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柴榮的話語,趙九重略微點頭,道:“先前他的確來了洛陽,不過卻已經離開有些時日了。”

    柴榮疑惑,道:“已經離開了?是去大理了麽?”

    趙九重微微一怔,道:“大理?”

    柴榮道:“不錯,張兄弟離開河東之前,我曾見過他,他說準備先來洛陽,然後,再去絳州,之後再瞧瞧是否要去大理一趟。”

    趙九重道:“是否去大理我不清楚,但他的確去了絳州,按照時間推算,恐怕可能真去了大理。”

    柴榮聽到這樣的答案,隻能歎息著搖了搖頭。

    趙九重停住腳步,疑惑道:“柴大哥為何歎氣,你來尋他,可是有什麽急事?”

    柴榮道:“的確是有些急事找他,主要是因為一個叫做陳蟄龍之人來到了河東,點名要找他。”

    趙九重道:“陳蟄龍……這名字有些耳熟。”

    柴榮道:“張兄弟建了個丐幫,這件事情趙兄弟可曾知道?”

    趙九重道:“知道。”

    柴榮連忙道:“在張兄弟建立丐幫以前,存在了另一支丐幫,而這陳蟄龍便是另一支丐幫的幫主,這一次,這陳蟄龍來到了河東尋找張兄弟,為的是丐幫正統之爭。”

    趙九重詫異道:“丐幫正統之爭?這乞丐組建幫派,哪裏有什麽正統一說?”

    柴榮道:“我們也都覺得是這樣,但這陳蟄龍卻並非是如此想的。他認為丐幫存在了正統之說,這天下隻能存在一個有乞丐為組成的幫派,而張兄弟所組建的丐幫乃是後建立的,自然要奉原本的丐幫作為正統,張兄弟隻能作為旁支,需要聽從他這個正統幫助的號令。”

    趙九重冷哼了一聲:“這是什麽道理?”

    柴榮歎道:“本來,丐幫中人不想理會這陳蟄龍,因為張兄弟身邊的人,也都不太看得上他。隻可惜,前些日子,這陳蟄龍開始率領一群乞丐,伏擊河東王手下的士兵,搶奪士兵們運送的糧草,一來二去,這陳蟄龍在我離去之前,已經做了七八次之多。這讓河東王萬分發愁。不久之前,他潛入到了河東王的王府當中,竟然將河東王之子劉承佑給捉走了……”

    趙九重頓時道:“他膽子如此之大?”

    柴榮搖了搖頭:“確實如此,將河東王之子捉走之後,他便威脅河東王主動給他糧食,同時又打罵張兄弟勾結河東王,逼迫河東王將張兄弟交出來。張兄弟的朋友們試著將此人捉住,可惜的是,卻又遭到了埋伏……”

    趙九重眼睛一瞪:“又遭到了埋伏?什麽意思?”

    柴榮道:“張兄弟的朋友們叫幾個戴著麵具的人伏擊了,據說是叫做鐵衛,聽叱羅先生的話說,是慕容龍城的人。”

    趙九重哼了一聲,道:“豈有此理,這慕容龍城竟然胡亂插手。”

    柴榮道:“現如今,河東這邊已經沒有了辦法,丐幫等待張兄弟迴來主持大局,至於河東王,則是希望張兄弟能夠從陳蟄龍手中將其子索迴。我知道找迴張兄弟的重要性,所以便主動請纓,來了洛陽,想要尋他,但顯然,我即便快馬加鞭到了洛陽,也未能趕上。”

    趙九重道:“這的確有些棘手……”

    柴榮道:“看來,我應該再去絳州一趟,看看張兄弟是否還在。”

    趙九重思索道:“我兄弟已經離開洛陽城有些日子了,以他的性子,我估計他不是去了大理,就是去了少林寺……”

    柴榮道:“少林寺?”

    趙九重道:“教我兄弟武功的,我的師叔去了少林寺,他怎麽可能不去看他呢?隻不過,無論怎樣,他都不會在絳州了。柴大哥你想要找到他,恐怕有些艱難。”

    事實上,柴榮並不清楚,張寒城已經從南唐方麵向河東傳迴了消息,提出了在南唐國內建立丐幫分舵的事宜。

    但,柴榮從河東出發的時候,顯然並不知道這個消息,因此錯過了,也就不知道張寒城的下落究竟是在什麽地方。

    柴榮道:“誒,那我接下來便馬上去一趟絳州,然後再趕往少林寺尋他,至於大理,我恐怕去不了……”

    趙九重道:“這的確有些棘手,不過無妨,柴大哥不必親自跑此事,我可以叫人去少林寺和絳州尋找張兄弟。”

    柴榮微微一怔。

    趙九重微微一笑,道:“這洛陽城有洛陽禁軍,我隻需要托他們幫忙就好。”

    柴榮立時道:“這……真是感謝趙兄弟了。”

    趙九重道:“所以,柴大哥安心留在我家幾日,很快,他們就會傳迴消息,到時候再看看應該怎麽辦再說。”

    柴榮道:“這,麻煩趙兄弟了,本來我應該親自尋找張兄弟的。”

    趙九重道:“柴大哥這說的是哪裏的話,咱們都是兄弟,不必見外。柴大哥一路從河東過來,定然累壞了,我這就叫人做些吃的給柴大哥。”

    柴榮咽了口口水,他這些日子盡是吃幹糧之類的,此刻饑腸轆轆,所以也並未拒絕:“那就……多謝趙兄弟了。”

    趙九重爽朗一笑,道:“柴大哥又客氣了。”

    ……

    趙弘殷聽聞柴榮前來的消息,也忍不住來見見柴榮。

    原因無他,正是趙九重先前曾經提到過柴榮,說有這麽一個叫柴榮的人,對於這天下大勢的見解十分獨到,與趙九重十分投機。

    趙弘殷對趙九重關於天下大勢的觀點略有些嗤之以鼻,不過,還是有點好奇,他最是了解趙九重,趙九重為人傲氣,極少會對什麽人信服,尤其是關於天下大勢方麵,所以,這一次柴榮到來,趙弘殷自然也相對重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了能夠聽聽當下年輕人對天下大勢的看法,趙弘殷還特地命人去趙普家裏,將趙普也找了過來。

    趙普此人經常會來到趙府中,異常關心趙九重的弟弟趙匡義,且教趙匡義讀書,趙弘殷試探了趙普幾次,發覺趙普絕非庸俗的酸腐書生,如是科舉仍在,這趙普恐怕真不會隻是個書生而已。

    酒桌之上,趙弘殷坐在主位,趙九重坐在左側,而趙普、柴榮則分坐在兩側。

    趙普也聽趙九重提到過柴榮,主動向柴榮敬酒,道:“我曾聽趙兄提過柴兄,對柴兄十分推崇,今日見到柴兄,果然非凡人物,此杯敬柴兄。”

    說罷,趙普便端著酒杯,一飲而盡。

    柴榮家道中落,極少有人像這般看得起他,立時心中感動,道:“趙普兄客氣了,我隻是個普通人,多謝趙普兄抬愛。”

    說著,柴榮便也迴敬了一杯。

    趙弘殷哈哈一笑,道:“你們這些年輕人都已經長大了,我們這些人卻老了,現如今,你們也都喜愛關注這天下間的事情,倒不如趁此機會,多多交流一番。”

    趙九重道:“對啊,柴大哥,趙大哥你們還未曾見過,對於這天下大勢,治世之想法,可以互相溝通一番。”

    趙普眼中一亮,道:“在下十分樂意與柴兄探討。”

    柴榮連忙客氣道:“柴榮隻是凡俗,如今隻在軍中做小吏,不敢對天下有什麽論斷,更不敢說自己有什麽見解,有些事情,可能會說的有錯,所以還是罷了……”

    說起來,柴榮乃是個對這世間有所理想的人物,他心中也有一番爭雄天下的美夢,至少,他想要此生有些作為。

    但可惜的是,世上的一切,並不能夠遂他的心願。

    他原本投奔姑父郭威,是想要有一番作為,隨同郭威一起到了劉知遠的賬下,這段日子,他經曆了許多的事情,更是眼睜睜的看到了劉知遠身邊那些“能臣”的樣子,心中卻隻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根本就無法融入其中。

    比起這些“能臣”,柴榮的想法都太過理想化,並不現實,有一次他試著與劉知遠身邊的一位謀臣探討,才說了幾句,就被對方嗤之以鼻,還當眾羞辱,若不是郭威打圓場,他根本就下不來台。

    自那之後,柴榮便不太願意主動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了,並且有些認命了。

    在河東他十分喜歡和張寒城在一起,也主要是張寒城才尊重他,將他當做一個真正的能人來看。

    如單純是趙九重與他談論,他自然也愛談論,但趙弘殷,趙普在這裏,他卻不敢談論,尤其是趙弘殷,給他的壓迫比較巨大。

    要知道趙弘殷乃是位曆盡改朝換代的老臣,恐怕在他麵前說自己的看法,更會被瞧之不起。

    趙普道:“柴兄何必妄自菲薄?能被趙兄時而掛在嘴邊誇讚之人,絕對是非凡之人。”

    趙弘殷道:“少年人應當有些氣概,這天下之事,哪裏有什麽不敢發表意見之處?我這些日子在家裏悶壞了,喜歡聽你們談論,便給趙某個薄麵,談上一談,如何?”

    柴榮頓時惶恐,未想到趙弘殷竟然說出這麽一番話,頓時道:“好,既然趙伯伯如此說了,柴榮便談論一番,隻是,隻是卻不知該談些什麽。”

    趙弘殷道:“便談一談晉國之氣數好了。”

    柴榮立時愣了一下,趙弘殷乃是晉臣,此刻竟開口便是晉國氣數,這令柴榮感到吃驚。

    不過,柴榮方才答應了,自然也不能沉默,隻能道:“在我看來,晉國氣數已經要盡了,如果所料不差,便是今年夏、秋之間……這件事情,我覺得已經難以改變,也不可改變了……而且,想來,許多人應該都知道。”

    趙普點頭,道:“是啊,那耶律德光兵強馬壯,待到積雪消融,大軍便會橫掃四方,到時候,整個天下,晉國便會成為過去。”

    趙九重對於這個問題沒什麽興趣,隻因為他也知道,他隻感覺趙弘殷扔出來的問題隻是廢話,誰不知道晉國今年就要完了?

    趙弘殷道:“隻是,你們覺得,這晉國氣數為何而盡?”

    話音落下,柴榮目光一凝,趙普也微微坐直了一些。

    趙九重插言道:“那還不是皇帝昏庸搞的事情?那石敬瑭賣了土地,將幽雲十六州割了,乃是天下之恥,這石重貴沒有像石敬瑭那樣割讓土地,但也昏庸無比,沒什麽能耐,隻知道叫囂,惹怒了耶律德光,怎麽會有好結果呢?”

    趙弘殷偏頭,盯了一眼趙九重。

    趙九重撇過頭,自顧自倒了些酒,道:“本來就是這樣,如果是賢明之君,怎麽會出現這等事情?”

    趙普道:“趙兄所言極是,君王不賢,天下百姓必定苦不堪言,古之聖人早有見解,君王如是失去了仁政,那結果便要出問題了。這江山社稷,百姓為重中之重,如不對百姓好,天下自然也不能歸心。”

    柴榮點頭,道:“的確如此。原本柴某也是這樣思考,但有些事情,卻也容易被忽略……”

    或許是因為飲了些酒,而這個問題,又是柴榮也想要談論的,所以終於坦然了許多。

    趙弘殷將目光投向了柴榮這邊。

    柴榮繼續道:“這天下主要的問題,還是出現在了製度上,如果製度沒有問題,便不易誕生昏庸無道之君……”

    趙弘殷眸光一閃。

    柴榮道:“盛唐之後,百姓們需要繳納更多的賦稅,名目列的奇多,各類賦稅十分之重,如是遇到災年,稅收上不來,朝廷不悅,百姓更是淒慘,一些地方官員不肯幫助百姓,致使饑荒時有發生,而繁多的賦稅名目,恰巧又成了斂財的機會,官員們在各種賦稅當中動手腳,上交一部分給朝廷,自身卻又要偷偷積蓄一些,而百姓,隻能淒慘的在饑荒之中求生。”

    柴榮侃侃而談道:“待到第二年的時候,好不容易,百姓們度過災年,重新耕種,辛苦無比,而一些地方官員以及朝廷,不念百姓上年之辛苦,還要試圖收迴上年未曾收到的賦稅,重重苛捐雜稅,令百姓真正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他們想要翻身,卻毫無機會。那些青苗錢、地頭錢、夏稅、秋稅等等早已不是一日之寒,而君王、官員、以及許多的士族卻過著豪奢之生活,正是應了杜甫先生的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說到此處,柴榮略微感歎:“最要命的是,這其中貪墨的銀兩,配合節度使分兵權的製度,養肥了各地節度使,而這些節度使,便開始養私兵形成風氣,朝廷無法集權,自然要在一些節度使夠強之後被挑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縹緲風煙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虯胡山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虯胡山主並收藏縹緲風煙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