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啊,殺啊!!!"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響徹整個天空。
喜峰口淪陷後,黃得功率領殘餘將士一路邊打邊退,一直退到距離喜峰口十數裏的一個小土坡,方才被三萬建奴圍上。
三千五軍營被圍困之處
實際上,清軍入關,每次破口之後,都要努力擴展破口的寬度,一直把破口兩翼幾十裏的縣城,兵力集結地都攻克了,駐紮防禦部隊,才能踏實的入關劫掠,這也是多爾袞留下三萬大軍追剿黃得功得主要原因。
古北口也好,喜峰口也罷,以往的明軍在長城以外會有很多烽火台,墩台,堡壘,作為外線屏障和情報屏障,配合關口的機動野戰部隊,清軍一進山就會被發現,被攻擊,野戰部隊會出關迎敵,根本不能威脅山口,但是明朝末期將這些野戰部隊都不存在了,這些防禦體係都被放棄了,也就隻得依靠關口禦敵。
這也是明朝末期守不住防線的其中一個原因。
經過又一次激戰,堆積的明軍和建奴士卒的殘體猙獰而可怖,濃重的氣息讓人幾乎窒息。
此時黃得功的殘軍已經不足兩千人,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多日的激戰,再加上長時間的後撤,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士卒們的體力亦是已經到了油盡燈枯。
剩餘兩千五軍營的將士,被兩萬餘建奴成半圓形團團圍在一處土坡之上,對黃得功來說這是最後一戰,也是盡忠的一戰,他也不想退了,再退不是被殺死就是要被累死。
“弟兄們,今日本將能與各位共赴國難,此生無憾。”砍倒最後一名攻上來的奴兵,麵對建奴大軍的再一次步步逼近,黃得功將手中長刀在袖口上擦幹血跡,吼道。
“將軍,我等願隨將軍殺奴。”此時此刻,所有殘餘將士皆是同仇敵愾。
“殺,殺,殺。”其餘軍士亦是高舉兵刃,對著建奴高聲呐喊。
而建奴一方,代善騎著高頭大馬,看著對麵的明軍,亦是生出一絲敬意和懼意。
這種感覺代善非常不喜歡,自數月前開始,以往遇見大清兵鋒就四散而逃的明軍,完全消失了,他也弄不明白明軍這是怎麽了?現在個個都是如此死戰不降,視死如歸,山海關、喜峰口,接連兩場大戰,大清都打的無比艱難,甚至可以說是大敗。
這次雖然突破到了關內,可損失與之相比,真的值得嗎?照此下去這讓大清還如何能征服明朝,入主中原?
"傳令兒郎們,騎兵出擊,消滅這股明軍。"代善想到此,咬牙切齒的說道。
現在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眼前要緊的是這股明軍必須殲滅。
得到軍令的八千建奴擺好陣勢,瞬時催著胯下戰馬,揮舞著柳葉刀,鬼叫著向明軍衝來,所過之處一陣煙塵升起,碧色的天空都被染上了塵埃。
”上馬!!!“
而明軍見建奴開始衝鋒,亦是提起疲憊的身軀,個個眼神堅毅,騎上戰馬反向衝鋒,準備迎接這最後的一戰。
不多時,兩軍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響徹一片,又如萬頃怒濤撲擊群山,長刀與彎刀鏗鏘飛舞,無情的在雙方士卒上劃拉而過,沉悶的喊殺與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顫抖。
相撞的瞬間,兩方人馬都有大量的士卒掉下馬去。
”殺,狗韃子去死。”
一名明軍一刀砍翻一名奴兵,卻又被身旁另一名奴兵用長槍貫穿身體,臨死之前,這名明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手中腰刀送入到奴兵身體中,兩人同歸於盡。
“劉天兒,啊!!!”眼看著自家兄弟與奴兵同歸於盡,一較為年長明軍發瘋似的,揮舞著長刀衝向奴兵。
其餘明軍亦是呐喊著,拚盡全力的與奴兵廝殺在一起,殺聲、喊聲、響成了一鍋粥,兵刃互相擊打聲又摻和其中。
數千奴兵在明軍這不要命的打法下,居然呈現了短暫的退勢。
五軍營作為明軍三大王牌軍之首,其戰鬥力確是恐怖至極,在兩千對陣八千的巨大劣勢下,竟與建奴打的難舍難分,不分上下。
然明軍人數的劣勢,並不能通過將士們的勇猛所能完全彌補,在經過一陣拚殺之後,明軍的頹勢漸漸顯現,越來越多的將士被砍翻馬下。
剛剛拚迴來的勢頭被建奴刹那間扭轉。
代善看著這一幕,放下心來,終於要結束了,雖然頗費了些手段,不過能完成全殲這股明軍的任務,也算有些收獲。
"來人,傳本旗主令,殲滅這股明軍後,全軍速迴喜峰口。"代善認為此時大局已定,遂笑道。
然而,代善的話音還未完全落下,突然,大地遠端騰起彌漫的塵煙,像一陣旋風卷來,漸漸聽到急雨般的馬蹄聲傳來,一隊騎兵縱騎疾馳而來。
“怎麽迴事?”看著疾馳而來的騎兵,代善下意識問道。
其實代善明白,攝政王此時不可能出現在這裏,奔來的騎兵隻能是明朝的援軍。
“旗主,是明朝援軍。”身旁的親衛看的真切,應了一句。
“我他媽知道是明軍,傳令下去,全軍防禦。”代善氣急敗壞的吼道。
這明朝援軍此時趕到,打亂了代善的所有部署,他亦是有些慌亂。
而交戰雙方亦是看到了這狂奔而來的騎兵,使得雙方的廝殺同時一滯。
"將軍,是援軍,援軍到了。"明軍中不知是誰,興奮的大喊。
黃得功順眼望去,那明晃晃的明字龍旗在風中格外顯眼,確定來的是援軍後,哈哈一笑,道:"將士們,我等命不該絕,陛下的援軍到了。全軍切勿戀戰,跟隨本將向援軍來向邊打邊退。"
"得令。"
處於困境中的殘軍猶如看到了一盞明燈,再次爆發出超強的戰鬥力,人心就是如此,不用死的情況下,誰又想主動求死呢?
反觀奴兵,此時是陣腳大亂,八千對陣兩千卻遲遲沒有拿下,本就是軍心躁動的時刻,這大明的援軍一到,建奴的攻勢頓時泄了下去。
攻勢一泄,奴兵就如泄了氣的氣球一般,被明軍殺的人仰馬翻。
黃得功抓住此機會,立刻率軍向援軍方向撤去。
喜峰口淪陷後,黃得功率領殘餘將士一路邊打邊退,一直退到距離喜峰口十數裏的一個小土坡,方才被三萬建奴圍上。
三千五軍營被圍困之處
實際上,清軍入關,每次破口之後,都要努力擴展破口的寬度,一直把破口兩翼幾十裏的縣城,兵力集結地都攻克了,駐紮防禦部隊,才能踏實的入關劫掠,這也是多爾袞留下三萬大軍追剿黃得功得主要原因。
古北口也好,喜峰口也罷,以往的明軍在長城以外會有很多烽火台,墩台,堡壘,作為外線屏障和情報屏障,配合關口的機動野戰部隊,清軍一進山就會被發現,被攻擊,野戰部隊會出關迎敵,根本不能威脅山口,但是明朝末期將這些野戰部隊都不存在了,這些防禦體係都被放棄了,也就隻得依靠關口禦敵。
這也是明朝末期守不住防線的其中一個原因。
經過又一次激戰,堆積的明軍和建奴士卒的殘體猙獰而可怖,濃重的氣息讓人幾乎窒息。
此時黃得功的殘軍已經不足兩千人,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多日的激戰,再加上長時間的後撤,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士卒們的體力亦是已經到了油盡燈枯。
剩餘兩千五軍營的將士,被兩萬餘建奴成半圓形團團圍在一處土坡之上,對黃得功來說這是最後一戰,也是盡忠的一戰,他也不想退了,再退不是被殺死就是要被累死。
“弟兄們,今日本將能與各位共赴國難,此生無憾。”砍倒最後一名攻上來的奴兵,麵對建奴大軍的再一次步步逼近,黃得功將手中長刀在袖口上擦幹血跡,吼道。
“將軍,我等願隨將軍殺奴。”此時此刻,所有殘餘將士皆是同仇敵愾。
“殺,殺,殺。”其餘軍士亦是高舉兵刃,對著建奴高聲呐喊。
而建奴一方,代善騎著高頭大馬,看著對麵的明軍,亦是生出一絲敬意和懼意。
這種感覺代善非常不喜歡,自數月前開始,以往遇見大清兵鋒就四散而逃的明軍,完全消失了,他也弄不明白明軍這是怎麽了?現在個個都是如此死戰不降,視死如歸,山海關、喜峰口,接連兩場大戰,大清都打的無比艱難,甚至可以說是大敗。
這次雖然突破到了關內,可損失與之相比,真的值得嗎?照此下去這讓大清還如何能征服明朝,入主中原?
"傳令兒郎們,騎兵出擊,消滅這股明軍。"代善想到此,咬牙切齒的說道。
現在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眼前要緊的是這股明軍必須殲滅。
得到軍令的八千建奴擺好陣勢,瞬時催著胯下戰馬,揮舞著柳葉刀,鬼叫著向明軍衝來,所過之處一陣煙塵升起,碧色的天空都被染上了塵埃。
”上馬!!!“
而明軍見建奴開始衝鋒,亦是提起疲憊的身軀,個個眼神堅毅,騎上戰馬反向衝鋒,準備迎接這最後的一戰。
不多時,兩軍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響徹一片,又如萬頃怒濤撲擊群山,長刀與彎刀鏗鏘飛舞,無情的在雙方士卒上劃拉而過,沉悶的喊殺與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顫抖。
相撞的瞬間,兩方人馬都有大量的士卒掉下馬去。
”殺,狗韃子去死。”
一名明軍一刀砍翻一名奴兵,卻又被身旁另一名奴兵用長槍貫穿身體,臨死之前,這名明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手中腰刀送入到奴兵身體中,兩人同歸於盡。
“劉天兒,啊!!!”眼看著自家兄弟與奴兵同歸於盡,一較為年長明軍發瘋似的,揮舞著長刀衝向奴兵。
其餘明軍亦是呐喊著,拚盡全力的與奴兵廝殺在一起,殺聲、喊聲、響成了一鍋粥,兵刃互相擊打聲又摻和其中。
數千奴兵在明軍這不要命的打法下,居然呈現了短暫的退勢。
五軍營作為明軍三大王牌軍之首,其戰鬥力確是恐怖至極,在兩千對陣八千的巨大劣勢下,竟與建奴打的難舍難分,不分上下。
然明軍人數的劣勢,並不能通過將士們的勇猛所能完全彌補,在經過一陣拚殺之後,明軍的頹勢漸漸顯現,越來越多的將士被砍翻馬下。
剛剛拚迴來的勢頭被建奴刹那間扭轉。
代善看著這一幕,放下心來,終於要結束了,雖然頗費了些手段,不過能完成全殲這股明軍的任務,也算有些收獲。
"來人,傳本旗主令,殲滅這股明軍後,全軍速迴喜峰口。"代善認為此時大局已定,遂笑道。
然而,代善的話音還未完全落下,突然,大地遠端騰起彌漫的塵煙,像一陣旋風卷來,漸漸聽到急雨般的馬蹄聲傳來,一隊騎兵縱騎疾馳而來。
“怎麽迴事?”看著疾馳而來的騎兵,代善下意識問道。
其實代善明白,攝政王此時不可能出現在這裏,奔來的騎兵隻能是明朝的援軍。
“旗主,是明朝援軍。”身旁的親衛看的真切,應了一句。
“我他媽知道是明軍,傳令下去,全軍防禦。”代善氣急敗壞的吼道。
這明朝援軍此時趕到,打亂了代善的所有部署,他亦是有些慌亂。
而交戰雙方亦是看到了這狂奔而來的騎兵,使得雙方的廝殺同時一滯。
"將軍,是援軍,援軍到了。"明軍中不知是誰,興奮的大喊。
黃得功順眼望去,那明晃晃的明字龍旗在風中格外顯眼,確定來的是援軍後,哈哈一笑,道:"將士們,我等命不該絕,陛下的援軍到了。全軍切勿戀戰,跟隨本將向援軍來向邊打邊退。"
"得令。"
處於困境中的殘軍猶如看到了一盞明燈,再次爆發出超強的戰鬥力,人心就是如此,不用死的情況下,誰又想主動求死呢?
反觀奴兵,此時是陣腳大亂,八千對陣兩千卻遲遲沒有拿下,本就是軍心躁動的時刻,這大明的援軍一到,建奴的攻勢頓時泄了下去。
攻勢一泄,奴兵就如泄了氣的氣球一般,被明軍殺的人仰馬翻。
黃得功抓住此機會,立刻率軍向援軍方向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