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兵稟完來意後,就將有王府簽押的文書,遞給了鄭明和鄭襲,鄭明對公文來往並不熟悉,以前本尊就從沒接觸個這事,隻好讓鄭襲驗。


    辨別封麵上的標識,的確無誤,這是王府發出的公文,而且裏麵還是延平王親自書寫的,兩人先後瞧過。


    中心思想就一個,他要忙於呂宋出兵一事,不能親赴高山一族參加布農人重要的節日,‘平安祭’,讓鄭襲和鄭明兩人先不迴王府改道直接去布農人居住的群社,代替他走一趟參加,並向布農人如今的頭領‘卡卓猛’表示歉意,順便送上他給布農人準備的禮物。


    原來鄭成功伐台,統治高山族群大部分番社的親近支持荷蘭人的大肚王國,不僅不對鄭功成的率領的王師表示歡迎,居然還幫助荷蘭人對抗鄭軍。


    已經占領赤坎的鄭軍,將荷蘭人團團圍住在當時荷蘭人建立的‘台灣城’裏,鑒於台灣城城池堅固,強攻一時難以得手,鄭成功未免部下軍兵因為強攻損失過重,為了減少傷亡,進一步做好準備,決定采既“圍困俟其自降”的方針,讓荷蘭人自行投降的辦法。


    這一等就是八月,在這圍攻的八月中間,直到鄭軍擊敗了巴達維亞荷蘭殖民當局派來的援軍,最終在鄭軍發動的強勢攻擊之下荷蘭人殖民總督揆一接受了鄭成功的勸降,最終投降領著餘下的手下,敗退而去。


    在圍困的八個月裏,鄭成功讓手下提督馬信率軍,在台灣街屯軍嚴嚴實實的圍困荷蘭人,其他兵鎮和後續來到的部隊,則分開駐紮各地進行屯墾。


    並在這期間鄭成功親自走訪巡視了,不少高山族的大小番社,接收到了他們熱情的歡迎,甚至在軍隊後繼物質未到,缺糧少食的關鍵時刻,在附近番社借糧以補軍訓。


    但鄭軍的到來有喜者就有悲,控製大半番社依附荷蘭人的大肚王國,尤為抵觸鄭軍的到來,不僅幫助荷蘭人抵擋鄭軍,還與屯墾的鄭軍發生衝突,殺死鄭軍將領高淩、楊祖,終惹怒成功,遂讓黃安、陳瑞進率兵攻之,滅了大肚王國。


    而布農人雖然距離眼下地處台南的承天府較遠,但布農人是高山族群中人口較多勢力較大的四大族群之一,生活在北部的內陸高山中,對整個島內北部的高山番社均有影響力,是鄭成功對整個高山群族管理的重要部落之一。


    當初鄭成功兵發攻台滅荷蘭人,順道讓得力幹將收拾了不聽話給荷蘭人當小弟的大肚王國,麵對統治了大半部分高山族群番社的大肚王國,在沒有外力(附近其他番社要麽入了大肚王國,要麽介於大肚王國強大的勢力害怕慘遭保護不敢相助)一直遊走在與大肚王國紛爭和睦之間,如今鄭成功滅了大肚王國的國王,讓曾經的大肚王國灰飛煙沒,算是替他們滅了一直覬覦他們的敵手。


    頭領‘卡卓猛’,第一時間就派人向鄭成功致謝示好(說明這頭領頭腦清晰,看清楚了大勢,知道鄭軍勢力強大),最終鄭功成親自至布農族的卡社群,與‘卡卓猛’會麵,收伏卡卓猛,贏得了布農人的效忠。


    當時作為頭領的卡卓猛,就向鄭成功發出了邀請,邀請鄭功成來年參加他們布農族的最重要的節日集會,平安祭。鄭成功當即一口就答應了下來,畢竟布農人的來投,對他加緊對整個台灣島的整合至關重要,而且參加他們節日活動,還能加深布農人對他的親近,何樂而不為。


    隻是眼下馬上,就要到布農人的平安祭的節日,卻傳來了旅居呂宋的漢民,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殘忍屠殺,不知內情境況到底如何,直到當地漢民的求救來到東都,向他細細訴說了事情經過,聽聞被殘害幾萬之眾,當時就勃然大怒要發兵呂宋救人。


    當地散居在各地的華人還是十幾萬之眾,焉能置之不理,幾萬民眾血海深仇焉能熟視無睹,若是放任西班牙人在那繼續任意屠掠,就是對不起十幾萬同胞,對不起肩上這份責任。


    這間事太過重要,不僅是幾萬民眾的血海生仇與十幾萬漢民命旦夕的危機,還有呂宋那塊寶地,此地地大物產豐富,且地處東西方海上航線重要交匯處,與現在所掌握的台灣島正好形成犄角之勢。


    若是發兵打敗了西班牙人,軍隊鄭成功當然也不準備撤迴來,控製了這片土地,就能在台灣的相輔相成之下,徹底控製了整個東西方的航線在與東方諸國交匯的咽喉之處,徹底掌空海上之事。


    而且一旦在呂宋建立起了勢力,開辟這處海外跟大版圖的抗清根據地,對於雄踞中原腹地的滿清來說,勢力難以期冀之地,但對於擁有強大海軍的鄭軍來說,卻是進可攻退可守,即便有朝一日台海不保,依舊能依托此地與滿人繼續鬥爭。


    當日鄭成功在大殿之上,就向眾文武詢問道:“本藩欲發兵呂宋,拯救當地漢民,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一句話,就引得不少人反對,大家都沒想到,王爺一聽呂宋來的人,就要發兵“殿下不可如此輕率!”有人就出來建言道,還贏得好些人支持。


    有的說,這呂宋原居海外,攻之無意,這是從地理位置反駁;有的說,才攻了台灣,這腳還沒站穩,就圖呂宋恐生異數,這是從戰略上來說;有的說台灣本就沃野數千裏,我軍在到了這兒所及之地,不過十之其一,眼下不缺地盤,最缺的是人啊?我們就連台灣都沒占完,呂宋之地更比台灣大,我們即便得了此地,也無人可據啊?眼下當務之急是人口,而不是地盤。


    看著滿殿反對的眾人,鄭成功又想起之前攻伐台灣征求眾將意見時,也是不少反對之言,而今趕走了荷蘭人,就得了這沃野數千裏之地,眾人那個不是高歌頌德,大座上的鄭成功覺得他太孤獨,這滿殿的大臣武將,都跟不上他的腳步,都隻可辦事不可與其議事,無人能懂他心中之事、心中之痛,更無人能與他論這天下大勢,。


    這軍前會議,在不少人的反對聲中,鄭成功隻好草草收場,明日再議,可把殿上的闕四爺,給著急上火,原本王爺一聽就怒了要發兵,卻遇到了眾多武將的反對,心中不免起了不少擔憂.......明日再議能不能出了結果,唯恐明日又一個明日。


    翌日,在進王殿參加,王府議事之前


    “闕叔叔,今兒這議事可有把握,這王府到底會不會發兵?”昨夜就聽闕四爺說了殿上情況的劉瑩懿,焦急的問著闕四爺。


    ....................................................................................................................................


    另一邊接了王府均命的鄭明和鄭襲兩人,將祝敬交予了跟著傳令兵來的押運隊伍,便帶著鄭成功給布農人準備的禮物,開始向竹山進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反清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少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少任並收藏反清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