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岷王朱雍槺與閣首張煌言一道,領著千餘人的建築隊伍,帶上大批的建築物料,前往暹羅七岩,在當地興建鹽場。
由於已有朱慈煊的早期歸劃,又有充足的物料與人力,鹽場的籌建工作,倒是十分的順利,不過三個月的時間,便已初成規模。
不出朱慈煊所料,在鹽場將要建好之際,朱雍槺那邊傳來消息,說暹羅人果然對他們使用的水泥極有興趣,已特意派人過來,商談購買水泥事項。
聞得消息的朱慈煊,自是十分高興。
因為此時,為了滿足市場的預期需求以及自己的建設需要,龍州水泥廠的產能早已擴大了數倍,現已可充分滿足自己使用與對外銷售的需求。因此,若是將大批生產的水泥,用來對暹羅進行銷售,卻是完全沒問題了。
於是,朱慈煊立即將大批生產的水泥,除了自家運輸到暹羅進行銷售之外,還讓商隊也來大量購買,讓他們也來分一杯羹,將所生產的水泥,銷售至南掌越南等國。
朱慈煊設計的定價,是一桶100斤的水泥,出廠價為1兩銀子。由於這些水泥,下麵的工人基本全部是俘虜勞工,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外,完全不需要支付任何工資。故其生產製造的成本,隻包括運上麵主管的薪資,諸如石灰石、粘土、木炭等原材料費用,運輸費用、損耗費用,用於包裝的木桶、油袋等費用,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一包100斤的水泥生產成本,總不共過是三錢銀子。
故而哪怕僅僅是出廠價,朱慈煊便可盡賺七錢銀子的利潤。
若是銷往暹羅,朱慈煊設定的售價,則為1兩八錢。除了出廠價外的八錢銀子中,將運輸費用與損耗費用刨去,則可淨賺五錢銀子。這樣一來,加上出廠價可賺的七錢銀子,朱慈煊一桶100斤重的水泥可賺的純利潤為一兩二錢。
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因為暹羅國中,一旦發現了水泥的妙用,其用於修建宮殿、樓閣、廟宇等建築的使用數理,必定會越來越多,估計最終會達到近億斤之多。
這可是足足近百萬兩銀子的收入哇!
若是再有那些貿易商人,將水泥就近銷售南掌與越南,哪怕隻能賺得出廠價的七錢利潤,最終收獲數十萬兩銀子的純利潤,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本來,按朱慈煊的雄心,這些使用效果良好的水泥,若是隻銷往暹羅、南掌、越南等地,未免收獲猶是有限,若是再進一步通往海貿,賣到馬來亞、爪哇、乃至中國本土去,那賺的錢可就更多了。
隻不過,願望很美好,理想很骨感。
因為這個時代的密封包裝技術不過關,按朱慈煊的測試,用木桶與油袋裝封的水泥,頂多隻能保質一個多月,再長一點時日,就會受潮結塊而無法使用。且若在海上貿易的話,因受鹹濕海風的影響,水泥硬化結塊的速度隻會更快,這都讓遠距離銷售成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說,在包裝技術已到瓶頸,無法再繼續改良的情況下,朱慈煊想賺更遠國家的錢財,就必需要在當地設立工廠,就近銷售,才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但即使他想這樣做,目前也無法辦到。
因為在軍隊實力沒有達到可以遠征他國,去保證自己的手下產業的實力時,自己若輕率地前往他國建造工廠,那很可能隻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辛苦建好的工廠,可能還未能產生效益,就被不懷好意的別人給一口吞掉了。
因此,有夢想是好事,但還是要徐徐圖之,方為可靠。
又過了一個多月,鹽場全部興建完畢,開始投產了。
這一千畝鹽田,位於七岩海岸西部的沿海灘塗處,取名為大明興南鹽場,麵積約有80多個現代足球場那麽大,範圍卻是相當廣闊。每一塊鹽田,都是用薄青石板鋪地,用水泥彌縫,並用青磚砌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鹽田。這一千畝鹽田,均通過多條彎折的湧道,與大海連接。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個大型的鹵水池和結晶池,以及海水湧道、防水雨棚、員工舍房等設施,俱是健全完整,準備充足。
而這種用海水曬鹽的鹽田設計原理,當世之人沒有見過,但它們的曬鹽方式,其實是十分簡單的。
具體操作為,每當漲潮時,便由工人打開閘門,把洶湧而來的海水,順著管道灌入鹽田。在田中暴曬蒸發掉水份,待其中的鹽水濃縮到鹽度15度左右時,再打開鹽田地閘門,將濃縮的鹽水從溝渠流入鹵水池,在池中沉澱泥沙。澄清之後,便將提純的鹵水用人力抽水車抽入結晶池,於飽和狀態下繼續蒸發,很快就能結出白花花的海鹽結晶。
這種新穎的方法,可是來自後世海鹽場的曬鹽技術,比起鹽戶們傳統的煮海水製鹽的手段,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
隻不過,因為剛剛開始生產,工廠的工人配合度還不熟練,損耗亦是頗多,故在頭一個月裏,這一千畝鹽田,僅有不到三百萬斤的粗鹽產出。這個數額,比起朱慈煊所期望的最少400萬斤鹽,相差了足足四分之一。
在收到朱雍槺充滿歉意的匯報後,朱慈煊並沒有責怪他們,反而對他們多加鼓勵,以後慢慢增長經驗吸取教訓,將鹽田的生產數量逐步提高便可。
而生產出的大批海鹽,朱慈煊已聯係商人們代為銷售。
本來,朱慈煊是想著,這些海鹽從生產到銷售,俱由自己負責,從而保證利潤不會外流,自己也能賺取更多的錢財。但他很快就發現,現在的自己,根本就沒有餘力去組建大規模的遠洋商隊。想把這些食鹽銷售到海外去,唯一的辦法,還是隻能依靠先前與自己合作的商人們。
為了促進銷售,他決定給這些商人一個相當優惠的價格。
按先前計算,一擔一百斤重的海鹽,他定的是5兩的售價,刨去生產成本與運輸費用,大概每擔可有3兩的純利。
但為了刺激商人能踴躍采購,迅速打開銷路,朱慈煊最終決定,一擔海鹽的價格,定為4兩。
由於已有朱慈煊的早期歸劃,又有充足的物料與人力,鹽場的籌建工作,倒是十分的順利,不過三個月的時間,便已初成規模。
不出朱慈煊所料,在鹽場將要建好之際,朱雍槺那邊傳來消息,說暹羅人果然對他們使用的水泥極有興趣,已特意派人過來,商談購買水泥事項。
聞得消息的朱慈煊,自是十分高興。
因為此時,為了滿足市場的預期需求以及自己的建設需要,龍州水泥廠的產能早已擴大了數倍,現已可充分滿足自己使用與對外銷售的需求。因此,若是將大批生產的水泥,用來對暹羅進行銷售,卻是完全沒問題了。
於是,朱慈煊立即將大批生產的水泥,除了自家運輸到暹羅進行銷售之外,還讓商隊也來大量購買,讓他們也來分一杯羹,將所生產的水泥,銷售至南掌越南等國。
朱慈煊設計的定價,是一桶100斤的水泥,出廠價為1兩銀子。由於這些水泥,下麵的工人基本全部是俘虜勞工,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外,完全不需要支付任何工資。故其生產製造的成本,隻包括運上麵主管的薪資,諸如石灰石、粘土、木炭等原材料費用,運輸費用、損耗費用,用於包裝的木桶、油袋等費用,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一包100斤的水泥生產成本,總不共過是三錢銀子。
故而哪怕僅僅是出廠價,朱慈煊便可盡賺七錢銀子的利潤。
若是銷往暹羅,朱慈煊設定的售價,則為1兩八錢。除了出廠價外的八錢銀子中,將運輸費用與損耗費用刨去,則可淨賺五錢銀子。這樣一來,加上出廠價可賺的七錢銀子,朱慈煊一桶100斤重的水泥可賺的純利潤為一兩二錢。
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因為暹羅國中,一旦發現了水泥的妙用,其用於修建宮殿、樓閣、廟宇等建築的使用數理,必定會越來越多,估計最終會達到近億斤之多。
這可是足足近百萬兩銀子的收入哇!
若是再有那些貿易商人,將水泥就近銷售南掌與越南,哪怕隻能賺得出廠價的七錢利潤,最終收獲數十萬兩銀子的純利潤,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本來,按朱慈煊的雄心,這些使用效果良好的水泥,若是隻銷往暹羅、南掌、越南等地,未免收獲猶是有限,若是再進一步通往海貿,賣到馬來亞、爪哇、乃至中國本土去,那賺的錢可就更多了。
隻不過,願望很美好,理想很骨感。
因為這個時代的密封包裝技術不過關,按朱慈煊的測試,用木桶與油袋裝封的水泥,頂多隻能保質一個多月,再長一點時日,就會受潮結塊而無法使用。且若在海上貿易的話,因受鹹濕海風的影響,水泥硬化結塊的速度隻會更快,這都讓遠距離銷售成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說,在包裝技術已到瓶頸,無法再繼續改良的情況下,朱慈煊想賺更遠國家的錢財,就必需要在當地設立工廠,就近銷售,才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但即使他想這樣做,目前也無法辦到。
因為在軍隊實力沒有達到可以遠征他國,去保證自己的手下產業的實力時,自己若輕率地前往他國建造工廠,那很可能隻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辛苦建好的工廠,可能還未能產生效益,就被不懷好意的別人給一口吞掉了。
因此,有夢想是好事,但還是要徐徐圖之,方為可靠。
又過了一個多月,鹽場全部興建完畢,開始投產了。
這一千畝鹽田,位於七岩海岸西部的沿海灘塗處,取名為大明興南鹽場,麵積約有80多個現代足球場那麽大,範圍卻是相當廣闊。每一塊鹽田,都是用薄青石板鋪地,用水泥彌縫,並用青磚砌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鹽田。這一千畝鹽田,均通過多條彎折的湧道,與大海連接。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個大型的鹵水池和結晶池,以及海水湧道、防水雨棚、員工舍房等設施,俱是健全完整,準備充足。
而這種用海水曬鹽的鹽田設計原理,當世之人沒有見過,但它們的曬鹽方式,其實是十分簡單的。
具體操作為,每當漲潮時,便由工人打開閘門,把洶湧而來的海水,順著管道灌入鹽田。在田中暴曬蒸發掉水份,待其中的鹽水濃縮到鹽度15度左右時,再打開鹽田地閘門,將濃縮的鹽水從溝渠流入鹵水池,在池中沉澱泥沙。澄清之後,便將提純的鹵水用人力抽水車抽入結晶池,於飽和狀態下繼續蒸發,很快就能結出白花花的海鹽結晶。
這種新穎的方法,可是來自後世海鹽場的曬鹽技術,比起鹽戶們傳統的煮海水製鹽的手段,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
隻不過,因為剛剛開始生產,工廠的工人配合度還不熟練,損耗亦是頗多,故在頭一個月裏,這一千畝鹽田,僅有不到三百萬斤的粗鹽產出。這個數額,比起朱慈煊所期望的最少400萬斤鹽,相差了足足四分之一。
在收到朱雍槺充滿歉意的匯報後,朱慈煊並沒有責怪他們,反而對他們多加鼓勵,以後慢慢增長經驗吸取教訓,將鹽田的生產數量逐步提高便可。
而生產出的大批海鹽,朱慈煊已聯係商人們代為銷售。
本來,朱慈煊是想著,這些海鹽從生產到銷售,俱由自己負責,從而保證利潤不會外流,自己也能賺取更多的錢財。但他很快就發現,現在的自己,根本就沒有餘力去組建大規模的遠洋商隊。想把這些食鹽銷售到海外去,唯一的辦法,還是隻能依靠先前與自己合作的商人們。
為了促進銷售,他決定給這些商人一個相當優惠的價格。
按先前計算,一擔一百斤重的海鹽,他定的是5兩的售價,刨去生產成本與運輸費用,大概每擔可有3兩的純利。
但為了刺激商人能踴躍采購,迅速打開銷路,朱慈煊最終決定,一擔海鹽的價格,定為4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