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羲好奇問:“大爺爺,你是什麽境界?”

    劉岩尷尬地咳嗽了一聲,道:“老夫資質愚鈍,勉強邁入三流。”

    劉玉道:“其實三流文士已經是俊才翹楚了,天下大半的讀書人,都未必能成為三流呢。

    最主要的還是咱們家族弱小,沒有功法,也沒有底蘊支撐。

    否則大兄說不定能晉升二流文士呢。”

    他主要是對劉羲說的,免得他驕傲自滿,看低了劉岩。

    劉岩撫須道:“老夫年輕時就是吃了沒有名師教導的虧,七郎天資出眾,必然不能荒廢了。

    我聽聞大儒盧植盧子幹,近日已辭官返鄉,我看可以把七郎送到他的門下讀書。”

    劉玉驚訝道:“可是我們涿郡的盧子幹?此人可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啊!

    他早年拜師大儒馬融。

    多次受到朝廷征辟,都推辭不就。

    後來被聖旨強行征辟,成為經學博士。

    在士林中頗有清名。

    想要拜入這等名士門下,怕是不容易吧?”

    劉岩點頭道:“早年老夫曾經做過馬太守麾下戶曹,與盧子幹因是同鄉,頗有些交情。

    以七郎的資質,必定會被他相中的。”

    他又給劉羲麵授機宜,講了一些跟士人相處的禮儀跟忌諱等等。

    臨走前,又給了劉羲一包五銖錢,把他的月俸提高到了三千錢。

    算是達到同族中第一等的水平。

    劉玉親自把劉羲送迴了家裏,才迴轉私塾去。

    劉羲的家很大,當年鼎盛時候,也曾仆從如雲。

    如今卻顯得破敗而空曠,全家除了劉羲一個主人,還剩下一個“半主”,兩個下人。

    這“半主”姓程名琪,乃是跟著母親陪嫁過來的通房丫頭。

    劉羲喊她琪姨,她卻堅持喊劉羲做少主,以下仆自居。

    兩個下人,一個是跟隨祖父一起長大的家中老人,名叫劉福。

    劉羲叫他福爺爺。

    一個是劉福的孫兒劉祿,比劉羲大六七歲,是他的跟班小廝。

    劉福的兒子兒媳都是當初跟著他祖父一起,被宦官殺害了。

    他們聽劉玉說了劉羲的事情,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連連說這是他祖父、父母在天之靈的庇佑。

    專門去祭祀了他們一番。

    第二日,劉羲一大早就收拾妥當了,站在屋門口等著。

    因為他年紀太小,所以程琪堅持要跟著一起,好照顧他。

    另外劉祿作為書童小廝,自然也要跟隨。

    不多時,一輛馬車咿咿呀呀地駛過來。

    趕車的是十九叔劉敬劉元起。

    車簾掀開,隻見一個胖乎乎的腦袋探出來,正是劉備。

    他笑嘻嘻地向劉羲招手道:“七郎快來,哈哈,想不到吧,我和五郎也跟你一起去的。”

    原來車上還有劉元起的兒子劉德然。

    另外還有劉備與劉德然二人的乳母也跟著一起來了。

    劉羲等人上車後,車上頓時擠得滿滿的。

    一路上,小胖墩劉備格外地興奮,不時地探頭探腦,東張西望。

    “十九叔,你說路上會不會有匪盜?你打得過他們嗎?”他高聲問。

    劉元起沒好氣道:“就在咱們涿縣境內,會有什麽匪盜?

    你們倆能不能跟七郎學學,安靜一點。

    別像猴子似的上躥下跳。

    我給你們說,這次送你們到盧子幹先生門下就學,可是族長花費了很大的人情臉麵的。

    你們要爭取成為盧子幹的入室弟子,得到真傳。

    七郎資質最高,希望最大,但也不可鬆懈。

    大郎跟然兒也要努力,爭取一年之內,成為入室弟子。”

    馬車一路顛簸,駛進一片山林裏。

    劉元起停下車,道:“到地方了。下麵咱們走著上去。”

    他們出了馬車,隻見這裏是一整片的山莊。

    綠樹成蔭,一座座房屋參差坐落於山間。

    山門外,立著一塊大石,上麵寫著“盧氏莊園”。

    路上,不少的年輕士子,帶著童仆,往山上而去。

    顯然都是慕名前來求學的。

    他們跟著一起走上山,來到半山腰的一座草廬前,隻見門口排起了長龍。

    一位老仆走出來,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道:

    “各位,我家主人說了,今日概不見客。

    各位若是送禮的,可以原封帶迴了。

    若是有故人書函,可以交給老漢,由老漢轉交家主。

    至於求學的士子,可以自行在山腳下找空閑的竹屋居住。

    我家主人說,他會一視同仁,每日午時過後,聚眾講學。”

    眾人聽說後,隻好將信函留下,紛紛去山下找閑置的房屋。

    也有本地的學子準備先迴家,明日講學時再來。

    劉元起交上了信件後,對他們三人道:“這定是盧子幹對學子們的考驗,看誰更有向學的恆心。

    你們三人不可懈怠,就在這安頓下來。”

    於是,他們就在山腳下,成排的茅屋中,找了三座緊挨著的,住下來。

    這茅屋都是以前來求學的學子修建的,荒廢了幾年。

    如今雖然重新修葺了一遍,但是仍然顯得十分地陰寒潮濕。

    劉羲幫著整理好床鋪被褥之後,走出門去,四處轉了轉。

    見劉備正跟一個同齡的少年人在溪邊聊天。

    見劉羲過來,劉備高興地招招手道:“七郎,這邊!”

    “這是我新交的朋友,遼東公孫瓚。”他給劉羲介紹道。

    “公孫兄,這位是我族弟劉羲。我給你說,我家七郎可厲害了,隻修煉家傳的《養氣篇》,幾天就練成了,達到了三流文士的程度。

    哼哼,盧師若是要招入室弟子的話,我家七郎絕對是第一個被選中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驕傲地道。

    臉上帶著與有榮焉之色。

    劉羲暗自慚愧,因為其他世界的曆史,他一直對劉備有著一種莫名的戒備,心裏親近不起來。

    即使跟他玩耍,也是帶著一些目的。

    現在想來,自己戒心太過了。

    所謂時勢造英雄,曹操、袁紹、劉備,年輕時誰又不是忠於漢室的?

    又有誰一開始就抱定了宏圖大誌的?

    不過是時勢使然,一步步走到這裏來的罷了。

    若是他們的成長軌跡改變,那麽其未來的誌向肯定也會改變。

    放下了戒備,他微微一笑,如沐春風。

    劉備總感覺他似乎變得不同了,更為親切了一些。

    公孫瓚與劉羲互相打量了一眼。

    他是高碩的青年,劍眉入鬢,麵容頗為剛毅,讓人一眼就覺得他是一個脾氣耿直剛烈的人。

    “你們在聊什麽呢?”

    相互見禮之後,劉羲問道。

    公孫瓚道:“我們在談各自的理想呢。

    令兄希望做執金吾,住廣廈,穿華服,鬥雞走狗。

    我則希望做大將軍,帶著千軍萬馬,踏平草原,殺盡胡人。

    成為衛青霍去病那樣名揚天下的英雄!”

    劉羲還沒來得及答話,一個聲音傳過來:

    “嗬嗬,好大的口氣!就你也想帶領千軍萬馬,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

    隻見從山崖旁走出一個少年郎,他身邊眾星捧月般地跟著一群人。

    有幾個學子,還有一大群的奴仆。

    公孫瓚臉色難看,喝道:“公孫越,你是來找茬的嗎?”

    公孫越哈哈大笑,對身旁人道:“你們看,婢生子發怒了!哈哈哈,你瞪著眼睛幹什麽?還想殺了我不成?來啊,看你敢不敢!”

    “敢辱我母親,你該死!”

    公孫瓚最恨人罵他“婢生子”,他兩眼充血,拔劍就刺了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鴻蒙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廣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廣陵並收藏諸天鴻蒙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