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廷的稅製改革,其實意見群體最大的還不是那些豪族和地主,是讀書的士子。

    他們當中大多出身貧寒,往往都是全家在供養一個讀書人,指望他們高中,改善家境。

    以往經過考試拿到身份,就可以免除八十畝的稅負,就算到此為止,這個人也可以憑借這個政策改善自己家境,往初級的地主階級轉化。

    現在仍舊會有優惠,但是大大減小,因為此前的弊端就是人們將田畝掛在那些有了功名的人身上。

    朝廷這麽一改,大幅度降低了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

    所以書生們群意洶湧,紛紛向本地學政以及官府反映情況。

    曆朝曆代,對讀書人都算寬容。

    尤其是宋代以後,要不然也不會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說法。

    官員們也都是讀書人出身,應當是同氣連枝,但是在朝廷高壓之下,誰還沒有些小把柄。

    比起來上級管官員給的壓力,書生那點訴求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所謂書生造反,三年不成,也就是這個道理。

    永不加賦的詔令,讓大明百姓對皇帝那叫一個唯命是從。

    讀書人沒有了百姓的支持,想造反都沒有地方。

    但是,讀書人尤其是尚未做官的讀書人,又是最容易被煽動的那些人。

    他們往往聽風就是雨。

    各級官府態度曖昧,書生們訴求無門,無力之下他們就找到了東林書院。

    天下各路官員大部分都是此事的受害者,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尤其明顯。

    而東林黨人的大本營就在江浙地區,那裏基本是大明最為富庶的地區,換句話說,也就是利益損失最大的地區。

    所以東林黨人對這個政策也是不滿,大部分人在此次改革中損失了利益。

    要說東林黨人的初衷,自然不是利益當先,他們也是有著極為純潔的初衷。

    可惜隨著隊伍的壯大,加入的人也是各種各樣,尤其是涉及到某些商人等利益群體加入之後,變化的就更為明顯。

    所以現在的東林黨,基本上已經是為他們自己利益服務的存在。

    經過討論在一番商量之下,東林黨人決定要給方從哲為首的內閣和官員一個教訓。

    那就是罷考!

    倫才大典,從隋煬帝後,一直是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魏晉南北朝九品正中和察舉等選拔官員的手段,讓世家大族徹底把持了朝廷。

    那個時代,皇帝的話甚至不如高門大族管用。

    楊廣將他老子的科舉製度進行改變,再到李唐的完善,傳到大明的時候,基本上是最具有活力選材製度。

    不管是窮苦百姓還是世家子弟,都有一個相對公平的渠道向上爬。

    有階級不可怕,有貧富也不可怕,隻要有向上晉升的渠道,並且那個渠道是相對公開透明,人們就有努力的方向。

    對整個社會也充滿希望。

    鄉試是三級考試中最重要的一環,在這個階段取得成績以後,便會有免稅額度。

    以東林書院為首的讀書人,便在此事上大做文章。

    江浙之地曆來是朝廷人才的儲備基地,每年進士當中,江南地區都能占據最高的比例。

    如果加上福建,多的時候能占到六七成。

    按照東林黨眾人的計算,如果江浙的考生不參加鄉試,那對於朝廷的打擊將是十分巨大!

    連狀元之鄉的人都不參加考試,看看朝廷還有沒有底氣!

    江浙兩地的學政,此前就聽到過消息。

    對於此事他們純粹做壁上觀。

    畢竟稅改的事情,他們也是受害者,所以心裏也都有怨氣。

    讓他們去約束學生來參加考試,學政們打心眼裏就不高興。

    但是你說去幫助東林黨人,那更不可能。

    他們分屬不同流派,至少不親近東林黨。

    兩不相幫,等著看熱鬧便是他們的計劃。

    南直隸貢院,本應當是熱火朝天的鄉試,開門的時候卻看不見人,愣是一個人毛都沒有。

    下邊的門子王大川慌神了,他還以為自己記錯了日子。

    “老二,老二,今天是開考的日子麽?”王大川高聲喊著。

    “是啊,錯不了,趕緊準備好,士子們馬上就要進來了。一會兒學政大人過來,看見你沒準備好,小心吃板子。”

    “老二啊,你他娘的過來看看,這裏可有一個人?”

    老二聞言,趕緊從裏邊跑出來。

    不看不知道,一看也是傻眼了,他娘的,往年烏泱泱的那些學生們呢?

    “這是咋迴事?”老二看著王大川,一臉的不可思議。

    “你問我,我問誰去,你在這等著,我去外邊看看。”王大川一臉鬱悶,他要去看看,那些考生們是不是走錯了方向,去到邊上的寺院,他們門口還有些相似。

    王大川穿過兩道牌坊,總算是聽見人們的吵鬧聲。

    “這他娘的才對麽,怎麽能沒有人呢?”

    他自言自語著,腳底下加快腳步。

    現在將人們迎到門口才是正經事,以前總覺的人多的時候鬧騰,現在沒有人,心裏反倒是不踏實了。

    人啊,果然賤不兮兮的,叫怎麽迴事?

    隻是,當他拐彎看見人群的時候,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的樣子。

    並不是考生們走錯了地方,而是打在一起,似乎在爭吵,激烈的爭吵!

    “我的老皇天,這還了得?一個個都不要考試了?”

    王大川一邊自言自語,一邊趕過去。

    當他趕到現場的時候,發現邊上站著一堆人,正在看著熱鬧。

    為首之人抱著雙臂,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他認識那是誰,是本地的學政,正是負責鄉試的事情。

    考試是他的頭等大事,如果耽誤了,上頭必然會怪罪下來。

    到時候罰俸是小事,很有可能會直接丟掉烏紗帽!

    “大人,咱們不管的麽?”

    王大川趕緊上去見禮,直覺告訴他,這裏邊一定有故事。

    一堆人打在一起,就是他想去解開,都很難做到。

    “不管他們,讓他們自己打吧,你就在此地做個見證就行。不是我不組織考試,是此地學生們禍亂考場無法進行。”

    王大川畢竟不是負責官員,既然主官都讓他看熱鬧,他也懶得搭理此事。

    看了一會兒便知道些端倪,原來是大部分考生都在抵製考試,他們來此的目的有二。

    一個是向朝廷施壓,告訴朝廷的官員,他們不會參與今年的鄉試。

    再一個就是阻止其它考生進考場。

    用為首的人話說,朝廷對讀書人不公平,所以應當罷考。

    既然大部分考生都不考試,那索性大家都不要靠,讓朝廷修改法案。

    初衷不錯,但是很多人根本等不起。

    那些帶頭之人,家境都不錯,雖然不是人人優渥,至少也是比較富裕的家庭。

    硬著頭皮要去參加考試之人,如果今年拿不下鄉試,他們明年就沒有減免租金的優勢。

    此前是手上沒有,考中就能減免。

    比起別人,他們是有優惠而不能使用啊。

    與其和朝廷爭執,不如先拿下優惠減免再說。

    另一方麵,家裏的財力並不能支持他們繼續脫產學習下去,如果還不能看到成績,下一次的鄉試也就不要參加了。

    東林黨人搞串聯的時候,沒有人想到他們,所以這些人在南直隸貢院麵前,是被忽視的群體。

    然而,他們就是想衝破阻攔,都無法辦到。

    東林黨人是有組織的活動,很多人都是帶著家丁和幫手來的。

    目的就是要攔截別人,窮苦人家的讀書人,哪裏有幫手,他們都是孑然一身參加考試,自然也就沒有人幫著。

    即便是用強,最終還是有組織那些人占據上風。

    學政等到下午,眼看還是沒有人能突破。

    見如此,他便津津有味的迴去寫奏章去了。

    學生們罷考可不能怪他,那是因為朝廷的政令讓他們有意見!

    南直隸禦史將密折遞上去的時候,南直隸學政的奏章也到了。

    雙方就同一件事情,順著不同的角度展開。

    禦史的角度自然是學政無所作為,放任此事的發生。

    而學政的意思則是,學生們對朝廷的詔令不滿,如果下次還罷考,那對於國家的科舉將是十分嚴重的打擊,因此要重視此事……

    當然了,學政的言外之意人們都能看出來,是讓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向考生們妥協。

    若是平時,官員們自然會認為學政是在幫助考生們爭取政策。

    但是這一次,大家都知道是怎麽迴事。

    與其說學政是在請求,不如說是幫以自己為首的利益集團在索要權利。

    就是重新獲得稅收優惠,減免稅務的權利。

    同樣送來的還有江浙總督的奏章。

    這是一封請罪的奏疏,內容很簡單,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沒有能及時參與到對罷考的處理當中,沒能及時督促學政處理好此事。

    為此,直接自己請辭接受處罰,讓他去偏遠地區做官,比如說是西域。

    別人不知道,他知道將要麵臨的怒火。

    朝廷耗費多大努力要完成改革,下的本錢是一般人想想不到。

    一個學政,就想借著區區南直隸的考生們要挾朝廷。

    這次開頭,那整個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的事情都會被迫中斷。

    所有的布政使司和州府都會有樣學樣,紛紛要求取消現有的政策,恢複舊製。

    那樣改革的努力將會白費。

    朝廷已經嚐到甜頭,並且別處執行的也很到位,現在去這樣做,無異於以卵擊石。

    泰昌看完三份奏章,並沒有做出任何表態。

    他甚至語氣都沒有什麽變化,神色如常的問道。

    “陛下,南直隸學政這是挾考生令朝廷啊。”方從哲一點都不客氣,直接點出來他的想法。

    看了看泰昌的表情沒有變化,他繼續道,“以前有些將軍,為了軍餉,不惜讓手下人鬧餉。南直隸學政雖然沒有縱容考生罷考,但是他卻不作為,連去請求巡撫甚至總督出兵幹預的事情都不做,可見他心裏是如何思考。”

    別人也是紛紛說到,“學政難辭其咎,我看必須要嚴懲!”

    “不治罪不足以平民憤。如果我們縱容南直隸,其他地方有樣學樣,那將是新政的崩潰。”

    內閣官員們此前一直為財政發愁,已經不止是戶部尚書的事情。

    現在隨著改革,雖然他們的利益也受到損失,但是在新技術和新產業的增長下,人們受益也不少。

    現在一個學政就想利用考生們牽著內閣的鼻子走,他們當然不會同意。

    泰昌心裏當然有些不爽,但因為高興的事情更多,所以對他的影響不大。

    原因有三,一個是三大殿進度飛快,並且看上去比此前更加巍峨;一個是西域戰事出於意料的順利,當然也會高興;再一個是稅製改革全國的進程都很順利,更加高興。

    現在南直隸罷考,或許有影響,但是並非全國的罷考,因此不過是廯疥之患。

    “眾卿說說,準備如何處置?”

    泰昌開始問策。

    “陛下,臣聽聞,有些人阻止別人去參加考試。這樣的人不僅僅是罷考,他們是犯罪,臣以為,將那些阻止別人的人下獄!”熊廷弼在遼東,向來都用重典。

    泰昌覺得,這樣做有些過於苛刻,便繼續說到,“你們呢,也說說。”

    禮部尚書直接說道,“地方督撫們對於此事很是震驚,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臣以為,取消本地三年考試機會。”

    取消考試機會?

    禮部的人更狠……

    泰昌想不到,大臣們一個個比他還激進。

    “李卿,你呢?”

    戶部尚書,次輔李汝華,改革對他的影響最大,泰昌征求他的意見。

    “臣讚同兩位的意見,除此外,應當下發諮文,向百姓們說出真相。因為百姓們得到了實惠,得到便宜,讀書人們沒有辦法掙自己那份掛靠土地的銀錢,便紛紛罷考。百姓們要是怪罪,就怪罪那些得罪他們的讀書人。不過那些被迫之人,能獲得朝廷的優惠稅費。”

    李汝華的意見更加進一步!

    泰昌心理稍微驚訝,卻還在接受範圍內。

    因為沒有意識到,那些行為挑戰最多的,恰好是內閣和六部主官們的權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