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有人前來投降。”

    這天,張遼正帶兵追殺孫權軍隊,一個手下人卻朝張遼稟報了一個消息。

    “有人前來投降?是誰?”張遼朝手下人詢問。

    “是孫權手下的水師將領衛溫,帶著兩人孫權水師官兵前來投降。”手下人迴答說道。

    “哦?衛溫?”張遼詫異。

    衛溫他是知道的,自從在廣陵一站被幽州水師打敗後,就一直沒有見其蹤跡,沒想到現在跑來找他投降來了。

    原來,上次衛溫戰敗後,不敢迴朝,怕孫權殺了他,所以就躲進了琅琊山。

    這次孫權戰敗,衛溫也看清了現實,知道孫權是不可能打得過曹操了,遲早會被曹操所滅,所以衛溫考衡量了一番後,就帶著躲藏的兩千盾手下官兵來投降了。

    當張遼看到衛溫以及他的手下兵馬時,發現這些人簡直猶如乞丐一般,要不是他們手中都有武器,誰也不會想到他們會是軍隊。

    對於衛溫和投降,張遼很歡迎的接納了他。

    這幾天,不隻是衛溫前來投降,很多孫權的手下將領,都在被迫向張遼投降,這更讓張遼的兵力達到了六七萬之巨。

    此時,在張遼數萬兵馬的追擊下,孫權隻能倉皇逃跑,根本沒辦法組織反抗。

    每當孫權組織起人馬準備抵擋張遼兵馬的攻擊時,就會有五千火槍兵站出來。

    幾輪燧發槍射擊後,孫權好不容易組織的兵馬就會再次潰敗。

    孫權這次合肥戰敗,和幾年前曹操的赤壁之敗差不多,都是折損了大部分人馬。

    不過比起曹操,此時的孫權卻要更慘。

    曹操赤壁之敗後,至少控製住了北方,而孫權這次戰敗,卻必定會失去江北所有領土。

    目前,張遼的軍隊已經把孫權趕到了長江邊上。

    長江,在這個時代,還沒有人能夠搭建浮橋,要渡過長江,就隻能坐船。

    然而,此時的長江上,十幾艘幽州炮船帶著數百艘繳獲的孫權水師戰船已經提前在長江上攔截了,孫權兵馬似乎插翅難飛。

    此時,孫權的數萬兵馬已經退到了長江邊上的棠邑城(令南京六合區),這裏與秣陵隻有一江之隔,但卻成為了天塹。

    原本,棠邑就駐守有兩萬兵馬,現在加上孫權從合肥帶迴的幾萬兵馬,一下子就有了五六萬兵馬,倒是和張遼的兵馬差不多。

    棠邑城是江北地區的重要城池,也是曆史上南京地區最早的行政建置,這裏的戰略位置不言而喻。

    張遼帶兵到達棠邑後,並沒有立馬攻城,因為攻城需要攻城器械,而且攻城的傷亡太大。

    張遼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封鎖棠邑,不讓孫權大軍過江,等待曹操派來的援軍。

    不過同時,張遼也在到處派人勸降江北各個城池,很多城池見到孫權戰敗後,都認為孫權已經保不住江北地盤了,於是紛紛投降。

    一周之後,整個江北,除了與秣陵城一江之隔的棠邑之外,整個江北大部分地盤都已經落入了北方曹操的勢力手中。

    孫權倒是想要退兵到江南,隻可惜幽州水師已經封鎖了長江,孫權數萬兵馬想要過江幾乎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

    隨著時間推移,時間進入二月末,夏侯淵率領的數萬兵馬終於趕到了合肥。

    與此同時,遼東,曹操也收到了孫權在江北大敗的消息。

    於是,曹操把遷都的事情交給了曹仁主持,他自己則是火急火燎的帶著兵馬朝合肥趕來。

    在曹操看來,這次是一舉滅掉孫權勢力的好機會,他不可能放任這樣的機會白白流失。

    在川蜀,當劉璋聽到孫權大敗後,頓時大驚失色,要是孫權敗了,下一個就是劉備,劉備敗了,就隻剩下一個川蜀之地,他肯定也守不住。

    不過,就算如此,劉璋也沒有任何辦法,他根本沒辦法派兵救援孫權,也沒有信心能夠救援的了。

    “這孫權十幾萬大軍,怎麽說敗就敗了?”

    很多人都不解,孫權十幾萬兵馬,竟然被張遼數萬兵馬打敗了。

    “主公,我等要想辦法應對接下來的形勢變化了。”有人朝劉璋說道。

    “這要如何應對?出川攻打曹操?”有人反駁。

    劉璋的地盤,北方是張魯的漢中,東邊是劉備的兩湖之地,與曹操勢力接壤的,隻是東北邊的秦嶺山脈,大軍根本沒辦法翻越。

    就算孫權被曹操打敗,劉璋勢力也隻能看著幹著急。

    和劉璋想救援孫權卻沒辦法救援不同。

    另一邊,占據兩湖地區的劉備在聽到合肥之敗後,第一時間就準備救援孫權。

    劉備知道,如果孫權沒了,他劉備也將堅持不了多久。

    按照計劃,今年劉備是準備謀劃劉璋川的蜀之地的,隻是形式變化太快,讓他也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

    孫權合肥之敗的消息傳來一周後,劉備就派關羽張飛帶領五萬大軍從江夏郡(今武漢地區)出發了,他們會沿著長江北岸繞過大別山救援孫權。

    水路,劉備也派遣了數百艘大小船隻,有數千水軍隨行,他們除了運送糧草之外,也是一支不俗的戰鬥力。

    劉備的動作,自然瞞不過曹操派遣的細作,在劉備剛剛準備行動的時候,就有快馬快速的把消息傳迴了合肥。

    張遼得知劉備準備救援孫權後,立馬就把所有將領召了集起來商量了一下事情。

    最後,張遼準備派遣一萬兵馬在皖城(今安慶潛山地區)攔截劉備大軍,這裏是劉備大軍的必經之路,就像是公孫康大軍進幽州必須要走遼西走廊一樣。

    同時,張遼和林永升商量後,還派遣了一半的幽州炮船在長江上攔截劉備的水師。

    負責這次攔截劉備水師的,是以幽州號為首,以及三艘蒸汽明輪加上另外三艘炮船。

    在炮船後麵,還有上百艘繳獲的孫權水師船。

    幽州船隊,除了原本的船員炮手之外,還帶了兩千火槍兵。

    至於繳獲的上百艘孫權水師船,上麵除了張遼的上千兵馬之外,還有投降的兩三千衛溫水師官兵。

    劉備的兵馬還沒有到達皖城時,張遼的一萬兵馬和幽州船隊就已經到達了,並且做好了攔截準備。

    幾天後,首先到達的,是順江而下的劉備水師船隊。

    數百艘大小船隻順流而下,場麵非常壯觀。

    劉備水師船隊到了,說明關羽張飛率領的大軍也就在後方不遠處。

    不過,張遼的上萬人馬隻是龜縮在皖城,沒有絲毫出城野戰的意思。

    推薦一本書:《重生之網絡爭霸》這本書非常好看,我昨天就是看這本書忘了碼字了,害得隻寫了一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授與天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授與天齊並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