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劍!


    佩劍,不僅是東漢,是縱觀整個華夏一種重要的禮儀。


    君子佩劍而行,不僅體現出華夏的尚武精神,更顯示出衣冠上國的威儀。


    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佩劍也更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貴族身份。


    當年秦始皇親政,《史記》隻記載六個字:乙酉,王冠,帶劍。


    可見佩劍對貴族的重要性。


    漢承秦製,官吏也佩劍行走。


    特別是東漢時期,擊劍之風氣非常濃厚。就連普通百姓都佩劍,孩童佩木劍。


    貴族佩華麗裝飾的寶劍,遊俠佩殺人劍。


    將軍佩劍代表著文雅,文人佩劍允文允武。


    天子所佩戴的,當然天子之劍。


    黃帝鑄軒轅,顓頊鑄騰空。


    自上古之後,堯舜禹,夏啟,商湯,姬發,以及春秋戰國時的君主都有名劍佩身。


    其中夏王太康的太康劍。殷太甲的定光劍。周昭王的鎮嶽尚方。周穆王的昆吾劍。雌雄雙劍幹將莫邪。歐冶子所鍛鑄的越國五劍。楚國令歐冶子所鑄龍淵劍。秦昭王太阿劍。秦始皇的定秦劍。


    這些都是絕世名劍。


    在漢代,曆朝曆代皇帝都會使名劍加身。


    高祖得赤霄劍,斬白蛇起義。


    武帝鑄神龜,茂陵,八服。


    宣帝鑄毛,平帝鑄衍。


    光武帝玉具劍。


    明帝龍彩,章帝金劍,順帝安漢。


    無一不是傳世名劍。


    中興之劍,凡在朝大臣或見,或聞。


    先帝生前,愛之如命。


    先帝晏駕,而中興之劍不知去向。


    但董卓目無朝綱,敗壞人倫。使沒有人去追蹤中興之劍的去向。


    “是中興劍,先帝佩劍上朝,吾曾見過,一模一樣。”


    韓馥驚指中興四劍,脫口而出。


    “數年前,吾在朝中擔任侍禦史,吾亦見過。”


    孔融出麵,證明韓馥所說。


    諸路諸侯麵麵相覷,議論紛紛。


    連視若珍寶的中興劍都賜給了劉凡,怕是真的封劉凡為趙王了。


    中興二字,含義更令人深思。靈帝彌留之際,迴首山河破碎,欲找一人重拾大漢。


    平心而論,若在場諸侯是油盡燈枯時的靈帝,他們會把這個重任交給漢室宗親,戰功彪炳的劉凡手上。


    封王,給足了劉凡權利,乃是最佳選擇。


    “中興之劍那麽重,趙王能拿起否?”


    袁術疾首蹙額的說道。


    他見各路諸侯點頭凝目,徹底認同了劉凡為趙王。袁術也不得不承認劉凡為趙王,但他話語中有明顯的不甘心,含帶挑釁。


    “那中興之劍,誰來執?”


    劉凡眼神一厲,手托四劍,高舉頭頂,向袁術問到。


    聲音如洪鍾,震震如蒼雷。


    站在劉凡身旁的典韋將背後旌旗拽出,轉身一揮。


    不遠處,龍雀衛人人拉下麵甲,握緊長矛,立刻驟馬向前。那鐵甲騎兵令各路諸侯心驚膽戰。


    要知道酸棗雖然匯聚四十多萬大軍,能手握刀劍、槍矛武器的沒有多少。


    就如曹操麾下兵馬,大部分士兵手中握著的是戈,戈是一種用於鉤殺的武器,製作簡單,並不鋒利。根本無法和矛比。


    鐵甲更是不用提,也隻有一些將領能穿戴起鐵甲。而且跟明光鎧甲差好幾個檔次。


    曹操集結義兵三萬,弓箭卻連三百把都沒有,馬匹也就幾十匹。


    哪像劉凡麾下的士兵,常年跟胡人作戰,步騎皆佩弓,步騎皆騎馬。


    雖然十七路諸侯來迎接劉凡,也帶來了數萬兵馬。麵對龍雀衛,倒像是烏合之眾。


    袁術麵色驚懼,沒想到剛才還溫文爾雅,對各路諸侯表揚讚歎的劉凡,竟然當眾來了脾氣。


    龍雀衛越逼越進,場麵一度尷尬。


    望著凜若冰霜,氣貫長虹的劉凡,沒有人敢向劉凡奪劍。


    “趙王息怒,趙王息怒,公路也是無心之失啊!十八路將軍當一條心,不能內起矛盾,讓董賊笑掉大牙!”


    曹操來劉凡身邊,向劉凡勸說道。


    那邊也有幾名太守刺使拉住袁術。


    “大事為重,大事為重!”


    孔融也在中間調停道。


    劉凡點了點頭,放下中興之劍,伸手製止龍雀衛繼續向前。


    龍雀衛領命,如潮水般退去。


    “中興之劍,吾能執否?”


    劉凡還是上前一步,目光逼視袁術。


    袁術目視袁紹,看見袁紹對他使眼色。


    “趙王可執!”


    袁術不得不向劉凡低頭,心中卻將劉凡記恨上了。


    “先帝予吾春露秋霜,不勝感懷。皇恩如此,吾當為大漢萬年,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劉凡收起中興四劍,遞給典韋,開口對諸位諸侯說道。


    “今為結盟之日,何必言悲。吾等宰羊殺牛,已備好酒宴,為趙王接風洗塵。趙王請!”


    曹操對劉凡請道。


    “請!”


    劉凡向各路諸侯拱了拱手,然後與荀攸、關羽、徐晃、典韋、許褚一起,率領龍雀衛,向酸棗中心而去。


    酸棗縣盛產酸棗,故以此為邑名。


    十八路諸侯會盟之地,乃在魏邱鄉。


    宴會之上,諸多諸侯討論董卓之惡行。共同在商討進兵之策。


    各路諸侯爭相向劉凡敬酒,就連關羽、徐晃等人他們都拉攏結識。


    論官職,關羽,徐晃秩和祿都為兩千石,與太守刺使分毫不差。


    在場諸侯之中,曹操是最悲催的一個,即沒有地盤,也不是太守、刺使。兵馬也僅僅是招募沒幾天的百姓。


    他能稱為一方諸侯,與各路諸侯同坐,在於剛剛刺董,在於曹操的父親乃是前太尉曹嵩。


    “報!稟告諸位將軍,弘農王於數日之前,薨於宮中!”


    就在各路諸侯酒宴正酣之際,一名小校入帳向諸路諸侯稟告道。


    “董卓老賊,安敢如此?年前毒殺何太後,現又害死少帝。昔有窮後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難,以至於斃。今吾等正排山倒海之師,必將這個亂臣賊子,挫骨揚灰。”


    兗州刺使劉岱聽到此話後,失聲痛哭起來。


    各路諸侯無不扶頭哀痛。劉辯無故死於宮中,明顯是董卓所為,因為董卓有鴆殺何太後的先例。


    “董卓殺少帝。是為了暗示天下人,如今的皇帝隻是他的一個附庸,更是為了告誡滿朝文武,天下在他的掌控之中,使文武百官以他馬首是瞻。更有威懾關外諸侯的意味!”


    坐在劉凡身旁的荀攸,低聲向劉凡分析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迴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迴春秋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