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等何為”


    猝不及防之下,孫策不知所措。


    “富春吳氏世代為小吏,老主稟天地異象而生。知名於鄉縣,崛起於黃巾。南平黃巾,西擊羌叛,又平區星,封候拜將。吳氏殊榮。現老主為長沙太守,長沙在老主留下基業,也有老主留下的忠心之臣。此次諸侯討董,聲勢浩大,威風凜凜。最後卻虎頭蛇尾,草草了事可見漢氣運已失。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老主遺願,請主公繼承”


    程普拱手向孫策說道。


    孫策與孫堅太相似,同樣有出眾的勇力和挺身陷陣的膽力。又同樣性闊達,好奇節


    孫堅雖然是一個狠人,但從某種程度上講,孫策比孫堅更狠。


    “策年幼,管窺蠡測,夏蟲語冰。無父之穩重,何德何能”


    孫策心中有悲,推辭道。


    “嗚唿哀哉老主有淩雲之誌,可惜天不假年,未能如願老主的仇,誰來報老主未完成的心願,誰來了卻。”


    程普說到此,痛哭流涕。


    程普說到大仇,孫策麵色巨變。


    劉凡,許褚


    一定要將他們碎屍萬段,祭奠父親。


    想到此,孫策扶起程普等人。並開口說道:“吾孫策對天發誓,一定不負父親所望,讓孫氏揚名天下。殺了罪魁禍首劉凡、許褚,為父報仇如若懈怠,天人共戮之。”


    就這樣,孫策繼承了孫堅所留下的基業。


    孫堅死後,留下的不單單有基業,還有家業。


    孫策除了母親之外,還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


    二弟孫權才九歲,三弟孫翊才七歲,四弟孫匡還是孩提。唯一一個妹妹,還在繈褓之中。


    孫堅死後,他不站出來,誰站出來


    “今洛陽之地,不能再留。必須迴江東,再做打算。”


    韓當向孫策說道。


    “父親的屍體還在劉凡的手中,吾哪有臉,再迴江東”


    孫策握緊拳頭,喟然的說道。


    “討董一戰,吾軍兵馬損失慘重,又有今日之殤,怕是得不到長沙太守和烏程侯的爵位了。吾等可以依附在一路諸侯之下。在其羽翼下發展。等有了實力,再迴江東發展勢力。”


    程普能理解孫策的心情,迴江東,僅憑借這點兵馬,也難以立足。


    “劉凡從北麵卷來,又主導諸侯討董,威勢甚大誰敢得罪劉凡,而收留吾等”


    韓當在一旁接話道。


    “袁氏”


    程普對孫策、韓當、黃蓋等人說道。


    “可是袁紹”


    孫策本能的提到袁紹的名字。


    “非是袁紹,而是袁術。袁術坐擁南陽之地,他旁邊的汝南,也是袁術囊中之物。天下最富庶的地方,都歸袁術。袁術此人遊俠出身,身上有任俠之氣,非精明之人。而且袁術在諸侯討董上,與劉凡又矛盾。老主幫了袁術不少忙,主公去投靠,必能得袁術器重”


    程普搖頭,對孫策說道。


    “可袁術算計過父親,致使大榮叔父戰死,他是個小人啊”


    孫策非常排斥袁術。


    “成大事者,當忍辱負重。主公年少,可以讀史,明智古人之事。”


    程普苦口婆心的對孫策講述道:“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與越國交戰中大敗越王勾踐。夫差與勾踐有殺父之仇,本必死無疑。範蠡出策,假裝投降,伍子胥勸告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留下了勾踐等人。越國君臣在吳國為奴三年,飽受屈辱,取得夫差信任,終被放迴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隻鋪些薪草,又在屋裏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勵精圖治,成功複國,並且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趙雍,帶兵與北部胡人作戰,經常戰敗,國土淪喪。但他排除眾議,銳意推行“胡服騎射”的改革。終於滅掉胡國、中山。辟地千裏,威震其餘六雄。難道主公麵臨的困境,比他們還難嗎”


    曆史上的程普是東吳三世虎臣。論資曆,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算是周瑜、魯肅,見其都稱唿一聲“程公”。他不僅是一個將領,而且有計略,善於應對。


    “南下南陽”


    聽到程普的話後,孫策做出決定。


    想要報仇雪恨,就必須要忍辱負重。


    曆史上的孫堅,得到玉璽之後,亦是依附於袁術,也是死於流矢之下。


    劉凡的介入,使孫堅少活了一年,終年,三十六歲。


    穀城。


    李傕、郭汜等人率領涼州士兵押送百姓。軍無軍紀,所以百姓皆對董卓恨之入骨。


    西涼士兵肆意殺人,奸淫擄掠。終於引起民憤。


    以行至穀城的的百姓為首,拿起農具,對奸淫擄掠的西涼士兵進行反擊。


    十餘萬百姓被牽動,不畏死亡,與西涼士兵展開搏殺。


    押送這一批百姓的上千名西涼士兵,沒過多久,就被十餘萬男女老少,撕成碎片。


    行至新安縣的董卓被驚動,他又抽調一萬大軍,三千騎兵,使郭汜率領,來平定這穀城一帶的百姓。


    郭汜,在投靠董卓之前,是一個盜馬賊。因頗有勇力,受到董卓的賞識。


    郭汜到達穀城一帶之後,下令將這一帶圍起來。


    郭汜令軍士執刀,逼迫百姓前往長安。


    但是哀莫大於心死,青壯百姓將老弱婦孺圍在中間,百姓毫不猶豫的舉起“武器”,對郭汜的軍隊展開攻擊。


    正因為百姓有逃走退死的思想,而沒有上前線戰鬥求生的計策,才會被那些“大人物壓迫”。


    當百姓反抗起來,以前的波才黃巾,給皇甫嵩、朱儁迎頭一擊。現穀城一帶青壯,一萬多西涼兵馬竟然花了兩個時辰,也沒有攻破。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董卓不懂這句話的內在意思,郭汜不懂這句話的表麵意思。


    如果人民飽受殘暴的逼迫,到了連死都不怕的時候,統治者又怎能用死來威脅他們呢


    就如當年在河套之地的乞活軍一樣,他們不怕死,所以有永恆的毅力。再艱難,他們也能活下去。


    穀城這一帶的百姓可能會被擊破,被西涼兵馬屠殺殆盡,但天地間會存在一種精神。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迴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迴春秋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