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升級大禮包的使用,又是一陣刺眼的白光閃過,三個禮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戰艦進駐場地的選擇。
在幾個基地中,朱由檢果斷選擇了台灣。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後世,這個地方在軍事上可是具有極為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的。
要知道,台灣本來就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其擁有的島嶼、海域和空域構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線,形成了海上安全的屏障。這一屏障不僅影響著大明對東海和南海的控製,也對西太平洋的穩定產生影響。
朱由檢將最強大的艦隊放在台灣,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確定基地後,朱由檢知道係統會給艦隊安排一個合理的理由,不需要他再費心了。
完成升級及禮包選擇後,朱由檢才有時間好好查看了一下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的相關參數。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排水量: 噸(設計)\/噸(最大)
尺寸(米): 223.0 x 30.4 x 9.31
動力裝置:32台瓦爾特鍋爐,3組brown-boveri蒸汽輪機,最大功率85,000馬力;4軸,4螺旋槳,雙舵並列
設計航速:28節
設計續航力:14節8000海裏
主炮:8門 350mm (13.8英寸)\/45倍徑炮 四座雙聯炮塔
副炮:14門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徑炮 炮座單裝
防魚雷艇\/防空炮:8門 88毫米(3.5英寸)\/45倍徑炮 炮廓單裝
魚雷發射管:5門600毫米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首部一門,兩舷a炮塔、d炮塔下方各一門
乘員:預計為1186人,其中軍官46人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
“乖乖,不得了不得了,僅憑這兩艘戰艦,大明海軍已然無敵了。”朱由檢心潮澎湃,暗自感歎,那種暢快和愉悅實在是難以言表。
“陛下?陛下???”一聲唿喊,如同醍醐灌頂,瞬間將朱由檢的思緒從無盡的遐想中拉了迴來。
朱由檢退出係統,看到了王承恩那焦急的麵容,隨即笑道:“是大伴兒啊,有何事?”
王承恩見皇爺迴過神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算落了地,他舒了一口氣,擔心道:“陛下,您剛剛怎麽了?老奴喚了您幾聲,都沒有反應。”
朱由檢尷尬地笑了笑,他自然不能告訴王承恩係統的事情,他轉換話題道:“哈哈,沒什麽,朕剛剛有點事情,想走神了。”
“陛下可嚇死老奴了!!!陛下,大不列顛和佛朗機兩國使臣已經抵達京城,現正下榻於驛館,蔣閣老詢問陛下何時接見他們。”
對於兩國使臣的來意,朱由檢不用見也能猜的到。早先朱由檢便已經決定扶持英國的國王軍,費爾法克斯這次來到大明注定是無功而返,不過見還必須是要見一下的,就算是緩兵之計吧。
至於佛朗機嘛,朱由檢還真沒想好,隻能看看他們有什麽需求。
“蔣卿在哪裏?”朱由檢問道。
“迴皇爺,就在殿外,要不要宣他覲見?”
在準備升級係統之初,朱由檢便吩咐王承恩,沒有重大事宜不得打擾,所以王承恩將蔣德璟給擋在了殿外。
“朕還有要事,就不見他了,你告訴蔣卿,朕明日就在皇極殿接見兩國使臣。”思索一番後,朱由檢說道。
“遵旨。”
待王承恩走後,朱由檢仔細迴想了一下佛朗機的曆史。
似乎在1659年與法國簽署《比利牛斯和約》,喪失了大片殖民地和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全部領土後,佛朗機這個國家才開始由盛轉衰,逐漸成為一個歐洲的二流國家的。
不過1659年離現在還有十多年的時間,朱由檢覺得要搞點事情,讓歐洲大陸風起雲湧起來才行,這一次大不列顛和佛朗機的來訪,乃至後麵和蘭可能的乞和,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嗬嗬,歐洲!!!大明的皇旗遲早要插遍每一寸土地。”朱由檢端起一杯茶水,抿了一口,自言自語道。
朱由檢此時的心中充滿了豪情壯誌,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明的旗幟在歐洲大陸上飄揚,看到了無數的臣民在向他歡唿。
放下茶杯,朱由檢緩緩地站起身來,走到了龍案前,望著殿外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大明的輝煌將會在他的手中得以延續。
......
西暖閣外,蔣德璟正焦急地等待著王承恩的出現。他不安地踱步,時而望向殿內,時而看看天空,仿佛時間過得異常緩慢。
這兩國使臣早在兩天前便上表覲見,奈何陛下似乎故意拖著,這可不利於大明的形象。
終於,王承恩走了出來,蔣德璟連忙迎上去,問道:“王公公,陛下怎麽說?”
“閣老莫急,陛下還有要事,今日就不宣閣老覲見了。不過陛下讓咱家轉告閣老,明日皇極殿接見兩國使臣。”王承恩輕聲道。
蔣德璟聞言,心中的焦慮瞬間化作喜悅,他連忙拱手道謝:“多謝王公公!!!”
王承恩微笑著點了點頭,輕聲道:“閣老大人不要客氣,您呐,快迴去準備吧,在蠻夷麵前可不要丟了大明的國威。”
蔣德璟再次拱手,深深地鞠了一躬:“本官先行告退。”然後轉身離去。
......
翌日,大明群臣齊聚皇極殿。
對於此次兩國使臣來訪,上至皇帝下至朝臣都心似明鏡,兩國打的何等算盤一清二楚。
朝臣們對如何迴複兩國使臣,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大致上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大明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為展現大明物產豐富,實力強盛,對於這些蠻夷不僅要以禮相待,而且他們的請求大明應該盡量滿足,如此才不失為“睦鄰友好”;
而另一派則認為,蠻夷乃未開化之輩,多行殺戮之事,大明實在不需要向這些蠻夷展現孔子之道,對於他們,巨艦大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幾個基地中,朱由檢果斷選擇了台灣。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後世,這個地方在軍事上可是具有極為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的。
要知道,台灣本來就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其擁有的島嶼、海域和空域構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線,形成了海上安全的屏障。這一屏障不僅影響著大明對東海和南海的控製,也對西太平洋的穩定產生影響。
朱由檢將最強大的艦隊放在台灣,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確定基地後,朱由檢知道係統會給艦隊安排一個合理的理由,不需要他再費心了。
完成升級及禮包選擇後,朱由檢才有時間好好查看了一下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的相關參數。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排水量: 噸(設計)\/噸(最大)
尺寸(米): 223.0 x 30.4 x 9.31
動力裝置:32台瓦爾特鍋爐,3組brown-boveri蒸汽輪機,最大功率85,000馬力;4軸,4螺旋槳,雙舵並列
設計航速:28節
設計續航力:14節8000海裏
主炮:8門 350mm (13.8英寸)\/45倍徑炮 四座雙聯炮塔
副炮:14門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徑炮 炮座單裝
防魚雷艇\/防空炮:8門 88毫米(3.5英寸)\/45倍徑炮 炮廓單裝
魚雷發射管:5門600毫米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首部一門,兩舷a炮塔、d炮塔下方各一門
乘員:預計為1186人,其中軍官46人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
“乖乖,不得了不得了,僅憑這兩艘戰艦,大明海軍已然無敵了。”朱由檢心潮澎湃,暗自感歎,那種暢快和愉悅實在是難以言表。
“陛下?陛下???”一聲唿喊,如同醍醐灌頂,瞬間將朱由檢的思緒從無盡的遐想中拉了迴來。
朱由檢退出係統,看到了王承恩那焦急的麵容,隨即笑道:“是大伴兒啊,有何事?”
王承恩見皇爺迴過神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算落了地,他舒了一口氣,擔心道:“陛下,您剛剛怎麽了?老奴喚了您幾聲,都沒有反應。”
朱由檢尷尬地笑了笑,他自然不能告訴王承恩係統的事情,他轉換話題道:“哈哈,沒什麽,朕剛剛有點事情,想走神了。”
“陛下可嚇死老奴了!!!陛下,大不列顛和佛朗機兩國使臣已經抵達京城,現正下榻於驛館,蔣閣老詢問陛下何時接見他們。”
對於兩國使臣的來意,朱由檢不用見也能猜的到。早先朱由檢便已經決定扶持英國的國王軍,費爾法克斯這次來到大明注定是無功而返,不過見還必須是要見一下的,就算是緩兵之計吧。
至於佛朗機嘛,朱由檢還真沒想好,隻能看看他們有什麽需求。
“蔣卿在哪裏?”朱由檢問道。
“迴皇爺,就在殿外,要不要宣他覲見?”
在準備升級係統之初,朱由檢便吩咐王承恩,沒有重大事宜不得打擾,所以王承恩將蔣德璟給擋在了殿外。
“朕還有要事,就不見他了,你告訴蔣卿,朕明日就在皇極殿接見兩國使臣。”思索一番後,朱由檢說道。
“遵旨。”
待王承恩走後,朱由檢仔細迴想了一下佛朗機的曆史。
似乎在1659年與法國簽署《比利牛斯和約》,喪失了大片殖民地和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全部領土後,佛朗機這個國家才開始由盛轉衰,逐漸成為一個歐洲的二流國家的。
不過1659年離現在還有十多年的時間,朱由檢覺得要搞點事情,讓歐洲大陸風起雲湧起來才行,這一次大不列顛和佛朗機的來訪,乃至後麵和蘭可能的乞和,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嗬嗬,歐洲!!!大明的皇旗遲早要插遍每一寸土地。”朱由檢端起一杯茶水,抿了一口,自言自語道。
朱由檢此時的心中充滿了豪情壯誌,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明的旗幟在歐洲大陸上飄揚,看到了無數的臣民在向他歡唿。
放下茶杯,朱由檢緩緩地站起身來,走到了龍案前,望著殿外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大明的輝煌將會在他的手中得以延續。
......
西暖閣外,蔣德璟正焦急地等待著王承恩的出現。他不安地踱步,時而望向殿內,時而看看天空,仿佛時間過得異常緩慢。
這兩國使臣早在兩天前便上表覲見,奈何陛下似乎故意拖著,這可不利於大明的形象。
終於,王承恩走了出來,蔣德璟連忙迎上去,問道:“王公公,陛下怎麽說?”
“閣老莫急,陛下還有要事,今日就不宣閣老覲見了。不過陛下讓咱家轉告閣老,明日皇極殿接見兩國使臣。”王承恩輕聲道。
蔣德璟聞言,心中的焦慮瞬間化作喜悅,他連忙拱手道謝:“多謝王公公!!!”
王承恩微笑著點了點頭,輕聲道:“閣老大人不要客氣,您呐,快迴去準備吧,在蠻夷麵前可不要丟了大明的國威。”
蔣德璟再次拱手,深深地鞠了一躬:“本官先行告退。”然後轉身離去。
......
翌日,大明群臣齊聚皇極殿。
對於此次兩國使臣來訪,上至皇帝下至朝臣都心似明鏡,兩國打的何等算盤一清二楚。
朝臣們對如何迴複兩國使臣,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大致上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大明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為展現大明物產豐富,實力強盛,對於這些蠻夷不僅要以禮相待,而且他們的請求大明應該盡量滿足,如此才不失為“睦鄰友好”;
而另一派則認為,蠻夷乃未開化之輩,多行殺戮之事,大明實在不需要向這些蠻夷展現孔子之道,對於他們,巨艦大炮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