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綏德城不遠處,左路軍軍帳大營內。
"將軍,據斥候們迴報,賊首李自成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其士卒欺壓百姓、強奪民女,致使陝西民怨極大。末將以為,李自成已是到了窮途末路之時,左將軍,我們是不是可以趁機直接拿下綏德?”第二集團軍第二軍軍長張名振說道。
張名振是朱由檢新近提拔的一員大將,以副將任台州石浦遊擊,封富平將軍,崇禎十七年七月,被朱由檢調往京師,任大明第二集團軍第二軍軍長。
張名振少時剛直豪爽,頗有謀略,心懷壯誌,朱由檢認為其是大將之才,再加上後世的所作所為,遂引為心腹大將,一步升天。
左良玉聞言,來迴踱步,少頃,問道:“綏德城內,有多少駐防的賊兵?”
“不超過兩萬人,且大多數是裹挾或抓獲的當地百姓,用於充數。”張名振答道。
李自成在陝西一帶,已是瘋狂作死,除了綏德以外,其他二路大軍所探查的情況亦是極度相似。
而大明三路大軍已於數日前進入陝西腹地,一路基本上沒有碰到什麽像樣的反抗,靠近山西的幾個州縣俱是聞風而降,就連賊兵都沒有碰到多少。
而百姓們得知是大明的王師,紛紛主動或為其帶路,或出錢出糧,特別是陝西士紳,在李自成的劫掠下損失不小。
大明王師到來後,士紳們那歡天喜地的勁兒,簡直比娶了小妾還高興,所捐獻的錢糧讓明軍都是瞠目結舌,可見陝西士紳們所處環境之惡劣。
中路大軍以第二軍為先鋒,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青澗,逼近延安府;右路大軍在宜君一線進展亦是較為順利,憑借著火器優勢連克幾城;唯有第二集團軍的左路軍剛剛對綏德城完成合圍。
左良玉聽到張名振的匯報後,不再猶豫,兩萬駐軍豈不是隨意拿捏?隨即下達了作戰命令,全軍仍然以榴彈炮和紅夷大炮為主要攻城手段,消耗賊軍有生力量,憑借強大的火力優勢,促使賊軍主動投降。
“將軍,針對目前形勢,我軍可以采取攻心為主,軍事手段為輔的策略,盡量減少將士們傷亡。”張名振針對士紳百姓心係大明的情況,建議道。
“嗯,賊兵能主動投降最好,如若頑抗到底,直接轟他娘的。這件事就辛苦張將軍了。”左良玉同意道。
“屬下遵令。”
翌日,左路軍正式對綏德城發動總攻。
左良玉駐馬土坡,凝視著前方的綏德城,此時正是臨近中秋時節,本應是收獲的好時候,奈何戰火再起,隻怕百姓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秋季進攻,自然是為切斷賊軍糧草供應,消耗賊軍的戰鬥力。對百姓雖稍有不公,然為社稷計,不得不如此。
左良玉凝望片刻後,向張名振頷首示意一番,張名振見狀心領神會,雙腿用力一蹬馬肚,驅使著胯下戰馬向綏德城緩緩行去。
剛行進至賊軍弓箭手射程最大點外時,張名振手上勒馬停下馬步。
張名振正正身影,向城樓上賊軍喊道:“ 大明自洪武年起,自為天下正朔。當今崇禎皇帝勤政愛民,視爾等為己任,爾等皆為大明的子民,為何自願從賊?李自成殘虐無道,迫害百姓,爾等親朋家小皆受其害,爾等為何還要助紂為虐?
今我大明數十萬大軍西征,所過之處望風而降,爾等還不快快打開城門?難道真要自絕於祖宗,自絕於天下百姓嗎?”
不得不說張名振是一位智將,切入到賊兵們的心坎,這群賊兵本大多數本就是強行抓捕而來,平時在上官的彈壓下,還表現不出來什麽,可在明朝大軍壓境的強壓下,這群賊兵們心中已是動搖了。
“都不要聽他的,凡動搖軍心者,殺無赦。弓箭手,放箭!!!”綏德城頭賊軍上官歇斯底裏的叫道。
自己手下是什麽情況,這名上官心裏清楚地很,如若不加以阻止,隻怕等士卒們鬧騰起來,自己會死得很慘。
大多數賊兵們雖是不願,但在此等情景之下,亦是不得不張弓射箭。
"咻咻咻..."無數箭矢落在張名振身前。
麵對落在腳前的萬千箭雨,張名振巍然不動,不慌不忙道:“我大明乃仁義之師,不忍天下百姓受苦,現容爾等盞茶時辰,盞茶之後,大軍萬炮齊發。”
說罷,張名振策馬迴轉軍營。
“傳令炮兵,準備開炮。”待張名振返迴後,左良玉果斷下令道。
......
殊不知,在陝西方麵迅速挺進,一帆風順的同時,大明的另一邊端,戰事再起。
大明北部邊界,趁大明主力部隊進攻李自成時,建奴多爾袞於八月下旬,親率十二萬大軍再犯大明邊陲重要隘口,喜峰口。
此時的喜峰口,已是戰火連天,喊殺聲、兵刃撞擊聲不絕於耳,建奴四萬漢八旗配合一萬滿八旗,對喜峰口展開了強攻。
守將黃得公臨危不亂,指揮五軍營打退建奴多次進攻,戰至目前,喜峰口兩萬五軍營已經損失七分之一,而建奴則利用人數優勢輪番攻城,喜峰口岌岌可危。
“來人,八百裏加急將這份奏報送往朝廷。”針對嚴峻形勢,黃得功不得已向朝廷求援,希望還來得及。
喜峰口如被攻破,建奴將再次打開進入京師的門戶,直接威脅到京師,對大明是極其不利的。
黃得功現寄希望於朝廷反應迅速,能及時派出援軍。
送走傳令兵後,黃得功看著剛剛退去的建奴,喃喃道:"皇上,希望還來得及吧。"
......
此時的朱由檢正手拿著陝西方麵,數日前發來的捷報,與內閣諸位大臣會於西暖閣。
"太好了,沒想到大軍進展如此順利,皇上,照此下去,陝西不日將會收複,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此乃千秋大業啊。"範景文賀道。
範景文本不喜歌功頌德,然收複陝西意義實在過於重大,該有的讚賞還是必不可少的。
"將軍,據斥候們迴報,賊首李自成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其士卒欺壓百姓、強奪民女,致使陝西民怨極大。末將以為,李自成已是到了窮途末路之時,左將軍,我們是不是可以趁機直接拿下綏德?”第二集團軍第二軍軍長張名振說道。
張名振是朱由檢新近提拔的一員大將,以副將任台州石浦遊擊,封富平將軍,崇禎十七年七月,被朱由檢調往京師,任大明第二集團軍第二軍軍長。
張名振少時剛直豪爽,頗有謀略,心懷壯誌,朱由檢認為其是大將之才,再加上後世的所作所為,遂引為心腹大將,一步升天。
左良玉聞言,來迴踱步,少頃,問道:“綏德城內,有多少駐防的賊兵?”
“不超過兩萬人,且大多數是裹挾或抓獲的當地百姓,用於充數。”張名振答道。
李自成在陝西一帶,已是瘋狂作死,除了綏德以外,其他二路大軍所探查的情況亦是極度相似。
而大明三路大軍已於數日前進入陝西腹地,一路基本上沒有碰到什麽像樣的反抗,靠近山西的幾個州縣俱是聞風而降,就連賊兵都沒有碰到多少。
而百姓們得知是大明的王師,紛紛主動或為其帶路,或出錢出糧,特別是陝西士紳,在李自成的劫掠下損失不小。
大明王師到來後,士紳們那歡天喜地的勁兒,簡直比娶了小妾還高興,所捐獻的錢糧讓明軍都是瞠目結舌,可見陝西士紳們所處環境之惡劣。
中路大軍以第二軍為先鋒,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青澗,逼近延安府;右路大軍在宜君一線進展亦是較為順利,憑借著火器優勢連克幾城;唯有第二集團軍的左路軍剛剛對綏德城完成合圍。
左良玉聽到張名振的匯報後,不再猶豫,兩萬駐軍豈不是隨意拿捏?隨即下達了作戰命令,全軍仍然以榴彈炮和紅夷大炮為主要攻城手段,消耗賊軍有生力量,憑借強大的火力優勢,促使賊軍主動投降。
“將軍,針對目前形勢,我軍可以采取攻心為主,軍事手段為輔的策略,盡量減少將士們傷亡。”張名振針對士紳百姓心係大明的情況,建議道。
“嗯,賊兵能主動投降最好,如若頑抗到底,直接轟他娘的。這件事就辛苦張將軍了。”左良玉同意道。
“屬下遵令。”
翌日,左路軍正式對綏德城發動總攻。
左良玉駐馬土坡,凝視著前方的綏德城,此時正是臨近中秋時節,本應是收獲的好時候,奈何戰火再起,隻怕百姓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秋季進攻,自然是為切斷賊軍糧草供應,消耗賊軍的戰鬥力。對百姓雖稍有不公,然為社稷計,不得不如此。
左良玉凝望片刻後,向張名振頷首示意一番,張名振見狀心領神會,雙腿用力一蹬馬肚,驅使著胯下戰馬向綏德城緩緩行去。
剛行進至賊軍弓箭手射程最大點外時,張名振手上勒馬停下馬步。
張名振正正身影,向城樓上賊軍喊道:“ 大明自洪武年起,自為天下正朔。當今崇禎皇帝勤政愛民,視爾等為己任,爾等皆為大明的子民,為何自願從賊?李自成殘虐無道,迫害百姓,爾等親朋家小皆受其害,爾等為何還要助紂為虐?
今我大明數十萬大軍西征,所過之處望風而降,爾等還不快快打開城門?難道真要自絕於祖宗,自絕於天下百姓嗎?”
不得不說張名振是一位智將,切入到賊兵們的心坎,這群賊兵本大多數本就是強行抓捕而來,平時在上官的彈壓下,還表現不出來什麽,可在明朝大軍壓境的強壓下,這群賊兵們心中已是動搖了。
“都不要聽他的,凡動搖軍心者,殺無赦。弓箭手,放箭!!!”綏德城頭賊軍上官歇斯底裏的叫道。
自己手下是什麽情況,這名上官心裏清楚地很,如若不加以阻止,隻怕等士卒們鬧騰起來,自己會死得很慘。
大多數賊兵們雖是不願,但在此等情景之下,亦是不得不張弓射箭。
"咻咻咻..."無數箭矢落在張名振身前。
麵對落在腳前的萬千箭雨,張名振巍然不動,不慌不忙道:“我大明乃仁義之師,不忍天下百姓受苦,現容爾等盞茶時辰,盞茶之後,大軍萬炮齊發。”
說罷,張名振策馬迴轉軍營。
“傳令炮兵,準備開炮。”待張名振返迴後,左良玉果斷下令道。
......
殊不知,在陝西方麵迅速挺進,一帆風順的同時,大明的另一邊端,戰事再起。
大明北部邊界,趁大明主力部隊進攻李自成時,建奴多爾袞於八月下旬,親率十二萬大軍再犯大明邊陲重要隘口,喜峰口。
此時的喜峰口,已是戰火連天,喊殺聲、兵刃撞擊聲不絕於耳,建奴四萬漢八旗配合一萬滿八旗,對喜峰口展開了強攻。
守將黃得公臨危不亂,指揮五軍營打退建奴多次進攻,戰至目前,喜峰口兩萬五軍營已經損失七分之一,而建奴則利用人數優勢輪番攻城,喜峰口岌岌可危。
“來人,八百裏加急將這份奏報送往朝廷。”針對嚴峻形勢,黃得功不得已向朝廷求援,希望還來得及。
喜峰口如被攻破,建奴將再次打開進入京師的門戶,直接威脅到京師,對大明是極其不利的。
黃得功現寄希望於朝廷反應迅速,能及時派出援軍。
送走傳令兵後,黃得功看著剛剛退去的建奴,喃喃道:"皇上,希望還來得及吧。"
......
此時的朱由檢正手拿著陝西方麵,數日前發來的捷報,與內閣諸位大臣會於西暖閣。
"太好了,沒想到大軍進展如此順利,皇上,照此下去,陝西不日將會收複,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此乃千秋大業啊。"範景文賀道。
範景文本不喜歌功頌德,然收複陝西意義實在過於重大,該有的讚賞還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