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丞相抬愛,隻是此時進攻李傕、郭汜,還不是最佳時機。”
荀彧拱手說道。
劉凡一句“萬事俱備,就差一個你”,不可謂不重。
荀彧也聽說劉凡李傕、郭汜加官進爵,當時荀彧在想這是不是迷惑李傕、郭汜的權宜之計。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在司隸,吾有騎兵十萬,步兵五萬。關羽、趙雲、黃忠、高順、徐晃皆名震天下的大將,另有戰將百員,精兵占據多數。陷陣營、陰山鐵騎、龍驤騎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另因為對李傕、郭汜加官進爵,李傕、郭汜防守必不如前,吾軍又是多路出擊。兵家之道,沒有問題啊!”
劉凡疑問的說道。
“丞相驍勇善戰,世人皆知。以丞相的能力,攻殺李郭,隻在旦夕。但自古用兵之道,在於得失,有的時候,勝了,也算敗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很難做到,但可以將一軍傷亡,減到最低。”
荀彧向劉凡迴道。
“請君獻計,吾洗耳恭聽。”
劉凡聽荀彧之言,便知荀彧有計策幫助他完成平定關隴。
“李傕、郭汜塞天下雄關割據關中,並無大誌。這二人的才能遠遠不能與丞相相比。您的士兵法令嚴明,信賞必罰,都爭先效死,所以以兵少的劣勢打敗了坐擁二十多萬的董卓大軍。李傕、郭汜對您怕到骨子裏,就算丞相對他們加官進爵,也會對丞相有警惕心。據我所知,關東入關中之路有三,一為從河東渡黃河第一渡口風陵渡,二是函穀關,三為弘農南麵接近京兆尹邊境的武關。這些都是雄關,就算李郭二人和派千人把手,也能使丞相兵馬損失慘重。李郭二人在關中勢力最強,但並非沒有對手。胡軫、楊定都是董卓以前麾下大將,楊定的功利心很重,胡軫是急性子。二人一定會和李傕、郭汜產生矛盾。大將軍許以高官厚祿,傳信給胡軫、楊定。他們若歸降則可,若不降。真正封賞胡軫、楊定官職,官職高於李傕、郭汜,讓他們互相猜忌。以一空爵換取李傕郭汜、胡軫楊定之爭,對吾等有很大好處。淮陰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吾等也可效仿。關隴對丞相來說太重要,必須得,必須慎得。”
荀彧長長的對劉凡說道。
荀彧剛入丞相府,便向劉凡闡述關西局勢,可見他是有備而來。
“反間計吾知曉,吾當年還是司馬的時候,與胡軫、楊定有一段淺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應能說服,但關中的權勢幾乎都掌握在李傕、郭汜手上,還不知這二人是什麽手腕。..另外不知文若所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為何意?”
劉凡向荀彧問道。
“派一部兵馬東出北擊,將兵鋒對準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楊、太原太守張懿、西河太守刑紀。以及西河郡白波軍。丞相想一下,這也是不下於關隴的重要,平定這四郡,丞相就可以將雁門、定襄、西河、河東連成一片,山西之地,盡為囊中。在收複河內四郡的過程中,李傕、郭汜一定會更為鬆懈,再派人說服胡軫、楊定,河內、關隴,兩麵同時進行,一旦完平定,天下人都會畏懼您的。”
荀彧向劉凡說出自己的見解,道:“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既然丞相有這種勢力,便一刻不要停歇,如今亂世,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便會使他人做大。河內、上黨、太原是要地,不可以不先定。”
“是啊!文若說到了吾心上,王匡、張楊親袁,張懿搖擺不定,邢紀一直與白波交戰,不知其何意?吾從雁門運送輜重,由於這種限製,不能直來直去。反而要從上郡繞一大圈子。現在為各路諸侯的兼並時期,卻不趁機平定周身諸侯,確實容易使他人坐大。雖是兩麵交戰,但吾的兵力完可以支撐。”
劉凡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河內與司隸隻有一河之隔,一邊從黃河南岸渡黃河,一邊從河東東進。兩麵夾擊,將王匡圍攻在懷縣。平王匡後,而有河內,再圖上黨、太原。張懿、張楊會審時度勢則好,不審時度勢,南北共擊而殲之,至此,數郡包圍一西河郡,白波烏合之眾,一戰可破之。邢紀是不敢擋丞相兵鋒的。太行八陘,敵我共有,吾等暫守山西關口,遏製關東諸侯,阻止黑山的擴張。徐圖收服關隴,再入隴西,河西走廊。隻要能維持這種表裏山河,山東諸侯,沒有人能和丞相一決高下。公以丞相之職,平天下之難,百姓無不心悅誠服。天下大勢,已經很清晰了。”
荀彧又緩緩的向劉凡說道,將定計說得明明白白。
“這種提議,公達和文和也向吾提到過。隻是吾太想收複關隴,致使北定河內、上黨、太原、西河之事一直耽誤。今文若所言,令吾如醍醐灌頂,真是吾之子房也。”
劉凡向荀彧誇讚道。
僅僅一席話,讓劉凡領悟到了後世曹操統一北方第一功臣的風采。
在對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之中,沒有一個人能比過荀彧,從戰略上,再到政治上,使荀彧在曆史上留下濃濃的一筆。
然而曆史上的荀彧死的非常冤枉,劉凡相信,數十年後,荀彧在史書上的筆墨,更加燦爛。
“荀彧還有一點小建議,請丞相思之。”
荀彧向劉凡建議。
“願聞其詳!”
劉凡伸手請言。
“洛陽南麵出了轘轅關、大穀關,便是潁川。穎川是四麵受敵的爭戰之地,天下一有變故,就會經常成為軍事要衝,加之平原居多,南靠河流,使潁川百姓一直苦於戰亂,由於潁川富庶,各路諸侯不會放棄對潁川的掌控、剝削。丞相在潁川的威望非常高,百姓渴望丞相入潁川,月前吾在潁川,賊軍作亂,鄉裏百姓高唿劉君為何還不至?又有古稀者身死,彌留之際,不識自己子孫,卻言出劉君永垂不朽,說完,撒手人寰。吾感之而落淚,希望丞相可以出兵入潁川。”
荀彧麵色沉重的向劉凡請求道。
(本章完)
荀彧拱手說道。
劉凡一句“萬事俱備,就差一個你”,不可謂不重。
荀彧也聽說劉凡李傕、郭汜加官進爵,當時荀彧在想這是不是迷惑李傕、郭汜的權宜之計。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在司隸,吾有騎兵十萬,步兵五萬。關羽、趙雲、黃忠、高順、徐晃皆名震天下的大將,另有戰將百員,精兵占據多數。陷陣營、陰山鐵騎、龍驤騎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另因為對李傕、郭汜加官進爵,李傕、郭汜防守必不如前,吾軍又是多路出擊。兵家之道,沒有問題啊!”
劉凡疑問的說道。
“丞相驍勇善戰,世人皆知。以丞相的能力,攻殺李郭,隻在旦夕。但自古用兵之道,在於得失,有的時候,勝了,也算敗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很難做到,但可以將一軍傷亡,減到最低。”
荀彧向劉凡迴道。
“請君獻計,吾洗耳恭聽。”
劉凡聽荀彧之言,便知荀彧有計策幫助他完成平定關隴。
“李傕、郭汜塞天下雄關割據關中,並無大誌。這二人的才能遠遠不能與丞相相比。您的士兵法令嚴明,信賞必罰,都爭先效死,所以以兵少的劣勢打敗了坐擁二十多萬的董卓大軍。李傕、郭汜對您怕到骨子裏,就算丞相對他們加官進爵,也會對丞相有警惕心。據我所知,關東入關中之路有三,一為從河東渡黃河第一渡口風陵渡,二是函穀關,三為弘農南麵接近京兆尹邊境的武關。這些都是雄關,就算李郭二人和派千人把手,也能使丞相兵馬損失慘重。李郭二人在關中勢力最強,但並非沒有對手。胡軫、楊定都是董卓以前麾下大將,楊定的功利心很重,胡軫是急性子。二人一定會和李傕、郭汜產生矛盾。大將軍許以高官厚祿,傳信給胡軫、楊定。他們若歸降則可,若不降。真正封賞胡軫、楊定官職,官職高於李傕、郭汜,讓他們互相猜忌。以一空爵換取李傕郭汜、胡軫楊定之爭,對吾等有很大好處。淮陰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吾等也可效仿。關隴對丞相來說太重要,必須得,必須慎得。”
荀彧長長的對劉凡說道。
荀彧剛入丞相府,便向劉凡闡述關西局勢,可見他是有備而來。
“反間計吾知曉,吾當年還是司馬的時候,與胡軫、楊定有一段淺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應能說服,但關中的權勢幾乎都掌握在李傕、郭汜手上,還不知這二人是什麽手腕。..另外不知文若所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為何意?”
劉凡向荀彧問道。
“派一部兵馬東出北擊,將兵鋒對準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楊、太原太守張懿、西河太守刑紀。以及西河郡白波軍。丞相想一下,這也是不下於關隴的重要,平定這四郡,丞相就可以將雁門、定襄、西河、河東連成一片,山西之地,盡為囊中。在收複河內四郡的過程中,李傕、郭汜一定會更為鬆懈,再派人說服胡軫、楊定,河內、關隴,兩麵同時進行,一旦完平定,天下人都會畏懼您的。”
荀彧向劉凡說出自己的見解,道:“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既然丞相有這種勢力,便一刻不要停歇,如今亂世,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便會使他人做大。河內、上黨、太原是要地,不可以不先定。”
“是啊!文若說到了吾心上,王匡、張楊親袁,張懿搖擺不定,邢紀一直與白波交戰,不知其何意?吾從雁門運送輜重,由於這種限製,不能直來直去。反而要從上郡繞一大圈子。現在為各路諸侯的兼並時期,卻不趁機平定周身諸侯,確實容易使他人坐大。雖是兩麵交戰,但吾的兵力完可以支撐。”
劉凡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河內與司隸隻有一河之隔,一邊從黃河南岸渡黃河,一邊從河東東進。兩麵夾擊,將王匡圍攻在懷縣。平王匡後,而有河內,再圖上黨、太原。張懿、張楊會審時度勢則好,不審時度勢,南北共擊而殲之,至此,數郡包圍一西河郡,白波烏合之眾,一戰可破之。邢紀是不敢擋丞相兵鋒的。太行八陘,敵我共有,吾等暫守山西關口,遏製關東諸侯,阻止黑山的擴張。徐圖收服關隴,再入隴西,河西走廊。隻要能維持這種表裏山河,山東諸侯,沒有人能和丞相一決高下。公以丞相之職,平天下之難,百姓無不心悅誠服。天下大勢,已經很清晰了。”
荀彧又緩緩的向劉凡說道,將定計說得明明白白。
“這種提議,公達和文和也向吾提到過。隻是吾太想收複關隴,致使北定河內、上黨、太原、西河之事一直耽誤。今文若所言,令吾如醍醐灌頂,真是吾之子房也。”
劉凡向荀彧誇讚道。
僅僅一席話,讓劉凡領悟到了後世曹操統一北方第一功臣的風采。
在對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之中,沒有一個人能比過荀彧,從戰略上,再到政治上,使荀彧在曆史上留下濃濃的一筆。
然而曆史上的荀彧死的非常冤枉,劉凡相信,數十年後,荀彧在史書上的筆墨,更加燦爛。
“荀彧還有一點小建議,請丞相思之。”
荀彧向劉凡建議。
“願聞其詳!”
劉凡伸手請言。
“洛陽南麵出了轘轅關、大穀關,便是潁川。穎川是四麵受敵的爭戰之地,天下一有變故,就會經常成為軍事要衝,加之平原居多,南靠河流,使潁川百姓一直苦於戰亂,由於潁川富庶,各路諸侯不會放棄對潁川的掌控、剝削。丞相在潁川的威望非常高,百姓渴望丞相入潁川,月前吾在潁川,賊軍作亂,鄉裏百姓高唿劉君為何還不至?又有古稀者身死,彌留之際,不識自己子孫,卻言出劉君永垂不朽,說完,撒手人寰。吾感之而落淚,希望丞相可以出兵入潁川。”
荀彧麵色沉重的向劉凡請求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