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貴妃想過他們可能采取的措施,卻沒想到是拉己方下水。
這就是有些近似於無賴打架了,明明一方是會武術的老手,一方是隻會黑虎掏心的盲流。
哪知道雙方對陣,盲流可不會老實的比拳腳,而是怎麽能贏怎麽來。
方才還誌得意滿的黃猛,這會兒像是霜打的蘿卜,蔫了。
“娘娘,這些人也太狠了……”
“他們不狠,也到不了今天的位置,別怕,這才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頭!”
謠言從來不是殺傷的主要目的,畢竟靠嘴能罵死人的時候,少之又少。
最關鍵的是對謠言的反應,當年的衛太子劉據,不就是因為抗不住謠言的禍害,最後起兵攻伐,才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現在,有謠言針對她鄭貴妃以及福王朱常洵,當然不是好事情,不過也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候。
若是太子堅持不住,有了動作,那才是鄭貴妃以及背後勢力最想看到的事情。
……
這一日是方從哲當值,他麵不改色的在暖閣前廳坐下來,翻閱著篩選出來的奏章,挑選其中重要的做出迴複,再交給李恩批紅。
現在是非常時期,原本至少需要萬曆過目,這會兒都免了,除非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才會去打擾萬曆。
方書安的看到的折子,已經經過一輪挑選,來自各部的奏章,會被先行發下去自行決定。
畢竟內閣隻有他一人,沒有人幫著篩選的話,工作量過於大了。
暖閣前廳搬過來幾張桌子,與內閣規製相同,基本上相當於將內閣的作用搬了過來。
書案之上,幾隻熏香爐青煙嫋嫋,不是伴隨著翻動奏折的聲音,除此之外,鮮有餘聲。
原本負責整理文書的刀筆吏,也換作司禮監的宦官們,畢竟,裏邊有萬曆皇帝。
李鋕今日有些異樣,隻見他桌案上的香爐煙暈都要比平日裏淩亂。
那些煙氣一會兒盤旋,一會兒散作一片,似乎顯示著主人同樣焦躁的內心。
他翻著禦史們上來的本子,不時瞟一眼方從哲,一會兒功夫,不知道瞥了多少眼。
“說罷,多少人彈劾我?”
方從哲已經發現異常,丟下手裏的奏章問道。
“閣老,說句不好聽的,您應該問問,有幾個沒有的……”
李鋕無奈地說到。
若是按照常理,確實需要避嫌在家。
現在仍然進宮,禦史們當然盯著,一窩蜂的撲上來。
這樣的事情,就是身為左都禦史的李鋕要攔,都攔不住。
“閣老,這些折子,我看就壓下去吧。”李鋕倒是通情達理,你們有寫奏章的自由,他們也有篩選並且留中不發的自由。
“壓下去?現在壓下去,明天會冒頭更多!你也是從禦史過來的,年輕時候頭硬如鐵,老夫能夠理解。”方從哲說著。
“但是他們也太分不清形式了,現在大明的情況,怎麽能缺少您?”
李鋕不和禦史們站在一條戰線的原因就是在這裏,現在天子臥榻,內閣隻有一人,若是他現在真的請罪在家,那事情真的就難以處理了。
“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內情,也不知道看上去風光的大明,實則危險至極,稍有不慎就是內外皆傷的局麵!今日除了你還有誰?”老方淡淡地說著。
“崔尚書,不過他會晚些到來。”
“那就等著崔尚書,讓他來向陛下提吧!”方從哲說著。
“大人,真的要像奪情那般?那對您的名聲損害非常啊,當年張……的事情曆曆在目。”李鋕說著,頓了一頓,終於還是沒有將那個名字說出來。
萬曆初年,在一條鞭法推行的重要時刻,張居正父親病逝,按規矩,他需要迴鄉守孝三年。
但是極為重要的情況下,如果真的放棄改革迴去,等到迴來的時候,天時地利都不在,根本不可能成功。
經過一番策劃之下,張居正便自導自演了奪情的戲碼。
經過幾次操縱,他便堂而皇之的留下來,主持改革,將守孝之事略過。
雖然從改革上來說,張居正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成功的為大明實現中興。
但是造成的後果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廣大讀書人對張居正的批評。
作為習孔孟之道的讀書人,竟然不孝,那怎麽說的過去?
於是乎,奪情之事,變成了他一生難以抹去的黑點。
甚至就是在死後,也揪著奪情一事不放。
李鋕沒有提此事,就是這麽個原因。
現在即便是老方想撂挑子不幹,他都不會同意,要不是有這麽一位人物在,中樞早就散了。
但是暫不迴避的事情他又不能先提起,表麵上看是幫了暫時的忙,但是對後邊造成的影響也十分巨大。
所以,還是方從哲自己提起此事,早有其他人上奏折就是。
“崔尚書,不知他是否願意上奏章……”李鋕突然想到什麽,說到。
“崔大人要是不上,遼東的事情他自己解決,我可不給他擦這個腚。要不是有我家那傻孫子誤打誤撞的建議,他現在還在為建奴焦頭爛額。”
方從哲眼睛一瞪,說著。
當然,李鋕的意思不是說崔景榮不管,而是怕他和自己一樣,擔心事情影響方從哲的名聲。
“我知道你的意思,先將事情辦妥,管它身後洪水滔天。此事不能耽擱,但凡事經曆過朝堂大事之人都清楚。至於那些不了解的百姓,任由他們評說吧。”
方從哲說著,好像事情的主人公不是自己一樣。
李鋕當然清楚,不迴避一事成功之後,對方家後代影響甚大。若是皇帝不做特殊照顧的話,他的後代再想成為高官顯宦就很難了。
尤其是現在,還有方書安這等天才的存在。
等於是人為的給他設置一個障礙。
“莫要猶豫,此事就這麽辦,等到崔尚書一到,便上書請命!”
“方大人,您為大明做的一切,後人必將銘記!”
李鋕深深一禮,表達著內心最真實的敬佩。
方從哲看看他,隻是笑笑,露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
崔景榮聞聽李鋕的話,也是十分感佩。
要說方從哲是官迷,那是很難令人信服的事情。
畢竟山東災難之前,他就已經實打實的辭請,後來便是賑災和遼東事情接二連三。
尋常人處理好一個,便能在青史留名。
但是若一個處理不好,可就是千古罵名。
方從哲不但將各個事情理順的很好,更是沒有傷筋動骨到大明的根基。
眼下,他還在為此事冒險和擔負罵名,固然有為其孫子鋪路的心思在其中,但是負麵影響可就遠遠大於帶來的收益。
萬曆榻前,崔景榮好李鋕恭敬的站著,方從哲站在上首處,李恩在下首。
李鋕將崔尚書為方從哲暫不迴避之事說出來,等待著萬曆的判斷。
此刻的三人,心跳俱是快成了一條線……
這就是有些近似於無賴打架了,明明一方是會武術的老手,一方是隻會黑虎掏心的盲流。
哪知道雙方對陣,盲流可不會老實的比拳腳,而是怎麽能贏怎麽來。
方才還誌得意滿的黃猛,這會兒像是霜打的蘿卜,蔫了。
“娘娘,這些人也太狠了……”
“他們不狠,也到不了今天的位置,別怕,這才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頭!”
謠言從來不是殺傷的主要目的,畢竟靠嘴能罵死人的時候,少之又少。
最關鍵的是對謠言的反應,當年的衛太子劉據,不就是因為抗不住謠言的禍害,最後起兵攻伐,才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現在,有謠言針對她鄭貴妃以及福王朱常洵,當然不是好事情,不過也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候。
若是太子堅持不住,有了動作,那才是鄭貴妃以及背後勢力最想看到的事情。
……
這一日是方從哲當值,他麵不改色的在暖閣前廳坐下來,翻閱著篩選出來的奏章,挑選其中重要的做出迴複,再交給李恩批紅。
現在是非常時期,原本至少需要萬曆過目,這會兒都免了,除非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才會去打擾萬曆。
方書安的看到的折子,已經經過一輪挑選,來自各部的奏章,會被先行發下去自行決定。
畢竟內閣隻有他一人,沒有人幫著篩選的話,工作量過於大了。
暖閣前廳搬過來幾張桌子,與內閣規製相同,基本上相當於將內閣的作用搬了過來。
書案之上,幾隻熏香爐青煙嫋嫋,不是伴隨著翻動奏折的聲音,除此之外,鮮有餘聲。
原本負責整理文書的刀筆吏,也換作司禮監的宦官們,畢竟,裏邊有萬曆皇帝。
李鋕今日有些異樣,隻見他桌案上的香爐煙暈都要比平日裏淩亂。
那些煙氣一會兒盤旋,一會兒散作一片,似乎顯示著主人同樣焦躁的內心。
他翻著禦史們上來的本子,不時瞟一眼方從哲,一會兒功夫,不知道瞥了多少眼。
“說罷,多少人彈劾我?”
方從哲已經發現異常,丟下手裏的奏章問道。
“閣老,說句不好聽的,您應該問問,有幾個沒有的……”
李鋕無奈地說到。
若是按照常理,確實需要避嫌在家。
現在仍然進宮,禦史們當然盯著,一窩蜂的撲上來。
這樣的事情,就是身為左都禦史的李鋕要攔,都攔不住。
“閣老,這些折子,我看就壓下去吧。”李鋕倒是通情達理,你們有寫奏章的自由,他們也有篩選並且留中不發的自由。
“壓下去?現在壓下去,明天會冒頭更多!你也是從禦史過來的,年輕時候頭硬如鐵,老夫能夠理解。”方從哲說著。
“但是他們也太分不清形式了,現在大明的情況,怎麽能缺少您?”
李鋕不和禦史們站在一條戰線的原因就是在這裏,現在天子臥榻,內閣隻有一人,若是他現在真的請罪在家,那事情真的就難以處理了。
“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內情,也不知道看上去風光的大明,實則危險至極,稍有不慎就是內外皆傷的局麵!今日除了你還有誰?”老方淡淡地說著。
“崔尚書,不過他會晚些到來。”
“那就等著崔尚書,讓他來向陛下提吧!”方從哲說著。
“大人,真的要像奪情那般?那對您的名聲損害非常啊,當年張……的事情曆曆在目。”李鋕說著,頓了一頓,終於還是沒有將那個名字說出來。
萬曆初年,在一條鞭法推行的重要時刻,張居正父親病逝,按規矩,他需要迴鄉守孝三年。
但是極為重要的情況下,如果真的放棄改革迴去,等到迴來的時候,天時地利都不在,根本不可能成功。
經過一番策劃之下,張居正便自導自演了奪情的戲碼。
經過幾次操縱,他便堂而皇之的留下來,主持改革,將守孝之事略過。
雖然從改革上來說,張居正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成功的為大明實現中興。
但是造成的後果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廣大讀書人對張居正的批評。
作為習孔孟之道的讀書人,竟然不孝,那怎麽說的過去?
於是乎,奪情之事,變成了他一生難以抹去的黑點。
甚至就是在死後,也揪著奪情一事不放。
李鋕沒有提此事,就是這麽個原因。
現在即便是老方想撂挑子不幹,他都不會同意,要不是有這麽一位人物在,中樞早就散了。
但是暫不迴避的事情他又不能先提起,表麵上看是幫了暫時的忙,但是對後邊造成的影響也十分巨大。
所以,還是方從哲自己提起此事,早有其他人上奏折就是。
“崔尚書,不知他是否願意上奏章……”李鋕突然想到什麽,說到。
“崔大人要是不上,遼東的事情他自己解決,我可不給他擦這個腚。要不是有我家那傻孫子誤打誤撞的建議,他現在還在為建奴焦頭爛額。”
方從哲眼睛一瞪,說著。
當然,李鋕的意思不是說崔景榮不管,而是怕他和自己一樣,擔心事情影響方從哲的名聲。
“我知道你的意思,先將事情辦妥,管它身後洪水滔天。此事不能耽擱,但凡事經曆過朝堂大事之人都清楚。至於那些不了解的百姓,任由他們評說吧。”
方從哲說著,好像事情的主人公不是自己一樣。
李鋕當然清楚,不迴避一事成功之後,對方家後代影響甚大。若是皇帝不做特殊照顧的話,他的後代再想成為高官顯宦就很難了。
尤其是現在,還有方書安這等天才的存在。
等於是人為的給他設置一個障礙。
“莫要猶豫,此事就這麽辦,等到崔尚書一到,便上書請命!”
“方大人,您為大明做的一切,後人必將銘記!”
李鋕深深一禮,表達著內心最真實的敬佩。
方從哲看看他,隻是笑笑,露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
崔景榮聞聽李鋕的話,也是十分感佩。
要說方從哲是官迷,那是很難令人信服的事情。
畢竟山東災難之前,他就已經實打實的辭請,後來便是賑災和遼東事情接二連三。
尋常人處理好一個,便能在青史留名。
但是若一個處理不好,可就是千古罵名。
方從哲不但將各個事情理順的很好,更是沒有傷筋動骨到大明的根基。
眼下,他還在為此事冒險和擔負罵名,固然有為其孫子鋪路的心思在其中,但是負麵影響可就遠遠大於帶來的收益。
萬曆榻前,崔景榮好李鋕恭敬的站著,方從哲站在上首處,李恩在下首。
李鋕將崔尚書為方從哲暫不迴避之事說出來,等待著萬曆的判斷。
此刻的三人,心跳俱是快成了一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