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水務市場的暗流湧動
天亮了,就不需要燈塔了 作者:豪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墨國是個奇葩國家,市麵上的可口可樂賣的比飲用水還便宜。
國民無論是燒菜做飯,還是日常飲水都離不開可樂。
墨國也因此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胖的國家,三分之一的國人都患有肥胖症,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鷹國對墨國的水權控製。
鮮為人知的是鷹國也曾以同樣的手段,一度控製我國7000萬人的飲水供應。後來在龍國政府的奮起反製下才得以挽迴局麵。
鷹國是如何通過可樂來控製墨國水權的?20年前,我國水務市場又遭遇了怎樣的衝擊呢?
人們將流經多個國家以上的河流稱之為國際河流,歐洲多瑙河,非洲尼羅河,我國的烏爾齊斯河與雅魯藏布江,都是著名的國際河流。
目前全球一共有兩百多條國際河流,流域麵積占到陸地總麵積二分之一,養育全球一半的總人口。
而位於北美洲的科羅拉多河就是一條流經鷹國和墨國的國際河流,科羅拉多河源於鷹國落基山脈,全長2330公裏,其中鷹國境內擁有2185公裏,流經七個州,墨國段則長約145公裏。
科羅拉多河流域氣候幹燥,水源稀缺,因此該河流便成為了鷹國西南部的重要水源。
鷹國七州曾簽署科羅拉多河契約,並且後來修建胡佛大壩與14座水庫,32項國家灌溉工程。
在鷹國多項水利工程的圍堵下,科羅拉多河在鷹國境內的蓄水量整整高達740億立方米。其規模約相當於三個龍國三峽大壩。
下遊段的墨國就開始了嚴正交涉與強烈抗議,要知道墨國從來不是一個水源豐裕的國家,超過3500萬人生活在極度缺水的環境中,4300萬人麵臨供水不足。
如今鷹國又要截斷作為墨國國家命脈的母親河,這自然引起了全國上下的憤慨震怒。可鷹國怎麽會傾聽墨國的發聲呢?
在最新的航拍中,科羅拉多河墨國段的河床幾乎已然完全幹涸。原本綠意蔥蔥的河口三角洲地帶,現在呈現出沙漠一般的荒蕪,隻剩下少許農田點綴出一點綠意,失去了母親河灌溉的墨國還要麵臨降雨稀缺的困境。
墨國全國52%的土地屬於幹旱半幹旱氣候,其他地區則是熱帶草原氣候,在近十年來氣候變化影響下,墨國幹旱的強度、頻率、持續時間都大大上升。
無奈下,墨國人民隻能通過打井、挖掘地下水來滿足需求。這導致2018年時墨國五分之一的地下含水層被過度開發,外加土壤鹽堿化與海水倒灌。全國8%的含水層水質完全惡化,無法進行使用。
再加上逐年幹旱,墨國地下水補給已經嚴重不足。
這是第一件事,通過工程截斷墨國水源。而第二段則是通過資本來控製墨國水權。
1994年,可口可樂擴張,與鷹國往來貿易密切的墨國變成了可樂的擴張首選。
生產可樂需要清潔充足的水源,可樂想要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獲得大量水資源,都要付出不菲的價格。
但偏偏墨國政府鬼迷心竅,在與可樂簽署水資源供應合同時,不僅保障了可樂的優先水資源使用權,還慷慨了給予可樂公司一個十分優惠的價格。
因此在墨國政府看來,可口可樂的入駐不僅能帶來就業,還能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簡直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而水資源供應不過是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的其中一環,根本無足輕重。墨國政府拙劣短淺的目光,坑哭了本國民眾。
醜約時報後來報道,可樂每天都要抽取一定規模的飲用水,用於工業生產。並且抽取完畢後,還會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繼續購買大量水資源。
這些水源都來自於當地百姓的清潔用水,可樂占用後,民眾再想購買所剩不幾的水源,就要支付一筆高昂不菲的價格。
這種本末倒置的不公現象,讓墨國民眾欲哭無淚。低廉可樂和高價飲水,墨國人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現在在墨國恰帕斯州,人們平均每天要喝2.2升可樂,一年能喝掉821升可樂,就連鷹國人的飲用量也隻有他們的3%。
這裏的人們每年超過3000人死於糖尿病,成年人超重率高達79%。為了應對健康危機,墨國政府從2014年便開始對糖征稅。
但可樂反手就將原材料蔗糖更換為更低廉的玉米糖漿。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對抗稅率提升。
現在就連墨國政府對於可口可樂也是束手無策。
成功收購了墨國水權的鷹國,將狩獵目標瞄向了下一個獵物,龍國。
2001年龍國申請加入世貿組織,鷹國對此提出了一個必要條件,必須放寬水務外資的準入門檻,當時的龍國城市發展進程迅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卻相對匱乏。
國家念在外資參與水務建設,既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又能帶來先進機械技術,於是便答應了這項要求。
並在2002年之後鼓勵支持外資介入水務市場。威立雅和蘇伊士是當時全球名列前茅的水務集團,同時也是龍國水務市場最強大的兩個外資公司。
2002年威立雅對上海水務市場蠢蠢欲動,恰逢上海自來水公司進行股權轉讓,估價為7.6億元,威立雅見狀大筆一揮,直接報價15.2億元,驚呆了上海水務公司。
接著威立雅以21.8億的價格買下天津北水業49%的股權,將寧夏、海口多個城市的水務市場攬入囊中。
同期蘭州供水公司也出讓45%的股權,國內水務方使用報價2.8億,蘇伊士集團微微一笑,主動將價格抬高至17.1億,是蘭州公司股價的六倍以上。
威立雅當時手握50多個城市的水務項目,掌管了3300萬國人的飲水安全,蘇伊士也手握控製了2000多萬國民的飲用水資源。
國內市場的外資控水比例甚至一度超過60%。
威立雅入局天津自來水市場後,當地水價從0.68元每噸,飆升至4.9元。
昆明水價一年翻了兩番,蘭州仍是在次年便狂漲49%。
凡是水務被外資控股的城市,當地民眾都對自來水漲價表示強烈不滿,無奈此時國家已經在自來水市價上喪失了話語權,市場調價全憑這些外資說了算。
此外,威立雅的水廠也曾多次被曝出存在水質惡化問題,往自來水管排汙,水中大腸杆菌超標,自來水苯超標,各類問題是狀況頻出,屢見不鮮。
國家此時完全看透了外資利用龍國水務市場大謀私利,無底線無原則的卑劣本質。
之後,國家連續出台《城市供水條例》,《城鎮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等水務法規,並且號召國企以股權合租和兼並重組方式,重奪國內水務市場。
在國家的發力號召和國企的奮力反製下,外企在龍國的水務市場份額已經逐年降至10%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北控、首創、中環保等一眾國產水業集團。
至此,國內水務市場有驚無險,重歸太平。避免了墨國悲劇的重蹈覆轍。
國民無論是燒菜做飯,還是日常飲水都離不開可樂。
墨國也因此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胖的國家,三分之一的國人都患有肥胖症,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鷹國對墨國的水權控製。
鮮為人知的是鷹國也曾以同樣的手段,一度控製我國7000萬人的飲水供應。後來在龍國政府的奮起反製下才得以挽迴局麵。
鷹國是如何通過可樂來控製墨國水權的?20年前,我國水務市場又遭遇了怎樣的衝擊呢?
人們將流經多個國家以上的河流稱之為國際河流,歐洲多瑙河,非洲尼羅河,我國的烏爾齊斯河與雅魯藏布江,都是著名的國際河流。
目前全球一共有兩百多條國際河流,流域麵積占到陸地總麵積二分之一,養育全球一半的總人口。
而位於北美洲的科羅拉多河就是一條流經鷹國和墨國的國際河流,科羅拉多河源於鷹國落基山脈,全長2330公裏,其中鷹國境內擁有2185公裏,流經七個州,墨國段則長約145公裏。
科羅拉多河流域氣候幹燥,水源稀缺,因此該河流便成為了鷹國西南部的重要水源。
鷹國七州曾簽署科羅拉多河契約,並且後來修建胡佛大壩與14座水庫,32項國家灌溉工程。
在鷹國多項水利工程的圍堵下,科羅拉多河在鷹國境內的蓄水量整整高達740億立方米。其規模約相當於三個龍國三峽大壩。
下遊段的墨國就開始了嚴正交涉與強烈抗議,要知道墨國從來不是一個水源豐裕的國家,超過3500萬人生活在極度缺水的環境中,4300萬人麵臨供水不足。
如今鷹國又要截斷作為墨國國家命脈的母親河,這自然引起了全國上下的憤慨震怒。可鷹國怎麽會傾聽墨國的發聲呢?
在最新的航拍中,科羅拉多河墨國段的河床幾乎已然完全幹涸。原本綠意蔥蔥的河口三角洲地帶,現在呈現出沙漠一般的荒蕪,隻剩下少許農田點綴出一點綠意,失去了母親河灌溉的墨國還要麵臨降雨稀缺的困境。
墨國全國52%的土地屬於幹旱半幹旱氣候,其他地區則是熱帶草原氣候,在近十年來氣候變化影響下,墨國幹旱的強度、頻率、持續時間都大大上升。
無奈下,墨國人民隻能通過打井、挖掘地下水來滿足需求。這導致2018年時墨國五分之一的地下含水層被過度開發,外加土壤鹽堿化與海水倒灌。全國8%的含水層水質完全惡化,無法進行使用。
再加上逐年幹旱,墨國地下水補給已經嚴重不足。
這是第一件事,通過工程截斷墨國水源。而第二段則是通過資本來控製墨國水權。
1994年,可口可樂擴張,與鷹國往來貿易密切的墨國變成了可樂的擴張首選。
生產可樂需要清潔充足的水源,可樂想要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獲得大量水資源,都要付出不菲的價格。
但偏偏墨國政府鬼迷心竅,在與可樂簽署水資源供應合同時,不僅保障了可樂的優先水資源使用權,還慷慨了給予可樂公司一個十分優惠的價格。
因此在墨國政府看來,可口可樂的入駐不僅能帶來就業,還能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簡直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而水資源供應不過是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的其中一環,根本無足輕重。墨國政府拙劣短淺的目光,坑哭了本國民眾。
醜約時報後來報道,可樂每天都要抽取一定規模的飲用水,用於工業生產。並且抽取完畢後,還會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繼續購買大量水資源。
這些水源都來自於當地百姓的清潔用水,可樂占用後,民眾再想購買所剩不幾的水源,就要支付一筆高昂不菲的價格。
這種本末倒置的不公現象,讓墨國民眾欲哭無淚。低廉可樂和高價飲水,墨國人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現在在墨國恰帕斯州,人們平均每天要喝2.2升可樂,一年能喝掉821升可樂,就連鷹國人的飲用量也隻有他們的3%。
這裏的人們每年超過3000人死於糖尿病,成年人超重率高達79%。為了應對健康危機,墨國政府從2014年便開始對糖征稅。
但可樂反手就將原材料蔗糖更換為更低廉的玉米糖漿。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對抗稅率提升。
現在就連墨國政府對於可口可樂也是束手無策。
成功收購了墨國水權的鷹國,將狩獵目標瞄向了下一個獵物,龍國。
2001年龍國申請加入世貿組織,鷹國對此提出了一個必要條件,必須放寬水務外資的準入門檻,當時的龍國城市發展進程迅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卻相對匱乏。
國家念在外資參與水務建設,既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又能帶來先進機械技術,於是便答應了這項要求。
並在2002年之後鼓勵支持外資介入水務市場。威立雅和蘇伊士是當時全球名列前茅的水務集團,同時也是龍國水務市場最強大的兩個外資公司。
2002年威立雅對上海水務市場蠢蠢欲動,恰逢上海自來水公司進行股權轉讓,估價為7.6億元,威立雅見狀大筆一揮,直接報價15.2億元,驚呆了上海水務公司。
接著威立雅以21.8億的價格買下天津北水業49%的股權,將寧夏、海口多個城市的水務市場攬入囊中。
同期蘭州供水公司也出讓45%的股權,國內水務方使用報價2.8億,蘇伊士集團微微一笑,主動將價格抬高至17.1億,是蘭州公司股價的六倍以上。
威立雅當時手握50多個城市的水務項目,掌管了3300萬國人的飲水安全,蘇伊士也手握控製了2000多萬國民的飲用水資源。
國內市場的外資控水比例甚至一度超過60%。
威立雅入局天津自來水市場後,當地水價從0.68元每噸,飆升至4.9元。
昆明水價一年翻了兩番,蘭州仍是在次年便狂漲49%。
凡是水務被外資控股的城市,當地民眾都對自來水漲價表示強烈不滿,無奈此時國家已經在自來水市價上喪失了話語權,市場調價全憑這些外資說了算。
此外,威立雅的水廠也曾多次被曝出存在水質惡化問題,往自來水管排汙,水中大腸杆菌超標,自來水苯超標,各類問題是狀況頻出,屢見不鮮。
國家此時完全看透了外資利用龍國水務市場大謀私利,無底線無原則的卑劣本質。
之後,國家連續出台《城市供水條例》,《城鎮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等水務法規,並且號召國企以股權合租和兼並重組方式,重奪國內水務市場。
在國家的發力號召和國企的奮力反製下,外企在龍國的水務市場份額已經逐年降至10%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北控、首創、中環保等一眾國產水業集團。
至此,國內水務市場有驚無險,重歸太平。避免了墨國悲劇的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