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溫潤如玉的朱允炆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作者:淘氣仙星玩家的下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寅時,蔣瓛就已經身著飛魚服,率領一個百戶所的錦衣衛守在奉天殿前。昨夜,蔣瓛研究了一晚華英雄給他的卡組,對於此卡組的操作已經有所心得。
若是有人鬧事,蔣瓛就會按照朱元璋的指令直接拿下。若是朱允炆真的來了,那麽蔣瓛就要領教一下這個卡組的威力了。
卯時,百官依次來到奉天殿前等待早朝。今日等來的,依舊是太監宣布“陛下龍體欠安,早朝免”。
不出預料,眾人紛紛開始議論起來。
“陛下已經三日不上朝了,這如何是好啊?”
“陛下龍體有恙,現今儲君之位又空缺,再這麽下去恐有動蕩啊!”
。。。
趙勉看了看殿前的蔣瓛,聯想到華英雄的事情,已經猜測陛下怕是在“中華樓”養病,故而不在宮中,也因此謝絕百官的拜訪。朝右邊看看秦逵,對方同樣是一副了然的表情,看來是所見略同。六部尚書之中,如今禮部空缺,他自己和工部的秦逵都知道原委,其他三人知不知道他還不清楚。現在蔣瓛在那裏,明顯是要拿人開刀,趙勉認為應該出麵規勸一下那些尚在妄議的同僚。於是,他看了看左邊的六部之首——吏部尚書詹徽。
隻見詹徽正在閉目養神,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
“詹大人!”趙勉靠近上去,輕聲說道:“現在這樣,怕是有人要血流當場。您是六部之首,還請出麵勸說!”
詹徽歎了口氣,緩緩道:“老夫隻知道謹遵陛下旨意。陛下不出麵,自然有陛下的理由。他們這些人擅自妄議,有什麽萬一也是咎由自取。”
真是隻老狐狸!看來不放點料,他是不會動了。下定決心,趙勉小聲說道:“實不相瞞,根據本官的推測,陛下現在恐怕不在宮中!關於儲君一事,恐怕也早有屬意!”
聞言,詹徽忽然睜開雙眼,驚道:“此話當真?老夫怎麽沒聽說過此事?”
“此事頗為隱秘,在下也是有幸陪侍陛下出宮時才得知一二。當務之急,還請詹大人出麵協調,否則觸怒陛下天威,就算我等未被波及,此事也難收場啊。”趙勉不敢過多透露,因此說的比較隱晦。
“難道還有什麽是不能讓老夫知道嗎?”詹徽聽出了其中的意味,反而更加好奇。
“本官真的不能多說了,請大人見諒。相信不久之後大人就會明白了。”所謂好奇害死貓,到時候趙勉也會跟著倒黴,因此隻能先推諉一番。
詹徽本來就身兼吏部尚書和左都禦史,有胡惟庸李善長等人前車之鑒,為求明哲保身,一向謹小慎微,在朝中不屬於任何一派。要說,也就是“太子黨”而已。現在太子沒了,詹徽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不過根據趙勉的情報,目前的情況下,陛下既不現身,也不立儲,沒有任何其他動作,恐怕是故意為之。身為左都禦史,此時若是不出麵調停,任由事態擴大,陛下必然會降罪於他。
想明白這點,詹徽終於出列,大聲說道:“諸位同僚,請聽老夫一言!”
詹徽為百官之首,說話還是頗有分量,眾人的議論漸漸平息,隻等他繼續發話。
“陛下龍體欠安,我等身為人臣,心憂陛下,乃是本分。然聚眾妄議之事,非但不能替陛下分憂,反而又生事端,使陛下憂心。陛下乃千古以來之聖君,凡事必有其深意。我等隻需謹遵上命,秉公辦事,必能不負陛下一片苦心。諸位還是請迴吧!”
百官雖然都有各自利益所在,但是畢竟沒人願意觸碰錦衣衛的黴頭,此時正是需要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出來,給大家一個台階下。不過,所謂做戲做全套,如果詹徽一發言,大家就都散了,豈不是說明大家都是詹徽的黨羽?這胡惟庸一案可是曆曆在目。因此,雖然沒有什麽人繼續議論,但是大家都在等一個離開的時機。
趙勉見狀,知道應該推一把,於是出列說道:“本官讚同詹大人的建議!現在正是需要我等盡心辦事之時,各位還是速迴值廬辦公吧!”
“本官也讚同詹大人和趙大人!”不用看,這次出來的當然是秦逵。
五位尚書已經有三位表態,兵部尚書茹瑺和刑部尚書楊靖見狀,知道他們恐怕有自己未掌握的信息,也想加入表達姿態。但是“六部尚書鐵板一塊”這種事,明顯是朱元璋非常忌諱的。因此,二人選擇默默離開。
見到尚書們都已經走了,其他人也借坡下驢,很快,百官都已離去。
殿前的蔣瓛看著這些人的小九九,感覺有些不屑。若是他們迴到值廬,發現陛下昨日批示的奏疏已經放在桌上,肯定要嚇破膽。陛下確實有恙,好在拖大爺的福,已經恢複如初,不,應該說比之前狀態還要好。
不過,頭鐵的人還是存在的,比如留在原地沒走的黃子澄和齊德(即齊泰)。稍有異動就自己跳出來找死,實在可歎。
“陛下今日不會見任何人,二位大人請迴吧。”蔣瓛左手握了握別在腰上的刀柄,冷冷的說道。
“如今儲君未定,陛下又不豫,日久恐生變故。我等但求麵見陛下,陳清利害,哪怕以死相諫,也要請陛下早定儲君,以正國本!”黃子澄一番話大義凜然,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沒有那些私心。
見蔣瓛不為所動,黃子澄繼續出招:“蔣大人這般行事,莫非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內情?武死戰,文死諫,黃某今日就算血濺當場,亦要求得真相,還我大明朗朗乾坤!”
“血濺當場就不必了。陛下有命,今日有膽敢鬧事者,一律關入詔獄,聽候發落。”說完,右手一揮,數名小旗已經上前將黃子澄和齊德二人圍住。
“黃大人,此事恐怕確實並非我們想象那般,還是先調查清楚,再從長計議吧!”齊德本來就比黃子澄更有能耐,日後削藩之時,他所建議的“先去燕番”之策,就比黃子澄先捏軟柿子要高明得多。如今情況不明,又形勢比人強,自然不能繼續魯莽下去。
然而,黃子澄昨日已與朱允炆商討,說服其相信陛下恐已病危,而朝中其他一些勢力,出於自身利益,要阻止陛下立朱允炆為儲君,因此才切斷陛下與外廷的聯係。這個時候,黃子澄他們繼續堅持,就是“逼宮”,而如果是朱允炆順勢出麵,就會是不同的說法了。所以,黃子澄讓人堅持不退,就是為了給朱允炆出場做鋪墊。
“且慢!”
正當錦衣衛準備捉拿黃子澄和齊德的時候,傳來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蔣瓛循聲望去,來的果然是朱允炆。
“蔣大人有命在身,我十分理解。但是黃大人和齊大人也是赤膽忠心,並無惡意,還望蔣大人通融一二!”朱允炆一襲白衫,談吐不卑不亢,加上人畜無害的表情,不愧是為多數文官所推崇的儒雅之士。
“此事乃陛下口諭,還請二殿下不要幹涉。”這種事,插手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蔣瓛這麽說,已經是賣了朱允炆一個麵子。
“其實我也有段時間沒見到皇爺爺了。。。”自從父王薨逝,皇爺爺對自己的關注似乎也少了許多,朱允炆覺得一定是另有隱情:“此次皇爺爺不豫,我也是從黃大人那裏才得知。蔣大人可否放過黃大人和齊大人,讓我麵見皇爺爺,我也好盡盡孝心!”
“陛下今日不見任何人,下官恕難從命。二殿下請迴吧!”蔣瓛自然不可能幾句話就放人,前麵的錦衣衛也拿起武器,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朱允炆這邊則有些疑惑,剛才是蔣瓛第二次稱唿自己為“二殿下”,這個稱唿並不常見,已經很久沒有人這樣稱唿自己。不過疑惑歸疑惑,今天必須把黃子澄他們保住,然後見到皇爺爺,否則今後自己在朝中還有何威信可言?
“今日我不會讓你們帶走二位大人的。若要動手,你們必須先將我帶走!”說完,朱允炆站到了黃子澄和齊德身前,擋住了欲上前的錦衣衛。
“不可對二殿下無禮,你們先退下!”蔣瓛喊道。果然,今日如大殿下所料,發展到了這個情況。“看來,二殿下和下官,今日都無法主動讓步。不知二殿下有沒有帶卡組?”
“蔣大人的意思是,今日之事,通過決鬥來解決?”朱允炆對錦衣衛的製式卡組也略知一二,難道今天蔣瓛是要放水?
“正是如此!二殿下溫潤如玉,又能禮賢下士,所謂卡如其人,下官也想領教一下二殿下的實力!”大殿下那個驚人的抽卡能力,蔣瓛見得多了,今天正好看看二殿下到底成色幾何。
“如此,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若是我敗了,請蔣大人將二位大人帶走,我絕無怨言;若是我僥幸勝出,還請蔣大人放過他們,帶我去見皇爺爺。”朱允炆不失風度得說道。
蔣瓛揮揮手,一個小旗拿出兩個決鬥盤,蔣瓛和朱允炆一人一個。蔣瓛也走到殿前的廣場上,兩人各占禦道的一側,準備開始決鬥。
若是有人鬧事,蔣瓛就會按照朱元璋的指令直接拿下。若是朱允炆真的來了,那麽蔣瓛就要領教一下這個卡組的威力了。
卯時,百官依次來到奉天殿前等待早朝。今日等來的,依舊是太監宣布“陛下龍體欠安,早朝免”。
不出預料,眾人紛紛開始議論起來。
“陛下已經三日不上朝了,這如何是好啊?”
“陛下龍體有恙,現今儲君之位又空缺,再這麽下去恐有動蕩啊!”
。。。
趙勉看了看殿前的蔣瓛,聯想到華英雄的事情,已經猜測陛下怕是在“中華樓”養病,故而不在宮中,也因此謝絕百官的拜訪。朝右邊看看秦逵,對方同樣是一副了然的表情,看來是所見略同。六部尚書之中,如今禮部空缺,他自己和工部的秦逵都知道原委,其他三人知不知道他還不清楚。現在蔣瓛在那裏,明顯是要拿人開刀,趙勉認為應該出麵規勸一下那些尚在妄議的同僚。於是,他看了看左邊的六部之首——吏部尚書詹徽。
隻見詹徽正在閉目養神,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
“詹大人!”趙勉靠近上去,輕聲說道:“現在這樣,怕是有人要血流當場。您是六部之首,還請出麵勸說!”
詹徽歎了口氣,緩緩道:“老夫隻知道謹遵陛下旨意。陛下不出麵,自然有陛下的理由。他們這些人擅自妄議,有什麽萬一也是咎由自取。”
真是隻老狐狸!看來不放點料,他是不會動了。下定決心,趙勉小聲說道:“實不相瞞,根據本官的推測,陛下現在恐怕不在宮中!關於儲君一事,恐怕也早有屬意!”
聞言,詹徽忽然睜開雙眼,驚道:“此話當真?老夫怎麽沒聽說過此事?”
“此事頗為隱秘,在下也是有幸陪侍陛下出宮時才得知一二。當務之急,還請詹大人出麵協調,否則觸怒陛下天威,就算我等未被波及,此事也難收場啊。”趙勉不敢過多透露,因此說的比較隱晦。
“難道還有什麽是不能讓老夫知道嗎?”詹徽聽出了其中的意味,反而更加好奇。
“本官真的不能多說了,請大人見諒。相信不久之後大人就會明白了。”所謂好奇害死貓,到時候趙勉也會跟著倒黴,因此隻能先推諉一番。
詹徽本來就身兼吏部尚書和左都禦史,有胡惟庸李善長等人前車之鑒,為求明哲保身,一向謹小慎微,在朝中不屬於任何一派。要說,也就是“太子黨”而已。現在太子沒了,詹徽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不過根據趙勉的情報,目前的情況下,陛下既不現身,也不立儲,沒有任何其他動作,恐怕是故意為之。身為左都禦史,此時若是不出麵調停,任由事態擴大,陛下必然會降罪於他。
想明白這點,詹徽終於出列,大聲說道:“諸位同僚,請聽老夫一言!”
詹徽為百官之首,說話還是頗有分量,眾人的議論漸漸平息,隻等他繼續發話。
“陛下龍體欠安,我等身為人臣,心憂陛下,乃是本分。然聚眾妄議之事,非但不能替陛下分憂,反而又生事端,使陛下憂心。陛下乃千古以來之聖君,凡事必有其深意。我等隻需謹遵上命,秉公辦事,必能不負陛下一片苦心。諸位還是請迴吧!”
百官雖然都有各自利益所在,但是畢竟沒人願意觸碰錦衣衛的黴頭,此時正是需要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出來,給大家一個台階下。不過,所謂做戲做全套,如果詹徽一發言,大家就都散了,豈不是說明大家都是詹徽的黨羽?這胡惟庸一案可是曆曆在目。因此,雖然沒有什麽人繼續議論,但是大家都在等一個離開的時機。
趙勉見狀,知道應該推一把,於是出列說道:“本官讚同詹大人的建議!現在正是需要我等盡心辦事之時,各位還是速迴值廬辦公吧!”
“本官也讚同詹大人和趙大人!”不用看,這次出來的當然是秦逵。
五位尚書已經有三位表態,兵部尚書茹瑺和刑部尚書楊靖見狀,知道他們恐怕有自己未掌握的信息,也想加入表達姿態。但是“六部尚書鐵板一塊”這種事,明顯是朱元璋非常忌諱的。因此,二人選擇默默離開。
見到尚書們都已經走了,其他人也借坡下驢,很快,百官都已離去。
殿前的蔣瓛看著這些人的小九九,感覺有些不屑。若是他們迴到值廬,發現陛下昨日批示的奏疏已經放在桌上,肯定要嚇破膽。陛下確實有恙,好在拖大爺的福,已經恢複如初,不,應該說比之前狀態還要好。
不過,頭鐵的人還是存在的,比如留在原地沒走的黃子澄和齊德(即齊泰)。稍有異動就自己跳出來找死,實在可歎。
“陛下今日不會見任何人,二位大人請迴吧。”蔣瓛左手握了握別在腰上的刀柄,冷冷的說道。
“如今儲君未定,陛下又不豫,日久恐生變故。我等但求麵見陛下,陳清利害,哪怕以死相諫,也要請陛下早定儲君,以正國本!”黃子澄一番話大義凜然,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沒有那些私心。
見蔣瓛不為所動,黃子澄繼續出招:“蔣大人這般行事,莫非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內情?武死戰,文死諫,黃某今日就算血濺當場,亦要求得真相,還我大明朗朗乾坤!”
“血濺當場就不必了。陛下有命,今日有膽敢鬧事者,一律關入詔獄,聽候發落。”說完,右手一揮,數名小旗已經上前將黃子澄和齊德二人圍住。
“黃大人,此事恐怕確實並非我們想象那般,還是先調查清楚,再從長計議吧!”齊德本來就比黃子澄更有能耐,日後削藩之時,他所建議的“先去燕番”之策,就比黃子澄先捏軟柿子要高明得多。如今情況不明,又形勢比人強,自然不能繼續魯莽下去。
然而,黃子澄昨日已與朱允炆商討,說服其相信陛下恐已病危,而朝中其他一些勢力,出於自身利益,要阻止陛下立朱允炆為儲君,因此才切斷陛下與外廷的聯係。這個時候,黃子澄他們繼續堅持,就是“逼宮”,而如果是朱允炆順勢出麵,就會是不同的說法了。所以,黃子澄讓人堅持不退,就是為了給朱允炆出場做鋪墊。
“且慢!”
正當錦衣衛準備捉拿黃子澄和齊德的時候,傳來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蔣瓛循聲望去,來的果然是朱允炆。
“蔣大人有命在身,我十分理解。但是黃大人和齊大人也是赤膽忠心,並無惡意,還望蔣大人通融一二!”朱允炆一襲白衫,談吐不卑不亢,加上人畜無害的表情,不愧是為多數文官所推崇的儒雅之士。
“此事乃陛下口諭,還請二殿下不要幹涉。”這種事,插手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蔣瓛這麽說,已經是賣了朱允炆一個麵子。
“其實我也有段時間沒見到皇爺爺了。。。”自從父王薨逝,皇爺爺對自己的關注似乎也少了許多,朱允炆覺得一定是另有隱情:“此次皇爺爺不豫,我也是從黃大人那裏才得知。蔣大人可否放過黃大人和齊大人,讓我麵見皇爺爺,我也好盡盡孝心!”
“陛下今日不見任何人,下官恕難從命。二殿下請迴吧!”蔣瓛自然不可能幾句話就放人,前麵的錦衣衛也拿起武器,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朱允炆這邊則有些疑惑,剛才是蔣瓛第二次稱唿自己為“二殿下”,這個稱唿並不常見,已經很久沒有人這樣稱唿自己。不過疑惑歸疑惑,今天必須把黃子澄他們保住,然後見到皇爺爺,否則今後自己在朝中還有何威信可言?
“今日我不會讓你們帶走二位大人的。若要動手,你們必須先將我帶走!”說完,朱允炆站到了黃子澄和齊德身前,擋住了欲上前的錦衣衛。
“不可對二殿下無禮,你們先退下!”蔣瓛喊道。果然,今日如大殿下所料,發展到了這個情況。“看來,二殿下和下官,今日都無法主動讓步。不知二殿下有沒有帶卡組?”
“蔣大人的意思是,今日之事,通過決鬥來解決?”朱允炆對錦衣衛的製式卡組也略知一二,難道今天蔣瓛是要放水?
“正是如此!二殿下溫潤如玉,又能禮賢下士,所謂卡如其人,下官也想領教一下二殿下的實力!”大殿下那個驚人的抽卡能力,蔣瓛見得多了,今天正好看看二殿下到底成色幾何。
“如此,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若是我敗了,請蔣大人將二位大人帶走,我絕無怨言;若是我僥幸勝出,還請蔣大人放過他們,帶我去見皇爺爺。”朱允炆不失風度得說道。
蔣瓛揮揮手,一個小旗拿出兩個決鬥盤,蔣瓛和朱允炆一人一個。蔣瓛也走到殿前的廣場上,兩人各占禦道的一側,準備開始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