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放下管閑事的心思,走進陶家。
聽見動靜,屋裏跑出來兩個孩子。
小妞妞跑在最前麵,大誌跑在後麵充當保護人。
“妹妹,你慢點跑……”
看到幾天前奄奄一息,現在這孩子活蹦亂跳了,溫暖頓時有種成就感。
“妞妞,你還記得姐姐嗎?”
小妞妞點點頭:“爺爺說,姐姐是救命恩人,我當然記得。”
“好孩子!”溫暖拿出幾個水蜜桃。
昨天,為了自己吃方便,她摘了二十幾多個水蜜桃放在儲物欄裏。
正好掏出來當禮物。
“這是什麽?”妞妞聞到水果的清香,口水差點流出來。
溫暖想起妹妹都沒吃過,小妞妞應該沒見過,耐心地說:“這叫水蜜桃,姐姐給你洗洗再吃。”
陶爺爺看她拿出了水蜜桃,這可是金貴東西。
“暖丫頭,這桃你拿迴去給家裏人吃吧。”
溫暖心說自家現在住的地方,水蜜桃隨便吃。
這事絕不能顯擺。
“陶爺爺,我家還有,這是特意給妞妞帶來的。”
“那就多謝了!”陶老爺子感激萬分。
溫暖洗了幾個水蜜桃,放在盤子裏端進來,先給了妞妞一個,又遞給在旁邊看了眼熱的大誌一個,最後遞給陶老。
“陶爺爺,你也嚐嚐,這水蜜桃很好吃。”
陶老接過來看看,又小心放進盤子。
他舍不得吃,想給孫女孫子留著吃。
妞妞拿著水蜜桃,看了半天不知道怎麽吃,大誌也不知所措地拿著桃發呆。
溫暖看出來了,立即示範。
“這樣,最好把桃皮剝掉吃裏麵的桃肉。”
兩個孩子狼吞虎咽的大口吃起來,吃完還下意識地嗦嗦手指。
溫暖急忙說:“盤子裏還有,千萬別嗦手指,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兩個孩子又抓起盤子裏的水蜜桃狼狽地吃起來。
為了轉移視線,溫暖好奇的問。
“陶爺爺,我上次來就沒看見妞妞爹娘,他們出工去了吧?”
聽到問話,陶爺爺微笑的臉頓時變了,變得傷心失落。
孩子也停止了吃桃,雙眼中蓄滿淚水。
“他們都不在了!”簡單的一句話,摻雜了數不清的悲傷。
溫暖頓時暗暗後悔,說什麽不好,專戳人家痛處。
“陶爺爺,對不起。”
“無礙,事情都過去了!”
看兩個孫子孫女傷心的臉。
陶爺爺立即轉移關注點:“我帶你去看看豬仔,滿意就先弄迴來。”
正懊惱的溫暖立即點頭:“好!”
她背起背簍,隨陶爺爺來到了村子裏住的一家,從外麵看這家的條件不錯。
陶爺爺在門口喊:“家裏有人沒?”
屋裏有位個子不高的老人走出來:“陶老來了,稀客,你這是?”
這位老人眼神很亮,應該很精明。
陶老老老實實說:“老吳,我帶人來換豬仔。”
姓吳的老者客氣地讓他們進去:“快請進!”
很快他們看見了小豬,黑白花看起來都很健康,每隻足足有十幾斤。
溫暖數數豬仔,一共四隻。
她對這事有點外行,好奇地問:“吳老,這一窩就生四隻嗎?”
“一窩一共十隻,其它都賣掉了,就剩這幾隻,賣得特別快。這可不是挑剩的,這窩豬崽個個健康。”
“一隻多少錢?可以拿東西換不?”
“什麽東西?”
溫暖從背簍裏拿出袋白糖。
“換!”吳老雙眼頓時亮了。
很快問道:“四袋白糖換一隻豬仔可以不?”
溫暖想了想,一隻豬仔十元左右,一袋糖能賣三元。
她立即講價:“三袋白糖吧?”
吳老想了想,“三袋半吧?”
這位吳老確實很會算計。
溫暖點頭:“好!”
“要不,你把這四隻豬仔都換了吧,我少要一袋白糖。”
那麽大的山穀,養四頭豬不算多。
何況明年春天出欄,那時候的形勢一定比現在好,豬肉注定能賣個好價錢。
再說那時娘正在給弟弟喂奶,母子都需要營養。
“可以!”
背簍裏的白糖明顯不夠,她立即偷偷從儲物欄裏往背簍裏轉移。
十三袋白糖拿出來。
交易完成。
突然,溫暖聽見小動物細碎的“嘎嘎嘎……”叫聲。
“這是?”
“兒媳婦孵了一堆鴨子,正發愁呢!”
真是想什麽有什麽,溫暖急忙問:“愁什麽?鴨仔換不?我還有紅糖。”
“換!”老吳頭爽快地迴答。
很快他們看到了一堆毛茸茸的小鴨子,大約有三十多隻。
講了講,商定這些鴨子,換兩袋紅糖。
溫暖立即把兩袋紅糖從背簍裏拿出來。
陶老關心地問:“暖丫頭,你買這麽多牲口,有什麽東西喂嗎?”
溫暖搖搖頭,眉頭皺起來。
係統裏就有大米小米麵,如果爹娘發現她用細糧喂豬一定罵死她。
小鴨子吃點野菜,小魚蝦就行,豬仔怎麽辦?
“陶爺爺,豬光喂野菜行不?”
陶爺爺看了吳老爺子一眼沒說話。
吳老爺子氣恨地甩了陶爺爺一個白眼。
“原來你這孩子啥都不懂,我給你指點條明路吧。鎮上有家磨米廠,我小舅子在那當廠長,能買糠皮兒。你要的話,我隨你過去說說可以買點。”
溫暖感激地說:“吳爺爺,多謝!”
“不用謝。那啥,你如果還有紅糖的話,給我小舅子一袋就行了。那啥……她妹妹做月子,沒買到紅糖。”
“沒問題!”溫暖心中大喜,一袋紅糖打通了關節,以後買糠皮有門路了。
“吳爺爺,我還要去下陶爺爺家,然後我們就去鎮上好嗎?”
“行,一會我再編兩個竹筐,把這些小鴨仔小豬仔放裏,我趕毛驢車送你到鎮上,我也想買兩袋糠皮兒迴來。到鎮上以後,你這麽多東西,怎麽帶迴去?”
“我三叔在鎮上,他會幫我想辦法的。”她隨口說出來。
實際上,溫暖想找機會把小豬仔和鴨仔扔進儲物欄裏,她可不想跟所謂的三叔打交道。
等溫暖背簍裏的米麵都換了陶瓷器。
隨著吳老坐在老驢上起步,已經是一個多小時以後了。
小毛驢車上滿滿的,一堆瓷器,四頭豬仔和三十多隻小鴨子分別裝進兩個大竹筐,占了不少地方。
聽見動靜,屋裏跑出來兩個孩子。
小妞妞跑在最前麵,大誌跑在後麵充當保護人。
“妹妹,你慢點跑……”
看到幾天前奄奄一息,現在這孩子活蹦亂跳了,溫暖頓時有種成就感。
“妞妞,你還記得姐姐嗎?”
小妞妞點點頭:“爺爺說,姐姐是救命恩人,我當然記得。”
“好孩子!”溫暖拿出幾個水蜜桃。
昨天,為了自己吃方便,她摘了二十幾多個水蜜桃放在儲物欄裏。
正好掏出來當禮物。
“這是什麽?”妞妞聞到水果的清香,口水差點流出來。
溫暖想起妹妹都沒吃過,小妞妞應該沒見過,耐心地說:“這叫水蜜桃,姐姐給你洗洗再吃。”
陶爺爺看她拿出了水蜜桃,這可是金貴東西。
“暖丫頭,這桃你拿迴去給家裏人吃吧。”
溫暖心說自家現在住的地方,水蜜桃隨便吃。
這事絕不能顯擺。
“陶爺爺,我家還有,這是特意給妞妞帶來的。”
“那就多謝了!”陶老爺子感激萬分。
溫暖洗了幾個水蜜桃,放在盤子裏端進來,先給了妞妞一個,又遞給在旁邊看了眼熱的大誌一個,最後遞給陶老。
“陶爺爺,你也嚐嚐,這水蜜桃很好吃。”
陶老接過來看看,又小心放進盤子。
他舍不得吃,想給孫女孫子留著吃。
妞妞拿著水蜜桃,看了半天不知道怎麽吃,大誌也不知所措地拿著桃發呆。
溫暖看出來了,立即示範。
“這樣,最好把桃皮剝掉吃裏麵的桃肉。”
兩個孩子狼吞虎咽的大口吃起來,吃完還下意識地嗦嗦手指。
溫暖急忙說:“盤子裏還有,千萬別嗦手指,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兩個孩子又抓起盤子裏的水蜜桃狼狽地吃起來。
為了轉移視線,溫暖好奇的問。
“陶爺爺,我上次來就沒看見妞妞爹娘,他們出工去了吧?”
聽到問話,陶爺爺微笑的臉頓時變了,變得傷心失落。
孩子也停止了吃桃,雙眼中蓄滿淚水。
“他們都不在了!”簡單的一句話,摻雜了數不清的悲傷。
溫暖頓時暗暗後悔,說什麽不好,專戳人家痛處。
“陶爺爺,對不起。”
“無礙,事情都過去了!”
看兩個孫子孫女傷心的臉。
陶爺爺立即轉移關注點:“我帶你去看看豬仔,滿意就先弄迴來。”
正懊惱的溫暖立即點頭:“好!”
她背起背簍,隨陶爺爺來到了村子裏住的一家,從外麵看這家的條件不錯。
陶爺爺在門口喊:“家裏有人沒?”
屋裏有位個子不高的老人走出來:“陶老來了,稀客,你這是?”
這位老人眼神很亮,應該很精明。
陶老老老實實說:“老吳,我帶人來換豬仔。”
姓吳的老者客氣地讓他們進去:“快請進!”
很快他們看見了小豬,黑白花看起來都很健康,每隻足足有十幾斤。
溫暖數數豬仔,一共四隻。
她對這事有點外行,好奇地問:“吳老,這一窩就生四隻嗎?”
“一窩一共十隻,其它都賣掉了,就剩這幾隻,賣得特別快。這可不是挑剩的,這窩豬崽個個健康。”
“一隻多少錢?可以拿東西換不?”
“什麽東西?”
溫暖從背簍裏拿出袋白糖。
“換!”吳老雙眼頓時亮了。
很快問道:“四袋白糖換一隻豬仔可以不?”
溫暖想了想,一隻豬仔十元左右,一袋糖能賣三元。
她立即講價:“三袋白糖吧?”
吳老想了想,“三袋半吧?”
這位吳老確實很會算計。
溫暖點頭:“好!”
“要不,你把這四隻豬仔都換了吧,我少要一袋白糖。”
那麽大的山穀,養四頭豬不算多。
何況明年春天出欄,那時候的形勢一定比現在好,豬肉注定能賣個好價錢。
再說那時娘正在給弟弟喂奶,母子都需要營養。
“可以!”
背簍裏的白糖明顯不夠,她立即偷偷從儲物欄裏往背簍裏轉移。
十三袋白糖拿出來。
交易完成。
突然,溫暖聽見小動物細碎的“嘎嘎嘎……”叫聲。
“這是?”
“兒媳婦孵了一堆鴨子,正發愁呢!”
真是想什麽有什麽,溫暖急忙問:“愁什麽?鴨仔換不?我還有紅糖。”
“換!”老吳頭爽快地迴答。
很快他們看到了一堆毛茸茸的小鴨子,大約有三十多隻。
講了講,商定這些鴨子,換兩袋紅糖。
溫暖立即把兩袋紅糖從背簍裏拿出來。
陶老關心地問:“暖丫頭,你買這麽多牲口,有什麽東西喂嗎?”
溫暖搖搖頭,眉頭皺起來。
係統裏就有大米小米麵,如果爹娘發現她用細糧喂豬一定罵死她。
小鴨子吃點野菜,小魚蝦就行,豬仔怎麽辦?
“陶爺爺,豬光喂野菜行不?”
陶爺爺看了吳老爺子一眼沒說話。
吳老爺子氣恨地甩了陶爺爺一個白眼。
“原來你這孩子啥都不懂,我給你指點條明路吧。鎮上有家磨米廠,我小舅子在那當廠長,能買糠皮兒。你要的話,我隨你過去說說可以買點。”
溫暖感激地說:“吳爺爺,多謝!”
“不用謝。那啥,你如果還有紅糖的話,給我小舅子一袋就行了。那啥……她妹妹做月子,沒買到紅糖。”
“沒問題!”溫暖心中大喜,一袋紅糖打通了關節,以後買糠皮有門路了。
“吳爺爺,我還要去下陶爺爺家,然後我們就去鎮上好嗎?”
“行,一會我再編兩個竹筐,把這些小鴨仔小豬仔放裏,我趕毛驢車送你到鎮上,我也想買兩袋糠皮兒迴來。到鎮上以後,你這麽多東西,怎麽帶迴去?”
“我三叔在鎮上,他會幫我想辦法的。”她隨口說出來。
實際上,溫暖想找機會把小豬仔和鴨仔扔進儲物欄裏,她可不想跟所謂的三叔打交道。
等溫暖背簍裏的米麵都換了陶瓷器。
隨著吳老坐在老驢上起步,已經是一個多小時以後了。
小毛驢車上滿滿的,一堆瓷器,四頭豬仔和三十多隻小鴨子分別裝進兩個大竹筐,占了不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