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陽翟乃郡治大城。巔峰時期的陽翟城能容納八萬人左右,與安邑城軒輊不分。
同時期的漢朝遠非西方國家能比擬,漢末超過五萬人口的城池至少有四十幾座。
秦之前,實行的是“井田製度”,當時大城市有二到十萬人,這個人口數目是城市所能覆蓋的人口數目,也就是城鄉加起來。那時候華夏單論城池的話也就居住數千到兩萬人。
井田製度指的是華夏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製度。始於商朝,春秋之後逐漸瓦解,秦朝建立,徹底廢除。
井田製度是把耕地劃分為一定麵積的方田,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一人耕種大約一百畝;一百畝為一個方塊,稱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來;一井分為九個方塊,周圍的八塊田由八戶耕種,謂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歸耕戶所有;中間是公田,由八戶共耕,收入全歸封邑貴族所有。
秦之後,李斯主持實行郡縣製,徹底的廢除了“井田”,使百姓可以遷徙,城池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一再擴建,許多大城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
黃巾起義以後,陽翟城許多百姓逃亡,但城內還遺留一部分百姓。除了這些百姓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黃巾士兵的家屬。
相比於黃巾士兵的家屬,城內原有的百姓受到嚴重的剝削。對此城中的百姓對黃巾深痛惡絕。
劉凡還了解到周圍許多鄉鎮也與陽翟城中百姓的情況差不多,導致許多耕地荒蕪,眼看秋收無望。
劉凡帶著軍中數十名數學學得好的士兵親自去計算了一下城中的糧食。
劉凡感覺劉辟給他說的十萬石太少了,河東衛士一家都能拿出十萬石糧食。還有將來曹操起兵時給曹操糧草支持的衛茲,徐州糜氏、陳氏,河北甄氏,揚州陸氏、全氏,荊州蔡氏、蒯氏,都是比河東衛氏隻強不弱的大家族。
這些大家族都有城池鄔堡據守,黃巾軍輕易啃不下,但次一等的豪強家族黃巾軍劫掠了不少,更何況黃巾軍還劫掠一些平民百姓的糧食。
劉辟果然是個文盲!劉凡不知道他一本正經說得十萬石是怎麽算出來的。還是以前當黃巾的時候道聽途說。劉凡算出的結果是五十萬石。
而劉辟得到消息以後,麵紅耳赤,汗顏無地。
昨天找到糧倉以後,他也沒有時間計算。他以前經常聽波才說,自家糧食何止十萬石?聽多了,他也就信了。所以他昨天匯報劉凡的時候說“估計最起碼十萬石以上”。
這一天,劉凡把投降的四萬黃巾軍整合成隊伍。劉凡不可能讓他們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
劉凡要把城中的一些糧食發給窮苦百姓,投降黃巾充當運糧隊。
黃巾軍對於做這種事情非常樂意,沒有一絲的情非得已。一天三頓飯,比造反的時候待遇都好,最關鍵的是不用拚命,也不用到處留罵名。
次日,劉凡帶領數十名親衛和一千多人的黃巾運糧隊伍來到陽翟東邊潁水邊一個鄉裏。
潁川郡內有三條大河貫穿,分別是潁川郡最北部的洧水,中部的潁水和南部的汝水。這三條大河都屬於淮河的支脈,潁川郡大部分的縣城都是在這三條河流兩岸建立,長社在洧水以南,陽翟在潁水靠北一點。
在漢朝,縣內的官職除了縣令和縣丞以外,其他的都不叫官,而是稱吏。
縣下設鄉,選德高望重的為三老,郡內派有秩管理;鄉下設亭,由亭長管理;亭下設裏,有裏正。
總而言之,就是積裏為亭,積亭為鄉。以縣統鄉,以鄉統裏。
劉凡來到的這個地方叫做花石鄉,這個地方田地已經被糟蹋的不成樣子了,也有些地有莊稼,但雜草比莊稼還深。蛾賊遍地,百姓根本不敢出門。
黃巾之亂已經持續了三個月,有些過不下去的人加入黃巾,有些人逃往外地,也有些人待在家裏足不出戶,即便是這樣也難逃黃巾的劫掠。
花石鄉原本也有一千多戶人家,現在隻剩下五百餘戶。
劉凡來到潁上亭,百姓們看到劉凡帶著這麽大的陣勢,嚇得皆不敢出門。
他們之所以沒有逃跑,是因為劉凡早已令投降的黃巾軍,把頭上的黃色頭巾摘掉了。再加上打頭的這些人穿的都是官兵的戰甲。
劉凡無奈之下,敲響一家百姓大門。好一會,一名須發皓白的老者步履蹣跚的走過來把門打開。
“拜見官老爺!”民懼官,自古如此,老者就欲對劉凡下拜。
劉凡伸手扶住老者,反過來一禮,拜道:“拜見長者。”
老者驚詫,不明所以?
如此有氣度的少年將軍為何向我下拜?我隻是半截身子埋在土裏的平民百姓。
“走了半天了,討口水喝。”劉凡又說道。
“請!”老者迴話。
然後轉身向房屋內走去。
劉凡看到老者一步一搖,步履維艱。趕緊上前扶住。
老者身形一顫,繼續往屋裏走。並請劉凡進屋休息。
劉凡發現屋內還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和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
他們衣服陳舊破爛,麵色菜黃,營養不良。
他們看到劉凡以後,蹲在角落依偎在一起,很害怕。
老者請劉凡坐在,去倒了一碗水,端到劉凡麵前。
劉凡接過碗,一飲而盡。
“長者是否知曉潁川的黃巾軍已經被平定?”劉凡喝完水,對老者問道。
“什麽?蛾賊已經平定了?”老者驚喜的道。
下一秒,老淚在滿臉皺紋間縱橫。
“兒啊!你可以安息了。”
“難道令子死於黃巾之手?”劉凡對老者問道。
“吾兒乃當地潁上亭長,因為是小吏,被蛾賊殺害,連兒媳也未能幸免。蛾賊把家裏大部分糧食都搶走了,倉底之糧,眼看用盡。”老者哭訴道。
整個黃石鄉,隻要是和官吏沾上邊的都會被黃巾軍殺害。
劉凡來到屋子一角,對小男孩頭部摸了摸,對他道:“你爺爺老了,你該擔起這個家的責任了。”
在男孩的目光下,劉凡默默走出去,對親衛道:“拿兩袋黍,再拿兩袋稻米和一千錢來。”
黍就是黃米,在這個時代是寶,因為難吃,後世少有人吃。稻米即大米。
老人年近花甲,男孩還不到舞勺之年,女孩還在垂髫。就算家有耕地,也無力耕種。
“諾!”
四名親衛扛著四袋糧食來到屋子。
老者擦幹淚,問道:“這是?”
“幾袋黍、米和千文錢財。”劉凡迴道。
說完,劉凡對著老者一禮,帶著親衛退出屋子。
他要去的地方很多,一刻也不能耽擱。
“敢問將軍姓名?”劉凡正準備去下一家的時候,老者拄著一根拐杖,出門問道,小男孩和小女孩跟在他後麵。
“劉凡,劉世民!”劉凡迴道。
接下來五天時間,劉凡和他的親信帶領這些投降的黃巾軍對整個陽翟的百姓挨家挨戶的送上糧食,那些家境非常破落的,還會贈上些許錢財。另外劉凡還張榜帖文宣告整了陽翟縣黃巾已平定,請百姓恢複農耕,處置荒地,讓農業運轉起來。
劉凡又令關羽帶領一部分投降黃巾運送糧食去北方的長社縣,用同樣的方法對長社縣進行複蘇。
麵對各處百姓的千恩萬謝,劉凡慚愧。這些東西本來就是黃巾搶奪他們的,劉凡隻是連本帶利的還迴去。
(本章完)
陽翟乃郡治大城。巔峰時期的陽翟城能容納八萬人左右,與安邑城軒輊不分。
同時期的漢朝遠非西方國家能比擬,漢末超過五萬人口的城池至少有四十幾座。
秦之前,實行的是“井田製度”,當時大城市有二到十萬人,這個人口數目是城市所能覆蓋的人口數目,也就是城鄉加起來。那時候華夏單論城池的話也就居住數千到兩萬人。
井田製度指的是華夏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製度。始於商朝,春秋之後逐漸瓦解,秦朝建立,徹底廢除。
井田製度是把耕地劃分為一定麵積的方田,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一人耕種大約一百畝;一百畝為一個方塊,稱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來;一井分為九個方塊,周圍的八塊田由八戶耕種,謂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歸耕戶所有;中間是公田,由八戶共耕,收入全歸封邑貴族所有。
秦之後,李斯主持實行郡縣製,徹底的廢除了“井田”,使百姓可以遷徙,城池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一再擴建,許多大城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
黃巾起義以後,陽翟城許多百姓逃亡,但城內還遺留一部分百姓。除了這些百姓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黃巾士兵的家屬。
相比於黃巾士兵的家屬,城內原有的百姓受到嚴重的剝削。對此城中的百姓對黃巾深痛惡絕。
劉凡還了解到周圍許多鄉鎮也與陽翟城中百姓的情況差不多,導致許多耕地荒蕪,眼看秋收無望。
劉凡帶著軍中數十名數學學得好的士兵親自去計算了一下城中的糧食。
劉凡感覺劉辟給他說的十萬石太少了,河東衛士一家都能拿出十萬石糧食。還有將來曹操起兵時給曹操糧草支持的衛茲,徐州糜氏、陳氏,河北甄氏,揚州陸氏、全氏,荊州蔡氏、蒯氏,都是比河東衛氏隻強不弱的大家族。
這些大家族都有城池鄔堡據守,黃巾軍輕易啃不下,但次一等的豪強家族黃巾軍劫掠了不少,更何況黃巾軍還劫掠一些平民百姓的糧食。
劉辟果然是個文盲!劉凡不知道他一本正經說得十萬石是怎麽算出來的。還是以前當黃巾的時候道聽途說。劉凡算出的結果是五十萬石。
而劉辟得到消息以後,麵紅耳赤,汗顏無地。
昨天找到糧倉以後,他也沒有時間計算。他以前經常聽波才說,自家糧食何止十萬石?聽多了,他也就信了。所以他昨天匯報劉凡的時候說“估計最起碼十萬石以上”。
這一天,劉凡把投降的四萬黃巾軍整合成隊伍。劉凡不可能讓他們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
劉凡要把城中的一些糧食發給窮苦百姓,投降黃巾充當運糧隊。
黃巾軍對於做這種事情非常樂意,沒有一絲的情非得已。一天三頓飯,比造反的時候待遇都好,最關鍵的是不用拚命,也不用到處留罵名。
次日,劉凡帶領數十名親衛和一千多人的黃巾運糧隊伍來到陽翟東邊潁水邊一個鄉裏。
潁川郡內有三條大河貫穿,分別是潁川郡最北部的洧水,中部的潁水和南部的汝水。這三條大河都屬於淮河的支脈,潁川郡大部分的縣城都是在這三條河流兩岸建立,長社在洧水以南,陽翟在潁水靠北一點。
在漢朝,縣內的官職除了縣令和縣丞以外,其他的都不叫官,而是稱吏。
縣下設鄉,選德高望重的為三老,郡內派有秩管理;鄉下設亭,由亭長管理;亭下設裏,有裏正。
總而言之,就是積裏為亭,積亭為鄉。以縣統鄉,以鄉統裏。
劉凡來到的這個地方叫做花石鄉,這個地方田地已經被糟蹋的不成樣子了,也有些地有莊稼,但雜草比莊稼還深。蛾賊遍地,百姓根本不敢出門。
黃巾之亂已經持續了三個月,有些過不下去的人加入黃巾,有些人逃往外地,也有些人待在家裏足不出戶,即便是這樣也難逃黃巾的劫掠。
花石鄉原本也有一千多戶人家,現在隻剩下五百餘戶。
劉凡來到潁上亭,百姓們看到劉凡帶著這麽大的陣勢,嚇得皆不敢出門。
他們之所以沒有逃跑,是因為劉凡早已令投降的黃巾軍,把頭上的黃色頭巾摘掉了。再加上打頭的這些人穿的都是官兵的戰甲。
劉凡無奈之下,敲響一家百姓大門。好一會,一名須發皓白的老者步履蹣跚的走過來把門打開。
“拜見官老爺!”民懼官,自古如此,老者就欲對劉凡下拜。
劉凡伸手扶住老者,反過來一禮,拜道:“拜見長者。”
老者驚詫,不明所以?
如此有氣度的少年將軍為何向我下拜?我隻是半截身子埋在土裏的平民百姓。
“走了半天了,討口水喝。”劉凡又說道。
“請!”老者迴話。
然後轉身向房屋內走去。
劉凡看到老者一步一搖,步履維艱。趕緊上前扶住。
老者身形一顫,繼續往屋裏走。並請劉凡進屋休息。
劉凡發現屋內還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和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
他們衣服陳舊破爛,麵色菜黃,營養不良。
他們看到劉凡以後,蹲在角落依偎在一起,很害怕。
老者請劉凡坐在,去倒了一碗水,端到劉凡麵前。
劉凡接過碗,一飲而盡。
“長者是否知曉潁川的黃巾軍已經被平定?”劉凡喝完水,對老者問道。
“什麽?蛾賊已經平定了?”老者驚喜的道。
下一秒,老淚在滿臉皺紋間縱橫。
“兒啊!你可以安息了。”
“難道令子死於黃巾之手?”劉凡對老者問道。
“吾兒乃當地潁上亭長,因為是小吏,被蛾賊殺害,連兒媳也未能幸免。蛾賊把家裏大部分糧食都搶走了,倉底之糧,眼看用盡。”老者哭訴道。
整個黃石鄉,隻要是和官吏沾上邊的都會被黃巾軍殺害。
劉凡來到屋子一角,對小男孩頭部摸了摸,對他道:“你爺爺老了,你該擔起這個家的責任了。”
在男孩的目光下,劉凡默默走出去,對親衛道:“拿兩袋黍,再拿兩袋稻米和一千錢來。”
黍就是黃米,在這個時代是寶,因為難吃,後世少有人吃。稻米即大米。
老人年近花甲,男孩還不到舞勺之年,女孩還在垂髫。就算家有耕地,也無力耕種。
“諾!”
四名親衛扛著四袋糧食來到屋子。
老者擦幹淚,問道:“這是?”
“幾袋黍、米和千文錢財。”劉凡迴道。
說完,劉凡對著老者一禮,帶著親衛退出屋子。
他要去的地方很多,一刻也不能耽擱。
“敢問將軍姓名?”劉凡正準備去下一家的時候,老者拄著一根拐杖,出門問道,小男孩和小女孩跟在他後麵。
“劉凡,劉世民!”劉凡迴道。
接下來五天時間,劉凡和他的親信帶領這些投降的黃巾軍對整個陽翟的百姓挨家挨戶的送上糧食,那些家境非常破落的,還會贈上些許錢財。另外劉凡還張榜帖文宣告整了陽翟縣黃巾已平定,請百姓恢複農耕,處置荒地,讓農業運轉起來。
劉凡又令關羽帶領一部分投降黃巾運送糧食去北方的長社縣,用同樣的方法對長社縣進行複蘇。
麵對各處百姓的千恩萬謝,劉凡慚愧。這些東西本來就是黃巾搶奪他們的,劉凡隻是連本帶利的還迴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