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也布不客氣,拿出一份東西說到,“這是方書安他們最近拿出來的東西,叫做《安全生產條例。》”
“在此事上,臣和他們的觀點一致。雖然說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意外,但依舊不能說是大問題。放眼天下,任何時候都有過問題。要找到問題背後的原因,將其解決掉才行。十丈高的建築,在大明本來就是第一個,更何況,他們還是使用的新技術,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出一些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徐光啟的說法,其實代表了大多數人的觀點。
一項新技術從出現到廣泛使用,當中難免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像是煤爐剛出現的時候,可是死了不少人,但是人們不都還在用?
至於督察院那些禦史還有工部的郎中們,不過是因為有著利益糾葛,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有意識的要和方書安做對而已。
徐光啟拿出來的東西,正是方書安他們這幾天趕時間整理出來的一套完整方案。
此前,他們並沒有如此趕時間的修建進度,也沒有這樣的操作方式,這樣也就導致整件事情的組織有問題。
所以說,出現事故,算成意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說上天阻攔,那就有些過分了。
方書安等人吸取教訓之後,製定了現在的操作手冊,裏邊對很多環節都做了細致入微的要求。
比如說,從事類似作業的時候,尤其是在搭建的腳手架以上,不能進行整齊劃一的動作,也不能在一起行走。
要盡可能的減少共振……
“等等,何謂共振?”
泰昌突然開口,打斷正在說話的徐光啟。
他沒想到,皇帝竟然會對這麽一個名詞感興趣。
“陛下,所謂共振,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簡而言之,就是有個東西,他和另一個東西本身震動的條件類似,隻要是達到接近的水平,就會一起震動。共振之下,就會發生很大的偏移,也會導致內部結構的變化,最後就像現在一樣,發生倒塌。”
泰昌並沒有什麽物理知識,想要他明白這樣的專有名詞,實在是為難,不過好在徐光啟說的夠簡明,倒是也能讓大致聽懂。
徐光啟繼續說著,將方書安在下邊的計劃說的清楚。
安全操作,不是憑借一兩個人就能做到的事情,除了做好培訓之外,監管也十分重要。
而對於工地來說,監管措施仍舊匱乏。
雖然此時有工部的人員現場跟蹤,但是他們也沒有專門的操作規範,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
好在,後世都成型的方案直接拿來就能使用,那就是引入監理。
監理不屬於任何一方,他們獨立於官府和建築隊伍,是專門的機構,就是用來檢查施工現場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和違規操作。
雖然說監理的錢是由建築施工方來出,但是付錢的是上層,並不是施工隊伍,目的是防止下層人員偷奸耍滑。
在監理的檢查複核下,讓整個生產在安全的範圍內進行,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聽著徐光啟淡定的說著他們的打算,兩人都感覺臉頰有些燒地荒。
事情雖然是下邊人提出來,再由他們表達出來。他們當初也應該相信那些人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案,隻需要有時間就能闡述。
現在倒好,逼著他們說出來,又是另一個性質。讓別人看來,就是在為難內閣一樣。
而且,還沒有難住人家,可謂說的是對答如流,頭頭是道。難怪人家能淡定的等著,原來早就想好解決的方案。
越是這樣,他們就越是有些懊悔,仍舊感覺臉上無光。
議事結束之後,方從哲慢悠悠的往外走。
李鋕一直在觀察老方的動靜,看見他身邊沒有人,便湊了過去。
“閣老……”
老方一迴頭,看見是李鋕,心知肚明是怎麽一迴事。
“何事啊,李大人。”
“您折煞小人吧,在您麵前,可不敢叫自己大人。”李鋕心有戚戚的說道。
誰知道,老方笑著拍拍他的肩膀,“你做的沒有任何問題,以後還是這樣做。”
還要這樣做?是什麽意思?難道說以後還要和閣老他們做對?
李鋕傻了,閣老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是真的當自己是對手了?
想了想,他決定追上前去說說,並沒有真打算要做對之意。
不過迴頭一想,現在去說,如果閣老真的在氣頭上,那肯定還不如不去。
幾句話搞他現在是更加鬱悶了,走路也慢了許多,如此一來,李汝華在後邊哼哼著小曲上來,看得出他很是高興。
抓不住方從哲,李汝華是內閣次輔,跟他說總可以吧。
“李大人,我等今日……”
“無需解釋,我們都懂。”
怎麽又是一個什麽都懂的?
李鋕剛想問他一句,但是轉念一想,換作另外一句,“你說,閣老是什麽意思?”
“閣老是什麽意思?沒有其他意思啊,就是告訴你們,以後這樣的事情多點也無所謂,那樣才能讓人覺得你們不是一路人。”
難道是要在人前讓兩人的距離顯示的更遠?
似乎也隻有這樣一個解釋了……
李鋕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說法,啟程離開皇宮。
再度複工的實驗樓,跟以往同樣熱火朝天,但是人們幹活的狀態有了本質的區別,在一些關鍵崗位,一人操作一人複核成了常態,手指口述的方式也被帶進來。
在有些人眼裏,他們認為這些事情都是多餘的還會耽誤時間,但是方書安起草安全事項之後,人們都在詬病這一點,有那時間能多做幾個動作。
不過,任由別人怎麽說,方書安都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意識,現在培養的就是意識,早早的形成良好的習慣,比什麽都重要。
或許手指口述這樣的要求,在先行條件下沒有多少用途,等到越來越多的大型設施上來以後,再去培養習慣,就已經晚了。
安全培訓執行以後,在監理和工部雙重巡查之下,工程進展的雖然慢了一點點,但是卻井然有序,沒有此前的隱患。客觀上來說,其實是加快了進度,畢竟隻要與小問題或者是事故,就會耽誤時間。
慢就是快,還是很有道理之言。
內部檢驗合格之後,便邀請工部的人來現場核查。
要說這些人,還真是有骨氣,若是換做商人,自己競爭對手搞出的事情,他們肯定會不屑一顧。
但是工部的這些官吏,還真是有一說一,是什麽就是什麽。
鋼混結構的牢固程度,自然不是金絲楠木主體能夠比拚的。
幾個工部郎中站在撤去盒子板的殿內,感歎不已,要是換做傳統工藝,從備料到搭建完畢,半年都是快的,看看人家,不到一個月,主體都完成了。
眾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在事實麵前,即便是有一兩個人想要耍心眼都不成。
工部遞交的報告,對等比例樣本建設的很滿意,他們到處都在表揚方書安和他的鋼混機構。
如此一來,那些沒見過的人更納悶,難道說工部都被收買了?不然他們此前還在爭執的厲害,現在這就改變主意?
一定是被收買了!
不管其他官員們怎麽想,建築本身通過驗收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朝廷爭執決定,啟動三大殿修建事宜,將會按照工程進度,分批付款。
在首筆錢到位之後,他們就會趕赴宮中,開展建設。
主體要求在入冷前完工,其他細節要求在來年夏天雨季來臨的時候完成。
給的工期不算長,但是也不能說短。
畢竟他們造一個實驗建築,用了也不過一個月時間。
三大殿其他東西都是現成的,連地基都不需要重新修建,畢竟此前的台座可以說是十分結實,用作水泥澆築的話,相互需要進行定點加強就行,比如說在一些圈梁部位打下去一些柱式地基。
眾人還在完善這設計方案和圖紙,另一個重磅消息接踵而至。
泰昌正式宣布,朱由校獲封太子,督辦三大殿事宜!
消息來得很快,人們有點沒反應過來,甚至還有些懵。並不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朱由校封為太子的消息。
而是獲封當天就直接給太子委任了差事,雖然不是什麽特別重大的事情,但是督造三大殿,也是對個人的看重。
負責修建和督辦是完全兩個概念,想在嘉靖朝,負責督辦的是當朝紅人,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小閣老,嚴世蕃。
所以說,立太子是泰昌不得不做的事情話,再讓其督辦三大殿的建設,就向眾人展示另一個信號,也就是他對太子的重視而不僅僅是敷衍。
在這個重大消息之下,另一個消息沒有人重視。
因為太子監工的事情是,實在是太吸引人眼球。
由監稅司從頭開始,跟蹤整個工程的花費,並且將對所有的消耗進行財務核算!
除了方書安以及內閣和一些清楚內情的人,沒有其他人會意識到此事的價值。也就是在他的開展下,大明的公眾項目總算是有一個公平的監督機關來執行,這對整個大明的財稅體製的影響極為深遠。
紫光閣,泰昌在座位上認真的看著財務審計方案,為他們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
多好的辦法啊,都是自己臣子想出來的。
“李卿,這是方書安的辦法吧。”泰昌敲著手裏的奏章,笑眯眯的問道。
“陛下,您說的沒錯,正是書安提出來的方案。”
李汝華迴答的恭恭敬敬。
“陛下,也不全是,書安隻是提出來一個觀點,重要的細節還是由戶部和監稅司做出來的。”
老方知道戶部也付出了很多辛苦,雖說按照實際,肯定是方書安的主意占據主要位置,但是他說出來肯定還是要將戶部的功勞帶上。花花轎子眾人抬,要一個人吃獨食,那不可能。
“好了,朕知道,你啊,別人要是家裏的小子立功,恨不得讓全天下都知道,你倒好,明明是自己孫子的功勞,非要掖著藏著,怎麽得,難道還要怕別人說他鋒芒畢露不行?”
“陛下,木秀於林,終歸不是好事。隻要事情對國家有利,就算不給他又能如何。再者說,他人在此事上努力頗多,並非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方從哲已經清楚泰昌的風格,他是絕對務實性的皇帝,不需要專門溜須拍馬,有什麽話喜歡直接說出來。這樣的性格,跟上一個萬曆是天壤之別。
所以啊,他才不擔心泰昌會將自己孫子的功勞記在別人頭上。
太子獲得名分,最高興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張嫣。
這個出身一般的女人,馬上就要成為帝國的太子妃,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母儀天下的六宮之主。
要說張嫣,相貌自然是沒的說,隻是在曆史上的風評,因為天啟走的早,所以有些奇怪的傳說。
朱由校見過一麵之後還是對這個姑娘很在意,畢竟,男人有幾個不是顏控的?
張嫣的相貌在畫像裏不是最佳,但是本人絕對是極美的那個。
中間的門道,朱由校還是清楚的,此前他還算是皇室底層的時候。對下邊太監的做法很是清楚,如今即便是身居高位,還是能想到張嫣的畫像上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對於朱由校來說,他最高興的事情不是別的,正是督造三大殿,方書安清楚的很,那對於他來說,絕對是耗子掉進米缸的那種。
自從接到督辦三大殿的事情,他除了上課,跟著師傅們學習,就是在施工現場。
以前是他自己想玩,方書安讓他使勁克製著。現在好了,身邊有現場,還需要去琢磨什麽?
工部的郎中帶著人在查看現場的條件,結合設計圖,看看是否合用。朱由校一點也不閑著,同樣站在一旁,聽他們分析。最關鍵的是,他說出的東西一點都不外行,有著很重要的價值。對此,不管是工部官員還是劉青,都很是歎服。他們不知道朱由校此前的愛好,還以為太子做了很多功課。
對朱由校的崇拜是發自內心,看看人家太子,為了份差事,都能很好的要求自己,還有什麽理由幹不好?
一行人在建極殿基座上討論,泰昌剛好帶著王安和一眾護衛路過,看見他們的架勢,便阻止了王安要喊的架勢。“別急,看看他們在幹什麽。”
“在此事上,臣和他們的觀點一致。雖然說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意外,但依舊不能說是大問題。放眼天下,任何時候都有過問題。要找到問題背後的原因,將其解決掉才行。十丈高的建築,在大明本來就是第一個,更何況,他們還是使用的新技術,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出一些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徐光啟的說法,其實代表了大多數人的觀點。
一項新技術從出現到廣泛使用,當中難免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像是煤爐剛出現的時候,可是死了不少人,但是人們不都還在用?
至於督察院那些禦史還有工部的郎中們,不過是因為有著利益糾葛,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有意識的要和方書安做對而已。
徐光啟拿出來的東西,正是方書安他們這幾天趕時間整理出來的一套完整方案。
此前,他們並沒有如此趕時間的修建進度,也沒有這樣的操作方式,這樣也就導致整件事情的組織有問題。
所以說,出現事故,算成意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說上天阻攔,那就有些過分了。
方書安等人吸取教訓之後,製定了現在的操作手冊,裏邊對很多環節都做了細致入微的要求。
比如說,從事類似作業的時候,尤其是在搭建的腳手架以上,不能進行整齊劃一的動作,也不能在一起行走。
要盡可能的減少共振……
“等等,何謂共振?”
泰昌突然開口,打斷正在說話的徐光啟。
他沒想到,皇帝竟然會對這麽一個名詞感興趣。
“陛下,所謂共振,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簡而言之,就是有個東西,他和另一個東西本身震動的條件類似,隻要是達到接近的水平,就會一起震動。共振之下,就會發生很大的偏移,也會導致內部結構的變化,最後就像現在一樣,發生倒塌。”
泰昌並沒有什麽物理知識,想要他明白這樣的專有名詞,實在是為難,不過好在徐光啟說的夠簡明,倒是也能讓大致聽懂。
徐光啟繼續說著,將方書安在下邊的計劃說的清楚。
安全操作,不是憑借一兩個人就能做到的事情,除了做好培訓之外,監管也十分重要。
而對於工地來說,監管措施仍舊匱乏。
雖然此時有工部的人員現場跟蹤,但是他們也沒有專門的操作規範,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
好在,後世都成型的方案直接拿來就能使用,那就是引入監理。
監理不屬於任何一方,他們獨立於官府和建築隊伍,是專門的機構,就是用來檢查施工現場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和違規操作。
雖然說監理的錢是由建築施工方來出,但是付錢的是上層,並不是施工隊伍,目的是防止下層人員偷奸耍滑。
在監理的檢查複核下,讓整個生產在安全的範圍內進行,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聽著徐光啟淡定的說著他們的打算,兩人都感覺臉頰有些燒地荒。
事情雖然是下邊人提出來,再由他們表達出來。他們當初也應該相信那些人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案,隻需要有時間就能闡述。
現在倒好,逼著他們說出來,又是另一個性質。讓別人看來,就是在為難內閣一樣。
而且,還沒有難住人家,可謂說的是對答如流,頭頭是道。難怪人家能淡定的等著,原來早就想好解決的方案。
越是這樣,他們就越是有些懊悔,仍舊感覺臉上無光。
議事結束之後,方從哲慢悠悠的往外走。
李鋕一直在觀察老方的動靜,看見他身邊沒有人,便湊了過去。
“閣老……”
老方一迴頭,看見是李鋕,心知肚明是怎麽一迴事。
“何事啊,李大人。”
“您折煞小人吧,在您麵前,可不敢叫自己大人。”李鋕心有戚戚的說道。
誰知道,老方笑著拍拍他的肩膀,“你做的沒有任何問題,以後還是這樣做。”
還要這樣做?是什麽意思?難道說以後還要和閣老他們做對?
李鋕傻了,閣老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是真的當自己是對手了?
想了想,他決定追上前去說說,並沒有真打算要做對之意。
不過迴頭一想,現在去說,如果閣老真的在氣頭上,那肯定還不如不去。
幾句話搞他現在是更加鬱悶了,走路也慢了許多,如此一來,李汝華在後邊哼哼著小曲上來,看得出他很是高興。
抓不住方從哲,李汝華是內閣次輔,跟他說總可以吧。
“李大人,我等今日……”
“無需解釋,我們都懂。”
怎麽又是一個什麽都懂的?
李鋕剛想問他一句,但是轉念一想,換作另外一句,“你說,閣老是什麽意思?”
“閣老是什麽意思?沒有其他意思啊,就是告訴你們,以後這樣的事情多點也無所謂,那樣才能讓人覺得你們不是一路人。”
難道是要在人前讓兩人的距離顯示的更遠?
似乎也隻有這樣一個解釋了……
李鋕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說法,啟程離開皇宮。
再度複工的實驗樓,跟以往同樣熱火朝天,但是人們幹活的狀態有了本質的區別,在一些關鍵崗位,一人操作一人複核成了常態,手指口述的方式也被帶進來。
在有些人眼裏,他們認為這些事情都是多餘的還會耽誤時間,但是方書安起草安全事項之後,人們都在詬病這一點,有那時間能多做幾個動作。
不過,任由別人怎麽說,方書安都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意識,現在培養的就是意識,早早的形成良好的習慣,比什麽都重要。
或許手指口述這樣的要求,在先行條件下沒有多少用途,等到越來越多的大型設施上來以後,再去培養習慣,就已經晚了。
安全培訓執行以後,在監理和工部雙重巡查之下,工程進展的雖然慢了一點點,但是卻井然有序,沒有此前的隱患。客觀上來說,其實是加快了進度,畢竟隻要與小問題或者是事故,就會耽誤時間。
慢就是快,還是很有道理之言。
內部檢驗合格之後,便邀請工部的人來現場核查。
要說這些人,還真是有骨氣,若是換做商人,自己競爭對手搞出的事情,他們肯定會不屑一顧。
但是工部的這些官吏,還真是有一說一,是什麽就是什麽。
鋼混結構的牢固程度,自然不是金絲楠木主體能夠比拚的。
幾個工部郎中站在撤去盒子板的殿內,感歎不已,要是換做傳統工藝,從備料到搭建完畢,半年都是快的,看看人家,不到一個月,主體都完成了。
眾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在事實麵前,即便是有一兩個人想要耍心眼都不成。
工部遞交的報告,對等比例樣本建設的很滿意,他們到處都在表揚方書安和他的鋼混機構。
如此一來,那些沒見過的人更納悶,難道說工部都被收買了?不然他們此前還在爭執的厲害,現在這就改變主意?
一定是被收買了!
不管其他官員們怎麽想,建築本身通過驗收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朝廷爭執決定,啟動三大殿修建事宜,將會按照工程進度,分批付款。
在首筆錢到位之後,他們就會趕赴宮中,開展建設。
主體要求在入冷前完工,其他細節要求在來年夏天雨季來臨的時候完成。
給的工期不算長,但是也不能說短。
畢竟他們造一個實驗建築,用了也不過一個月時間。
三大殿其他東西都是現成的,連地基都不需要重新修建,畢竟此前的台座可以說是十分結實,用作水泥澆築的話,相互需要進行定點加強就行,比如說在一些圈梁部位打下去一些柱式地基。
眾人還在完善這設計方案和圖紙,另一個重磅消息接踵而至。
泰昌正式宣布,朱由校獲封太子,督辦三大殿事宜!
消息來得很快,人們有點沒反應過來,甚至還有些懵。並不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朱由校封為太子的消息。
而是獲封當天就直接給太子委任了差事,雖然不是什麽特別重大的事情,但是督造三大殿,也是對個人的看重。
負責修建和督辦是完全兩個概念,想在嘉靖朝,負責督辦的是當朝紅人,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小閣老,嚴世蕃。
所以說,立太子是泰昌不得不做的事情話,再讓其督辦三大殿的建設,就向眾人展示另一個信號,也就是他對太子的重視而不僅僅是敷衍。
在這個重大消息之下,另一個消息沒有人重視。
因為太子監工的事情是,實在是太吸引人眼球。
由監稅司從頭開始,跟蹤整個工程的花費,並且將對所有的消耗進行財務核算!
除了方書安以及內閣和一些清楚內情的人,沒有其他人會意識到此事的價值。也就是在他的開展下,大明的公眾項目總算是有一個公平的監督機關來執行,這對整個大明的財稅體製的影響極為深遠。
紫光閣,泰昌在座位上認真的看著財務審計方案,為他們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
多好的辦法啊,都是自己臣子想出來的。
“李卿,這是方書安的辦法吧。”泰昌敲著手裏的奏章,笑眯眯的問道。
“陛下,您說的沒錯,正是書安提出來的方案。”
李汝華迴答的恭恭敬敬。
“陛下,也不全是,書安隻是提出來一個觀點,重要的細節還是由戶部和監稅司做出來的。”
老方知道戶部也付出了很多辛苦,雖說按照實際,肯定是方書安的主意占據主要位置,但是他說出來肯定還是要將戶部的功勞帶上。花花轎子眾人抬,要一個人吃獨食,那不可能。
“好了,朕知道,你啊,別人要是家裏的小子立功,恨不得讓全天下都知道,你倒好,明明是自己孫子的功勞,非要掖著藏著,怎麽得,難道還要怕別人說他鋒芒畢露不行?”
“陛下,木秀於林,終歸不是好事。隻要事情對國家有利,就算不給他又能如何。再者說,他人在此事上努力頗多,並非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方從哲已經清楚泰昌的風格,他是絕對務實性的皇帝,不需要專門溜須拍馬,有什麽話喜歡直接說出來。這樣的性格,跟上一個萬曆是天壤之別。
所以啊,他才不擔心泰昌會將自己孫子的功勞記在別人頭上。
太子獲得名分,最高興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張嫣。
這個出身一般的女人,馬上就要成為帝國的太子妃,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母儀天下的六宮之主。
要說張嫣,相貌自然是沒的說,隻是在曆史上的風評,因為天啟走的早,所以有些奇怪的傳說。
朱由校見過一麵之後還是對這個姑娘很在意,畢竟,男人有幾個不是顏控的?
張嫣的相貌在畫像裏不是最佳,但是本人絕對是極美的那個。
中間的門道,朱由校還是清楚的,此前他還算是皇室底層的時候。對下邊太監的做法很是清楚,如今即便是身居高位,還是能想到張嫣的畫像上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對於朱由校來說,他最高興的事情不是別的,正是督造三大殿,方書安清楚的很,那對於他來說,絕對是耗子掉進米缸的那種。
自從接到督辦三大殿的事情,他除了上課,跟著師傅們學習,就是在施工現場。
以前是他自己想玩,方書安讓他使勁克製著。現在好了,身邊有現場,還需要去琢磨什麽?
工部的郎中帶著人在查看現場的條件,結合設計圖,看看是否合用。朱由校一點也不閑著,同樣站在一旁,聽他們分析。最關鍵的是,他說出的東西一點都不外行,有著很重要的價值。對此,不管是工部官員還是劉青,都很是歎服。他們不知道朱由校此前的愛好,還以為太子做了很多功課。
對朱由校的崇拜是發自內心,看看人家太子,為了份差事,都能很好的要求自己,還有什麽理由幹不好?
一行人在建極殿基座上討論,泰昌剛好帶著王安和一眾護衛路過,看見他們的架勢,便阻止了王安要喊的架勢。“別急,看看他們在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