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在漁陽城看了一圈,才派手下人通知漁陽郡守李白。

    李白沒想到替曹操坐鎮後方的荀攸會來到漁陽郡,於是連忙前去迎接。

    “下官拜見大人。”李白朝荀攸行禮。

    “不必多禮,我來主要是看看漁陽的情況,你帶我到處轉轉就好。”荀攸朝李白說。

    接下來幾天,荀攸讓李白帶著看了一下漁陽城內外的很多地方。

    漁陽城的紡織廠和機械製造廠是荀攸重點視察的目標。

    荀攸首先看的是紡織廠,當他看到各種機器把棉花經過各種加工製作成精美布匹的時候,他的內心非常震動。

    之後,他又去看了漁陽的機械製造廠。

    當他看奇怪的機器削鐵如泥一般把一個個堅硬的鋼鐵製造成各種形狀時,他已經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除此之外他還看到了轟隆隆作響的蒸汽機,在他看來,蒸汽機簡直就是巧奪天工的物品。

    來到漁陽城幾天時間,荀攸算是大開眼界。

    “李太守,這些機器可否能打造武器鎧甲?”

    看完各種機床後,荀攸偶然突發奇想,然後便朝李白詢問。

    聽到荀攸的話,李白想了想說道:“迴大人,應該可以。我們這裏有鍛造機,應該是可以鍛造武器的。”

    “那不知道用機器鍛造武器和工匠鍛造武器哪個快?”荀攸又問。

    “那要看是什麽武器?”李白說到:“如果是刀劍的話,用機器衝壓然後鍛打成型,應該是比匠人手工打造快的。”

    “如果是箭頭的話,直接做磨澆築,應該是百倍於人工打造都不知。”

    “如果是鎧甲的話,比如魚鱗甲的甲片,也可以用衝壓機一次性衝壓成型,不是人工能夠相比的。”

    “此話當真?”聽到李白的話,荀攸眼睛頓時就亮了。

    “當真。”李白肯定的點頭。

    “那太好了。”荀攸高興朝李白說道:“李太守,朝廷需要打造大量武器鎧甲,不知道你這裏能不能用最短的時間打造出來?”

    “這……朝廷不是有將作監嗎?”李白問。

    “丞相在南邊和孫權打仗,需要很多武器鎧甲,將作監一時間也忙不過來,既然你這裏也能造,那不如分擔一點。”荀攸朝李白說。

    “不知道朝廷要造多少武器鎧甲?給多少錢?”李白詢問。

    “刀槍各需要五萬件,箭頭三十萬支,鎧甲五千副,不知道你這邊要多久能造出來?”荀攸問。

    “這麽多?”聽到荀攸的話,李白吃了一驚,隨即他暗暗盤算了一下,說道:“武器鎧甲太多了,大概需要半年時間才行。”

    “這麽快?”

    這下輪到荀攸吃驚了,刀槍各五萬件,三十萬箭頭,還有五千副鎧甲,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主要是人手和機器不足,不然能夠更快。”李白說道。

    “好,好,那麽這件事就交給你了。”荀攸十分高興說道。

    “不知道朝廷能撥多少錢?”李白朝荀攸問。

    “你認為需要多少?”荀攸不答反問。

    聽到荀攸的話,李白想了想,報價說道:“七斤重的環首刀,用好鋼打造每把一千錢,用普通鐵打造則六百錢。”

    “三斤重的槍頭,用好鋼打造每個五百錢,用普通鐵打造每個三百錢。”

    “箭頭用生鐵打造,每個三十錢,如果朝廷需要完整的羽箭,則每支五十錢。”

    “鎧甲做工太複雜,所以一副鎧甲最少也要兩萬錢。”

    漢朝的鎧甲,還沒有後世鎧甲那麽複雜難做,比如說唐朝的明光鎧,這樣一副鎧甲別說兩萬錢,二十萬錢都不一定能買到。

    根據唐朝《延禧式》記載:製造一副明光凱需要200多天,修一副要41人,可見這種鎧甲有多麽貴重。

    另一邊,聽到李白的報價,荀攸的眼皮子忍不住猛跳。

    不是因為李白哦報價貴,而是因為太便宜了。

    一把鋼刀才一貫錢,一副鎧甲才兩萬錢,這簡直就是成本價一樣。

    “能不能少一些……”

    荀攸還想講價,不過卻被李白打斷了。“大人,這已經是最低價了,再便宜我這邊就做不出來了。”

    “好吧,那就按你說的價格來,不過我需要多加一倍數量,這樣,刀槍各十萬件,鎧甲一萬副,羽箭五十萬支,不知多久能做來?”荀攸問。

    “那可能需要一年多時間才行,不過隻要錢財人手能調撥到位,我這邊就能盡快購買鋼鐵打造武器。”李白說道。

    他暗暗算了一下,這麽多武器盔甲的總價接近五億,除去成本能夠賺上兩億錢左右,這個買賣可以做。

    “錢我會盡快調來,不過你需要什麽人手?要多少?”荀攸問。

    聽到荀攸的話,李白想了想說道:“需要一千能夠打造鎧甲的工匠,一千木匠,以及一些製造金銀首飾的工匠,這應該就差不多了。”

    “行,你寫個條呈,我盡快就給你調來,你也早做準備吧。”荀攸點頭答應說道。

    “對了,李太守,我看這漁陽郡發展的這麽好,稅肯定也不少收吧?為何我看賬冊,漁陽去年隻有一千萬稅錢和一百八十萬斤糧?”

    “迴大人,幽州每郡稅賦都有定數,而且朝廷答應給漁陽郡減稅五年,我都是按照朝廷的規定上稅的。”

    李白解釋說道:“而且我收的所有稅賦都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修橋鋪路,發展水利以及農墾,還有辦學等等,一應花銷都有賬冊可查,我可並沒有貪墨任何一銖錢啊。”

    “你想多了,我並沒有說你貪墨錢財,我隻是問問而已,你把漁陽郡發展的這麽好,有功無過。”荀攸安慰了李白一句。

    雖然荀攸這麽說,但是第二天,他還是讓李白把漁陽的收支賬冊拿給他過目。

    當荀攸看到漁陽郡去年一年的各種稅收竟有六億七千萬錢糧(折合六十七萬貫)之巨時,頓時驚的瞠目結舌。

    隨後,他仔細看了一遍賬冊數目,他發現這些錢李白還真是一分錢都沒有貪墨,全都用到了當地的建設上麵。

    修城牆,修馬路,修水利,建學校等等等等。

    不過賬冊上支出的現錢很少。大都是用糧食布匹等作為工錢支出,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還真不好估量這些賬冊記錄的真正價值。

    其實在漢朝稅賦大多數都是用糧食布匹等物資交稅,銅錢倒是很少,主要是朝廷的鑄錢數量不夠用。

    市麵上的錢幣太少都已經製約到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漁陽郡也在考慮著要不要自己鑄錢。

    張青峰更是考慮著要發行紙幣,因為相比起笨重的銅錢,紙幣對經濟的發展更加有利。

    “李太守,漁陽郡交的稅太少了,我認為漁陽每年的稅要上交三億五千萬錢。”荀攸看完賬冊後,叫來李白說道。

    “什麽?這麽多?”

    聽到荀彧的話,李白頓時吃了一驚,立馬爭辯說道:“大人,您這是殺雞取卵,如果漁陽交這麽多錢的話,漁陽就沒辦法發展了,而且朝廷對漁陽有五年的免稅,您這個要求恕我不能答應……”

    ps:感謝“月下紅裝”書友的五百起點幣打賞。

    另外,感謝大家每天都給我投推薦票,謝謝大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授與天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授與天齊並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