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待伏
入秋時節的茶溪山中,已經是挺涼的了。
一部人數並不很多的明軍部隊,正在通往內江的道路兩側山林中宿營。
這一部人馬,分作兩支,按著各自的部署,分別宿營與埋伏。
一支是定遠侯趙榮貴統帶的龍安鐵騎,有趙榮貴的六丁六甲部將加南離加強給他的席地闕所率三百飛騎。
因為趙榮貴手下兵馬還是官多兵少,隻有架子骨幹,兵員數量遠未恢複。
另一支是楊璟新率領的本部,原駐峨眉的萬年營,部下四員統兵參將鮮可強、廖啟芳、曹章、楊榮芳,加鎮標參將葛佑明,都是當年嘉定起兵的先從部將。
但璟新的部隊沒什麽馬匹,人數雖然不少,以步卒為主,多是樂山、峨眉的當地人,更適合山林地伏擊作戰。
南離部署的本意正是璟新負責伏擊,趙榮貴負責追襲,務必不要令得敵主要首腦逃脫。
南離自己沒來,他得陪著楊展,犍為這個事不底定他也沒法迴成都,盡管沒再調幾個兵來,他也得盯到底。
伏擊,是南離的最愛,但這一迴的伏擊不大一樣,若是伏擊成功,敵人入彀,要的是必得擒敵首腦才算成功。
因為真到這個地步時,武大定的人馬基本就已經是潰散的狀態了,因此能不能抓住人才是設伏的根本目標所在。
在挾持著袁韜一迴又一迴地勸降,還時不時就往城中射幾封點著袁韜舊部守將姓名的勸降書信,累日連番的動作之下,袁韜所部殘兵生變幾乎已成定局。
到了李占春的兵馬參與圍堵,李占春、於大海、王祥、侯天錫、馬應試、曹勳等各鎮的旗號都出現在犍為城下、岷江江麵,在坐困愁城的武大定看下來,川蜀諸鎮已無其可藏身之所。
更截獲了武大定的掛鉤清廷巡撫李國英的降書,都知其棄城而走無非就是早晚的事。
犍為生變後,武大定會往哪裏走,會走哪條路,南離與熟悉當地兵要的楊展曾經反複研判推演過。
算來算去有三條道路,而通過茶溪山,穿過內江投遂寧,是接觸清兵最為便捷的路線,也是武大定最為可能的路線。
因此,出犍為北門後分出的井研、容縣、富順三條道路,按照楊展的部署都伏下了攔路兵馬,而趙榮貴、楊璟新更為看中南離著意的榮縣茶溪山這條路,最終爺倆各帶本部兵馬,就伏在這邊山中,四下派出探馬偵敵。
犍為城靠著岷江那邊,南離每日擁著袁韜寫勸降信,袁韜到城下向舊部喊話,楊展帶著李占春等人馬兵船耀武揚威的時刻,趙榮貴與楊璟新早就帶著本部兵馬繞路來埋伏了。
這算下來已經等了快十日了,還不見犍為那邊的動靜。
可是這爺倆,這時節,就是這麽地有耐心,就連暴躁好動的趙榮貴也是不急不火、耐心等待。
因為他們知道,武大定已經不止一次地派出人馬來試探道路,都被他們嚴約部屬,放了過去。
這日趙榮貴、楊璟新爺倆一如平日,依據探馬迴報、塘馬消息,商議著犍為那邊可能的動靜,但是犍為的動靜日日都是那麽迴事,也沒啥子大變化,爺倆幾句話說完,對照清點過了各部隊部署,說著說著閑篇就扯遠了。
“武大定所部,人數不多,本就是隴南官軍的多,在漢中、興安,又遭了幾手損失,他咋迴事我最清楚。”趙榮貴說起武大定,如數家珍,但說到袁韜就不詳細了,因為袁韜的隊伍移動一地就烏合一地。
“袁韜的人多,老弱病殘、家眷、女人、流民,什麽都裹,純屬烏合之眾。就是不知唿九思死了之後,他們之間是怎生變化的。”
袁韜到嘉定駐犍為後的情形還是璟新知道:
“他們在李乾德主持之下,將唿九思的部眾分了,看南離拿到的供詞裏還是武大定分的多。供詞這麽說,但據小侄所知,武大定分得的都是精銳兵馬,人數並不很多,反倒袁韜是把行十萬的殘餘照單全收了。”
“因此小侄以為,袁韜雖然是興安出來的,但他的部眾,還是在兩川流竄裹挾的多。”
“袁韜不是說,他的手下赴峨眉投你的甚多?”
“是有這麽迴事,袁武所部,流竄慣了,不擅經營生產,各營之間還互相侵奪,有許多挨不得饑寒,老弱病殘也多的,就來峨眉這邊投靠,求收留,其實就是想求口吃的。”說到這裏,璟新也不忍地搖搖頭:“我也總不能看著他們餓死。”
“這麽下來越傳越開,來投的日漸的多,袁韜部眾少了,我的部眾多了,他自然懷恨在心,再有李乾德挑唆,這個仇就這麽座下了,連我爹都覺是我的不是。”
“還有一些投去邛州南離那邊的呢,南離也不曾說過他怎麽安置的。”
說到這裏趙榮貴很是讚同:
“我看南離拿袁韜的供詞純粹就是為了要一口供狀,袁韜有多少人啥子滴,他壓根也不在意。”
“這我曉得一些,南離愛的是精兵簡政,他的部隊裏,官兵同甘共苦,不是啥子人都亂收的。”
“要這麽說的話,看他的意思,擒了武大定那日,他也不想分部眾、尾子啥地。反倒與我和你爹說過,讓我來收拾武大定的殘餘。”
“這是正章,畢竟武大定的部眾原本多是隴南、隴東的官軍,您也好掌握。”
“不過啊,既然南離都這麽說了,要不,武大定那邊剩多少都歸您,袁韜那邊有多少的使持一再與我分如何?”
趙榮貴一聽哈哈大笑:
“你小子,就這麽篤定,仗還沒打呢,輸贏未定,你就開始分贓了?”
“南離的部署,沒錯過。”璟新對此十分篤定。
“那你不打算問問你爹?”
“能與我爹商量的話,還是持一去吧。二伯,小侄我有個打算,我不想窩在峨眉了,去成都,跟著您和南離如何?”
“不是我說你小子跟你爹這是生了外心啦?”
“我爹的兄弟們,各行其是,我承繼不來,既然他們不認可我,在我爹麵前,都言我是少年不知兵,還不如自己出去,跟著南離和二叔你們,打拚天下呢。”
璟新的這番話,在他心中已經不知轉了多少個來迴了。
但這個話他沒法跟人說。
與部將們說?他也是自己帶兵的,你自己都想不明白,豈不更加折損部將的士氣?
與父親那一輩的老兄弟說?更沒法說,本身就是因為眼看著那些叔叔大爺們並不如何認同自己的用兵之法與帶兵資曆。
與父親說?楊展則會大罵你是我兒子怎麽起外心?
其實有個人能說得,但是眼看南離這些日子勞心勞力的,還是平了犍為的事,過後再說。
不過這幾日裏隨趙榮貴出來埋伏,相處下來,他覺得趙榮貴雖然粗豪,卻自有一番豁達,反倒是於己有心思共通之處。
過去楊展在成都與曹勳、趙榮貴結義,那時他還在嘉定家中,與趙榮貴久聞其名卻不曾謀麵,這還是第一迴與趙榮貴相處。
通過說起三界溝放火、龍安詐城、據止吳三桂的種種過往,璟新就發現了他與趙榮貴心思相通、英雄略同的一點,就是信服南離。
因此,到這時,他就把自己的一番想法向趙榮貴和盤托出。
趙榮貴一聽即大為讚賞:
“有主見,好主意!”
今天還是兩章連發,這個劇情就別斷了。
入秋時節的茶溪山中,已經是挺涼的了。
一部人數並不很多的明軍部隊,正在通往內江的道路兩側山林中宿營。
這一部人馬,分作兩支,按著各自的部署,分別宿營與埋伏。
一支是定遠侯趙榮貴統帶的龍安鐵騎,有趙榮貴的六丁六甲部將加南離加強給他的席地闕所率三百飛騎。
因為趙榮貴手下兵馬還是官多兵少,隻有架子骨幹,兵員數量遠未恢複。
另一支是楊璟新率領的本部,原駐峨眉的萬年營,部下四員統兵參將鮮可強、廖啟芳、曹章、楊榮芳,加鎮標參將葛佑明,都是當年嘉定起兵的先從部將。
但璟新的部隊沒什麽馬匹,人數雖然不少,以步卒為主,多是樂山、峨眉的當地人,更適合山林地伏擊作戰。
南離部署的本意正是璟新負責伏擊,趙榮貴負責追襲,務必不要令得敵主要首腦逃脫。
南離自己沒來,他得陪著楊展,犍為這個事不底定他也沒法迴成都,盡管沒再調幾個兵來,他也得盯到底。
伏擊,是南離的最愛,但這一迴的伏擊不大一樣,若是伏擊成功,敵人入彀,要的是必得擒敵首腦才算成功。
因為真到這個地步時,武大定的人馬基本就已經是潰散的狀態了,因此能不能抓住人才是設伏的根本目標所在。
在挾持著袁韜一迴又一迴地勸降,還時不時就往城中射幾封點著袁韜舊部守將姓名的勸降書信,累日連番的動作之下,袁韜所部殘兵生變幾乎已成定局。
到了李占春的兵馬參與圍堵,李占春、於大海、王祥、侯天錫、馬應試、曹勳等各鎮的旗號都出現在犍為城下、岷江江麵,在坐困愁城的武大定看下來,川蜀諸鎮已無其可藏身之所。
更截獲了武大定的掛鉤清廷巡撫李國英的降書,都知其棄城而走無非就是早晚的事。
犍為生變後,武大定會往哪裏走,會走哪條路,南離與熟悉當地兵要的楊展曾經反複研判推演過。
算來算去有三條道路,而通過茶溪山,穿過內江投遂寧,是接觸清兵最為便捷的路線,也是武大定最為可能的路線。
因此,出犍為北門後分出的井研、容縣、富順三條道路,按照楊展的部署都伏下了攔路兵馬,而趙榮貴、楊璟新更為看中南離著意的榮縣茶溪山這條路,最終爺倆各帶本部兵馬,就伏在這邊山中,四下派出探馬偵敵。
犍為城靠著岷江那邊,南離每日擁著袁韜寫勸降信,袁韜到城下向舊部喊話,楊展帶著李占春等人馬兵船耀武揚威的時刻,趙榮貴與楊璟新早就帶著本部兵馬繞路來埋伏了。
這算下來已經等了快十日了,還不見犍為那邊的動靜。
可是這爺倆,這時節,就是這麽地有耐心,就連暴躁好動的趙榮貴也是不急不火、耐心等待。
因為他們知道,武大定已經不止一次地派出人馬來試探道路,都被他們嚴約部屬,放了過去。
這日趙榮貴、楊璟新爺倆一如平日,依據探馬迴報、塘馬消息,商議著犍為那邊可能的動靜,但是犍為的動靜日日都是那麽迴事,也沒啥子大變化,爺倆幾句話說完,對照清點過了各部隊部署,說著說著閑篇就扯遠了。
“武大定所部,人數不多,本就是隴南官軍的多,在漢中、興安,又遭了幾手損失,他咋迴事我最清楚。”趙榮貴說起武大定,如數家珍,但說到袁韜就不詳細了,因為袁韜的隊伍移動一地就烏合一地。
“袁韜的人多,老弱病殘、家眷、女人、流民,什麽都裹,純屬烏合之眾。就是不知唿九思死了之後,他們之間是怎生變化的。”
袁韜到嘉定駐犍為後的情形還是璟新知道:
“他們在李乾德主持之下,將唿九思的部眾分了,看南離拿到的供詞裏還是武大定分的多。供詞這麽說,但據小侄所知,武大定分得的都是精銳兵馬,人數並不很多,反倒袁韜是把行十萬的殘餘照單全收了。”
“因此小侄以為,袁韜雖然是興安出來的,但他的部眾,還是在兩川流竄裹挾的多。”
“袁韜不是說,他的手下赴峨眉投你的甚多?”
“是有這麽迴事,袁武所部,流竄慣了,不擅經營生產,各營之間還互相侵奪,有許多挨不得饑寒,老弱病殘也多的,就來峨眉這邊投靠,求收留,其實就是想求口吃的。”說到這裏,璟新也不忍地搖搖頭:“我也總不能看著他們餓死。”
“這麽下來越傳越開,來投的日漸的多,袁韜部眾少了,我的部眾多了,他自然懷恨在心,再有李乾德挑唆,這個仇就這麽座下了,連我爹都覺是我的不是。”
“還有一些投去邛州南離那邊的呢,南離也不曾說過他怎麽安置的。”
說到這裏趙榮貴很是讚同:
“我看南離拿袁韜的供詞純粹就是為了要一口供狀,袁韜有多少人啥子滴,他壓根也不在意。”
“這我曉得一些,南離愛的是精兵簡政,他的部隊裏,官兵同甘共苦,不是啥子人都亂收的。”
“要這麽說的話,看他的意思,擒了武大定那日,他也不想分部眾、尾子啥地。反倒與我和你爹說過,讓我來收拾武大定的殘餘。”
“這是正章,畢竟武大定的部眾原本多是隴南、隴東的官軍,您也好掌握。”
“不過啊,既然南離都這麽說了,要不,武大定那邊剩多少都歸您,袁韜那邊有多少的使持一再與我分如何?”
趙榮貴一聽哈哈大笑:
“你小子,就這麽篤定,仗還沒打呢,輸贏未定,你就開始分贓了?”
“南離的部署,沒錯過。”璟新對此十分篤定。
“那你不打算問問你爹?”
“能與我爹商量的話,還是持一去吧。二伯,小侄我有個打算,我不想窩在峨眉了,去成都,跟著您和南離如何?”
“不是我說你小子跟你爹這是生了外心啦?”
“我爹的兄弟們,各行其是,我承繼不來,既然他們不認可我,在我爹麵前,都言我是少年不知兵,還不如自己出去,跟著南離和二叔你們,打拚天下呢。”
璟新的這番話,在他心中已經不知轉了多少個來迴了。
但這個話他沒法跟人說。
與部將們說?他也是自己帶兵的,你自己都想不明白,豈不更加折損部將的士氣?
與父親那一輩的老兄弟說?更沒法說,本身就是因為眼看著那些叔叔大爺們並不如何認同自己的用兵之法與帶兵資曆。
與父親說?楊展則會大罵你是我兒子怎麽起外心?
其實有個人能說得,但是眼看南離這些日子勞心勞力的,還是平了犍為的事,過後再說。
不過這幾日裏隨趙榮貴出來埋伏,相處下來,他覺得趙榮貴雖然粗豪,卻自有一番豁達,反倒是於己有心思共通之處。
過去楊展在成都與曹勳、趙榮貴結義,那時他還在嘉定家中,與趙榮貴久聞其名卻不曾謀麵,這還是第一迴與趙榮貴相處。
通過說起三界溝放火、龍安詐城、據止吳三桂的種種過往,璟新就發現了他與趙榮貴心思相通、英雄略同的一點,就是信服南離。
因此,到這時,他就把自己的一番想法向趙榮貴和盤托出。
趙榮貴一聽即大為讚賞:
“有主見,好主意!”
今天還是兩章連發,這個劇情就別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