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已經知道了,建奴正在準備逃往朝鮮,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朝廷的旨意雖然還沒到,但我等不能眼看著其在咱們的眼皮子底下逃走。
本將今日召集各位大人前來,是想要各位同在此商議商議對策,怎麽樣?各位大人,暢所欲言吧。”劉文炳看了看眾人說道。
建奴攝政王豪格自那日之後,每日向孝莊等人進讒言,並向孝莊等人分析當前形勢,述說大明如何如何厲害,大清如何如何頹勢,再不撤往朝鮮,恐有滅國之威。
總之,豪格是極力的促成撤退朝鮮之舉。
在豪格與鼇拜等人的蠱惑下,孝莊最終還是頂不住壓力,下懿旨撤往朝鮮。說是頂不住壓力,其實孝莊本人也有意放棄遼陽,退走他處,畢竟困獸鬥是最下下之策。
"王大人,消息可靠嗎?"左良玉忽然看向王達問道。
王達聞言,從懷中拿出一份密報,展示給眾人道:"此乃我錦衣衛傳遞秘密情報專用,隻有出現重大情報時,方才啟用,消息的真實性完全沒問題。”
“如此說來,這建奴是扛不住了。這位大清的多王爺,對於此事你怎麽看?”吳三桂插話道。
聽到吳三桂的話,眾人齊將目光轉到多鐸身上。
多鐸感受著眾人的目光,心裏歎一口氣,既來之則安之吧。
“豪格為人霸道陰狠,再加上他身邊那一眾賣主求榮的“豬隊友”,此事還真有可能。”
“各位,目前盛京、海城等地均被我軍占領,我認為建奴如撤往朝鮮,唯有一條路可選,那就是從安平山一路南下,經丹東或者義州入朝。
劉大人,卑職以為,建奴此次舉族撤退,必定會攜帶不少輜重物資以及大量人口,而這些輜重人口一定會延緩其行軍速度。針對此情況,我第二第三集團軍仍然可以兵分兩路,一路拋棄榴彈炮等重型火力,輕裝簡行,繞近道急速趕往丹朔一線布防;另一路待建奴從遼陽出城後,一路圍隨,等其到達邊境後,兩路大軍同時出擊,前後夾擊之下,相信這建奴到時插翅難逃。”左良玉分析道。
眾人聽到後,紛紛點頭讚同。
“嗯,左將軍此計不錯......”
“報!!!朝廷八百裏廷寄。”忽然,門外一傳令兵高聲稟報。
“哦?應該是陛下的旨意到了。”劉文炳微笑著接過廷寄。
與此同時,錦衣衛亦有飛鴿傳書抵達,王達接過,第一時間撕開密件,閱覽起來。
約莫半刻鍾,劉文炳大笑一聲,道:“哈哈哈,各位,陛下真乃神人。”
眾人聞言,均是興奮異常,紛紛詢問起朝廷的廷寄內容。
劉文炳也不賣關子,直接將廷寄向下傳遞,笑道:“陛下已知建奴要逃往朝鮮,特命左懋第左大人出使朝鮮,並要求朝鮮國王李倧,出兵布防鴨綠江,此意與左將軍剛剛的計策不謀而合。如這朝鮮願意出兵,這建奴恐怕是插翅難逃了。”
“哈哈,陛下果然聖明...”
“是啊,當今陛下文功武略無人能及...”
眾將又是一頓好誇,唯有多鐸一人沉默不語,明朝的強大,對大清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他確實笑不出來。就算是投降了明朝,他內心還是希望大清能有一條出路可走。
“諸位將軍,遼陽那邊也來密報了,建奴已經出城。”王達看完密報,突然插嘴道。
眾人聞言,皆是心中一緊:這麽快...
沉默少許,仍是劉文炳率先說道:“王大人,具體情況如何?”
“迴劉將軍,據密報所說,建奴共有約十七萬人出城,其中八旗兵丁約五萬餘,裹挾的奴人十二萬餘,輜重物資連綿數十裏,已於前幾日正式出發南下,目前已經到達安平山附近。”王達道。
“好,既然這建奴已經離窩了,咱們也不能閑著。左將軍聽令!!!”劉文炳當即喝道。
“末將在!!!”
“左將軍,本將令第三集團軍立即拋棄輜重物資,隻攜帶彈藥糧草,即刻出發,盡快趕到丹朔一線布防,以待建奴。”
“得令。”左良玉拱手道。
“吳總兵!!!”劉文炳看向吳三桂喝道。
“末將在!!!”
“本將令你即刻攻打遼陽,不得有誤。”
“得令。”
“對了,吳將軍,陛下特別嚴旨,如遇見洪承疇,一定要活捉,不可殺了他。”劉文炳囑咐道。
“是。”吳三桂抱拳道,對於皇帝的這道旨意,倒是沒有過多深究。
現在的大明,朱由檢已是說一不二,無人敢違逆其意了。
"本將則率領第二集團軍尾隨襲擾。"劉文炳最後道。
"劉大人,各位將軍,如果信得過本王的話,本王願帶正白旗為大明效力。"
眾人都領了任務,唯有這多鐸一人閑著,知道是這些人還信不過自己,多鐸當即起身主動說道。
劉文炳見多鐸主動說話,笑了笑道:"哈哈,本將倒忘了多王爺。既然多王爺有心為大明效力,那就與吳總兵一起,為朝廷拿下這遼陽吧,待大軍歸來,本將自會記你一功。"
原本劉文炳對這多鐸並不感冒,作為建奴王爺,雙方的深仇可不是那麽容易消除的。
奈何皇帝已然有了旨意,劉文炳也不得不暫時放下仇恨,反正以後機會多的是。
......
這個時代就算是和平時期,大規模的遷徙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涉及到的各方各麵相當繁瑣。
何況建奴這還是被迫逃亡,更顯得倉促慌亂。
十多萬人的隊伍,被恐怖、疑懼的氣氛所籠罩,經久不散。
再強悍的心靈、再壯碩的體魄,此時此刻多少都有幾分脆弱與不安。
本次逃亡,建奴朝內並不是所有人都讚同,可以說有相當多的大臣是持反對態度的,其中又以投降建奴的漢臣,反對尤為激烈。
漢人講究人死後落葉歸根,在這遼東還算是大明土地,若去了朝鮮,那真的是遠離故土了。
本將今日召集各位大人前來,是想要各位同在此商議商議對策,怎麽樣?各位大人,暢所欲言吧。”劉文炳看了看眾人說道。
建奴攝政王豪格自那日之後,每日向孝莊等人進讒言,並向孝莊等人分析當前形勢,述說大明如何如何厲害,大清如何如何頹勢,再不撤往朝鮮,恐有滅國之威。
總之,豪格是極力的促成撤退朝鮮之舉。
在豪格與鼇拜等人的蠱惑下,孝莊最終還是頂不住壓力,下懿旨撤往朝鮮。說是頂不住壓力,其實孝莊本人也有意放棄遼陽,退走他處,畢竟困獸鬥是最下下之策。
"王大人,消息可靠嗎?"左良玉忽然看向王達問道。
王達聞言,從懷中拿出一份密報,展示給眾人道:"此乃我錦衣衛傳遞秘密情報專用,隻有出現重大情報時,方才啟用,消息的真實性完全沒問題。”
“如此說來,這建奴是扛不住了。這位大清的多王爺,對於此事你怎麽看?”吳三桂插話道。
聽到吳三桂的話,眾人齊將目光轉到多鐸身上。
多鐸感受著眾人的目光,心裏歎一口氣,既來之則安之吧。
“豪格為人霸道陰狠,再加上他身邊那一眾賣主求榮的“豬隊友”,此事還真有可能。”
“各位,目前盛京、海城等地均被我軍占領,我認為建奴如撤往朝鮮,唯有一條路可選,那就是從安平山一路南下,經丹東或者義州入朝。
劉大人,卑職以為,建奴此次舉族撤退,必定會攜帶不少輜重物資以及大量人口,而這些輜重人口一定會延緩其行軍速度。針對此情況,我第二第三集團軍仍然可以兵分兩路,一路拋棄榴彈炮等重型火力,輕裝簡行,繞近道急速趕往丹朔一線布防;另一路待建奴從遼陽出城後,一路圍隨,等其到達邊境後,兩路大軍同時出擊,前後夾擊之下,相信這建奴到時插翅難逃。”左良玉分析道。
眾人聽到後,紛紛點頭讚同。
“嗯,左將軍此計不錯......”
“報!!!朝廷八百裏廷寄。”忽然,門外一傳令兵高聲稟報。
“哦?應該是陛下的旨意到了。”劉文炳微笑著接過廷寄。
與此同時,錦衣衛亦有飛鴿傳書抵達,王達接過,第一時間撕開密件,閱覽起來。
約莫半刻鍾,劉文炳大笑一聲,道:“哈哈哈,各位,陛下真乃神人。”
眾人聞言,均是興奮異常,紛紛詢問起朝廷的廷寄內容。
劉文炳也不賣關子,直接將廷寄向下傳遞,笑道:“陛下已知建奴要逃往朝鮮,特命左懋第左大人出使朝鮮,並要求朝鮮國王李倧,出兵布防鴨綠江,此意與左將軍剛剛的計策不謀而合。如這朝鮮願意出兵,這建奴恐怕是插翅難逃了。”
“哈哈,陛下果然聖明...”
“是啊,當今陛下文功武略無人能及...”
眾將又是一頓好誇,唯有多鐸一人沉默不語,明朝的強大,對大清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他確實笑不出來。就算是投降了明朝,他內心還是希望大清能有一條出路可走。
“諸位將軍,遼陽那邊也來密報了,建奴已經出城。”王達看完密報,突然插嘴道。
眾人聞言,皆是心中一緊:這麽快...
沉默少許,仍是劉文炳率先說道:“王大人,具體情況如何?”
“迴劉將軍,據密報所說,建奴共有約十七萬人出城,其中八旗兵丁約五萬餘,裹挾的奴人十二萬餘,輜重物資連綿數十裏,已於前幾日正式出發南下,目前已經到達安平山附近。”王達道。
“好,既然這建奴已經離窩了,咱們也不能閑著。左將軍聽令!!!”劉文炳當即喝道。
“末將在!!!”
“左將軍,本將令第三集團軍立即拋棄輜重物資,隻攜帶彈藥糧草,即刻出發,盡快趕到丹朔一線布防,以待建奴。”
“得令。”左良玉拱手道。
“吳總兵!!!”劉文炳看向吳三桂喝道。
“末將在!!!”
“本將令你即刻攻打遼陽,不得有誤。”
“得令。”
“對了,吳將軍,陛下特別嚴旨,如遇見洪承疇,一定要活捉,不可殺了他。”劉文炳囑咐道。
“是。”吳三桂抱拳道,對於皇帝的這道旨意,倒是沒有過多深究。
現在的大明,朱由檢已是說一不二,無人敢違逆其意了。
"本將則率領第二集團軍尾隨襲擾。"劉文炳最後道。
"劉大人,各位將軍,如果信得過本王的話,本王願帶正白旗為大明效力。"
眾人都領了任務,唯有這多鐸一人閑著,知道是這些人還信不過自己,多鐸當即起身主動說道。
劉文炳見多鐸主動說話,笑了笑道:"哈哈,本將倒忘了多王爺。既然多王爺有心為大明效力,那就與吳總兵一起,為朝廷拿下這遼陽吧,待大軍歸來,本將自會記你一功。"
原本劉文炳對這多鐸並不感冒,作為建奴王爺,雙方的深仇可不是那麽容易消除的。
奈何皇帝已然有了旨意,劉文炳也不得不暫時放下仇恨,反正以後機會多的是。
......
這個時代就算是和平時期,大規模的遷徙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涉及到的各方各麵相當繁瑣。
何況建奴這還是被迫逃亡,更顯得倉促慌亂。
十多萬人的隊伍,被恐怖、疑懼的氣氛所籠罩,經久不散。
再強悍的心靈、再壯碩的體魄,此時此刻多少都有幾分脆弱與不安。
本次逃亡,建奴朝內並不是所有人都讚同,可以說有相當多的大臣是持反對態度的,其中又以投降建奴的漢臣,反對尤為激烈。
漢人講究人死後落葉歸根,在這遼東還算是大明土地,若去了朝鮮,那真的是遠離故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