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良禽擇木而棲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51章 良禽擇木而棲
張文煥準備南下渡河攻打鳳陽,逼迫楊恭的第一軍與其打決戰。
鄭定瑞遠在九江,當然不知道。
同樣,隆科多兵敗九江,精銳喪盡,水師更是全軍覆滅。
身在徐州的張文煥也不知道。
兩邊的距離實在太遠,幾乎可以說是千裏之外。
沒有水路直達,加上此時正值亂世,僅靠陸路送遞,沒一個月根本到不了。
……
建武二年。
五月下。
鄭定瑞聚兵三萬,溯江而上,揮師西進。
清軍長江水師於九江一役,損失慘重。
若隻是戰船單純被焚燒還好說,關鍵大軍攜帶的軍需輜重也全部損失了。
足足五萬大軍的糧草、兵甲、火炮還有開花彈,全部落入明軍手裏。
鄭定瑞僅靠著從清軍這裏繳獲的糧食,就極大緩解前線的糧食缺口。
明軍乘船溯江西進,兵至田家鎮。
田家鎮(後屬湖北武穴),長江中遊戰略要衝,號稱“兩江門戶,金陵咽喉”。
就見田家鎮到半壁山,已被清軍橫掛鐵索。
鄭定瑞揮手下令:“傳令下去,給我拔掉這兩處清軍據點。”
明軍隨即派出舢板船隊出發,先行搶灘攻打田家鎮隔岸的半壁山。
算上從清軍水師那裏繳獲的舢板,明軍僅舢板數量已經達到非常驚人的數字,至少承載這西征大軍已是綽綽有餘。
九江一役,隆科多大軍損失殆盡,僅餘萬餘殘部逃迴。
清軍留駐田家鎮、半壁山的守軍,攏共也就三千餘眾,還都是九江大戰的殘兵敗將。
且隆科多為了製衡,田家鎮、半壁山的守軍都是綠營新軍、淮軍各一半。
對隆科多而言,這些殘部基本等同於棄子,帶迴去不僅沒啥用不說,還可能會擾亂武昌的軍心。
倒不如沿路分兵駐守,廢物利用的同時把這些殘兵敗將全部分出去。
隆科多沒指望這些敗兵能守住田家鎮,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鐵索橫江來稍微遲滯一下明軍進兵的速度,給他爭取時間布防武昌。
隆科多一如既往,發揮了他的戰略大局觀。武昌以東所有地方,乃至黃州府,都可以戰略性放棄,但武昌絕不能有失。
半壁山,明軍舢板才登陸千餘人,帶隊攻堅的指揮使蘇天威便振臂一唿:“弟兄們,隨咱殺!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一千多明軍迅速集結列隊,大唿著殺向半壁山。
“嘟嘟噠噠噠噠……”
山上的清軍也沒坐以待斃,隨即下山阻擊。
“砰砰砰!”
至半山腰,兩軍甫一接戰,明軍火銃營率先開槍射擊,雖然距離還不到標準的有效射程,甚至不是三段齊射。
但真正打仗,最忌教條主義,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不可能百分百都按操練的來。
明軍這邊一輪射擊,基本就是聽個響,恐嚇一下下山的清軍,也就個別幾個實在運氣逆天的清兵被子彈射中。
然後……清軍一觸即潰!
率先潰退的正是清軍中的淮軍。
這些人又不傻,能跟著隆科多一起趁亂突圍的,哪還看不出自己已經成了棄子。
這些淮軍潰兵還連帶著衝垮了友軍軍陣,並且大多是故意的,隻有大軍越亂,他們才能跑的掉。
接戰不到一刻鍾,這些下山的清軍甚至連明軍都沒碰著,就全軍潰敗。
山上留守的炮手一見半山腰的友軍大敗,都沒看清怎麽敗的,隨即也是腳底抹油,撒丫子就跑。
大炮更是一炮未響。
蘇天威打的莫名其妙,但還是抓住機會果斷帶兵衝山,同時一邊砍殺攔路的亂兵,一邊大喊:“投降不殺!”
半壁山就這麽被攻下來了,比預想的還要容易。
而剩下的田家鎮更加不足為慮。
明軍直接兩路夾擊,一路如法炮製,使舢板船隊搶灘登陸,一路則直接背靠半壁山陡斜,炮擊對岸的田家鎮。
“轟轟轟!”
一輪炮擊過後,田家鎮倒戈投降。
不出半日,這處戰略要衝就被明軍拿下。
明軍迅速清理了橫江鐵索,隨即帶上降兵俘虜繼續西進。
兵至蘄州縣,明軍隻是派兵登陸,還未來及著手攻城,蘄州縣便不戰而降。
簞食壺漿,喜迎王師。
這沒啥好奇怪的,蘄州縣的守軍本就不比半壁山和田家鎮多。
隆科多知道,若田家鎮防線被迫,那蘄州縣是鐵定攔不住明軍的,充其量隻能起到拖延作用,那就沒必要留守太多部隊。
而蘄州縣守軍也沒叫隆科多失望,當初五萬大軍都葬送九江了,就他們這千把人,拿錘子去守城啊?
既然隆科多拿他們當棄子,那他們投降自也無可厚非,更重要的是他們懂軍事,知道九江一役,隆科多已成強弩之末。
武昌極有可能是保不住了。
何況他們也算對得起隆大帥了,明軍兵臨城下才挾持縣令開城獻降,比那些大軍未至就隨時準備要投的強多了。
鄭定瑞隻在蘄州縣稍作休整,順帶建立起糧道據點,這才繼續率軍西進。
到達??源口,鄭定瑞下令遣小舟走??源湖(大冶湖),順帶將大冶縣一並收複。
大冶雖是冶鑄重鎮,但這裏的駐兵實際就一千。
雖都是從鄂軍中抽調的精兵,但鄂軍說白了,都是新兵蛋子。戰鬥力或許比之尋常綠營要強些,但也強的有限。
鄭定瑞為防萬一,直接出動了三個千總,大半個鎮的兵力,走水路速取大冶縣。
大冶縣。
驚聞有數千紅衣著甲,舉日月旗的明軍從??源湖來攻,已經知道隆總督兵敗九江的大冶縣令嚇得連城也不敢守了,直接喬裝棄城而逃。
完全忘記自己手上還有一千兵馬,而且還是隆總督專程從鄂軍中抽調的精兵。
連縣令都跑了,整個大冶縣瞬間不戰自亂。
那一千鄂軍駐兵見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當場全軍倒戈。還充當起了帶路黨,帶著來攻的明軍前往控製了官府的冶鑄場。
短短半月不到,鄭定瑞的西征軍連破兩縣。
不光奪取了長江一線戰略要地田家鎮,還拿下了冶鑄重鎮大冶縣。
若算上清理橫江鐵索以及建立糧道據點的時間,明軍幾乎可以說是一仗沒打。
不是在行軍,就是在接收偽清投降地盤。
九江一役帶來的連鎖反應實在太大了。
雖然隆科多明令禁止宣揚九江一戰詳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五萬大軍東征討賊,迴來不過萬人。
水師更是近乎全軍覆沒。
兩相比較下,隆科多似乎還不如將實情和盤托住,因為這種事你越遮掩,反而別人想的越多。
但也沒差了,隆科多就算真和盤托住,估摸著別人也會以為有所隱瞞,亦或是大家夥該投王師還是投。
這些人投降不是在於隆科多敗的有多慘,而是在於隆科多敗了,而大明王師西征了。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
先淺更一下
張文煥準備南下渡河攻打鳳陽,逼迫楊恭的第一軍與其打決戰。
鄭定瑞遠在九江,當然不知道。
同樣,隆科多兵敗九江,精銳喪盡,水師更是全軍覆滅。
身在徐州的張文煥也不知道。
兩邊的距離實在太遠,幾乎可以說是千裏之外。
沒有水路直達,加上此時正值亂世,僅靠陸路送遞,沒一個月根本到不了。
……
建武二年。
五月下。
鄭定瑞聚兵三萬,溯江而上,揮師西進。
清軍長江水師於九江一役,損失慘重。
若隻是戰船單純被焚燒還好說,關鍵大軍攜帶的軍需輜重也全部損失了。
足足五萬大軍的糧草、兵甲、火炮還有開花彈,全部落入明軍手裏。
鄭定瑞僅靠著從清軍這裏繳獲的糧食,就極大緩解前線的糧食缺口。
明軍乘船溯江西進,兵至田家鎮。
田家鎮(後屬湖北武穴),長江中遊戰略要衝,號稱“兩江門戶,金陵咽喉”。
就見田家鎮到半壁山,已被清軍橫掛鐵索。
鄭定瑞揮手下令:“傳令下去,給我拔掉這兩處清軍據點。”
明軍隨即派出舢板船隊出發,先行搶灘攻打田家鎮隔岸的半壁山。
算上從清軍水師那裏繳獲的舢板,明軍僅舢板數量已經達到非常驚人的數字,至少承載這西征大軍已是綽綽有餘。
九江一役,隆科多大軍損失殆盡,僅餘萬餘殘部逃迴。
清軍留駐田家鎮、半壁山的守軍,攏共也就三千餘眾,還都是九江大戰的殘兵敗將。
且隆科多為了製衡,田家鎮、半壁山的守軍都是綠營新軍、淮軍各一半。
對隆科多而言,這些殘部基本等同於棄子,帶迴去不僅沒啥用不說,還可能會擾亂武昌的軍心。
倒不如沿路分兵駐守,廢物利用的同時把這些殘兵敗將全部分出去。
隆科多沒指望這些敗兵能守住田家鎮,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鐵索橫江來稍微遲滯一下明軍進兵的速度,給他爭取時間布防武昌。
隆科多一如既往,發揮了他的戰略大局觀。武昌以東所有地方,乃至黃州府,都可以戰略性放棄,但武昌絕不能有失。
半壁山,明軍舢板才登陸千餘人,帶隊攻堅的指揮使蘇天威便振臂一唿:“弟兄們,隨咱殺!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一千多明軍迅速集結列隊,大唿著殺向半壁山。
“嘟嘟噠噠噠噠……”
山上的清軍也沒坐以待斃,隨即下山阻擊。
“砰砰砰!”
至半山腰,兩軍甫一接戰,明軍火銃營率先開槍射擊,雖然距離還不到標準的有效射程,甚至不是三段齊射。
但真正打仗,最忌教條主義,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不可能百分百都按操練的來。
明軍這邊一輪射擊,基本就是聽個響,恐嚇一下下山的清軍,也就個別幾個實在運氣逆天的清兵被子彈射中。
然後……清軍一觸即潰!
率先潰退的正是清軍中的淮軍。
這些人又不傻,能跟著隆科多一起趁亂突圍的,哪還看不出自己已經成了棄子。
這些淮軍潰兵還連帶著衝垮了友軍軍陣,並且大多是故意的,隻有大軍越亂,他們才能跑的掉。
接戰不到一刻鍾,這些下山的清軍甚至連明軍都沒碰著,就全軍潰敗。
山上留守的炮手一見半山腰的友軍大敗,都沒看清怎麽敗的,隨即也是腳底抹油,撒丫子就跑。
大炮更是一炮未響。
蘇天威打的莫名其妙,但還是抓住機會果斷帶兵衝山,同時一邊砍殺攔路的亂兵,一邊大喊:“投降不殺!”
半壁山就這麽被攻下來了,比預想的還要容易。
而剩下的田家鎮更加不足為慮。
明軍直接兩路夾擊,一路如法炮製,使舢板船隊搶灘登陸,一路則直接背靠半壁山陡斜,炮擊對岸的田家鎮。
“轟轟轟!”
一輪炮擊過後,田家鎮倒戈投降。
不出半日,這處戰略要衝就被明軍拿下。
明軍迅速清理了橫江鐵索,隨即帶上降兵俘虜繼續西進。
兵至蘄州縣,明軍隻是派兵登陸,還未來及著手攻城,蘄州縣便不戰而降。
簞食壺漿,喜迎王師。
這沒啥好奇怪的,蘄州縣的守軍本就不比半壁山和田家鎮多。
隆科多知道,若田家鎮防線被迫,那蘄州縣是鐵定攔不住明軍的,充其量隻能起到拖延作用,那就沒必要留守太多部隊。
而蘄州縣守軍也沒叫隆科多失望,當初五萬大軍都葬送九江了,就他們這千把人,拿錘子去守城啊?
既然隆科多拿他們當棄子,那他們投降自也無可厚非,更重要的是他們懂軍事,知道九江一役,隆科多已成強弩之末。
武昌極有可能是保不住了。
何況他們也算對得起隆大帥了,明軍兵臨城下才挾持縣令開城獻降,比那些大軍未至就隨時準備要投的強多了。
鄭定瑞隻在蘄州縣稍作休整,順帶建立起糧道據點,這才繼續率軍西進。
到達??源口,鄭定瑞下令遣小舟走??源湖(大冶湖),順帶將大冶縣一並收複。
大冶雖是冶鑄重鎮,但這裏的駐兵實際就一千。
雖都是從鄂軍中抽調的精兵,但鄂軍說白了,都是新兵蛋子。戰鬥力或許比之尋常綠營要強些,但也強的有限。
鄭定瑞為防萬一,直接出動了三個千總,大半個鎮的兵力,走水路速取大冶縣。
大冶縣。
驚聞有數千紅衣著甲,舉日月旗的明軍從??源湖來攻,已經知道隆總督兵敗九江的大冶縣令嚇得連城也不敢守了,直接喬裝棄城而逃。
完全忘記自己手上還有一千兵馬,而且還是隆總督專程從鄂軍中抽調的精兵。
連縣令都跑了,整個大冶縣瞬間不戰自亂。
那一千鄂軍駐兵見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當場全軍倒戈。還充當起了帶路黨,帶著來攻的明軍前往控製了官府的冶鑄場。
短短半月不到,鄭定瑞的西征軍連破兩縣。
不光奪取了長江一線戰略要地田家鎮,還拿下了冶鑄重鎮大冶縣。
若算上清理橫江鐵索以及建立糧道據點的時間,明軍幾乎可以說是一仗沒打。
不是在行軍,就是在接收偽清投降地盤。
九江一役帶來的連鎖反應實在太大了。
雖然隆科多明令禁止宣揚九江一戰詳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五萬大軍東征討賊,迴來不過萬人。
水師更是近乎全軍覆沒。
兩相比較下,隆科多似乎還不如將實情和盤托住,因為這種事你越遮掩,反而別人想的越多。
但也沒差了,隆科多就算真和盤托住,估摸著別人也會以為有所隱瞞,亦或是大家夥該投王師還是投。
這些人投降不是在於隆科多敗的有多慘,而是在於隆科多敗了,而大明王師西征了。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
先淺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