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視交流qq群:】
多鐸被王承恩盯的後背發涼,雙眼滴溜溜地轉著,就像兩顆不安分的彈珠,在眼眶中來迴亂竄。
“王公公,請轉告陛下,為大明盡忠是本王的責任,本王這就迴府整軍備戰。”
此言讓王承恩無比滿意,臉色從審視漸漸轉變成滿意:"甚好,咱家就預祝多王爺旗開得勝了。"
從總兵府出來,多鐸一臉陰沉,迅速坐上大轎,揮手道:"迴府!"
該死的崇禎,難道是想借刀殺人???
多鐸現在可謂是心亂如麻,鑲白旗是他安身保命的最後手段,也是大清國最後一點家底。雖然大清國不在了,但作為大清國留下的最後一絲痕跡,多鐸還是相當看重鑲白旗的,就算以後要招兵買馬,也要依靠鑲白旗為基礎不是?
再者,這崇禎在此時下旨北征西伯利亞,多鐸確實擔心這是崇禎借羅刹之刀,滅了自己的鑲白旗。
迴到王府後,多鐸來迴踱步,思來想去決定以最多二十五個牛錄出戰,而且是盡量出工不出力,而且還要糧餉齊全。
至於吳三桂詢問起來,就以士卒年老,久未經沙場給搪塞過去,相信吳三桂等人也不會計較。
另一邊,多鐸離開後,王承恩、吳三桂和王達三人圍坐上下,對出兵具體事宜開始商議。
其實在1635年,前清的皇太極就征服了外貝加爾地區的索倫部。1636年,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元室後裔林丹汗奉上了傳國玉璽。1638年,漠北喀爾喀蒙古向前清奉上了“九白之貢”,表示臣服。這也預示著,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廣大漠北地區,在名義歸屬前清王朝。
不過,前清對漠北的主權隻停留在形式上,連羈縻統治也算不上。更為嚴重的是,前清覆滅後,大明對外戰爭頻發,北方一直無暇他顧。
而俄國人經過持續不斷的征服,伊凡諾夫在1643年抵達貝加爾湖畔。隨後,沿著貝加爾湖周圍,建立了一係列的要塞。並且在崇禎十九年,哥薩克在安加拉河口正式開始修建上安加爾斯克。
根據朱由檢的旨意,在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吳三桂準備采取步步為營之策,將兩萬大軍分為兩路,一路一萬五千將士北上,沿途先行控製漠北喀爾喀蒙古,最後經由烏爾格抵達貝加爾湖地區,攻占俄國人的要塞,控製貝爾加湖之後,再往勒拿河挺進,將西伯利亞一分為二;另一路五千將士,直接往東北方向行軍,迅速進駐東西伯利亞地區。
不過,這一路北上所遇的風雪必不可少,大軍必須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各式防寒保暖物資的調集籌措,也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吳三桂當即準備上報朱由檢,將出兵時間暫時定在兩個月以後。
吳三桂進軍西伯利亞路線圖(暫定)
王承恩與王達二人不懂兵事,在出兵問題上,二人不便多言,不過,王達此來倒是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在身,那就是對遼東王多鐸進行監督。
“王公公,卑職觀那多鐸王爺的神色,似乎是不會心甘情願的將所有鑲白旗調動起來啊,再者,吳將軍出兵後,這遼東地區可就失去控製了,這裏畢竟是建奴老巢,八旗雖滅,但也不可不防建奴餘孽啊。”
其實王達的擔憂也不無道理,雖然大清已經完蛋了,但大量殘餘的建奴還分布在整個遼東都司,一旦吳三桂的兩萬關寧軍北上,遼東都司等於是處於空虛狀態,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爆發反叛。
錦衣衛雖然在遼東都司規模擴大到一千多人,然僅僅依靠王達那不到兩千的錦衣衛,恐怕是遠遠不夠的,王達猜測,這可能也是陛下讓多鐸一同北上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畢竟一個前清的親王,影響力還是有一些的。
王承恩聽到王達的擔憂,嘿嘿一笑,胸有成竹道:“王僉事不必擔心,其實陛下已經秘密調遣第二近衛師趕往遼東了,估計不出十日便會抵達。”
王達心中一喜:“第二近衛師?就是以喜峰口一戰,五軍營幸存將士為基礎,重建的那支部隊?”
“嗬嗬,正是。”王承恩肯定道。
“如此,遼東高枕無憂了。”
第二近衛師自喜峰口一戰重建後,一直在京師接受最嚴格的訓練,這兩年雖然未經一戰,但朱由檢同樣批予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同時,第一次在軍隊試行雙主官製,借用後世軍隊經驗,將軍事和生活職責分離,目前的第二近衛師就猶如涅盤重生的鳳凰一般,戰鬥力甚至比由虎賁營改變而來的第一近衛師更為強大。
如此勇猛的部隊,朱由檢精心為其挑選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大才作為主將--李定國。
李定國此人身長八尺,武藝高強,對人謙恭有禮,勇敢善戰,在後世,李定國作為抗清名將,被譽為“滇中的脊梁”,蔡鍔等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而這一世,自張獻忠滅亡後,李定國向大明投降,接著隨其他降將被送往國子監改造學習,經過一年的學習和大半年的明軍服役,已然徹底被皇帝朱由檢所收服,對以往反叛大明懊悔不已。
朱由檢疼惜人才,遂下旨將第二近衛師交予李定國統領,對此,李定國更是感恩戴德,下定決心要為大明朝效命終身。
......
與此同時,日本國位於山陰地區的島根縣,石見銀礦的銀產量可以說占到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大明占領日本後,此處銀礦自然盡歸大明所有,現每月開采出來的礦石,經過提煉再選運大明國內。每月隻需向天皇支付極少的費用即可。
礦山之中,一眾日本礦工滿臉漆黑、衣著襤褸,沒日沒夜的開采礦石。
在他們身後,數名名大明監工手拿長鞭,用犀利的眼神盯著這群日本礦工。
隻要有人膽敢偷懶,監工們絕對不會吝嗇手中的長鞭,去教教這群懶惰的小矮子們,何為勤勞能致富。
多鐸被王承恩盯的後背發涼,雙眼滴溜溜地轉著,就像兩顆不安分的彈珠,在眼眶中來迴亂竄。
“王公公,請轉告陛下,為大明盡忠是本王的責任,本王這就迴府整軍備戰。”
此言讓王承恩無比滿意,臉色從審視漸漸轉變成滿意:"甚好,咱家就預祝多王爺旗開得勝了。"
從總兵府出來,多鐸一臉陰沉,迅速坐上大轎,揮手道:"迴府!"
該死的崇禎,難道是想借刀殺人???
多鐸現在可謂是心亂如麻,鑲白旗是他安身保命的最後手段,也是大清國最後一點家底。雖然大清國不在了,但作為大清國留下的最後一絲痕跡,多鐸還是相當看重鑲白旗的,就算以後要招兵買馬,也要依靠鑲白旗為基礎不是?
再者,這崇禎在此時下旨北征西伯利亞,多鐸確實擔心這是崇禎借羅刹之刀,滅了自己的鑲白旗。
迴到王府後,多鐸來迴踱步,思來想去決定以最多二十五個牛錄出戰,而且是盡量出工不出力,而且還要糧餉齊全。
至於吳三桂詢問起來,就以士卒年老,久未經沙場給搪塞過去,相信吳三桂等人也不會計較。
另一邊,多鐸離開後,王承恩、吳三桂和王達三人圍坐上下,對出兵具體事宜開始商議。
其實在1635年,前清的皇太極就征服了外貝加爾地區的索倫部。1636年,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元室後裔林丹汗奉上了傳國玉璽。1638年,漠北喀爾喀蒙古向前清奉上了“九白之貢”,表示臣服。這也預示著,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廣大漠北地區,在名義歸屬前清王朝。
不過,前清對漠北的主權隻停留在形式上,連羈縻統治也算不上。更為嚴重的是,前清覆滅後,大明對外戰爭頻發,北方一直無暇他顧。
而俄國人經過持續不斷的征服,伊凡諾夫在1643年抵達貝加爾湖畔。隨後,沿著貝加爾湖周圍,建立了一係列的要塞。並且在崇禎十九年,哥薩克在安加拉河口正式開始修建上安加爾斯克。
根據朱由檢的旨意,在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吳三桂準備采取步步為營之策,將兩萬大軍分為兩路,一路一萬五千將士北上,沿途先行控製漠北喀爾喀蒙古,最後經由烏爾格抵達貝加爾湖地區,攻占俄國人的要塞,控製貝爾加湖之後,再往勒拿河挺進,將西伯利亞一分為二;另一路五千將士,直接往東北方向行軍,迅速進駐東西伯利亞地區。
不過,這一路北上所遇的風雪必不可少,大軍必須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各式防寒保暖物資的調集籌措,也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吳三桂當即準備上報朱由檢,將出兵時間暫時定在兩個月以後。
吳三桂進軍西伯利亞路線圖(暫定)
王承恩與王達二人不懂兵事,在出兵問題上,二人不便多言,不過,王達此來倒是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在身,那就是對遼東王多鐸進行監督。
“王公公,卑職觀那多鐸王爺的神色,似乎是不會心甘情願的將所有鑲白旗調動起來啊,再者,吳將軍出兵後,這遼東地區可就失去控製了,這裏畢竟是建奴老巢,八旗雖滅,但也不可不防建奴餘孽啊。”
其實王達的擔憂也不無道理,雖然大清已經完蛋了,但大量殘餘的建奴還分布在整個遼東都司,一旦吳三桂的兩萬關寧軍北上,遼東都司等於是處於空虛狀態,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爆發反叛。
錦衣衛雖然在遼東都司規模擴大到一千多人,然僅僅依靠王達那不到兩千的錦衣衛,恐怕是遠遠不夠的,王達猜測,這可能也是陛下讓多鐸一同北上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畢竟一個前清的親王,影響力還是有一些的。
王承恩聽到王達的擔憂,嘿嘿一笑,胸有成竹道:“王僉事不必擔心,其實陛下已經秘密調遣第二近衛師趕往遼東了,估計不出十日便會抵達。”
王達心中一喜:“第二近衛師?就是以喜峰口一戰,五軍營幸存將士為基礎,重建的那支部隊?”
“嗬嗬,正是。”王承恩肯定道。
“如此,遼東高枕無憂了。”
第二近衛師自喜峰口一戰重建後,一直在京師接受最嚴格的訓練,這兩年雖然未經一戰,但朱由檢同樣批予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同時,第一次在軍隊試行雙主官製,借用後世軍隊經驗,將軍事和生活職責分離,目前的第二近衛師就猶如涅盤重生的鳳凰一般,戰鬥力甚至比由虎賁營改變而來的第一近衛師更為強大。
如此勇猛的部隊,朱由檢精心為其挑選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大才作為主將--李定國。
李定國此人身長八尺,武藝高強,對人謙恭有禮,勇敢善戰,在後世,李定國作為抗清名將,被譽為“滇中的脊梁”,蔡鍔等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而這一世,自張獻忠滅亡後,李定國向大明投降,接著隨其他降將被送往國子監改造學習,經過一年的學習和大半年的明軍服役,已然徹底被皇帝朱由檢所收服,對以往反叛大明懊悔不已。
朱由檢疼惜人才,遂下旨將第二近衛師交予李定國統領,對此,李定國更是感恩戴德,下定決心要為大明朝效命終身。
......
與此同時,日本國位於山陰地區的島根縣,石見銀礦的銀產量可以說占到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大明占領日本後,此處銀礦自然盡歸大明所有,現每月開采出來的礦石,經過提煉再選運大明國內。每月隻需向天皇支付極少的費用即可。
礦山之中,一眾日本礦工滿臉漆黑、衣著襤褸,沒日沒夜的開采礦石。
在他們身後,數名名大明監工手拿長鞭,用犀利的眼神盯著這群日本礦工。
隻要有人膽敢偷懶,監工們絕對不會吝嗇手中的長鞭,去教教這群懶惰的小矮子們,何為勤勞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