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藏書閣,人去樓空。


    許靖和許欽都已不在,整個許家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從潁川消失的幹幹淨淨。


    荀彧看著這一片空蕩,微微歎氣。


    在他身後,一位中年儒士悄然出現,淡淡道:“天道有恆,興衰成敗不過尋常事,文若又何必歎息?”


    荀彧搖了搖頭,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迴答:“昨日高朋滿座,而今沉寂若淵,天道固然有恆,如今滿目悲涼之下,傷感之情不免油然生焉。”


    這位“仲德先生”毫不在意,隻是淡淡笑道:“藏書閣、藏書閣,這不過是潁川的一座藏書閣罷了。”


    荀彧道:“潁川藏書閣,汝南神兵山莊,豫州兩大寶地。藏書閣之所以能招攬天下名士,便是因為潁川士風清純、書閣藏書極豐,如今人去樓空,藏書閣藏書再多又有何用?”


    “文若所說,仍差毫厘。”


    仲德先生搖頭笑道:“潁川藏書閣當真能延攬天下名士?若無許子將和許文休、若無月旦評、若無門生弟子滿天下的袁家、名滿天下的陳仲弓,這潁川藏書閣當真仍能延攬天下名士?”


    荀彧周身一顫,似是已有所悟,轉過身來衝那人躬身下拜,道:“仲德先生所說,令彧頓悟。”


    潁川藏書閣,雖名動天下,卻不是因為這數十萬卷藏書,而是因為這裏有入仕的捷徑。天下士人,幾人能如鄭玄、何休一般安心於經學學問?學而優則仕,昔年孔子的名句,如今真令當世的學子盡成了趨利的商人了。


    “癡長你二十二歲,總歸是見得比你多些。”那人笑了笑,“當世王佐之才非你莫屬,我這年紀多半是不濟了。”


    “先生說笑。”荀彧神態恭敬,卻是罕見,“先生曾夢泰山捧日,怎可屈刀作鏡?”


    那人笑笑也不說話,便徑直往裏走,口中說著道:“許文休、許子將都走了,不知這批藏書可還在,吾垂涎已久矣!”


    荀彧望著那人背影,不禁啞然。


    他悄然望向北方,荀攸已經去了,如今的荀家要他來支撐了。許家走了,荀家還要留下來嗎?


    ****


    辛評、辛毗一路護送盧植、周異迴轉帝都,在雒水之畔相別,來時浩蕩船隊,如今不過一葉扁舟,寥寥數人而已。


    “子幹先生、周大人,評送到此處,還望見諒。”


    “豈敢?”盧植笑道,負起正欲行禮的辛評,道:“你們已是一路辛苦,感激在心,有勞了。”


    “分所應當。”辛評搖頭道,“不曾料想,此次月旦評竟出了這般多的亂子,出乎意料了。”


    “出乎意料,卻也應該在情理之中。”盧植幹笑了一聲。趙岐臨行前的那場商談,暴露出了太多太多的問題,令他也不禁要思慮,究竟該何去何去了。


    辛評似是不曾注意到盧植話中意思,拱手道:“辛家也該離開潁川一段時日了,評就送到這裏了。先生保重。”


    盧植點點頭,便看著辛評與一眾船夫重新上了船,揚帆而去。


    “情理之中麽……”


    周異攜著周瑜,緩步輕出,聽了盧植末尾一句話,搖頭道:“隻怕是事出突然,來勢洶洶。”


    “怎麽?”盧植轉頭看著他,皺著眉,問道:“莫非還有事情?”


    周異點點頭,鄭重道:“天大的事。”


    盧植知道周異素來穩重,卻從未見過他如此神情,心頭登時又覆上一層陰影:“究竟怎麽了?”


    “帝都之內、皇宮之中,複道衛士並刺奸緹騎一夜間死千人。”


    盧植臉色瞬間煞白,猶如晴天霹靂,震得穩健身軀都為之一晃。周異連忙伸手扶住他,感歎道:“如何,也就是你上能如此穩健。當初我聽聞此消息時,尚且為之緊張足足三日。”


    “何時的消息?”盧植此刻心緒已是紊亂如麻,直覺寥寥數日間,大漢便如海中浮萍,風雨飄搖了。


    周異道:“我致書於你、相約一同赴月旦評的前一天。”


    “還有誰知道?”


    “光祿勳張溫、衛尉劉虞、執金吾袁滂、京兆尹蓋勳、司隸校尉趙延、河南尹何進。”


    “陛下把這件事放在明麵上查?”盧植臉上又失了幾分血色,搖頭道:“陛下這是要做什麽?”


    “什麽意思?”周異察覺盧植有未說之語,皺眉道:“陛下……有什麽……陰謀?”


    他不知該如何說,卻能體會到盧植對天子的懷疑,似乎皇宮出了這等可怕的事情,天子不該命令七位大臣嚴查一般。


    “因為你不知道這座帝都……究竟有多可怕。”


    盧植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直了直身板,他乃是明了大局的人物,雖然久居朝堂之外,卻看得更加清楚。


    “你我同車而談。”


    ****************************************************************************************************


    幽深的宮殿裏,朔風迴蕩,仿佛空無一人,寂靜深沉。


    “莎莎……”


    一連串的腳步聲沿著宮殿明亮的地麵四處散去,一道人影不知從何處出現,在這大殿之中急急趨行,雖是並未著靴,那步下聲響卻仍是清清楚楚。


    來人悄然駐足,站在原地四處張望,冷不防大殿中迴蕩起一道低沉的聲音:


    “朕在這裏。”


    來人聞聲知處,匆匆奔行過去,卻見一道人影正站在殿中角落的庭柱之後,立刻躬身行禮,長拜於地:


    “臣劉和……”


    “免了……”


    “諾。”


    劉和緩緩起身,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顫顫地手從長袖中取出一個紫檀木所製的精致小盒,雙手捧上。


    朔冬未過,劉和這一身汗水,究竟是緊張還是恐懼,沒人知道。


    天子的身影隱在高大的庭柱之後,劉和隻能看到他的下半身,比尋常時更顯穩健挺直。


    “朕不想看,你說罷。”


    劉和連連點頭:“諾。”又抬手擦了一頭汗水,正想把木盒重新放迴袖中,冷不防雙手顫抖,一錯之間便把木盒滑落,在冰冷的大殿上重重摔落。


    “啪!”


    劉和身形一僵,登時跪倒:“臣失儀!求……”


    “說!”


    天子陡然升高的聲音如萬鈞雷霆轟然劈下,劉和匍匐在地,已經渾身顫抖,臉上汗水大滴大滴滑落,整個衣袖、地麵都已被打濕。


    他是天子親信,卻從未見過天子如此震怒。


    即使是怒,仍留有七分引而不發,這便是帝王心術。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望著地麵上倒影著自己的麵容,猛然靜下了心。


    “秉陛下,大將軍何進已查實,太平道教眾馬元義在帝都之中,已聯絡中常侍封諝、徐奉,相約甲子年甲子日起事,太平道教主張角已通告八州各方太平道首領,以黃巾為號,於甲子日起兵反漢……”


    劉和聲音越說越小,卻聽得上麵天子輕笑:“反漢?造反便是造反,還需什麽遮掩?”


    天子竟不震怒?


    劉和渾然錯愕,全然聽不出天子有意料之外的意思,也不知怎地,心裏似有了底氣一般,又道:


    “複道刺殺之案,係中常侍徐奉安排了兩百太平道的教眾,從帝都之外挖掘地道秘密潛入皇宮,其中一百人偽裝成複道衛士,隨後越騎校尉何苗率兩百京兆尹刺奸緹騎執天子手諭入複道查尋刺客,雙方衝突,原本的複道衛士不敢聽從任何一方,盡遭屠戮。那時正值新年大典,皇宮衛士雲集千秋萬歲殿,複道之上的激戰並未引人注意,若非魏郡太守孫原與南陽都尉趙空經過,恐怕一時間亦難以查證。”


    天子一動不動,一字不發。


    劉和深吸一口氣,猛然屏住了唿吸,偌大的宮殿登時再度陷入死寂,便是天子的唿吸聲,也細不可聞。


    “殺朕?”


    天子突然又笑了出來,道:“朕……就如此好殺?”


    笑聲低沉,仿佛帶著些許自嘲,劉和不敢抬頭,十指緊扣地麵,雖光滑的無可緊扣,無可憑籍。


    “還有什麽?”


    劉和第三次擦去臉上的汗水,低聲道:


    “雒陽令周異大人已經迴來,給家父遞了一封信件,據家父所說,魏郡太守孫原並未前往魏郡,而是折返潁川,他身後尾隨的‘漢劍’中人與三隊江湖中人盡遭屠戮,似乎是一神秘人物所為,‘漢劍’後續派遣的幾人隻看到了屍體,且盡為劍傷。至於孫原本人,言談上並未沉鬱,看來似乎並未將複道刺殺案放在心上,也不知他身後之事。另外,還有派遣尾隨孫原的幾支人馬在黃河之上被張鼎設計伏擊,盡數覆滅一個不留。”


    天子輕笑:“不愧是司徒大人的孫子,竟這般有能耐。”


    “且太學博士鄭玄在前往潁川路上遭到刺殺,被江東陸家一名子弟所救。同時河南府尹長史趙岐似乎在尋找勸解張角之法,正南北奔走。”


    一聽“趙岐”二字,天子似乎和善了許多,沉默許久,方慰然長歎:


    “八十老翁不能安居家業、嬉戲兒孫,今為國奔忙,朕之過也。”


    這天下唯一的至尊望著身前匍匐的臣子,緩緩彎下身去,伸手握住了他的手臂。


    劉和身子一顫:“陛下……”


    “起身罷……”


    天子身形削瘦,手上卻有一股渾重的氣力,托起劉和的身子,看著眼前兢兢業業的臣子,緩緩道:“你為朕做事,卻不能告之劉虞,辛苦了。”


    劉和心頭一陣暖意,拱手再拜:“家父與臣,皆為宗親,誓死扞衛大漢,誓死扞衛陛下。”


    天子的容顏似乎又幹枯了幾分,愈顯得削瘦,唯獨一雙目光澄明,凜然若劍。


    劉和隻看了一眼,匆忙又低下頭去,躊躇一會,忍不住道:“臣……還有一事。”


    天子眉頭一挑:“何事?”


    劉和吐出一口氣,咬了咬牙,堅定道:“據大將軍何進所言,他的消息來自於一名名叫‘唐周’的太平道教眾。然而……徐奉與封諝引人入皇宮行刺應在不久之前,而這唐周若是參與了謀劃且已被何進捕獲,當有泄密之嫌,為何徐奉與封諝為何還要刺殺陛下?”


    天子的眉頭再度皺了起來。


    劉和又道:“若是唐周未曾參與謀劃便已被何進捕獲,何進又是如何知道複道刺殺之事?”


    天子一動不動。


    劉和剛暖的心,突然又冷了下去,直覺得臉上冷汗連連。


    “那張手諭……朕未寫過。”


    劉和臉色大變,心頭巨震,霍然抬頭,隻見天子麵無表情,仿佛混不在意一般。


    “陛下……”


    “朕要見徐奉和封諝。”


    天子突然轉過身去,隻留下這一句話。


    劉和知道,此次談話已結束了。告了聲退,便匆匆離去了。臨了,深深看了一眼這大殿空曠,如臨深淵。


    “陛下……”


    他仿佛看到了什麽,離去、分別與起點,三個詞語突然出現在腦海,揮之不去。


    大殿裏,那一道孤寂的身影,煢煢獨立,宛如孤舟,夜中迷航。


    “何進……不要逼朕殺你……”


    ************************************************************************


    徐奉端坐在正廳之中,俯視著眼前這個人,冷笑連連。


    “大將軍,來勢洶洶,可是要殺了徐寺人?”


    何進看著他,同樣冷笑。


    何苗站在何進身後,看著徐奉的目光裏盡是嘲諷之意。


    原河南尹何進已拜大將軍,何苗轉任代河南尹。此時,他的刺奸緹騎、門下督賊曹兵衛已將徐奉的府邸圍了個水泄不通。


    “本府怎會殺你?”


    何進哈哈大笑,遙指徐奉:“本府要親手擒下你,去陛下麵前懺悔你的不赦之罪罷!”


    “何進!你未免太張狂了!”


    徐奉拍案而起,肥胖的身軀顫巍巍地立著,冷笑道:“堂堂大將軍、河南尹,直入皇宮圍常侍府邸,你可知這是何等罪過?”


    何苗冷哼一聲,左手高舉,徐奉定睛看去,正是一卷黃綾聖旨。


    “奉陛下詔,清查謀大逆案!”


    “謀大逆?”徐奉突然狂笑起來,“何進,你當徐某三歲孩童?你算什麽東西?一個殺狗的!滾開!讓廷尉崔烈來見我!”


    “徐奉,你想死?”


    何進雙目一凝,怒氣殺機噴湧而出,不下狂奔,直奔徐奉而來!


    徐奉猛然驚醒,雙手不由自主地亂抓,抄起案幾上銅鼎便朝著何進狠狠砸下!


    何進嘴角猛然滑起一絲笑意,迎著銅鼎便撞了上去!


    徐奉雙目陡然瞪大,他知道何進要做什麽——殺人滅口!


    銅鼎狠狠地砸上何進的額頭,鮮血瞬間如鮮花迸散,何進身形一頓,猛然扭身卸去力道,右手已搭上了劍柄。


    “傖啷……”


    長劍脫鞘,穿體而過,直沒至柄。


    何苗兇狠的聲音悠悠傳來:


    “徐奉謀刺大將軍,就地格殺!”


    早已準備好的衛士魚貫而入,轉眼填滿整座正廳。


    徐奉兇狠地盯著何進,一口鮮血狂噴而出。


    他很後悔,為何要相信一個屠夫,一個隻知道殺豬宰狗的屠夫,二十年宮廷爭鬥,他混跡如此,竟生生看錯了一個屠夫。


    他拚盡全力抬起手,指著何進,目光如刀,恨不能將他生撕活剝!


    何進一臉鮮血,如同魔神,獰笑可怖,緩緩靠近徐奉的耳邊:


    “密道已經封死,你和封諝一同上路罷,和我們的秘密一同埋藏……”


    “噗嗤”


    鮮血四濺,長劍離體。


    何進笑著,緩緩起身,望向那個隨秘密一同死去的人。


    陡然,他睜大了眼睛,望著那死去的麵容——


    赫然是一個詭異而恐怖的笑!


    徐奉通紅的雙眼、流血的嘴臉,組成了一個令何進夢魘的可怕笑容。


    一名衛士匆忙奔至何苗身邊,耳語幾句,何苗臉色一變,衝何進急聲道:“兄長,崔烈、袁滂、張溫到了。”


    何進猛一迴頭,便聽到正廳之外傳來光祿勳張溫深沉的聲音:


    “河南尹,匆忙行事,可是要欲蓋彌彰麽?”


    *********************************************************************************************************************


    帝都,清涼殿。


    徐奉和封諝,兩顆人頭,端端正正地擺在大殿中央。


    冰冷的大殿,倒影的石磚,空如曠野,靜如死寂。


    大將軍何進、河南尹何苗、執金吾袁滂、司隸校尉趙延、光祿勳張溫、衛尉劉虞、廷尉崔烈等大漢重臣齊聚一堂,在諸人之前,除去當今天子之外,還有一個人——侍中劉和。


    劉虞和何進一同盯著劉和,心中早已掀起狂瀾。


    天子喜歡劉虞,在漢室宗親之中,他最重用的就是劉虞,所以劉和年紀輕輕就能出任侍中這等天子近臣。天子不信張溫、崔烈這些世家門閥出身的重臣,也不相信趙忠、張讓這些宦官寺人,更不相信何進這種屠夫出身的外戚,他唯一相信的隻有宗親。


    可是沒人想到,天子表麵上重用劉和,暗地裏卻扶植了劉和。


    當劉和手捧詔書出現在徐奉府邸的時候,何進就知道壞事了。


    他以最快的速度包圍了徐奉和封諝的府邸,甚至親自己動手殺了徐奉,還偽造了封諝畏罪自殺的假象,卻抵不過一道天子的詔書。


    天子為什麽要要見徐奉和封諝?他知道了什麽?何進不知道天子到底掌握了什麽,他隻知道他沒有給徐奉和封諝任何機會,也沒有給張溫、袁滂任何機會,不可能有人知道他在帝都到底做什麽,可是他在這大殿之上卻莫名心驚膽顫。


    當今天子,背對眾臣,獨立高座之上已足足一刻。


    一刻的寂靜,無人敢動一分,敢說一字。


    “何愛卿……”


    猛然間,天子的聲音震碎了表麵的平靜,輕描淡寫的言語,在這大殿之中竟如滾滾悶雷,震動人心。


    天子悄然轉身,身前眾臣身形又低了幾分。


    他不動聲色,隻是看著何進,淡淡問道:“你……莫非無話可說麽?”


    何進看著地麵上自己清晰的倒影,目不轉睛。


    天子的眼睛,是否已將我看透徹?


    何進不敢想,隻能賭。


    “徐奉、封諝雖為陛下近侍,卻犯謀大逆的不赦之罪,臣雖掌握罪證,卻不敢轉交廷尉府,且河南尹尚未赴任,是以請其與臣一同前往二賊府邸,先行拿人,不料封諝自盡、徐奉被臣失手所殺,臣請陛下降罪。”


    何進轟然跪倒,匍匐於地。


    天子看著他,眼神如古井不波,旁人絲毫看不出這天下至尊的心思。


    “愛卿……何罪之有?”


    天子的聲音斷斷續續,話音一落,便聽到這空曠迴響。


    何進隻能聽到自己的唿吸、自己的心跳,那是恐懼,直入心底的恐懼。


    天子,終究是天子。


    “臣……越權、私圍天子近臣府邸、擅殺天子近臣,隱瞞太平道謀反之情、私拿反賊不報……”


    “夠了。”


    天子聲音雖輕,卻如雷霆霹靂,斬斷何進的話語。何進心頭一震,愈發匍匐。


    “愛卿既知法……”天子緩緩彎下身子,俯視這位大將軍,聲音中已帶了一分輕蔑:


    “為何一再犯法?”


    袁滂眉眼輕動,便看見他何進的衣袖在地麵上輕輕顫抖,掩蓋在衣袖下的手,怕是早已哆嗦成一團了罷?


    張溫的身軀格外挺拔,端端正正,他當真不曾料到何進竟然自大至此,行此昏聵之招,擅殺天子近臣,他真當他是梁冀不成?他這個大將軍才出任幾天?這樣的大將軍,能在朝堂上活幾天?


    何進的臉頰遍布汗水,他知道自己不能露出破綻,可是內心的恐懼卻如一頭噬人猛獸,大口大口吞噬他僅有的清明和冷靜。


    “臣……別、無、他、法。”


    他咬著牙,一字一頓道,仿佛每一個字都是拚盡全力、用鮮血崩出的。


    天子仍是彎著腰俯視他,紋絲不動。


    “咚!”


    何進的額頭重重磕在冰冷的石磚上,發出沉悶的聲響,在空蕩中遠遠散開。


    “臣自河南尹升大將軍,此陛下之恩賞,臣不敢推辭。然臣手中線索不敢托付舍弟,唯獨親自將此事完竟。臣手中那名太平道的教眾,名叫‘唐周’,為太平道大賢良師張角親傳弟子,正是他負責聯絡封諝、徐奉二賊和帝都方帥馬元義。馬元義為帝都並河南、弘農之太平道方帥,其下屬教眾近十萬之數,若是馬元義反,則帝都必然震動,,臣豈敢令此賊寇為禍?”


    “大將軍。”


    張溫冷冷地打斷他的話:“這並非你違律的理由,違律便是違律。”


    何進正義凜然,雙手傲然拱手,平視身前陛階:“為天子安危、為大漢安危,臣萬死不辭!”


    張溫的拳頭驟然握起,雙目凝視何進背影,直欲噴出火來!


    身側崔烈眼疾手快,悄然出手扯住張溫背後官服,輕輕拉了一拉便收了手。


    張溫心領神會,強壓怒氣,一言不發。


    “他違律,張愛卿你也跑不了。”


    天子看了張溫一眼,淡淡道:“你的南軍衛士令,該換換了。”


    “臣知罪,願陛下重懲。”張溫長拜,他絕不會讓何進跑掉,他們籌謀這般久遠,便是等著外戚與宦官一決高下,如今終於等到這絕佳機會,又豈能輕易放過。


    天子緩緩起身,臉上神情終於有了些許變化,隻是這變化令階下眾臣皆是心頭一冷。


    微泛起笑意的嘴角輕輕吐出一句話:“愛卿如此自責,朕怎便重懲?”


    “陛下!”張溫眉心驟擰起,脫口而出,冷不防身後廷尉崔烈的聲音驟然而起將他壓過,竟也是一聲“陛下”!


    一聲高喝,登時引起眾人警覺,崔烈素來持重老成,何嚐能有今天這般衝動?


    天子的目光從張溫身上滑過,直落在崔烈身上,淡淡問道:“愛卿也有話說?”


    “國家之法,為天下準繩,賴陛下信賴,臣任廷尉至今,陛下如欲越法,請先免臣官,否則天下之諷臣受之不起。”


    “朕幾時說要越法?”天子看著他,又看了看張溫和何進,笑道:“皆說太平道欲反,朕便設大將軍之職,用人之際,這刑法終究不能太過,平定叛亂終須財賦,爾等各出錢免罪如何?”


    出錢免罪?


    張溫心中長歎,他全然不曾想到,天子竟然出此下策,出錢免罪之法自古已有,孝武皇帝時更是大行其道,天子學了這個法子,何進這幾近誅九族的大罪恐怕便要如此輕描淡寫地過去了。


    “臣謝陛下!”


    何進再叩首,滿口應承。天子如此便是信他,替他布置了如此退路。


    天子看著他,又問:“何愛卿,你既已任大將軍,便說說這帝都,可安否?”


    崔烈與袁滂同在後排,聽天子這般言語,情不自禁互視一眼,各自覺得:天子今日怕是不會再追究何進這等可怕的罪責了。張溫如此急求罪責,便是逼著天子一同嚴懲何進,然而天子這一招“出錢免罪”便等同是免去了二人罪責,但凡能用錢的事,便不是大事。徐奉、封諝為天子近臣,如此全無罪證便一筆帶過,是天子已知道他們二人已有反意,還是不願意對何進追究、不願意讓士族坐大?還是二者皆有?


    何進聽著天子問話,再度行禮,方才說道:“帝都有八關之險,設八關都尉,則帝都安如磐石。”


    天子點頭:“好,著侍中擬詔,明日朝會議定八關都尉。”


    劉和在側躬身行禮:“諾。”


    天子環視眾人,問道:“諸位大臣可還有什麽想說的?”


    張溫、崔烈、袁滂、劉虞四人互相看看,全然不知從何說起。


    天子放過何進,也放過張溫,事關皇宮安全之事竟是一筆帶過,以天子性格豈會如此輕易善罷幹休?看天子如此輕描淡寫的模樣,幾位大漢重臣不敢多說一字,唯恐惹動天子怒氣。


    一場滔天風波,散於無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韻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韻公子並收藏流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