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伏擊


    七月初


    劉備立吳夫人為王後,此舉引起少府令糜竺的不滿,因為其妹糜夫人的名份至今是妾室,遂上書劉備希望能追封糜夫人為王妃,並入劉氏族譜。


    劉備聞言不允,並斥責糜竺勿要幹涉君王家事,而後又在私下對左右言:


    糜夫人,商賈之女爾,豈能入我劉氏宗祠。


    此言不知怎的在成都傳得沸沸揚揚,糜竺聞言後吐血三聲,大罵劉備不仁不義,早已忘記當年徐州之恩。


    劉備聞言後大怒,欲殺糜竺。


    不過在孫乾、簡雍、陳到、董和等人的苦苦哀求下,劉備考慮到糜竺功高勞苦遂饒他一命,而後革其官職,除其爵位貶為庶人,並發配至南中鐵礦。


    糜竺的驟然倒台,讓所有人猝不及防,不過還來不及他們仔細琢磨,很多聚集在魏延、糜竺等元老派周圍的士子遭到劉備棄用,一時間人心惶惶。


    不過在糜竺被押往南中後,成都傳出的另一則消息,讓所有人恍然大悟。


    糜竺在私下曾對左右說:


    世子劉禪頑劣不堪,恐非明主也,二公子劉永年紀雖小,但天生伶俐,又好讀書,若大漢交到他手裏我等才可放心,更何況文長也曾誇讚過劉永聰慧,以文長之能總不會看錯人吧。


    聽聽這是什麽話,你可是元老派的擎天之柱啊大,說話是要負責任的,不扶長卻扶幼,你們元老派想幹嘛,行伊霍之事?。


    糜竺,你糊塗啊!!


    至於糜竺口中的魏延,眾人很有默契的不談,誇個人怎麽了,我還經常誇鄰居家的小孩呢,這不能代表什麽。


    作為季漢的政治中心,成都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攪動天下風雲,更何況糜竺倒台這種驚天消息,畢竟誰不知道他背後站著的是魏延。


    ……


    七月份的秦嶺,是氣候最多變的,波及北方的幹旱仿佛對這裏沒有什麽影響,依舊電閃雷鳴,依舊傾盆大雨。


    武關道


    張遼使勁抹了一把臉,將飛濺到臉上的泥點抹淨,然後抬頭看向正在努力疏通道路的大軍,心裏全是憂慮。


    從七月初離開長安後,張遼命令全軍放棄所有輜重,包括但不限於旌旗、甲胄、糧秣等,一切能延緩行軍速度的物資,隻攜帶一把環首刀,一件單薄的衣衫,夠三日所用的口糧罷了,為的就是盡早趕到武關。


    至於曹操囑咐的前、後軍應相距五十裏以防漢軍埋伏,隨著越來越深入武關道,這一點早就被張遼拋之腦後,不是張遼不懂,而是實際情況不允許他這麽做,不然夏侯惇早就派人來提醒前軍保持距離。


    武關道全長七百餘裏,從丹水出發到武關,隻有不到三百裏的距離,而且道路寬敞,又可借助水道來完成進軍,因此漢軍很快就會抵達武關。


    而曹軍就不一張,從長安出發到武關有近五百裏的路程,再加上武關道自出藍田縣後將深入秦嶺山脈,道路也變得崎嶇險要,盡管有霸水河穀可依,但行軍依舊十分困難


    而且不要忘了秦嶺內部多變的氣候條件,這一點經曆過漢中之戰的曹軍深有體會,秦嶺每逢夏季多暴雨,山洪暴發導致道路斷絕的情況在秦嶺五道上每年都會上演。[陳倉、褒斜、儻駱、子午、武關]


    此番種種,就預示著曹軍若按照一般的行軍方式,就算排除氣候因素,他們也不可能趕在漢軍之前抵達武關,張遼作為前鋒支援武關自然是越快越好。


    所以,張遼讓全軍將士隻攜帶三到五日口糧不等,並傳令前方關卡準備好大軍所需的糧秣,每路過一個關卡就可重新補給,這樣一來大大減輕了士卒的負重,能加快行軍速度。


    這樣的方法用在人數不多的前鋒還行,可後方的曹軍主力有上萬人,像嶢關、上洛這些地方不可能儲存這麽多糧秣,也正因如此,張遼才會選擇輕兵冒進,夏侯惇才會選擇置之不理。


    目前,因曹軍前、後軍行軍方式差異差異的原因,導致兩軍拉開了超過百裏的距離,夏侯惇才剛剛過藍田,而張遼都已經出商縣,距離武關隻有百多裏。


    在行軍途中,張遼一邊祈禱武關、丹水的守軍能堅持住,將漢軍擋在關外,一邊祈禱不要下雨,千萬不要下雨啊。


    可怕什麽來什麽,大軍剛出商縣二十裏,突然黑雲壓頂,狂風唿嘯,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一場持續了兩個時辰的暴雨,打碎了張遼的幻想,作為東線戰場的老將,他知道這場傾盆大雨意味著什麽。


    暴雨雖然洗刷了酷熱,緩釋所有人心中的煩躁,但對這支曹軍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因為所有人都清楚,這麽大的暴雨一定伴隨著山洪暴發,而他們也隻能默默祈禱暴發的山洪不要衝毀道路。


    當大雨稍微小一點,張遼就迫不及待的派人去前方探明道路,看看是否出現道路損壞的情況,然後待雨停之後再整頓兵馬出發。


    然而沒過多久,一名探子就急匆匆的返迴,言明前方原本一條幹涸的河流突發大水,暴漲的河流將橫亙其上的木橋衝毀,道路暫時被斷絕暴雨斷絕。


    張遼仰天長歎一聲,隨即組織人手去林中伐木,他打算先搭個簡易的獨木橋通行,至於後麵的夏侯惇張遼管不上,而且想必那時山洪早已停止暴發了。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隻用了一個多時辰就恢複了道路,然後張遼指揮大軍迅速通過,繼續向百餘裏外的武關而去。


    常言道: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在往後的三十裏路上經常有巨石滾落、樹木傾倒、山洪暴發等情況阻礙大軍前進,但影響都不是很大,隻需稍作清理就能上路,直到遇見眼前的大型山體滑坡,曹軍才徹底被耽擱在此。


    而此處,距離目的地武關不過百裏,就是這百裏之遙,張遼他們已經耽擱三天了。


    就在張遼兀自歎息時,人群中突然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唿,原來經過三晝夜的奮戰,由山體滑坡所造成的道路阻塞已被他們貫通,這一點讓所有人都為之振奮,因為從武關而來的斥候告訴他們,前方道路無任何阻塞,而且他們在有信心堅持三天。


    “傳令全軍,若在兩日之內抵達武關,某會親自向魏王請賞,建功立業,蒙蔭子孫就在今朝!。”


    張遼神情嚴肅的說到,並未因道路通暢而感到高興,因為斥候還帶來一個消息,漢軍已經突破丹水正向武關而來,而丹水城距武關不過幾十裏。


    而且武關守軍隻有千餘人,城防設施也年久失修,雖然有險要的地勢可依,但十倍兵力的差距很難堅守三天,因此隻能不惜一切代價急行軍趕過去,希望時間還能來得及吧。


    “萬勝!!”


    眾軍士皆歡唿雀躍,連多日勞累所帶來的疲倦也煙消雲散,同戰場上搏殺建功相比,急行軍兩日無疑輕鬆得多。


    “將軍,若不派探子去偵查,萬一……。”


    一旁的小校擔憂說道,越是接近武關被埋伏的幾率越大,若此刻放鬆警惕一旦中了漢軍的埋伏,恐怕有全軍覆沒之危啊。


    “先不談武關形勢危急已經容不得我等耽擱,單單幾日前的狂風驟雨就足以掩蓋一切人為痕跡,而在廣袤的山林中僅憑十餘名探子去搜尋敵蹤,宛若大海撈針根本不可能有所發現。


    與其如此,不如諸位隨某冒險一搏建立不世功勳,最多不過一死罷了,伱我皆是堂堂大丈夫,死又有何懼哉!。”


    張遼鏗鏘有力的說道,區區埋伏罷了,恐怕還不及合肥城下十之一二兇險,他又怎麽會怕呢。


    “諾!”


    小校大聲應到,言語中充滿了堅定,位高權重的征東將軍都不懼死,他們自然也不怕,更何況眼前之人是張遼哎,以八百大破十萬的神人。


    在功名利祿的誘惑下,三千髒兮兮的曹軍穿過狹窄而又泥濘的道路,漸漸消失在道路盡頭,而之前熱火朝天的工地上,此刻除了幾聲鳥叫外顯得格外寂靜。


    沒過多久,在樹梢嘰嘰喳喳的小鳥被驚起,撲騰著翅膀向山巔飛去,而在樹下,幾個髒兮兮的泥人聚集在一起指指點點,然後達成共識緩慢的向後退去,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


    他們正是五月中旬從上庸出發深入秦嶺深處的馬謖軍,到今天已經有整整兩個月了。


    和出發時相比,五千人的大軍到現在也隻剩下四千餘人,而其他人,要麽倒在茫茫的秦嶺深處,要麽是體力不支被留在某個地方,等待迴去的時候帶上他們。


    張遼說的沒錯,一場大雨衝刷了一切痕跡。


    其實漢軍營地離曹軍很近,最多不過十裏,隻不過曹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清理道路上,根本就沒有向兩側山林滲透,自然也不會發現林中的漢軍營地,但曹軍的動作卻被漢軍盡收眼底。


    對於是否襲擊這支曹軍,漢軍中的分歧比較大。


    支持的認為,曹軍正在清理路障,多日勞作皆已身心俱疲,倘若此時殺出曹軍定不能擋可輕而易舉將之擊破,而且隻要將這波援兵圍殺,他們再向武關進軍,在前後包夾下可輕取武關,完成斷絕武關道的目標。


    倘若將之放過,一旦武關守軍得到支援,恐怕吳懿很難將之攻破,屆時身死是小,斷絕武關道失敗才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而反對的認為,他們跋山涉水兩個月,死傷近千弟兄才潛伏到武關道後方,如今更有上天相助降下暴雨泯滅痕跡,倘若隻截殺無名小將率領的三千兵,這是否太過大材小用。


    所以,不如將他們放過去,讓這支曹兵安然抵達武關,這樣一來曹軍後方的主力會認為漢軍並沒有滲透到武關道中,自然也就不會有防備。


    而且因為時間的緣故,曹軍前鋒隻清理出一條小道,並不適合輜重通行,所以曹軍主力同樣會在此處停留疏通道路,而這,就是他們下手的最好時機。


    兩邊各有各的理,都說服不了對方。


    最後還是馬謖拍板,決定放過眼前這支曹軍前鋒,將目光聚焦於後方的曹軍主力,畢竟一個無名氏將領和後方曹軍大將比起來,是個人都知道該怎麽選擇。


    很明顯,馬謖並不知道領頭的將領是張遼,因為這支曹軍沒有攜帶任何旗幟,也沒人認識張遼,因此,張遼十分巧合的逃過一劫,不過後麵的夏侯惇恐怕就要倒黴了。


    ……


    兩天後


    張遼領軍緊趕慢趕終於抵達武關,不過讓他意外的是預想中的大戰並未發生,反而關前一片寧靜祥和。


    原因很簡單,多日前的那場特大暴雨不僅僅影響曹軍,同樣讓溯丹水河穀而上的漢軍苦不堪言,畢竟地勢由西向東逐步降低,所以秦嶺內部頻發的山洪,他們的最終歸宿就是丹水。


    按照原本的計劃,他們要刻意放慢腳步為馬謖創造戰機,再一同前後包夾攻取武關,可是突然暴漲的河水導致漢軍糧秣被淹,短短兩三天就發黴變質,為此,吳懿不得不放慢腳步等待糧秣送上來。


    七月中


    吳懿領軍進逼丹水城,僅千餘曹兵駐守的丹水城倒也挺幹脆,在漢軍即將發起攻擊時,直接開城獻降,而此刻,張遼正在疏通被阻塞的道路。


    自出丹水城後,漢軍也體會到了曹軍之苦,一路上都是滾落的巨石、傾倒的樹木、消失的木橋、掩埋的道路等,區區五十裏的山路漢軍走了整整五天,而此時的張遼早就到了武關,並向夏侯惇傳迴武關安然無恙的消息。


    吳懿在抵達武關後,並沒有發起進攻,而是在關外沿丹水河穀結營,單單這一舉措就耗費了兩天時間。


    然後再打造攻城器械,一來又是一兩天過去了,甚至夏侯惇距武關隻有百餘裏時,漢軍還沒發起進攻,這一點讓張遼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楚吳懿葫蘆裏在賣什麽藥。


    不過,他很快就笑不出了。


    ……


    夏侯惇領兵萬馬餘,緊趕慢趕的來到山體滑坡處,見張遼隻開辟出一條泥濘的小道,糧秣輜重等物資難以通行,於是便讓三千兵馬先行趕往武關鞏固城防。


    至於夏侯惇則親領萬人坐鎮此處,打算將道路完全清理出來以便糧草的運輸,畢竟他們走得十分匆忙攜帶的糧秣也不多。


    而且,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保衛武關道的暢通,還要在擊退吳懿軍後繼續順丹水河穀南下,進兵均縣以解南陽之圍,所以,手中的糧秣是遠遠不夠的。


    曹軍的動靜很大,漢軍想不知道都難,馬謖在派人暗中觀察一日後發現曹軍果然沒有防備,不但先分兵支援武關,還將剩餘的士卒分成兩波人馬日夜勞作,這無疑給了漢軍機會,畢竟麵對的生力軍隻有一半罷了。


    為避免夜長夢多馬謖便不再多耽擱,打算趁夜偷襲曹軍,再結合曹軍營寨布置以及自身情況後,馬謖隨即將四千人馬分為三部:


    首先是第一部,考慮到軍中生病、體弱者人數不少,為了利用上每一分力量,馬謖便讓他們隱於林之中,當漢軍發起進攻時直接呐喊擂鼓、搖晃旗幟等,造成漢軍人多的假象。


    第二部,組織精幹力量,直接擊其中段,襲殺曹軍中軍大帳,擒殺曹軍主帥夏侯惇,並趁亂點燃曹軍糧秣輜重,製造恐慌讓曹軍士氣迅速崩潰。


    至於最後一部,馬謖組織軍中善射者為一部,多攜帶箭矢繞到曹軍後方的山穀埋伏,待曹軍潰兵至時可自由攢射,給予曹軍最大的殺傷。


    製定好偷襲策略後,在馬謖的一聲令下四千餘漢軍各司其職,消失在茫茫叢林中。


    ……


    卯時一刻,漆黑的天空開始泛藍人也到了最困倦的時刻,負責警戒的士卒強忍疲倦警惕的向四周觀察,作為一名百戰老兵,他知道什麽時候是最危險的。


    “敵襲!!!”


    老兵猜得沒錯,漢軍在黎明時分發起了偷襲,不過事出突然很多人還是一臉懵,敵軍,這裏哪來的敵軍?。


    可當他們反應過來時一切都已經晚了,漢軍早已殺入營內並四處放火,恰逢山間又刮起大風,風助火勢造成更大的過火麵積,將天空照的通紅。


    麵對漢軍的突然襲擊,剛從夢中驚醒的曹兵操著刀衝出帳外,可入眼除了大火就是袍澤,根本不知道敵人在哪裏,可連綿不絕的喊殺聲告訴他敵人就在身邊。


    毫無頭緒的曹兵亂竄,非但沒能阻擋漢軍的步伐,反而在營中引起更大的混亂,甚至出現了兩支曹軍相互搏殺的場景,營嘯已經在營中發生。


    隨著大火越來越大,營中的慘叫聲、喊殺聲也越來越大,再加上營外敵軍戰鼓雷雷、旗幟招展,很明顯他們已經被重重包圍,於是在求生欲的驅使下,他們不約而同的向後方跑去。


    就這樣,曹軍開始潰敗了……


    至於曹軍大將夏侯惇為什麽不站出來主持大局,畢竟馬謖的計謀漏洞百出,身經百戰的夏侯惇一眼就能洞悉,那是因為夏侯惇同樣陷入了生死危機,可別忘了,馬謖就是衝著他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