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內,此時忙成一團,萬曆皇帝搬家在即,太監宮女們都在收拾著東西。

    李恩雖然仍舊是名義上的掌印太監,但是他已經將權利基本交給王安。

    這個當年他看好的年輕人,等到步入中年以後,終於有機會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時光啊,總是那麽奇妙。

    別人在忙的腳不沾地,一老一中兩人卻在殿外的連廊上站著,不約而同的盯著藍天,都不言語。

    此時,無聲勝有聲。

    良久,還是李恩先開口。

    “王安,萬曆爺剛登基時候,我不過是宮裏的小太監,當時他老人家沒有多少實權,都是馮保和李太後以及張大人說了算。

    後來,張大人撒手歸西,總算是有了實權,憋了想要好生大幹一場的勁頭終於能施展,而且,幹的也算漂亮,後來啊,就是因為太子的事情,爭來爭去,幾十年沒有上朝。

    咱們的太子……啊,不是,應該是萬歲爺,看上去比當年的萬曆爺勁頭不差,隻是不知道將來……所謂伴君如伴虎,以前你是東宮大伴,上邊還有萬曆爺,還有我們這些老不死的撐著,以後,就是萬歲爺和你們商議國家大事了,你做好準備了麽?”

    李恩一番話,更像是在正式轉移手裏的權力,同時也是在告誡。

    “您說的哪裏話,您還是春秋鼎盛,還能幫著萬歲爺料理事情呢,孩兒們還都唯您馬首是瞻。”

    王安將自己位置放的很低,李恩畢竟是後來上位的掌印太監,要說他老,還真說不過去。

    “你啊,不需如此謹慎,我又不是試探與你,一朝天子一朝臣,萬歲爺上位,我等老不死的當然要知趣的離去。

    再者說,萬曆爺那裏,還要等著老奴陪伴呢,所以你放心吧,以後這宮裏,都是你說了算,該走不走的老妖怪,惹人厭煩。以後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好自為之吧。做馮保還是做陳炬,都由你自己啊。”

    說完,李恩揮揮拂塵,自顧自的去了。

    言盡於此,話說再多,就有說教的意思了,王安願不願意聽,還是兩迴事。

    再者說,人都是善變的,最開始的時候,馮保也不是非要成為一個權焰滔天的太監。

    至少李恩他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堪堪合格的掌印太監,要說多出色,自然是談不上。

    以王安的資質,想要成為下一個陳炬,恐怕很難,但是隻要不是拖大明的後腿,李恩就已經謝天謝地。

    兩個權力核心太監交接完畢後,王安便看見匆匆趕來的徐光啟。

    要說這徐大人,當真是個異數,原本在朝廷,不過是一個邊緣人物,並且由於他信奉異教,所以也沒有多少誌同道合的同僚。

    誰知道在閣老建議下,成為世子師傅以後,地位反倒是水漲船高。

    尤其是在向還是太子殿下的朱常洛獻上幾樣寶貝之後,受到的寵信更是直線上漲,能跑到這裏奏事的,目前兩個巴掌都能數的過來。

    陛下的紅人,王安不敢怠慢,快步迎了上去。

    徐光啟讓過幾個搬著重物的小太監,看見不遠處的王安,忙招唿道,“王公公,陛下在殿內?在下有事啟奏。”

    “您來的正好,方才陛下叫閣老進去議事,現在想必已經差不離了,我去通報。”

    “有勞王公公。”

    看著王安殷勤的態度,徐光啟也是在心中歎氣,機緣啊,真是耐人尋味,要不是閣老推薦他成為世子師傅,哪裏有機會接觸朱常洛?沒有方書安獻上的幾個東西?哪有他今日的地位?

    此前還在天津衛的時候,根本不敢想,竟然能成為直接入內奏事的官員之一,而在未來的掌印太監還能對他如此客氣。

    時也命也啊!

    按理說,皇帝與閣老議事,是不會傳閑雜人等的,但是徐光啟等來的還真是皇帝批準入內的消息。

    難道是什麽事情涉及到自己?

    老徐在心裏默默問著。

    兩人並未在正殿議事,而是在配殿的暖閣,正殿那麽大,君臣離得遠,說話都費勁,不像是暖閣,也就是個大點的房間,君臣分坐或者一站一坐就把事情說了。

    行禮完畢,老徐站在一旁,靜待朱常洛開口。

    “來,給徐大人看座。”泰昌沒有他爹那麽大架子,該給座位時候不會刻意讓人站著。

    “徐大人莫要拘謹,就像我在東宮時候那般即可。”朱常洛說到。

    話雖如此,徐光啟聽聽也就是了,現在畢竟是皇帝,可不是當初的太子,再像過去那樣,指定沒有好果子吃。

    “是,陛下。”嘴上這樣說著,但是實際行動不可能照做。

    “方才與閣老,恰好說到兩件事情,剛好王安說你來,便讓你來一同議議。”

    一同議議?

    看來是真的有什麽事情牽扯到他。

    “陛下您盡管吩咐,微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徐光啟表態到。

    “那最好不過,其一,就是太醫院和方書安的意氣之爭,就是關於小蟲子一說,你作何感想?其二便是遼東,熊廷弼上折子說,還需要至少十萬戶民眾,才能滿足他們拓荒的需求,但是如此一來,大明必然需要更多的軍隊,一方麵是保護墾荒的農人,一方麵則是往關內運送糧食,如何運更便捷?”

    朱常洛說完,便是期待的看著他。

    看上去是兩個事情,其實是三個問題。

    關於方書安致病源的說法,徐光啟也是持懷疑態度,不過利瑪竇曾經與他說過,西方人對人體的認識更加充分,比之中華傳統醫學,對人體構造更加了解。

    而且,還有相關書籍,可惜,利瑪竇並沒有帶來,因此徐光啟也隻是有個概念。

    但是關於疫病致病源一說,方書安的觀點的確很新鮮,如果他真能找到傳說中的小蟲子,按照利瑪竇對於西方醫學的闡述,中華醫學將會大踏步的超過。

    而且,方書安這小子已經無數次證明了他說的事情都能成功,所以,相比別人,他更加信任方書安一些。

    至於派出去多少軍隊,並不是皇帝所關心的,他更加關心的應該是軍隊的裝備才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