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煊麵容大悅,隨及又向張煌言問了下一個問題。
“張司長,若是這般開發,隻怕我軍現在沒有如此之多的勞力,想要辦成此事,怕是不易。”
見得朱慈煊如此發問,張煌言忽然笑了起來。
他故作神秘地對朱慈煊說道:“太子殿下,你這般發問,莫非是為要如何更多招攬流民一事,而感覺心煩麽?”
朱慈煊點了點頭:“正是如此,若要進行如此之多的開發,所需的勞力必不可少,但現在我軍局隅於龍州之地,故國已盡淪敵境,再難去當地招募。那依你之見,我等卻該如何行事,才能招攬更多流民呢?”
見朱慈煊這般提問,張煌言又是捋須而笑。
看到他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朱慈煊又趕緊問道:“莫非,張司長心中已有計策?”
張煌言笑道:“確是有一條微計,可作芹獻。太子殿下,要知道自古以來,唯有糧秣不足,不得附眾之事,何有糧餉豐足,卻缺人力之事乎?“
“哦,愛卿之意是?“
“太子殿下,我軍現在糧食供應充足,資金錢財亦是豐富,有這般良好條件,以在下觀之,當可足不出戶,而流民洶洶而至矣。“
聽了張煌言這番話,朱慈煊卻苦笑道:“張司長,這話雖這般說,但我軍現在局隅此地,北望俱是敵虜,縱是想要在國中招攬流民,卻又談何容易!這近兩月以來,隻從景線城外招得不過二千餘人到此,且皆已授了田土,分居鄉鎮,又安可再讓他們去做他事?且這點流民數量,離孤設想之數,亦實是差之甚遠。卻不知愛卿有何良計,可讓流民招得更快更多?”
張煌言又是一笑,朗聲迴道:“李大人啊,光憑我軍之力,又局隅於此,想去國中招攬流民,自是多有不便。但在下認為,為何一定要憑我軍之力,才能去招攬流民呢?為何不能借助清虜之力,為我軍招攬流民百姓呢?”
朱慈煊瞪大了眼睛:“你說什麽,借助清虜的力量?”
見他滿麵疑惑,張煌言笑道:“殿下,你可知道,現在清虜據占的廣東福建等沿海之地,正在做什麽嗎?”
“在做什麽?”
“據在下了解,自今年年初以來,清廷為了隔絕鄭氏與內地的往來,在閩粵兩地,再度嚴令遷海。又避免底下漢官辦事不力,清廷特派派科爾坤、介山為朝廷代表,巡視海疆,令濱海民悉徙內地五十裏,以絕接濟台灣之患。”
“這樣啊。”
“於是,二賊借此皇令,麾兵折界,期限兩省百姓以三日為限,盡夷其地,空其人民。至是,海界遑遑,民生不堪,然清廷以為,以台灣未平故,當以海防為要事,民雖盡空亦未足為慮,故這段時間以來,清廷強遷番禺、順德、新會、東莞、香山五縣沿海之民,又再令閩粵各處島嶼及沿海百姓,盡皆遷入內地,不許他們入海為生。”
張煌言的話語,令朱慈煊一臉憂容,卻猶是沉默靜聽。
“清虜心狠手辣,行事決絕,毀屋廬以作長城,掘墳塋而為深塹。且為了徹底禁絕海路來往,他們逢山開溝,深寬二丈有餘,其名為“界溝”。複築牆厚四尺餘、高一丈,名為“界牆”。且於高阜處修炮台,五裏一墩,十裏一台,二十裏處再設大營盤,分兵據守。其處防備地界,東起大虎門,西迄防城,地方三千餘裏,以為大界之防。居民百姓若有越出咫尺者,執而誅戮。而民之以誤出牆外死者不知幾萬矣。”
說到這裏,張煌言忍不住一聲長歎:“可憐被遷之百姓,飄零日久,養生無計。有司視如螻蟻,卻絕無安插之意。親戚視如泥沙,更無絲毫周全之誼。其丁壯者去為役夫,老弱者輾轉溝壑,父子夫妻痛哭相棄,鬥粟一兒,百錢一女。縱是豪民大賈,未有不損錙銖,不煩粒米,而得人全室以歸者。甚至多有普通百姓,或合家飲毒、或投河以盡,生靈之禍,莫慘於此。八郡之民,死者之數,怕是有數十萬計。”
聽到這裏,朱慈煊終於知道,張煌言向自己長長地說了這麽一段話的目的了。
他立即迴道:“所以,張司長你認為,現在閩粵兩省的生民如此不堪,在死亡線上掙紮過活,倒不如把他們給帶到我龍州城來,成為孤治下的百姓麽?”
張煌言連連點頭:“殿下英明,在下所言,正是此意,現在我軍局隅此地,不得親自外出招攬流民,但以在下看來,何不定一條規矩,令來我龍州城處經商的商人們,代為購買這閩粵兩地的百姓呢?若是由我軍出錢,轉而讓他們從清虜手中收得流民,然後皆可帶至我軍,再由我軍按男女老少人等,分別定價收之,必是可行。畢竟,商人們若有錢賺,轉手便可獲利,又安會拒絕這樣的好生意呢?而清虜那邊,隻要我軍能提供足夠之銀錢資財,還怕沒有清虜官兵,願意來拿這些本來就不值一錢的流民,來換取白花花的銀子麽?而那些百姓,本已是在死亡線上掙紮,朝不保夕,流離死散,見得忽有如此一條生路在前,怕是人人欣悅,定會踴躍來投。”
張煌言說到這裏,便又一臉笑吟吟地,直視著對麵的朱慈煊。
而此時的太子朱慈煊,他的眼中頓覺光采一亮,仿佛於黑暗中看到了一條光明隧道一般。
他站起身來,親熱地拍了拍張煌言的肩膀,大聲笑道:“好啊,張司長所言,真真端的好計。孤明白了,就按你之所言去做吧!”
張煌言拱手道:“微臣謹遵太子殿下之命。”
朱慈煊複道:“張愛卿,現在你既要招攬流民,又要負責茶葉與甘蔗之種值,還要兼管工業司諸事,這般事情皆是壓在你一人身上,若不授予你新的官職,倒是多有名不正言不順之嫌呢。所以,孤現在決定,授你為我大明閣首,兼管各司,方是名正言順。”
聽到朱慈煊這笑意盈盈地任命,張煌言臉上滿是喜悅,連胡須都在微微顫抖。
他複急急拱手:“多謝殿下擢任!在下才智雖淺,亦必當竭心盡力,為殿下辦好諸項差事!”
“張司長,若是這般開發,隻怕我軍現在沒有如此之多的勞力,想要辦成此事,怕是不易。”
見得朱慈煊如此發問,張煌言忽然笑了起來。
他故作神秘地對朱慈煊說道:“太子殿下,你這般發問,莫非是為要如何更多招攬流民一事,而感覺心煩麽?”
朱慈煊點了點頭:“正是如此,若要進行如此之多的開發,所需的勞力必不可少,但現在我軍局隅於龍州之地,故國已盡淪敵境,再難去當地招募。那依你之見,我等卻該如何行事,才能招攬更多流民呢?”
見朱慈煊這般提問,張煌言又是捋須而笑。
看到他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朱慈煊又趕緊問道:“莫非,張司長心中已有計策?”
張煌言笑道:“確是有一條微計,可作芹獻。太子殿下,要知道自古以來,唯有糧秣不足,不得附眾之事,何有糧餉豐足,卻缺人力之事乎?“
“哦,愛卿之意是?“
“太子殿下,我軍現在糧食供應充足,資金錢財亦是豐富,有這般良好條件,以在下觀之,當可足不出戶,而流民洶洶而至矣。“
聽了張煌言這番話,朱慈煊卻苦笑道:“張司長,這話雖這般說,但我軍現在局隅此地,北望俱是敵虜,縱是想要在國中招攬流民,卻又談何容易!這近兩月以來,隻從景線城外招得不過二千餘人到此,且皆已授了田土,分居鄉鎮,又安可再讓他們去做他事?且這點流民數量,離孤設想之數,亦實是差之甚遠。卻不知愛卿有何良計,可讓流民招得更快更多?”
張煌言又是一笑,朗聲迴道:“李大人啊,光憑我軍之力,又局隅於此,想去國中招攬流民,自是多有不便。但在下認為,為何一定要憑我軍之力,才能去招攬流民呢?為何不能借助清虜之力,為我軍招攬流民百姓呢?”
朱慈煊瞪大了眼睛:“你說什麽,借助清虜的力量?”
見他滿麵疑惑,張煌言笑道:“殿下,你可知道,現在清虜據占的廣東福建等沿海之地,正在做什麽嗎?”
“在做什麽?”
“據在下了解,自今年年初以來,清廷為了隔絕鄭氏與內地的往來,在閩粵兩地,再度嚴令遷海。又避免底下漢官辦事不力,清廷特派派科爾坤、介山為朝廷代表,巡視海疆,令濱海民悉徙內地五十裏,以絕接濟台灣之患。”
“這樣啊。”
“於是,二賊借此皇令,麾兵折界,期限兩省百姓以三日為限,盡夷其地,空其人民。至是,海界遑遑,民生不堪,然清廷以為,以台灣未平故,當以海防為要事,民雖盡空亦未足為慮,故這段時間以來,清廷強遷番禺、順德、新會、東莞、香山五縣沿海之民,又再令閩粵各處島嶼及沿海百姓,盡皆遷入內地,不許他們入海為生。”
張煌言的話語,令朱慈煊一臉憂容,卻猶是沉默靜聽。
“清虜心狠手辣,行事決絕,毀屋廬以作長城,掘墳塋而為深塹。且為了徹底禁絕海路來往,他們逢山開溝,深寬二丈有餘,其名為“界溝”。複築牆厚四尺餘、高一丈,名為“界牆”。且於高阜處修炮台,五裏一墩,十裏一台,二十裏處再設大營盤,分兵據守。其處防備地界,東起大虎門,西迄防城,地方三千餘裏,以為大界之防。居民百姓若有越出咫尺者,執而誅戮。而民之以誤出牆外死者不知幾萬矣。”
說到這裏,張煌言忍不住一聲長歎:“可憐被遷之百姓,飄零日久,養生無計。有司視如螻蟻,卻絕無安插之意。親戚視如泥沙,更無絲毫周全之誼。其丁壯者去為役夫,老弱者輾轉溝壑,父子夫妻痛哭相棄,鬥粟一兒,百錢一女。縱是豪民大賈,未有不損錙銖,不煩粒米,而得人全室以歸者。甚至多有普通百姓,或合家飲毒、或投河以盡,生靈之禍,莫慘於此。八郡之民,死者之數,怕是有數十萬計。”
聽到這裏,朱慈煊終於知道,張煌言向自己長長地說了這麽一段話的目的了。
他立即迴道:“所以,張司長你認為,現在閩粵兩省的生民如此不堪,在死亡線上掙紮過活,倒不如把他們給帶到我龍州城來,成為孤治下的百姓麽?”
張煌言連連點頭:“殿下英明,在下所言,正是此意,現在我軍局隅此地,不得親自外出招攬流民,但以在下看來,何不定一條規矩,令來我龍州城處經商的商人們,代為購買這閩粵兩地的百姓呢?若是由我軍出錢,轉而讓他們從清虜手中收得流民,然後皆可帶至我軍,再由我軍按男女老少人等,分別定價收之,必是可行。畢竟,商人們若有錢賺,轉手便可獲利,又安會拒絕這樣的好生意呢?而清虜那邊,隻要我軍能提供足夠之銀錢資財,還怕沒有清虜官兵,願意來拿這些本來就不值一錢的流民,來換取白花花的銀子麽?而那些百姓,本已是在死亡線上掙紮,朝不保夕,流離死散,見得忽有如此一條生路在前,怕是人人欣悅,定會踴躍來投。”
張煌言說到這裏,便又一臉笑吟吟地,直視著對麵的朱慈煊。
而此時的太子朱慈煊,他的眼中頓覺光采一亮,仿佛於黑暗中看到了一條光明隧道一般。
他站起身來,親熱地拍了拍張煌言的肩膀,大聲笑道:“好啊,張司長所言,真真端的好計。孤明白了,就按你之所言去做吧!”
張煌言拱手道:“微臣謹遵太子殿下之命。”
朱慈煊複道:“張愛卿,現在你既要招攬流民,又要負責茶葉與甘蔗之種值,還要兼管工業司諸事,這般事情皆是壓在你一人身上,若不授予你新的官職,倒是多有名不正言不順之嫌呢。所以,孤現在決定,授你為我大明閣首,兼管各司,方是名正言順。”
聽到朱慈煊這笑意盈盈地任命,張煌言臉上滿是喜悅,連胡須都在微微顫抖。
他複急急拱手:“多謝殿下擢任!在下才智雖淺,亦必當竭心盡力,為殿下辦好諸項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