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脖子一縮,不敢再吭聲。


    “父親年事已高,吾和兄長這時離開,不孝啊!”


    陳諶泣聲說道。


    “汝弟陳光等都在,吾門生無數。你們隻管去,莫要操心。一則光耀門楣,二則幫助大將軍救助世人。不要嫌棄雁門小,驃騎大將軍已經紮根草原,他正在創造奇跡。”


    陳寔拿出父親的架勢,用毋庸置疑的語氣對陳紀、陳諶說道。


    他曾有許多學生,在恆帝事情都很出名,如荀爽、賈彪、李膺和韓融等。


    在這一代,他的得意門生也不少。


    “不敢違父親之命。”陳紀、陳諶連忙對陳寔拜道。


    “祖父,吾也要去。”


    陳群躍躍欲試的對陳寔說道。


    “汝比荀家麒麟子如何?”


    陳寔反問陳群。


    “文若兄厚德厚才,吾有所不如也。”陳群麵色不自在的說道。


    “前幾日,荀文若求學與吾,其心無旁騖,隻問不足之處。他都沒有出仕之心,你急什麽?”陳寔又向陳群訓斥道。


    陳群頭一低,自己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


    “你們二人明日叫上管寧、華歆、邴原、王烈四人一起,他們學業有成,可以入仕。”


    最後,陳寔對陳紀、陳諶吩咐道。


    管寧、邴原、華歆、王烈,是他這一代弟子中最得意的門生。


    陳寔是德行很高的人,他看待學生首先論德,其次論才。


    管寧四人皆是德行高尚,才華橫溢的人。


    ……


    次日,許縣城中。


    管寧淵雅高尚,確然不拔,是陳寔最看中的一名弟子,他住在城中一所小宅院中。


    平日裏攻讀詩書,修品性。他雖不足三十歲,但陳寔多次對學生說管寧已經出師。


    他現在很少去向老師陳寔請教問題,但常拜訪在陳寔門前,敬師道,敬孝道。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譬彼舟流,不知所屆!”


    管寧獨坐門戶,歎息說道。


    他身長八尺,美須眉,相貌堂堂。他先祖乃春秋時期大名鼎鼎的管仲。


    何人沒有誌向?此時管寧還不是那個隱居遼東,不問世事的“高士”。


    他現在還沒有如曆史上的管寧一樣,看透一切。因為他心中還有希望。


    按照曆史的進程,在幾年後,管寧會避難到遼東。他隱居教學,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不受公孫度賞賜和征辟。


    後來曹丕、曹睿、曹芳均用車架多次聘請,但他就是推辭不出仕。


    和他一起前方遼東的還有邴原、王烈但,沒有他最好的朋友華歆。


    他這一聲歎息更歎他與華歆的友情。


    華歆和王烈都是平原人。管寧與陃原都是北海郡朱虛縣人。他們寒門子弟,共同佩服大學者陳仲弓,來此拜訪其為師。


    光和元年,華歆慕管寧之名,千裏來訪,二人一見如故,年齡相仿,成為至交好友。


    他們求學的時候,住在一起,常常是一邊讀書,一邊種地自給自足,正是所謂的知行合一,並不是一味的去讀書。


    一個月前,華歆、管寧兩個,在園中鋤菜,說來也巧了,菜地裏頭竟有一塊前人埋藏的黃金,鋤著鋤著,黃金就被管寧的鋤頭翻騰出來了。


    華歆、管寧他們平時讀書養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貪念,見了意外的財物不能動心,平時也以此相標榜。


    做官也是如此,若在讀書的時候。就起貪念,如何做百姓父母官?


    所以這時候,管寧見了黃金,就把它當做了石頭土塊對待,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


    華歆在後邊鋤,過了一會也見了,明知道這東西不該拿,但心裏頭不忍,還是拿了起來,看了看管寧的神色才扔掉。


    這就是著名的“鋤園得金”。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後世這位在曹魏政壇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修為方麵要差管寧一截。


    半個月前,管寧與華歆更是因為一件事情絕交。


    那一天,兩人正在屋裏讀書,外頭的街上有達官貴人經過,乘著華麗的車馬,敲鑼打鼓的,很熱鬧。


    管寧置若罔聞,繼續專心致誌的讀書。


    華歆卻坐不住了,他麵露慕色,跑到門口觀看,對這達官的威儀豔羨不已。


    車馬過去之後,華歆迴到屋裏,管寧卻拿了一把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並對華歆說道:“子非吾有也。”


    這就是傳為佳話的割席斷交。


    事後,華歆不再與管寧一起居住,羞愧離開。


    但華歆並沒有因此耿耿於懷,依舊對管寧以禮相待。


    鋤園得金,讓人感覺華歆唯利是圖,


    管寧割席,讓人感覺華歆易受誘惑。


    但這種人之常情的事情,不能去質疑華歆的人品。隻能說管寧的修為萬中無一。


    他拿起金子,又丟下了,說明他克製住了。


    他羨慕達官貴人,說明他有誌向。


    曆史上的華歆有丞相之才,他不僅為官清廉,而且為政清明,又治國安邦的高策良謀。


    他曾上書天子,勸諫其“留心治道”而減少“征伐之事”;他聽說戰事征役頻繁“頗失農桑之業”,又上書懇請重視農業。


    “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


    這種強農固本,富國安民的政治理念少有人能做到。


    華歆為官非常清廉,他的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鬥糧食的儲存。朝廷每每將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隻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


    他的作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多受曹丕讚歎。


    為政清靜不煩,吏民感而愛之。心懷道德,胸藏六藝,清靜謙虛,廉潔清白,推舉王道,這是就是華子魚。


    尤其是華歆對待管寧的態度,華歆官至司徒時,將管寧當作品德高尚、卓爾不群的人才而向天子舉薦;華歆官至太尉時,又上書欲讓位於管寧。


    由此可見華歆極其大度的胸懷。華歆其人之德行高潔亦由此可見一斑。


    “幼安,收拾東西,與吾一起前往雁門,這是父親的意思,父親也說你可以不去。”


    陳紀來找上管寧,開門見山的說道。


    “雁門是好地方,可……避世隱居!”


    管寧想也沒想,便開口迴道。


    “善!季方、子魚、彥方、根矩與吾等一起前往。”陳紀很高興,開口說道。


    管寧去雁門,他肯定有心思。


    王烈仁慈孝順,不為官,便施仁政;邴原泣學。他們都是聞名鄉裏的人物。


    他們都願意聽從陳寔之命。


    隔日後,陳紀、陳諶、管寧、華歆、邴原、王烈六人懷揣著不同的心思北上前往雁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迴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迴春秋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