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利益之爭


    “嗬,十七萬,人可真多啊!”


    魏延收起案上長劍,譏諷的笑了笑,這些世家是屬老鼠的啊,真能藏人。


    “多出來的五萬人中,大多數都是三輔逃難而來的流民,隻有少部分人是士族的奴婢、部屬。


    文長,還請三思而後行,士族動不得也不能動,不管如何他們的心始終是向著大漢的,我們若想複興大漢,沒有他們相助是斷然不可能的。”


    法正何其聰明,從魏延經略荊州、益州時的政策,再加上今天的所作所為,不難看出魏延是想拿世家開刀。


    作為世家的一員,他當然知道世家有多恐怖,從朝中三公到鄉間三老,世家觸手已遍及上下,你魏延有什麽資格,在這裏大言不慚。


    更何況自光武之後,君與士大夫治天下已經達成了基本共識,說白了,士族能有今天的輝煌是離不開大漢的,就算大漢如今已江河日下,但很多世家至今仍思大漢,畢竟新王朝會如何對待他們,永遠是個未知數。


    所以,別看曹操威壓中原不可一世,很多士族也俯首稱臣,但法正認為,隻要漢中之戰他們取得勝利,天下世家皆會聞風而動,紛紛派出子弟、部屬,拿出錢財、糧秣等,好在大漢中興時分一杯羹,屆時,又是光武中興的那般景象。


    可你魏延在幹什麽,在這個節骨眼上動士族利益,那士族又會怎麽想,他們支持劉備是為了分一杯羹,讓家族更好的延續下去,不是自掘墳墓的,這樣幹,這不是把他們推向對立麵麽。


    收手吧,文長,外麵全是士族!。


    “孝直兄,還記得武陽傅家之事乎?


    李家村村民何其無辜,世代居住於此,年年交齊賦稅,從未拖欠過分毫,皆安守本分之民,其祖上不乏忠勇之輩。


    有隨長平烈侯跨越大漠,北擊匈奴;


    有隨伏波將軍穿越叢林,南定交趾;


    有隨段太尉轉戰幾千裏,西定羌亂。


    可到頭來呢,一個橫行鄉裏的小世家,一個魚肉百姓的太守,再加上一個看似合理的借口,就可以肆意掠奪他們祖輩為大漢出生入死所得的土地,無故殘害忠勇之後的生命,此等行徑,非人哉。


    窺一斑而見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區區小世家就能如此,那些橫行州府、屢世公侯的大世家,他們又是如何的呢。


    天下百姓苦士族久矣,一如當年高祖苦秦一般無二,我等皆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豈能為自身的榮華富貴,而棄百姓於不顧,此非君子所為。”


    如果說,魏延是豫州義陽的那個魏延,他或許不會在乎這些,隻在乎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中興漢室,蒙蔭子孫,因為他也是世家的一員,義陽魏氏。


    可惜,現在這具身體裏的,是來自一千八百年後,來自四川成都的魏延,經曆過曾經的繁華,又怎能忍受現在的渾濁。


    如今深居高位,又深得劉備信任,掌一州之權,若不思改變,和蒼老腐朽、蠅營狗苟、屍位素餐的諂媚之臣又有何區別,這樣的人魏延可做不來。


    法正沉默了,不止是傅家,在那段嚴打期間,被魏延抄家的士族數不勝數,有些人行事較傅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編纂蜀律期間也拿這些做過案例。


    隻是士族太龐大了,劉備麾下文臣武將有一個算一個,哪一個不是世家出身,雖說有一部分是寒門出身,但終究都不是百姓。


    魏延一旦這樣做,不僅要和天下士人為敵,甚至連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會反目成仇,請永遠不要低估既得利益者,扞衛自身利益的決心。


    “文長,你有憂民之心,乃天下百姓之福,在下自愧弗如,但如今天下動蕩不安,益、荊二地能迅速安定,皆賴士族子弟的治理。


    諸葛孔明,馬季常,伊機伯皆為士族子弟,但他們也常懷憂國憂民之心,莫非文長伱視而不見乎?”


    法正立即做出反駁,荊州有今天的繁榮,離不開士族子弟的鼎立相助,若無他們實施,再好的治民之策也不過空中樓閣。


    得,又是一個拿半截話就跑的人。


    魏延心裏默默啊的吐槽,這其實也不能怪法正,誰讓魏延在益州壓製世家時,恨不得將他們連根拔起,產生錯覺也很正常。


    “孝直多慮了,士族乃我大漢之根本,我怎麽會拔除他們呢,我口中的士族,不過是作奸犯科,魚肉百姓,心懷不軌之徒罷了。


    而對於那些勤勤懇懇,遵紀守法,造福鄉裏的世家,我隻會加以重用,作為天下士族的表率,又怎會加害他們呢。”


    和穿越之初不一樣,當時魏延覺得世家是霍亂之源,要想天下長治久安,必須除掉世家,用更合理的製度來取代他們,科舉製就是魏延的最好選擇。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和諸葛亮、馬良、馬謖、伊籍等這些品格高潔,為百姓東奔西走的士族子弟接觸後,魏延漸漸的發現,自己好像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科舉製好不好,這個魏延沒有發言權,但從發明之初就一直沿用千年,曆盡多少王朝而不改,就可見其優越性,不管怎麽說,都比大漢的察舉製要好上百倍,單單在遴選人才方麵,前者拍馬也趕不上。


    擁有如此完美的製度,也並沒有出現千年的王朝,它們甚至還比不過大漢,那為何大慫、大萌會相繼崩塌,讓異族入主華夏呢?。


    後來他想明白了,不管大漢的士族,大慫的文官集團,還是大萌的東林黨,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唿——既得利益者。


    從那時起,魏延的打擊目標就變了,不再是整個世家群體,而是既得利益者,因為一個國家總需要人來治理,屠龍者變成惡龍也是必然,當然,自詡為國為民的魏延也不例外。


    但既得利益者這個群體太龐大了,他們把持土地,把持知識,把持所能見到的一切,他們可以是廟堂三公,也可以是鄉間三老,若想要顛覆他們,那和再造大漢有什麽區別。


    因此,偉人的一句名言,就成了魏延的指導意見:


    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聯合可以聯合的朋友。


    魏延相信是人就有需求,而不同的人,他們的訴求就不一樣,社會是金字塔結構,但下層的人怎麽甘心一輩子,乃至子子孫孫都待在下層呢。


    所以,這就是魏延的機會,利用不同的政治、利益訴求,來分化既得利益者群體,讓有需求、有進取心、尚未被腐化的群體,團結到自己身邊來,一起掀翻逐漸腐朽的統治階級,重新塑造一個大漢。


    而益州推行的限糧令,就是分化士族的一個嚐試,利用糧價的波動,來挑撥大、小世家的矛盾,而後打壓大世家,將他們手裏掌握的利益分給小世家,包括但不限於政治、經濟、軍事、土地等方麵。


    魏延還不信了,拿到手裏的東西他們會甘願交出去,而麵對大世家的壓迫,他們肯定無法抵擋,自然而然的,就會因為各種原因團結到一起,團結到魏延身邊來對抗大世家的壓迫。


    理所應當的,魏延就成了新生利益團體的代言人,他們會圍繞在魏延身邊供他趨勢,無他,因為大家的利益一致罷了,以利益為紐帶的關係,是世界上最牢固的。


    而作為對手的既得利益者,他們自然不會束手就擒,也會選一個代言人出來,同魏延進行博弈,至於這個人是誰,這就不清楚了,畢竟現在說這些太早了,至少要魏延真正出手時,他的對手才會浮出水麵,但也就那麽幾個人。


    哎,一想起此時的摯友,將會在未來走向對立麵,因為各自的利益而殊死搏鬥,魏延心中就不是滋味,走上這條路,有太多的不得已啊。


    當然,在掀翻既得利益者,重新分配權利時,魏延也不會忘記最初的承諾,他會借助科舉製,在分配的途中截取一部分,把它給予百姓們,讓百姓們可以無視出身、家境,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百姓其實要求不高,一塊屬於自己的地,一個能為自己做主的父母官,以及一絲絲出人頭地的希望罷了。


    可惜,就這麽點要求,他們爭取了幾千年才獲得,哀民生之多艱啊。


    “哎~,文長,希望你能記住今天的話,不要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發生。”


    法正有些意興闌珊,魏延所損害的利益,正是他一直渴求的,以他們的關係,真不知以後該如何麵對。


    “孝直且寬心,複興漢室乃我等之責,在下不會舍本逐末的。”


    這點法正倒沒說錯,現在他們還太弱小了,一旦內鬥,曹操怕是睡著了都要笑醒。


    在魏延說完過後,兩人陷入久久的沉默,法正有點受不了了,左左瞧瞧右看看,試圖找些什麽岔開話題,緩解尷尬的氣氛。


    “咦,白紙造出來了,嗯!,這是什麽!”


    法正瞥見了案幾上的白紙,雖然有點泛黃,但無疑說明了改良造紙術的成功,隻是他的注意力不在紙上,而是上麵的內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