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壹佰肆拾玖迴 暗室昏昏燈火滅,明殿熙熙甲光開(下)
建興六年,諸葛亮盡起益州、雍州、西羌兵馬,共興兵二十萬,一舉平定涼州。
此事發生不過月餘,在漢代之時,仿若轉瞬之間,故而漢、魏兩朝隻知諸葛亮在涼州征伐,尚且不知結果究竟如何。
次日,大漢皇宮大殿之中,李世民手捧諸葛亮奏章,正專心閱讀,而那朝中文武百官,雖不知曉具體情況到底如何,卻也不由得心中暗暗作想,故而朝堂之上,眾文武無不麵懷疑惑色。
正當百官望向劉禪之時,正見劉禪麵色難看,故以為是因為涼州戰事不利。
李世民卻隻是佯裝不悅,久久不言。
左中郎將、諫議大夫杜瓊正將此事看在眼中,稍稍思慮片刻,自以為涼州大敗,故而以目示向充,向充盡得其意,故而出班。
向充出班說道:“啟稟陛下,臣聽聞丞相如今還在涼州,私以為我大漢曆經數戰,益州貧苦,如今還當暫息旗鼓,休養生息。”
李世民見此人出班,不由得一笑,心道:果然,益州眾臣還是降魏之心不死。
李世民此刻放眼望去,正見此人麵懷正氣,仿佛諫言良臣,不由得心笑不止,先時假借細作之事,屠戮益州大臣,卻未動杜瓊分毫,是因其直至如今都未表露投降意願,故而暫且逃過一劫。
向寵忽見其弟出班,不由得大驚,心道:此子怎地擅自出班言說此事?怎無不為兄商量一二?
(《三國誌》:杜瓊為人靜默少言,闔門自守,不與世事。蔣琬、費禕等皆器重之。)
向充見劉禪並未迴答,故而以為涼州兵敗,於是接續問道:“敢問陛下,涼州戰事可是失利?”
李世民聞言卻是輕笑一聲,問道:“不知卿所言何意?”
向充當即略整衣冠,對李世民略施一禮,說道:“啟稟陛下,臣聽聞陛下在渭水之戰後,多有北伐之心,故而欲要諫言。”
李世民聞言則是略有興致,欲要看此人如何表現,於是問道:“不知君所言何事?”
向充當即出班,行走於朝堂之上,仿若當世名臣一般,口中喃喃說道:“依臣所見,曹魏囊括天下十州之地,如今雖損雍州於我大漢,卻仍舊兵多將廣、虎踞天下,但迴望我大漢朝堂,眾臣雖上下一心,但始終困於益州疲弊,臣聽聞陛下自大戰以後,多有好戰之心,此事恐怕於國於民皆為大惡,還願陛下收好戰之心,休偃生息,勿要再與民爭利!”
向充此言一出,朝堂之中,無論是荊州派、東州派亦或者是益州派,心中均在暗想,此事該如何是好,向充不過區區一步兵校尉,怎敢言說此事,後麵定有重臣身影,故而無人敢出班符合。
故而此時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唯有李世民身居殿上,輕彈天子劍,劍鳴聲輕盈剔透,在殿中不斷迴響。
眾臣口中還不言語,李世民卻也不著急,隻用一雙劍眉掃視群臣,並將諸臣神色一一記在腦海之中,隻見自渭水大勝以後,朝中眾臣對北伐之事終於略有信心,再不複往日,一旦主和,則群臣符合。
杜瓊此刻亦是左右環視,見符合之人不多,方知陛下已然將朝堂整合,故而無人膽敢出言。
李世民輕輕一笑,徐徐說道:“朝堂之中,可還有何人如此作想?”
李世民此言一出,隨即讓朝中益州派諸臣看清杜瓊打算,原來益州派臣子雖為土著,卻因為劉備夷陵戰敗後,諸葛亮治理益州,多募錢糧,故而使益州眾臣損失家財,但諸葛亮自己為人清廉、公正,此幹人等也無話可說,如今杜瓊恐怕是欲要趁諸葛亮不在朝中,做最後掙紮罷了。
故而此時紛紛做激憤之狀,各自出班,齊聲說道:“請陛下收好戰之心,與民休養生息。”
李世民聞聽此言,卻並不惱怒,而是仰天長笑。
眾益州文武,唯有麵麵相覷,不知為何。
唯有杜瓊出班問道:“敢問陛下,因何發笑?”
李世民這才將諸葛亮戰報拿出,笑道:“相父在涼州大勝,獲兵馬錢糧無數,如今我大漢囊括數州之地,錢糧備足,汝等儒生還敢如此言說?”
李世民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無不大驚失色,縱是誰人都未曾料到,丞相居然能在短短數月之間,平定涼州。
杜瓊此時亦是兩股戰戰,轉而大笑,道:“丞相乃世上明臣,區區涼州之地,必然不在話下,向充此人,妖言惑眾,臣聽聞朝堂之中多有‘當塗高’之言,如今見之,恐怕正是此人行矣。”
向充聞聽此言,當世麵目俱猙,急罵道:“杜瓊小兒,何故欺吾?‘當塗高’此言,不正是汝之言語乎?”
杜瓊急迴罵道:“吾乃大漢忠貞之臣,豈能有此言語?”
李世民卻並不說話,隻是靠在龍駕之上,靜觀二人爭論。
費禕卻出班說道:“啟稟陛下,諫議大夫從來甚少言語,此事想必定不是其所言,向充此人,為人狂妄,其中忠奸,顯而易見。”
益州派朝臣,特別是剛剛發言之人,此時也是驚慌失措,見費禕如此言說,急出言符合道:
“啟稟陛下,正是此人在朝中妄言,還望陛下速速殺之,以免我大漢朝堂不穩。”
“請陛下速速責罰。”
李世民不由得一笑,這杜瓊雖有二心,但自來隱藏得極好,如今大漢正值如日中天之時,其定然不敢再心存二心,也就不必再追究,以免朝堂不穩。
李世民念及此處,當即抽劍而出,罵道:“向充賊子,汝在我大漢朝堂之上,屢出妄言,我如今大勝之下,竟敢還妄談北伐之事,如今削汝官職,迴家去也!”
李世民聖言已出,左右親兵隨即將向充拿下,押出宮中去也。
至於那朝堂之上眾臣,則是噤若寒蟬,再不敢輕易出言。
李世民方才說道:“眾卿,如今我大漢終於中興在即,還望諸位改以往之念,待朕北伐中原,平定河山之際,不過區區家財,汝等自能取之不盡!”
朝中眾文武此時也對北伐充滿信心,急齊聲答道:
“請陛下點齊兵馬,出師北伐,克服中原,還於舊都,以定河山。”
李世民聞聽此言,當即再抽天子劍而出,直指殿堂,高聲說道:“眾文武聽令。”
朝中百官皆跪地,齊聲答道:“臣等聽令。”
李世民正色之下,說道:“自今日起,朝中文武,各備錢糧,兩月之後,提兵北伐!”
眾文武皆答道:“謹遵陛下之命”
建興六年,諸葛亮盡起益州、雍州、西羌兵馬,共興兵二十萬,一舉平定涼州。
此事發生不過月餘,在漢代之時,仿若轉瞬之間,故而漢、魏兩朝隻知諸葛亮在涼州征伐,尚且不知結果究竟如何。
次日,大漢皇宮大殿之中,李世民手捧諸葛亮奏章,正專心閱讀,而那朝中文武百官,雖不知曉具體情況到底如何,卻也不由得心中暗暗作想,故而朝堂之上,眾文武無不麵懷疑惑色。
正當百官望向劉禪之時,正見劉禪麵色難看,故以為是因為涼州戰事不利。
李世民卻隻是佯裝不悅,久久不言。
左中郎將、諫議大夫杜瓊正將此事看在眼中,稍稍思慮片刻,自以為涼州大敗,故而以目示向充,向充盡得其意,故而出班。
向充出班說道:“啟稟陛下,臣聽聞丞相如今還在涼州,私以為我大漢曆經數戰,益州貧苦,如今還當暫息旗鼓,休養生息。”
李世民見此人出班,不由得一笑,心道:果然,益州眾臣還是降魏之心不死。
李世民此刻放眼望去,正見此人麵懷正氣,仿佛諫言良臣,不由得心笑不止,先時假借細作之事,屠戮益州大臣,卻未動杜瓊分毫,是因其直至如今都未表露投降意願,故而暫且逃過一劫。
向寵忽見其弟出班,不由得大驚,心道:此子怎地擅自出班言說此事?怎無不為兄商量一二?
(《三國誌》:杜瓊為人靜默少言,闔門自守,不與世事。蔣琬、費禕等皆器重之。)
向充見劉禪並未迴答,故而以為涼州兵敗,於是接續問道:“敢問陛下,涼州戰事可是失利?”
李世民聞言卻是輕笑一聲,問道:“不知卿所言何意?”
向充當即略整衣冠,對李世民略施一禮,說道:“啟稟陛下,臣聽聞陛下在渭水之戰後,多有北伐之心,故而欲要諫言。”
李世民聞言則是略有興致,欲要看此人如何表現,於是問道:“不知君所言何事?”
向充當即出班,行走於朝堂之上,仿若當世名臣一般,口中喃喃說道:“依臣所見,曹魏囊括天下十州之地,如今雖損雍州於我大漢,卻仍舊兵多將廣、虎踞天下,但迴望我大漢朝堂,眾臣雖上下一心,但始終困於益州疲弊,臣聽聞陛下自大戰以後,多有好戰之心,此事恐怕於國於民皆為大惡,還願陛下收好戰之心,休偃生息,勿要再與民爭利!”
向充此言一出,朝堂之中,無論是荊州派、東州派亦或者是益州派,心中均在暗想,此事該如何是好,向充不過區區一步兵校尉,怎敢言說此事,後麵定有重臣身影,故而無人敢出班符合。
故而此時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唯有李世民身居殿上,輕彈天子劍,劍鳴聲輕盈剔透,在殿中不斷迴響。
眾臣口中還不言語,李世民卻也不著急,隻用一雙劍眉掃視群臣,並將諸臣神色一一記在腦海之中,隻見自渭水大勝以後,朝中眾臣對北伐之事終於略有信心,再不複往日,一旦主和,則群臣符合。
杜瓊此刻亦是左右環視,見符合之人不多,方知陛下已然將朝堂整合,故而無人膽敢出言。
李世民輕輕一笑,徐徐說道:“朝堂之中,可還有何人如此作想?”
李世民此言一出,隨即讓朝中益州派諸臣看清杜瓊打算,原來益州派臣子雖為土著,卻因為劉備夷陵戰敗後,諸葛亮治理益州,多募錢糧,故而使益州眾臣損失家財,但諸葛亮自己為人清廉、公正,此幹人等也無話可說,如今杜瓊恐怕是欲要趁諸葛亮不在朝中,做最後掙紮罷了。
故而此時紛紛做激憤之狀,各自出班,齊聲說道:“請陛下收好戰之心,與民休養生息。”
李世民聞聽此言,卻並不惱怒,而是仰天長笑。
眾益州文武,唯有麵麵相覷,不知為何。
唯有杜瓊出班問道:“敢問陛下,因何發笑?”
李世民這才將諸葛亮戰報拿出,笑道:“相父在涼州大勝,獲兵馬錢糧無數,如今我大漢囊括數州之地,錢糧備足,汝等儒生還敢如此言說?”
李世民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無不大驚失色,縱是誰人都未曾料到,丞相居然能在短短數月之間,平定涼州。
杜瓊此時亦是兩股戰戰,轉而大笑,道:“丞相乃世上明臣,區區涼州之地,必然不在話下,向充此人,妖言惑眾,臣聽聞朝堂之中多有‘當塗高’之言,如今見之,恐怕正是此人行矣。”
向充聞聽此言,當世麵目俱猙,急罵道:“杜瓊小兒,何故欺吾?‘當塗高’此言,不正是汝之言語乎?”
杜瓊急迴罵道:“吾乃大漢忠貞之臣,豈能有此言語?”
李世民卻並不說話,隻是靠在龍駕之上,靜觀二人爭論。
費禕卻出班說道:“啟稟陛下,諫議大夫從來甚少言語,此事想必定不是其所言,向充此人,為人狂妄,其中忠奸,顯而易見。”
益州派朝臣,特別是剛剛發言之人,此時也是驚慌失措,見費禕如此言說,急出言符合道:
“啟稟陛下,正是此人在朝中妄言,還望陛下速速殺之,以免我大漢朝堂不穩。”
“請陛下速速責罰。”
李世民不由得一笑,這杜瓊雖有二心,但自來隱藏得極好,如今大漢正值如日中天之時,其定然不敢再心存二心,也就不必再追究,以免朝堂不穩。
李世民念及此處,當即抽劍而出,罵道:“向充賊子,汝在我大漢朝堂之上,屢出妄言,我如今大勝之下,竟敢還妄談北伐之事,如今削汝官職,迴家去也!”
李世民聖言已出,左右親兵隨即將向充拿下,押出宮中去也。
至於那朝堂之上眾臣,則是噤若寒蟬,再不敢輕易出言。
李世民方才說道:“眾卿,如今我大漢終於中興在即,還望諸位改以往之念,待朕北伐中原,平定河山之際,不過區區家財,汝等自能取之不盡!”
朝中眾文武此時也對北伐充滿信心,急齊聲答道:
“請陛下點齊兵馬,出師北伐,克服中原,還於舊都,以定河山。”
李世民聞聽此言,當即再抽天子劍而出,直指殿堂,高聲說道:“眾文武聽令。”
朝中百官皆跪地,齊聲答道:“臣等聽令。”
李世民正色之下,說道:“自今日起,朝中文武,各備錢糧,兩月之後,提兵北伐!”
眾文武皆答道:“謹遵陛下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