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起西羌十萬士,蕩平涼州馬不停(下)
正當諸葛亮在涼州之外排兵布陣、安排諸事之時,徐邈已然自城中知曉漢軍來襲之事。
是時,徐邈正於糧庫、軍庫之中清點糧草軍械。
金城郡太守則是稟報道:“啟稟刺史大人,如今城中尚有糧數十萬斟,可供大軍一年之用,另,我金城郡中又新招募三萬步卒,皆乃羌、鮮卑之人,縱使諸葛亮有十萬大軍,亦不能攻入城中。”
徐邈稍稍顯露驚訝之色,急問道:“那酒泉、敦煌、武威等郡又募兵多少?”
金城郡太守自懷中拿出數郡太守之奏報,迴道:“涼州如今尚有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五郡,各起二萬餘兵馬,可供一用,加之刺史本部三萬,如今已有十三萬兵馬。”
徐邈聞聽此言,稍有興奮之色,不由得問道:“涼州乃是苦寒之地,何處有如此之多兵馬?”
金城郡太守急答道:“皆乃敦煌郡太守倉慈之功績。”
徐邈這才記起,原來還有那個西域長史府。
西域長史府,乃是東漢時期,為統領西域諸國長官。而在章帝建初八年之時,以軍司馬班超為西域將兵長史,用以治理西域諸多少數民族、開辟絲綢之路。
後來到了東漢末年,中原紛亂,涼州又興起董卓、馬騰等諸多諸侯,故而一度使其獨立。
直到曹操平滅馬超、韓遂父子動亂,才又將西域納為漢地。
到曹丕即位,便設立西域長史府,但長史府的行政級別較低,歸屬涼州刺史徐邈,下屬的敦煌郡,由太守倉慈直接管轄,因此敦煌郡幅員遼闊,涼州也可稱為是全國麵積最大之州。
曹魏在西域的軍屯分為成卒屯(又耕作又打仗的邊防士兵)、田兵屯(在後方進行生產和灌溉的士兵)、土家屯(軍人家屬)和犯屯(罪犯及其家屬)。
後來曹魏又在西域設置伊吾縣(即今伊吾縣),歸屬敦煌郡管轄。對於西域各國,則采取羈縻統治的方式,一般不幹涉其國內事務。通過這種“耕戰一體的”行政管理模式,曹魏對西域地區的管控力雖然較漢代有所下降,但還算是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
徐邈想到此處,不由得記起昔日大漢之威,亦是感慨連連,說道:“想前朝之時,西域萬國皆服,何曾想到如今卻是屢屢動亂,故而無能號令各族?”
金城郡太守聞聽此言,直道不好,急說道:“刺史大人謹言。”
徐邈這才想到有誹謗先帝之語,隻好不答,而是說道:“多謝指正。”
徐邈雖如此作答,心中卻仍然心懷向往,自語道:不知這紛亂之世,何時才是盡頭?
是時,忽有守軍來報,道:“啟稟刺史大人、太守大人,據前方探子迴報,逆蜀賊子諸葛亮號稱提兵二十萬,西渡黃河而來,如今已然到達我金城郡屬地之內。”
徐邈聞言不由得稍顯驚慌失措,說道:“諸葛亮何處尋來如此之多兵馬?如今提兵犯境,必消耗糧草無數,來日我朝廷提大軍而來,其又怎能抵擋?”
金城郡太守則是沉思片刻,方才說道:“啟稟刺史大人,諸葛亮恐怕是欲要速戰速決。”
徐邈則是問道:“那諸葛亮可是星夜疾馳而來?”
守軍士卒迴道:“並非如此,據前方守軍迴報,諸葛亮自渡過黃河、進入金城郡後,便步步為營,每日不過行進十裏。”
徐邈卻是陷入疑惑之中,說道:“雍州糧草短缺,諸葛亮若是想要平定涼州,定然速戰速決,怎可能行軍如此緩慢?”
是時,金城郡太守則是說道:“若非是諸葛亮欲於此地屯田,做久戰之意?”
徐邈當下恍然大悟,說道:“恐怕正是如此,諸葛亮用兵謹慎,若非必勝,定不敢貿然出擊,此番步步為營,恐怕是要一邊屯田一邊圍困金城郡,以減少糧耗。”
金城郡太守稍稍思考片刻,方才說道:“亦可能是蜀軍欲引我大軍出擊。”
徐邈聞言卻不由得一笑,說道:“諸葛亮留在雍州之兵不過區區六萬,縱使其在雍州各地募兵,最多不過十萬,還要在雍州留足屯田之兵,然其如今強渡黃河而來,不如趁其立足未穩,先行擊之?”
金城郡太守答道:“刺史大人所言甚是,但諸葛亮詭計多端,世人皆知,吾等還需謹慎行事。”
徐邈不由得一笑,又想到之前伏兵之事,故而說道:“諸葛亮之計謀,吾已有體會。”
金城郡太守則是連連稱是。
徐邈隨即說道:“傳令下去,令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各攜兩萬兵馬,由敦煌郡太守倉慈統領,帶入金城郡中,以待來日與諸葛亮決一死戰!”
金城郡太守急提醒道:“刺史大人,就怕西羌胡人襲擊。”
徐邈不由得一笑,說道:“昔日徹裏吉大敗於劉禪之手,如今那西羌已然化為四部,彼此之間又有大仇在身,怎可能再襲擊我魏地?”
金城郡太守卻是始終心存憂慮,說道:“羌人好勇鬥狠,又屢屢劫掠漢地,隻怕諸葛亮以錢糧誘之,令其前來。”
徐邈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說道:“諸葛亮身居益州之地,哪有錢糧引誘西羌?想我大魏雄據十州,尚且無能徹底令西羌服從,那諸葛亮又有何能?”
金城郡太守卻是說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刺史大人還是應當小心為好。”
徐邈卻是說道:“羌人短視,即使前來,無非也就為些許糧草,那諸葛亮尚且不能喂養蜀軍,又有何餘糧?反而是我涼州,糧草豐富,若諸葛亮引羌人前來,吾將許以糧草,則羌人反而為我所用矣。”
金城郡太守聞言,這才放下心來,急令人傳信至倉慈手中。
是時,涼州諸郡聞令而動,十餘萬大軍自各郡而出,直奔金城郡之處。
小計:敦煌郡,位於涼州最北,與諸國接壤,乃是昔日絲綢之路的重要道路。
正是:天下英雄成倍出,多少豪傑名不顯。
正當諸葛亮在涼州之外排兵布陣、安排諸事之時,徐邈已然自城中知曉漢軍來襲之事。
是時,徐邈正於糧庫、軍庫之中清點糧草軍械。
金城郡太守則是稟報道:“啟稟刺史大人,如今城中尚有糧數十萬斟,可供大軍一年之用,另,我金城郡中又新招募三萬步卒,皆乃羌、鮮卑之人,縱使諸葛亮有十萬大軍,亦不能攻入城中。”
徐邈稍稍顯露驚訝之色,急問道:“那酒泉、敦煌、武威等郡又募兵多少?”
金城郡太守自懷中拿出數郡太守之奏報,迴道:“涼州如今尚有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五郡,各起二萬餘兵馬,可供一用,加之刺史本部三萬,如今已有十三萬兵馬。”
徐邈聞聽此言,稍有興奮之色,不由得問道:“涼州乃是苦寒之地,何處有如此之多兵馬?”
金城郡太守急答道:“皆乃敦煌郡太守倉慈之功績。”
徐邈這才記起,原來還有那個西域長史府。
西域長史府,乃是東漢時期,為統領西域諸國長官。而在章帝建初八年之時,以軍司馬班超為西域將兵長史,用以治理西域諸多少數民族、開辟絲綢之路。
後來到了東漢末年,中原紛亂,涼州又興起董卓、馬騰等諸多諸侯,故而一度使其獨立。
直到曹操平滅馬超、韓遂父子動亂,才又將西域納為漢地。
到曹丕即位,便設立西域長史府,但長史府的行政級別較低,歸屬涼州刺史徐邈,下屬的敦煌郡,由太守倉慈直接管轄,因此敦煌郡幅員遼闊,涼州也可稱為是全國麵積最大之州。
曹魏在西域的軍屯分為成卒屯(又耕作又打仗的邊防士兵)、田兵屯(在後方進行生產和灌溉的士兵)、土家屯(軍人家屬)和犯屯(罪犯及其家屬)。
後來曹魏又在西域設置伊吾縣(即今伊吾縣),歸屬敦煌郡管轄。對於西域各國,則采取羈縻統治的方式,一般不幹涉其國內事務。通過這種“耕戰一體的”行政管理模式,曹魏對西域地區的管控力雖然較漢代有所下降,但還算是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
徐邈想到此處,不由得記起昔日大漢之威,亦是感慨連連,說道:“想前朝之時,西域萬國皆服,何曾想到如今卻是屢屢動亂,故而無能號令各族?”
金城郡太守聞聽此言,直道不好,急說道:“刺史大人謹言。”
徐邈這才想到有誹謗先帝之語,隻好不答,而是說道:“多謝指正。”
徐邈雖如此作答,心中卻仍然心懷向往,自語道:不知這紛亂之世,何時才是盡頭?
是時,忽有守軍來報,道:“啟稟刺史大人、太守大人,據前方探子迴報,逆蜀賊子諸葛亮號稱提兵二十萬,西渡黃河而來,如今已然到達我金城郡屬地之內。”
徐邈聞言不由得稍顯驚慌失措,說道:“諸葛亮何處尋來如此之多兵馬?如今提兵犯境,必消耗糧草無數,來日我朝廷提大軍而來,其又怎能抵擋?”
金城郡太守則是沉思片刻,方才說道:“啟稟刺史大人,諸葛亮恐怕是欲要速戰速決。”
徐邈則是問道:“那諸葛亮可是星夜疾馳而來?”
守軍士卒迴道:“並非如此,據前方守軍迴報,諸葛亮自渡過黃河、進入金城郡後,便步步為營,每日不過行進十裏。”
徐邈卻是陷入疑惑之中,說道:“雍州糧草短缺,諸葛亮若是想要平定涼州,定然速戰速決,怎可能行軍如此緩慢?”
是時,金城郡太守則是說道:“若非是諸葛亮欲於此地屯田,做久戰之意?”
徐邈當下恍然大悟,說道:“恐怕正是如此,諸葛亮用兵謹慎,若非必勝,定不敢貿然出擊,此番步步為營,恐怕是要一邊屯田一邊圍困金城郡,以減少糧耗。”
金城郡太守稍稍思考片刻,方才說道:“亦可能是蜀軍欲引我大軍出擊。”
徐邈聞言卻不由得一笑,說道:“諸葛亮留在雍州之兵不過區區六萬,縱使其在雍州各地募兵,最多不過十萬,還要在雍州留足屯田之兵,然其如今強渡黃河而來,不如趁其立足未穩,先行擊之?”
金城郡太守答道:“刺史大人所言甚是,但諸葛亮詭計多端,世人皆知,吾等還需謹慎行事。”
徐邈不由得一笑,又想到之前伏兵之事,故而說道:“諸葛亮之計謀,吾已有體會。”
金城郡太守則是連連稱是。
徐邈隨即說道:“傳令下去,令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各攜兩萬兵馬,由敦煌郡太守倉慈統領,帶入金城郡中,以待來日與諸葛亮決一死戰!”
金城郡太守急提醒道:“刺史大人,就怕西羌胡人襲擊。”
徐邈不由得一笑,說道:“昔日徹裏吉大敗於劉禪之手,如今那西羌已然化為四部,彼此之間又有大仇在身,怎可能再襲擊我魏地?”
金城郡太守卻是始終心存憂慮,說道:“羌人好勇鬥狠,又屢屢劫掠漢地,隻怕諸葛亮以錢糧誘之,令其前來。”
徐邈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說道:“諸葛亮身居益州之地,哪有錢糧引誘西羌?想我大魏雄據十州,尚且無能徹底令西羌服從,那諸葛亮又有何能?”
金城郡太守卻是說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刺史大人還是應當小心為好。”
徐邈卻是說道:“羌人短視,即使前來,無非也就為些許糧草,那諸葛亮尚且不能喂養蜀軍,又有何餘糧?反而是我涼州,糧草豐富,若諸葛亮引羌人前來,吾將許以糧草,則羌人反而為我所用矣。”
金城郡太守聞言,這才放下心來,急令人傳信至倉慈手中。
是時,涼州諸郡聞令而動,十餘萬大軍自各郡而出,直奔金城郡之處。
小計:敦煌郡,位於涼州最北,與諸國接壤,乃是昔日絲綢之路的重要道路。
正是:天下英雄成倍出,多少豪傑名不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