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寒意不止,凍人心魄。


    宋佶緊了緊身上的大衣,任憑寒風吹打,卻鎮壓不住心中的寒意。


    宋佶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大伴梁師成,問計道:


    “梁大伴,想不到我宋家的幼虎居然想著為國出征,構兒也到了這個年紀,居然憧憬著馬上立功勞。


    想必外邊已經是洪水滔天,罵聲四起,朕該如何處置?”


    咱們梁公公趕緊放低姿態說道:


    “無妨,官家且放寬心,咱們大趙不過是遭遇了些許波折,正如楚王殿下所言,咱們大趙國必定能夠掃平大梁。


    陛下之前錯信了童貫,若是能夠及時止損,亡羊補牢,猶未可知。”


    “亡羊補牢,猶未可知……”


    宋佶又突然想起了某個騙他的死太監,是啊!既然你姓童的不行,那我就換個主帥好了。


    就在這時,咱們梁公公又突然插了一句嘴說道:


    “官家,可還曾記得西北戰事?”


    為何西軍在對陣大梁國的時候表現平平?其實他們在西北就已經流了一波血了。


    而童貫在西北不顧將士死活,為自己撈功的時候,也是在透支著大趙最精銳西軍的戰力。


    先來說說童貫隱瞞敗報的事情,第一次臧底河之戰,大趙大敗,“死者十四五”,出征一次損失了一半,這次大敗被童貫壓下去了。


    另一次統安城大敗,折損了名將劉法。


    劉法可不是一般的將領,他被西夏人稱為天生神將,也可以說劉法是當時西夏公認的趙軍第一戰將。


    可是童貫逼著劉法出征,結果遭遇西夏軍的包圍,兵敗突圍之際,墜崖折足,為一別瞻軍斬首而去。


    墜崖後被西夏一小卒斬首,名將戰死,這對趙軍可以說是極大的心理打擊。


    可是童貫為了一己私利反倒是上書說打勝了,果然,再多將士的鮮血在他心中也抵不過自己頭上的烏紗帽。


    可惜了一代名將劉法,宋史中並沒有為他列傳,不是說他功績不高,而是他有一個造反的兒子劉正彥,也就是“苗劉兵變”的主謀之一。


    宋高宗是對這次兵變深惡痛絕的,劉正彥是寸磔而死,“寸磔”就是碎解肢體,可想而知劉法是被這兒子給拖累了,他的功績也是被宋朝抹除了。


    ………


    看見官家被勾起了興趣,咱們梁公公頓時又接著說道:


    “其實咱們這位童大帥的功勞多半是假,甚至將敗戰說成的是勝戰,小勝說成了大勝。


    可知那名將劉法,就是活活的被童大帥給逼死的,如今他在大梁國吃了敗戰,奴婢倒是不覺得稀奇。”


    宋佶:……???


    “原來童太尉居然是如此酒囊飯桶之物,朕真的是錯信了他,那就將他貶到越州吧,讓他去當越州的鎮守太監,哼!”


    宋構早就有了處置他的心思,見梁師成這麽一說,立刻借題發揮動了貶童貫的心思。


    “另外…兩浙路轉運司倒也不錯,居然能夠撐起三萬套盔甲的支出。


    朝廷在準備一些糧草軍需,僅是轉運司和杭州守備就能拉出來三萬人馬,隻是杭州的守備團練和新兵才剛剛成軍,這能打贏大梁國嗎?就連咱們的西北禁軍都輸了…”


    咱們官家心裏麵開始嘀咕起來,最後在腦海裏麵又想起了自家兒子自信的模樣,最後狠狠的一砸拳頭說道:


    “也罷,就讓構兒這三萬人馬成為一支奇兵,從海上偷襲燕雲,正麵戰場還是得選些名師大將出征。


    構兒說過,種師道太過於瞻前顧後,那不如選用軍中的老將楊惟忠出馬,正好,童貫一去,就由他接替吧。”


    大趙國宣和四年二月份末發生了很多令人意外的事情,首先是在月初的時候,趙軍北伐失利遭逢大敗,損失了七萬左右的人馬。


    朝廷上下都是議論紛紛,相公們都是發出了不敢置信的疑問,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大梁國,居然還能重創我趙軍?


    究竟是部隊不堪一用,還是將帥不和?


    隨後咱們官家的處置意見下來了。


    詔曰:


    朕膺昊天之眷命,茲知河東節度使,西北禁軍太尉,河東宣撫使童貫陳辭濫調,大權獨攬,備而不用,獨斷專行,致使西北戰事糜爛至此,罪不可赦。


    然念其勞苦功高,西北屢立戰功,雖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貶至越州任鎮守太監。


    雄州知州和詵,輕敵冒進,肆意妄為,幹擾軍陣,致使大軍進退失據,罪不可赦,摘其官印,去其官袍,發配嶺南之地。


    河東副宣撫使,西北經略使種師道,年邁昏聵,不堪重用,致使大軍貽誤戰機,招致大敗。


    念其勞苦功高,允其致仕。


    選鋒軍中軍統製楊可世…


    反正大大小小官員將軍全部波及到了,有的被貶官去職,有的被嚴厲訓斥,把西軍將領都是搞得灰頭土臉。


    反倒是河東禁軍沒有多少損失,因為當初童太尉看不上這些臭泥爛蝦,所以沒有帶他們上戰場。


    最後又下了一道耐人尋味的命令,命西北禁軍統製官楊惟忠接手河東宣撫司。


    負責節製河東前線諸軍,命蔡攸充當監軍,務必在前線盡量收攏潰軍,陳兵邊境,以待時機。


    命兩浙路轉運司負責訓練水軍三萬,由杭州府防禦使韓世忠代為都統。


    由韓世忠暫代統領一職,由兩浙路轉運司轉運使宋構充當監軍,在江南鑄造重甲五千,輕甲二萬五,速速成軍,以負責策應之舉。


    朝廷的盔甲都是有數的,每一套盔甲都是登記造冊,隻允許官府和國家的軍隊持有,並且其他地方不允許都造,除非有皇帝親自下旨。


    按照大趙國的法律來講,私人藏有盔甲超過三套就算是謀反的大罪,哪怕將軍的親衛們想要穿著盔甲,也得在官府登記造冊。


    剛開始大家還特別奇怪,咱們官家怎麽下這種命令?


    後來想想就明白了,其實戰事一開,咱們官家也沒有多少錢了,也隻能靠著人家楚王殿下打造盔甲。


    沒看到前線吃急嗎?也隻好從江南抽掉部隊的前線應急了,至於楚王監軍這件事情,大家都是當一個笑話在看,並沒有多少人在意。


    楚王千金之軀,怎麽可能會像那些大頭兵一樣上戰場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白才不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白才不白並收藏逆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