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稟告大人,城中上萬百姓拿著農具將各門門洞堵住了,他們要求太守打開城門。”


    王匡的主簿匆匆奔來,向王匡稟告道。


    王匡一聽,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幸虧左右扶著。


    城樓上的眾人依稀聽見城樓下的嘈雜聲,民情如此激憤,使泰山兵的士氣雪上加霜。


    “爾等讓吾投降,吾還有什麽顏麵去見劉凡。民心離散,軍心崩潰,吾王匡失敗的不能再失敗,吾活著還有何意義?”


    王匡傷心疾首。


    若一開始,王匡就南麵稱臣,將河內之地,並上司隸。


    那他不說被劉凡器重,最起碼能保全一郡太守的職位。


    現在他就算投降,也難免會被清算。畢竟曆史上這種例子不在少數。


    在眾人的注視下,王匡挺直身子,緩緩從腰間抽出寶劍。


    “不可啊,丞相心胸那麽寬闊,怎麽會容不下您?”


    王匡麾下司馬,連忙上前阻止。他們知道王匡在明白大勢已去之後,準備自刎在城樓上,省的屆時麵對敵將,麵對劉凡。


    有的人,將麵子看得比命都重要。而王匡就是這種人。


    “吾帶領兒郎們出泰山,卻沒給兒郎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反而使兒郎們險些鑄成大錯。吾死之後,兒郎們可開城投降,跟著劉凡,爾等一定還有機會。文則,吾知汝大才,吾若在討董之時得到你,一定不會有虎牢關下被敗之時。文則的才能在吾這裏一直埋沒,吾王匡和那一位相比,差遠了。吾也知曉,今日不論投不投降,懷縣必破。如此,以劉凡的為人,兒郎們投降皆能保住性命。吾無顏麵苟活。”


    王匡對這位泰山軍司馬說道。


    “就算苟活,也是活著。大勢之下,投敵乃明智選擇。但凡有一條出路吾於禁也會衝殺,但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連能屈能伸都做不到,如何東山再起?難道大人現在的處境比春秋時勾踐還困難嗎?現天下大勢尚不能篤定,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大人請迴看勾踐,受了那麽大的挫折,但是他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嚐膽,終成霸業。”


    於禁向王匡勸說道。


    “吾明白汝的意思,但勾踐是春秋霸主,是吾萬萬比不了的。更何況吾麾下沒有文種、範蠡。吾本非常看中韓浩,可韓浩太讓人失望了。”


    王匡搖頭,然後麵若死灰的對於禁說道:“哀莫大於心死,放手吧,這種事情你是攔不住吾的。”


    這一戰對王匡來說,不僅僅是戰敗,也失去了人心。


    他沒有心思再與劉凡對抗,作為一個失敗者,他想盡快的歸於黃土。


    於禁聽後,盯著王匡沒有神采的王匡,不禁心想:這還是鄉土長者口中的王匡嗎?


    曆史上,王匡和鮑信都先後在泰山募兵。由於劉凡的介入,於禁不再從鮑信,而是從王匡。


    見於禁,王匡異之。於禁並沒有出眾的勇力,甚至可能連方悅都戰不過。


    但是於禁有傑出的練兵能力和嚴明的治軍手段。


    王匡本以為依靠於禁和韓浩可以做一番大事業。沒有想到,在大勢力之下,能將根本不起眼。


    在天下形勢上,劉凡的勢力最強,並且身為靈帝之弟,趙王,又掌握文武百官,占據大義。


    但是山東勢力不能小覷。其中以袁術為最。但更多人看好的是袁紹。


    袁紹仁政愛民,有美德,冀州民心逐漸向袁紹靠近。須知袁紹死的時候,無數百姓為之痛哭。


    天下有識者皆認為袁紹取代韓馥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被劉凡執了牛耳。


    但是劉凡的法令畢竟和世家豪強相悖,山東世家願意扶著袁紹崛起,也不願看著劉凡東進。


    最終,於禁搖頭歎息,放開王匡的手,慢慢退下。


    看來,建功立業,還得找一個真正的雄主啊!


    “噗嗤……”


    王匡執劍刎喉,沒有半點留念。他是這場戰鬥中,唯一一個戰死者。


    和曆史上的結局沒有太大差別,曆史上王匡被曹操和胡母班的親屬逼死。


    城樓上所有士兵落劍,低頭。


    “太守自刎,開城門,迎丞相之兵入河東。”


    於禁向士兵下令道。


    “諾!”


    泰山兵領命,四奔下城樓,在門洞百姓的推搡下,將懷縣南城門打開。


    “哈哈……入城!”


    黃忠見城門打開,非常高興,率領著一部分騎兵入懷縣。


    城門口,於禁率領已經從城樓上奔下,率領徒手之卒立在城門口。


    “太守王匡感責自刎謝罪!河內軍司馬於禁,引兵歸服丞相治下。”


    於禁率領著泰山兵,向黃忠拜道。


    “識時務者為俊傑,爾等並無過錯,忠心大漢,為大漢流血者,丞相必會厚待。”


    黃忠見於禁身長七尺八寸,儀表堂堂,說話中氣十足,覺得這名將領不錯。有心將其收為部下。


    “吾等謹記!”


    於禁抱拳說道。


    黃忠下令士兵在城外駐紮,而他率領部曲視察城內。


    黃忠看到城門口到處都是拿著農具的百姓。


    當年劉凡執政,令羊續北上賑災,路過的第一戰就是河內。


    那一年,河內郡蝗災、大旱,不知有多少人,受過劉凡的恩惠。


    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自古如此。


    “父老勿慮,聽吾一言。吾乃大漢征西將軍黃忠是也。今奉丞相之命,進駐河內郡。河內郡內有劫匪,外有黑山賊,使民生不得長穩計。原河內太守王匡,自知有罪,畏罪自殺。吾軍入河內多日,也僅僅死亡其一人而已。吾稍後就上書丞相,新任太守,過幾日便至。丞相有律法,凡百姓家中無糧,或者糧食不夠家人用者,皆可以借國家。等明年好收成,再可歸還。家中地少者,無地者,皆可以大鬥借出,小鬥歸還。屆時各縣長吏,再對河內百姓生計,進行安排。”


    黃忠騎在戰馬上,張開雙臂,向河內百姓們說道。


    “大鬥借,小鬥還”,則是荀彧新給劉凡製定的民生策略。一是考慮到百姓生計,二是為民心更穩固。


    畢竟河內的百姓非司隸一樣的難民。若是再無底限的施糧,不出兩年,劉凡就會傾家蕩產。


    百姓們聽到黃忠的話,歡唿雀躍,甚至有百姓在黃忠前方跳起舞蹈。


    百姓口中都是讚美黃忠和劉凡的話。


    “吾什麽時候,才能向他一樣?”


    於禁凝視萬眾矚目,威風凜凜的黃忠,喃喃自語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迴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迴春秋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