該怎麽辦呢?難道又迴到俺當初那種種地的生活?”
不過,朱元璋轉頭想到了當時華英雄提到過的朱楩的後代:“既然後代之中,到你那個時候,還不乏傑出之人,看來俺也是多慮了。兒孫的事,俺也控製不了,就由他們去吧。”
“這就對了!常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穿越前作為資深單身人士,華英雄對這種順口溜自然是張口就來。
砰!華英雄猝不及防,朱元璋的一個暴栗已經砸在了頭上。
“鬼話連篇!”朱元璋氣衝衝地說道:“也不知道哪裏學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不是。。。說順口了而已。。。”華英雄辯解道。
砰!又來一下!雖然華英雄皮糙肉厚,不過說實話還是有點疼的。。。
“還敢頂嘴!你的叔叔們說這話,俺就當開玩笑了。但是這話你可不能說,懂不懂?”朱元璋語重心長地教育著。
“孫兒明白了!”華英雄摸著頭服軟道。
“行了,快走吧。”朱元璋拉起華英雄的手,加快步伐向乾清宮走去。
雖然被打了兩下,不過偶爾這樣“賣血”可以舒緩一下老頭的心情的話,也不算很虧是吧。
跟在後麵的金公公隻能低著頭,裝作什麽都沒看見。
很快,兩人到了乾清宮。朱元璋在幾個宮女的伺候下準備更衣。
“我是不是應該迴避一下。。。”華英雄問道。
“哈哈,就換個外衣,有什麽好迴避的?”看華英雄這笨樣,朱元璋都笑出聲了:“你在這兒看看也好,先適應一下。以後你要跟俺一起上朝,每天也得來這麽一套。”
花費不少時間,朱元璋終於換上了在宮外常穿的那套。
屏退了宮女,朱元璋說道:“雖然是繁瑣了點,不過我中華乃禮儀之邦,這些都是必要的禮儀。看後世那些資料,我中華傳統幾經波折,大多未能存續,俺很心痛。好不容易恢複的文化和服飾,終究還是斷送在異族手上。”
這時,朱元璋表情嚴肅,盯著華英雄的雙眼,說道:“大孫,你要搞的那些改革,會不會讓我華夏直接丟失了傳承啊?”
朱元璋的話問的很直白了,他怕異族還沒打進來,大明自己先“禮崩樂壞”了。
以華英雄一向的風格,這種問題當然不會迴避,也不會虛以逶迤。略作思考,華英雄迴答道:“短期內應該不會。不過長期的影響,恐怕誰也不知道。後世之所以是那種情況,首先是大明滅亡之後,異族入主中原,施行‘剃發易服’,華夏傳統遭到巨大危機。之後西方——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大秦’那邊的國家——打開中國的大門,他們科技更先進,製度更有效率,因此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各方麵都是碾壓的態勢。當時的有識之士,為了救亡圖存,開始效仿西方的製度和文化,經過時間的演變,就成為我那時的樣子。”
知道了原委,朱元璋也有所領悟:“若如大孫所說,如果我大明能率先發展出那些科技和製度,到時候就能避免他國文化的影響,反而能將華夏文化傳播出去?”
“爺爺聖明!”華英雄迴答道。
“不過,這西方國家真有這麽厲害嗎?”朱元璋打過交道的外國,要麽是北元,要麽是安南(即越南),最遠也就是倭國、三佛齊(印度尼西亞一帶)之類的“不征之國”,對於西方國家沒有接觸過。不過當時的西方國家剛準備擺脫中世紀的束縛,還沒有展現出後來的發展潛力。
“您記不記得我說過,這個世界將要發生大的變革?”華英雄問道。
“俺記得,不過最近俺們討論的都是中國之後的曆史,其他國家方麵還沒有涉及。想必大孫說的大變革,就是那些西方的國家搞出來的吧?”朱元璋分析道。
“是的!不到100年之後,西方那些國家將會的文化將會有大發展。相應的,這些變化會推動他們的科學和技術的進步,直到引發稱為‘工業革命’的變革。我們中華文明,在農業時代是無可置疑的最有效率的組織形式。但是,這樣的文明,在完成工業革命的工業文明麵前將會不堪一擊!”
“也就是說,這個科學和工業,是國家的必然發展方向!”朱元璋作為老練的政治家,敏銳的發現了重點。
“確實如此!若是爺爺決定開啟這些改革,以後在史書上的名聲,恐怕要遠超前代那些帝王!隻是。。。”
“難道比漢太祖、唐太宗還厲害?”朱元璋一聽這話,是真的心動了:“既然這麽有意義,還有什麽要擔心的?”
“要擔心的,其實也是您剛才所擔憂的事情。西方那些國家,在這些變革之中,民眾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紛紛發動革命,有的把國王送上斷頭台,有的則利用憲法限製君主的權利。總之,都是在君主權利大幅度縮減的情況下,才完成了工業革命。換句話說,如果決定開啟改革,後代的地位恐怕難保。最好的結果,可能是我們老朱家留下了好名聲,能搞個君主立憲,不掌握實權,才能保全自身。”
“這。。。”這個後果,使朱元璋陷入了糾結。他很想要工業革命的成果,但是又不想後代成為沒有權利的傀儡。
看到朱元璋這個樣子,華英雄知道,需要留給他一些思考的時間,因此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靜靜地等待。
思考多時,朱元璋終於問道:“那有沒有辦法,先應用一些工業革命的成果,但是不讓民眾的心態發生那麽多變化呢?”
“這樣的話,恐怕難以發揮工業革命的效果。其實,‘更高效的製度’,就包含了限製君主權利這一項。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立憲君主都是傀儡。後來出現了不少立憲製度下的強勢君主,他們任內,國家都很強大,甚至能大量對外擴張版圖或勢力範圍。所以,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君主的能力,沒有能力的人,即使坐到那個位子上,擁有那些權利,也無法有效的使用。”
“有道理!如果都像我大明後麵那幾個皇帝,那亡了國也是自作孽!”想到那幾個奇葩,朱元璋就來氣。
“其實您目前普及教育,加強社會福利的舉措,如果後世堅持下去,可能也能開啟民智,隻是您的這些舉措 ,後世多數沒有繼續貫徹。”
“俺這些舉措,還會有這種效果?”朱元璋也驚訝了,他自己都沒考慮這麽多,隻是單純的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這些保障,所以遇到災年隻能造反。他不想人民造反,就要把這些安排好。
“一個國家,隻有國民富足了,才是真的強大,否則隻是空中樓閣,外表看似強大,實則隨時可能從內部崩塌。我的這個說法您可能會嗤之以鼻,認為大逆不道 。我也不能完全確定,這個說法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不過,我不能向您隱瞞這個事情。做大夫我比較專業,不過皇帝這一行,您可比我專業多了。您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之後,一定可以作出更合理的選擇。無論您如何選擇,我都支持您!”
這種類似於“民貴君輕”的思想,自然是一度將孟子逐出孔廟的朱元璋所不喜的。不過僅僅數百年就能遠超中原文明,這種發展潛力是朱元璋不得不考慮的。朱元璋肯定不至於完全禁止科學研究,隻要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對於科學能持有一個支持的態度,今後就有很多繼續發展的可能。
“哼,關鍵時候就丟給俺,你倒是挺會的!”朱元璋哭笑不得:“俺搞的學堂,多是些開蒙教育,就算後世堅持下去,恐怕也出不了什麽亂子。你要推廣的科學,就完全不同了。不過這科學的能耐,俺這段時間也是真切的感受到了,確實是華夏幾千年來所未有的劇變。既然大明之後的朝代,也沒能阻擋科學發展的趨勢,那大明也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俺們現在先把科學的種子種下去,今後如何發展——就像你說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也不是俺們可以規定好的了。”
華英雄沒想到,朱元璋對於此事的態度,竟然是如此的支持,這跟華英雄所了解的那個凡事都想設定好規矩,以便“萬世不易”的封建帝王完全不同!一時間,華英雄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充滿了震驚和疑惑。
“這樣看著俺幹啥?”朱元璋佯怒道:“俺以前是不知道這些。俺又不傻,現在‘開了天眼’,該怎麽選,俺心裏還是有數的!”
聽到這話,華英雄也笑了:“能遇到您 ,我挺幸運的!”
“俺們彼此彼此!”朱元璋說道:“現在俺們這是在華夏幾千年來發展的路口了。這工業革命要能成了,工業肯定遠超之前那些開疆拓土。就憑這點,我老朱家也會被萬世傳頌。其中將會遇到的阻礙恐怕也大的驚人,不過俺平生最不怕的就是這些!俺覺得又找到了年輕時的幹勁!”
“那您可得好好保重龍體了,最少再幹個十年吧!”華英雄調侃道。
“俺很注意了,你看俺現在滴酒不沾!”朱元璋認真道:“走,去吃飯了,今天又是家宴。”
“最近家宴有點多啊。。。我還沒正式複出,總是這樣去吃席,是不是不太好。。。”華英雄吐槽道。
“沒關係,反正你臉皮厚!”
“。。。”
走到外麵,朱元璋忽然問:“大孫是不是很欣賞王安石?”
“是有點。。。”華英雄不知道老朱為何有此一問。
“那你知不知道,王安石就葬在金陵?”老朱繼續道。
“這個確實沒研究過。。。”華英雄當然不可能什麽都有研究,這樣是不符合邏輯的!
見狀,老朱眉毛一豎:“哈哈,又發現一個大孫不知道的事情!這王安石墓本來在鍾山,不過既然俺要修孝陵,就把他的遷走了。現在他的墓在城外,麒麟門那附近。要不要把他的墓修繕一番,再找點他的後代來搞個儀式紀念一下?”
“不如等我們真的做成了,再一起紀念曆史上那些先賢?”
“也對,要是大張旗鼓還搞失敗了,這老臉往哪擱呢。。。”
“大孫是第一次到奉天殿?感覺如何?”朱元璋問道。
“啊?應該是第一次吧。”華英雄搜索了一下記憶,似乎朱雄英小時候並沒有去過奉天殿:“確實很雄偉肅穆,就是光線有點暗。”
“哈哈,以後搞點電燈在裏麵照明。”朱元璋笑道:“不過,俺的意思是說,你600年後有沒有去過!”
“600年後啊。。。隻去過北京的故宮太和殿。。。”華英雄欲言又止。
“哦?老四修的那個是吧。這金陵城的皇宮不是保留了嗎,大孫旅遊的時候沒有來過?”朱元璋聽華英雄說過,後世有不少人喜歡到處旅遊,而這些舊時的宮殿,都成了旅遊景點 。
“這個確實沒去過,因為我那個時候,南京故宮已經隻剩遺址了。”這段曆史朱元璋肯定沒有了解過,華英雄隻能慢慢解釋。
“啊?怎麽老四修的好好留著,俺修的就沒了?”朱元璋有些慍怒:“哼,俺看老四是欠打了!下次他過來的時候。。。”
“這事也怪不到四叔頭上。”華英雄繼續解釋道:“雖然後期對於金陵皇宮的維護標準有所降低,但是基本的格局一直得以保存。不過,據說明末朝廷放棄北京遷往南京的時候,南京皇宮的奉天殿已經損毀了。再往後,清朝取代明朝,南京皇宮因為沒有維護,逐漸衰敗。到離我那個時候200年的時間內,南京經曆過多個政權的掌控,這些政權為了興修建築,多會拆除南京皇宮的建築來獲取建築材料。並且,這期間南京也多次被戰火波及。如此這般,到我那個時候,南京皇宮早已成為遺址,隻有一部分城牆仍然存留。”
“嗯,沒想到這金陵城,之後竟然如此多舛。”朱元璋感慨道:“俺半生處心積慮,到頭來,也是一場空!”
眼前這位老人,身穿金黃色龍袍,頭戴黑色翼善冠,他能驅除胡虜,恢複中華,能一統天下,威振四海,然而麵對自己無法掌控的未來,此刻威嚴的儀表之下,卻是略顯落寞的靈魂!
“這個世上哪有永存不變的事物?”華英雄試圖開解:“不過 ,即使一個事物已經消逝,它對這個世界的影響仍然會繼續存在。大明滅亡之後,長達200多年的時間內,一直都是許多漢人的精神寄托。雖然功過是非總會有爭論,但是您的功業,大家一直都記得!”
“此話當真?不會是為了哄俺開心吧!”朱元璋臉色有所緩和:“俺所憂慮的,無非就是兒孫的問題。就是在俺眼皮子底下,都有一堆不省心的。這大明要是亡了,後代們該怎麽辦呢?難道又迴到俺當初那種種地的生活?”
不過,朱元璋轉頭想到了當時華英雄提到過的朱楩的後代:“既然後代之中,到你那個時候,還不乏傑出之人,看來俺也是多慮了。兒孫的事,俺也控製不了,就由他們去吧。”
“這就對了!常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穿越前作為資深單身人士,華英雄對這種順口溜自然是張口就來。
砰!華英雄猝不及防,朱元璋的一個暴栗已經砸在了頭上。
“鬼話連篇!”朱元璋氣衝衝地說道:“也不知道哪裏學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不是。。。說順口了而已。。。”華英雄辯解道。
砰!又來一下!雖然華英雄皮糙肉厚,不過說實話還是有點疼的。。。
“還敢頂嘴!你的叔叔們說這話,俺就當開玩笑了。但是這話你可不能說,懂不懂?”朱元璋語重心長地教育著。
“孫兒明白了!”華英雄摸著頭服軟道。
“行了,快走吧。”朱元璋拉起華英雄的手,加快步伐向乾清宮走去。
雖然被打了兩下,不過偶爾這樣“賣血”可以舒緩一下老頭的心情的話,也不算很虧是吧。
跟在後麵的金公公隻能低著頭,裝作什麽都沒看見。
很快,兩人到了乾清宮。朱元璋在幾個宮女的伺候下準備更衣。
“我是不是應該迴避一下。。。”華英雄問道。
“哈哈,就換個外衣,有什麽好迴避的?”看華英雄這笨樣,朱元璋都笑出聲了:“你在這兒看看也好,先適應一下。以後你要跟俺一起上朝,每天也得來這麽一套。”
花費不少時間,朱元璋終於換上了在宮外常穿的那套。
屏退了宮女,朱元璋說道:“雖然是繁瑣了點,不過我中華乃禮儀之邦,這些都是必要的禮儀。看後世那些資料,我中華傳統幾經波折,大多未能存續,俺很心痛。好不容易恢複的文化和服飾,終究還是斷送在異族手上。”
這時,朱元璋表情嚴肅,盯著華英雄的雙眼,說道:“大孫,你要搞的那些改革,會不會讓我華夏直接丟失了傳承啊?”
朱元璋的話問的很直白了,他怕異族還沒打進來,大明自己先“禮崩樂壞”了。
以華英雄一向的風格,這種問題當然不會迴避,也不會虛以逶迤。略作思考,華英雄迴答道:“短期內應該不會。不過長期的影響,恐怕誰也不知道。後世之所以是那種情況,首先是大明滅亡之後,異族入主中原,施行‘剃發易服’,華夏傳統遭到巨大危機。之後西方——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大秦’那邊的國家——打開中國的大門,他們科技更先進,製度更有效率,因此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各方麵都是碾壓的態勢。當時的有識之士,為了救亡圖存,開始效仿西方的製度和文化,經過時間的演變,就成為我那時的樣子。”
知道了原委,朱元璋也有所領悟:“若如大孫所說,如果我大明能率先發展出那些科技和製度,到時候就能避免他國文化的影響,反而能將華夏文化傳播出去?”
“爺爺聖明!”華英雄迴答道。
“不過,這西方國家真有這麽厲害嗎?”朱元璋打過交道的外國,要麽是北元,要麽是安南(即越南),最遠也就是倭國、三佛齊(印度尼西亞一帶)之類的“不征之國”,對於西方國家沒有接觸過。不過當時的西方國家剛準備擺脫中世紀的束縛,還沒有展現出後來的發展潛力。
“您記不記得我說過,這個世界將要發生大的變革?”華英雄問道。
“俺記得,不過最近俺們討論的都是中國之後的曆史,其他國家方麵還沒有涉及。想必大孫說的大變革,就是那些西方的國家搞出來的吧?”朱元璋分析道。
“是的!不到100年之後,西方那些國家將會的文化將會有大發展。相應的,這些變化會推動他們的科學和技術的進步,直到引發稱為‘工業革命’的變革。我們中華文明,在農業時代是無可置疑的最有效率的組織形式。但是,這樣的文明,在完成工業革命的工業文明麵前將會不堪一擊!”
“也就是說,這個科學和工業,是國家的必然發展方向!”朱元璋作為老練的政治家,敏銳的發現了重點。
“確實如此!若是爺爺決定開啟這些改革,以後在史書上的名聲,恐怕要遠超前代那些帝王!隻是。。。”
“難道比漢太祖、唐太宗還厲害?”朱元璋一聽這話,是真的心動了:“既然這麽有意義,還有什麽要擔心的?”
“要擔心的,其實也是您剛才所擔憂的事情。西方那些國家,在這些變革之中,民眾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紛紛發動革命,有的把國王送上斷頭台,有的則利用憲法限製君主的權利。總之,都是在君主權利大幅度縮減的情況下,才完成了工業革命。換句話說,如果決定開啟改革,後代的地位恐怕難保。最好的結果,可能是我們老朱家留下了好名聲,能搞個君主立憲,不掌握實權,才能保全自身。”
“這。。。”這個後果,使朱元璋陷入了糾結。他很想要工業革命的成果,但是又不想後代成為沒有權利的傀儡。
看到朱元璋這個樣子,華英雄知道,需要留給他一些思考的時間,因此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靜靜地等待。
思考多時,朱元璋終於問道:“那有沒有辦法,先應用一些工業革命的成果,但是不讓民眾的心態發生那麽多變化呢?”
“這樣的話,恐怕難以發揮工業革命的效果。其實,‘更高效的製度’,就包含了限製君主權利這一項。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立憲君主都是傀儡。後來出現了不少立憲製度下的強勢君主,他們任內,國家都很強大,甚至能大量對外擴張版圖或勢力範圍。所以,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君主的能力,沒有能力的人,即使坐到那個位子上,擁有那些權利,也無法有效的使用。”
“有道理!如果都像我大明後麵那幾個皇帝,那亡了國也是自作孽!”想到那幾個奇葩,朱元璋就來氣。
“其實您目前普及教育,加強社會福利的舉措,如果後世堅持下去,可能也能開啟民智,隻是您的這些舉措 ,後世多數沒有繼續貫徹。”
“俺這些舉措,還會有這種效果?”朱元璋也驚訝了,他自己都沒考慮這麽多,隻是單純的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這些保障,所以遇到災年隻能造反。他不想人民造反,就要把這些安排好。
“一個國家,隻有國民富足了,才是真的強大,否則隻是空中樓閣,外表看似強大,實則隨時可能從內部崩塌。我的這個說法您可能會嗤之以鼻,認為大逆不道 。我也不能完全確定,這個說法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不過,我不能向您隱瞞這個事情。做大夫我比較專業,不過皇帝這一行,您可比我專業多了。您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之後,一定可以作出更合理的選擇。無論您如何選擇,我都支持您!”
這種類似於“民貴君輕”的思想,自然是一度將孟子逐出孔廟的朱元璋所不喜的。不過僅僅數百年就能遠超中原文明,這種發展潛力是朱元璋不得不考慮的。朱元璋肯定不至於完全禁止科學研究,隻要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對於科學能持有一個支持的態度,今後就有很多繼續發展的可能。
“哼,關鍵時候就丟給俺,你倒是挺會的!”朱元璋哭笑不得:“俺搞的學堂,多是些開蒙教育,就算後世堅持下去,恐怕也出不了什麽亂子。你要推廣的科學,就完全不同了。不過這科學的能耐,俺這段時間也是真切的感受到了,確實是華夏幾千年來所未有的劇變。既然大明之後的朝代,也沒能阻擋科學發展的趨勢,那大明也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俺們現在先把科學的種子種下去,今後如何發展——就像你說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也不是俺們可以規定好的了。”
華英雄沒想到,朱元璋對於此事的態度,竟然是如此的支持,這跟華英雄所了解的那個凡事都想設定好規矩,以便“萬世不易”的封建帝王完全不同!一時間,華英雄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充滿了震驚和疑惑。
“這樣看著俺幹啥?”朱元璋佯怒道:“俺以前是不知道這些。俺又不傻,現在‘開了天眼’,該怎麽選,俺心裏還是有數的!”
聽到這話,華英雄也笑了:“能遇到您 ,我挺幸運的!”
“俺們彼此彼此!”朱元璋說道:“現在俺們這是在華夏幾千年來發展的路口了。這工業革命要能成了,工業肯定遠超之前那些開疆拓土。就憑這點,我老朱家也會被萬世傳頌。其中將會遇到的阻礙恐怕也大的驚人,不過俺平生最不怕的就是這些!俺覺得又找到了年輕時的幹勁!”
“那您可得好好保重龍體了,最少再幹個十年吧!”華英雄調侃道。
“俺很注意了,你看俺現在滴酒不沾!”朱元璋認真道:“走,去吃飯了,今天又是家宴。”
“最近家宴有點多啊。。。我還沒正式複出,總是這樣去吃席,是不是不太好。。。”華英雄吐槽道。
“沒關係,反正你臉皮厚!”
“。。。”
走到外麵,朱元璋忽然問:“大孫是不是很欣賞王安石?”
“是有點。。。”華英雄不知道老朱為何有此一問。
“那你知不知道,王安石就葬在金陵?”老朱繼續道。
“這個確實沒研究過。。。”華英雄當然不可能什麽都有研究,這樣是不符合邏輯的!
見狀,老朱眉毛一豎:“哈哈,又發現一個大孫不知道的事情!這王安石墓本來在鍾山,不過既然俺要修孝陵,就把他的遷走了。現在他的墓在城外,麒麟門那附近。要不要把他的墓修繕一番,再找點他的後代來搞個儀式紀念一下?”
“不如等我們真的做成了,再一起紀念曆史上那些先賢?”
“也對,要是大張旗鼓還搞失敗了,這老臉往哪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