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他走了進來,十幾個紅香會弟兄連忙起身,拱手施禮:“見過二頭領。”張夢陽也也連忙與他們拱手寒暄,請他們就坐,吩咐人趕緊沏上滾滾的釅茶上來,給諸位弟兄暖暖身子。


    寒暄過後,張夢陽又跟大家說笑了幾句,便問起他們今番又是晚間造訪,因於何事。


    莽鍾離道:“二當家的,這些時日以來,金兵於關外調動頻繁,對遼國的壓迫日緊,燕京內外也頗不平靜。大當家的擔心你的安危,說你這裏雖有城防軍外圍護衛,一旦生事,那些軍卒並非自己人,隻怕有些不牢靠。


    因此上,大當家的派我們幾個弟兄們來此護衛於你,臨行前他曾交代說,一旦燕京城中有變,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將二當家的與夫人救出城去。


    我們弟兄今日申時就已經趕到了,在趙得勝大哥防守的迎春門處入的城。我們在後邊的一條街上租了所房子,預備著白天睡大覺,入更之後便來二當家的這裏值夜,院牆外圍前後左右各三到四人,務要護得二當家的與夫人的周全。


    來的弟兄們雖都是練家子,但在江湖上走動慣了,難免沾染會些鄙俗之氣,白天來與二當家的相見,怕會惹眼,因此才趁著天黑過來告訴二當家的。”


    張夢陽聽他說明了來意,心下甚是感激,雖覺得如此小心未免多餘,但總歸是大哥方天和的一番心意,不忍推卻,便容留他們在城裏住了下來。


    又問明了他們所租住的院落屬於何人所有,於是讓暖兒取出十兩銀子出來,命兩個仆人過去交與房東,再將莽鍾離他們已然交付的五兩銀子的租金自彼處拿迴,又添上了一些還給他們,給他們在城中當做零花之用。


    每當午夜過後,城防馬步軍司都會有人過來給防護張夢陽安全的軍卒送來酒肉當夜宵食用,張夢陽也命軍中給莽鍾離等人另備一份送來,每天夜裏用些酒肉解解寒氣。


    如此過了十幾天,一切倒還顯得平安,但任誰都知道在這平靜的暗流之下,湧動著難以預測的危機,而這危機一旦卷將起來,那將會是把所有人吞沒在其中的滔天巨浪。


    又是兩天過去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兩天當中,蕭太後無論是白天還是晚間,都未再召集有關文武大員到宮中保寧殿議事。


    個別大臣們有事求見,也會被近侍局侍衛或者小黃門擋駕於外麵,隻說太後偶染小恙,暫不召見任何人。人人都感到奇怪,不知宮中內院到底發生了何事。


    張夢陽兩天來雖也覺得奇怪,但由於有暖兒每日進宮陪侍太後,晚間準時迴來,他自暖兒口中得知太後確實有些傷風,可是絕無大礙。一向勤政的蕭太後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委實讓人難猜。


    這一天夜晚,忽然有近侍局侍衛前來傳旨,太後召城防馬步軍副都指揮張夢陽即刻進宮,麵議大事。


    張夢陽聽說,大出意料之外,不敢怠慢,連忙整理衣冠,命家中仆人備馬,然後在侍衛和一幫馬步軍健卒的攢簇之下,急匆匆地進宮去了。


    來到了宮城裏麵,侍衛並未把他引到太後往常召集大臣議事的保寧殿或南側的便殿,而是徑直把他引到了內苑門前,再由當值的小黃門引著他來到了內苑裏的的來儀閣。


    這來儀閣建的甚是纖巧,屋中的擺設緊湊而不顯繁瑣,一架西施浣紗的錦繡屏風之後,楠木書案,綠古銅鼎,尤為小築增添靜雅之氣。一股細細的甜香撲鼻而來,案上列著的妝鏡、玉盤之物,又分明給這室中略添著些脂粉之情。


    蕭太後半閉著眼睛,斜歪在靠榻的引枕之上,粉額上覆著用藥熏過的臉帕。見張夢陽進來,一雙略顯慵懶的美目開了一開,揮手將室中服侍的兩個宮女並一個小黃門支了出去,並吩咐把門關上。


    張夢陽來之前還以為被太後宣來此處議事的還會有其他大臣,哪知道她僅隻召了自己一人來此,入身進來,將宮女太監盡皆逐出,還又命人把門關上。這令他油然想到了在玉女關守備府廂房中,與小郡主漆黑獨處的一幕來。


    他預感到,太後將有十分緊要的大事吩咐於他。


    張夢陽趕緊跪在地上叩頭,口中道:“臣張夢陽叩見太後!”


    蕭太後身子不動地靠在引枕上,將手略擺,命他起來說:“此間已無外人,這些虛禮就都省了吧。坐下說話。”


    張夢陽知道太後喚他夜間來此,必定是有大事要交代,因此也顧不得客套,謝了坐之後,便在一側的楠木鼓櫈上坐下。


    蕭太後說道:“護思與鶯珠派你前來遞信,本宮沒有即刻迴複與他們,想必你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是嗎?”


    張夢陽趕忙欠身答道:“太後說得哪裏話來,不管是在衛王身邊還是在太後駕前,都是為我大遼效力,全無彼此之分,微臣豈敢心懷怨望?”


    蕭太後冷笑道:“全無彼此之分,那是最好。你可知道,我為什麽沒有立刻將你差遣迴去,反把你留在這燕京城裏耽擱了這許久時候?”


    蕭太後這一問,還真是問到了張夢陽的疑問之處。小郡主和衛王那麽鄭重其事地交辦的事情,關乎到大遼國運生死存亡的事情,太後怎會如此地不放在心上?這個問題至始至終都在他心裏存了個大大的問號。


    “恕微臣愚昧,這些時日以來,也偶爾思及,雖不得其解,然不敢妄自揣測太後的聖意。”


    蕭太後打了個嗬欠,將身子撐了一撐說道:“大定府、歸化州、奉聖州等處落入金人之手以來,東西兩個朝廷彼此對立,軍情不通。護思但知咱東邊朝廷地大糧多,看似一個足以用武之地。豈不知咱們既要麵對金兵的逼迫,又要分兵抵拒南邊宋人的襲擾。


    這樣的四圍之地,又有強敵鉗攻,非但不足以有為,就連防禦起來也是捉襟見肘,漏洞百出。當遼西六路盡被金人奪去之時,我就知道大遼在東邊的這屢國脈,是再也難以維係下去了。


    先皇去後,我所能做的,也隻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盡人事聽天命罷了。本想要對金人稱臣,請求他們罷兵言和,卻被他們的狗皇帝斷然迴絕,看樣子,不把大遼的疆土統統吃到口中,他們是定然不肯罷休的了。


    然後,我又想與宋人談和,想要他們罷兵於南線,以便於我們將全部勁兵用於防範北邊的金人來犯,可是在那天開寺裏,本與童貫談出了個大致的眉目來,不想又被方天和出來給攪了局。這既是氣數使然,也是天意使然,既是大遼的命,也是本宮的命,又能怨得誰來?”


    張夢陽道:“太後為大遼國祚的延續與中興,可謂是日理萬機,傾盡了心血,滿朝文武誰人不知?那個不曉?退一萬步講,假設長生天果真不佑,我大遼社稷難以存續,這失國之責,也主要在那天祚昏君之處。


    亡國之因是他所種,亡國之果卻要天錫先皇與太後與他共同承擔,不僅微臣為先皇與太後不平,就是滿朝文武,所有大遼的黎民百姓,無不為先皇與太後深感不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扶桑太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扶桑太守並收藏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