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之亂平定之後半年多,整個大趙又興起另一種說法。


    宣和二年爆發的方臘起義,讓趙國無暇北顧。


    一年後,叛亂雖然平息,但是,由於這一賦稅重地和主要產糧區遭到嚴重破壞,大趙已經無力出兵。


    同時,朝中另外一種錯誤思潮又有所抬頭,即:


    銀國本蠻夷小邦,雖然現在看上去鋒芒畢露,但不會長久。


    而大梁則相反,雖然暫時敗退,但底蘊強大,一旦穩住陣腳,吞掉銀國易如反掌。


    因此,宋佶對趙銀結盟一事感到十分後悔。


    就在童貫催促出兵的時候,咱們宋官家又想當騎牆派。


    拒絕出兵,還想再等待時機。


    而在童貫的太尉府,一個隱秘的角落內。


    原本大梁國的高官馬植,現在化名為宋良嗣的大臣正在與咱們高太尉密談。


    數年之前,宋良嗣獻策給了咱們童太尉。


    曰:“女真恨梁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


    本朝若遣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之相約攻梁,其國可圖也。”


    宋佶召見,問所來之因,對曰:


    “梁國必亡,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複中國往昔之疆。


    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


    萬一女真得誌,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事不侔矣。”


    宋良嗣的言論說服了宋佶及部分君臣,他本人被賜姓宋,受封大趙朝官爵,最重要的是,大趙國開始有了正式的“圖燕之議”。


    宋良嗣臉色有些焦急的說道:


    “太尉,官家那邊又在搖擺了?大軍為何還不出征?


    在下也得了消息,咱們官家又得了好幾筆進賬,遠在江南的楚王殿下不知送了多少財富入宮。


    眼下軍費充足,士氣正旺,大趙國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


    童貫隻是悶聲說道:


    “老夫能有什麽辦法,隻是一介武夫罷了,官家的心思,豈是咱們這些人臣能夠揣測?”


    咱們童太尉也是很鬱悶,之前官家答應的好好的,給出的借口也很簡單,就是朝廷暫時還沒銀子。


    去年東南被打了個稀巴爛,財賦重地遭遇重創,還沒緩過神來。


    可官家都抄了他心腹手下的家,現在銀子都齊全了,為何還不出兵?


    當時朱家父子被抄家的時候,他可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言未發。


    宋良嗣便對童貫言道:


    “陛下自許為道君皇帝,想必會聽高人的指點,若有得道高人指點迷津,估計北伐之事可成。”


    “如此行事,不怕有些風險乎?若是讓人察覺…”


    “多多轉手幾道便是。


    又不需要咱們出手,自有高人親自出麵。”


    老宋現在迷之自信。


    他不清楚大趙的戰力如何。


    但他知道能夠和大梁國對峙百餘年,不落下風,想必也差不到哪裏去。


    他是一個投機主義的商人,自然要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潤。


    自從投趙已經過去好幾年,當年投靠大趙國的聲望幾乎被消耗殆盡了。


    於是心中萌生了更進一步的想法,這才有了今日教唆童太尉的場麵。


    官家對他漸冷漸熱,宋良嗣覺得自己能依靠的也就隻有咱們西軍童太尉了。


    立功心切,再加上咱們宋大人許下的重諾。


    一番思量下來,於是咱們童太尉同意了他的想法。


    ……


    與此同時,大梁國的上京路。


    2000多輕騎直奔上京路,這對於整個大梁國來說微不足道,可是他們的任務並不是攻克上京路。


    而是前來接受,上京路守備大將耶律於都的投降。


    這支部隊成分很雜,有投降的大梁國人也有渤海人,還有一些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隻有三成的人是女真人。


    女真對比萬乘之國的大梁國人數還是太少了,於是他們積極吸納外族人,組成自己的部隊。


    當然,這種聯合部隊也是分為三六九等,女真人最為珍貴,渤海人次之,最低階的就是大梁國人。


    因為具是輕騎,女真人的趕路速度非常快,僅是眨眼的功夫,就靠近了上京路上京的城門。


    上京府城門大開,遠遠望去就能看到大梁國的府門大開,清晰的看見了內部的城牆。


    內牆下,全都是穿著梁國服飾的文武官員,似乎在夾道歡迎,騎兵們更加興奮了。


    紛紛是躍馬揚鞭,恨不能多生兩條腿。


    眾人加速衝進上京府,此處雖然是降城,但是並不妨礙他們搶奪一番,誰叫他們自詡為蠻夷之國?


    不講規矩,便是最大的規矩。


    前頭的騎兵已經衝進了內城,道路也愈發的狹窄,越走近他們越是心驚。


    因為他們看清楚了前麵的大梁國官員,並不是草人假辦,全都是活生生的人。


    隻是全部被綁在了木樁上麵,離得遠瞧不清楚。


    可是走到十步之內一看,就會發現他們動作死板,嘴裏麵被塞入了布條。


    所謂的大梁國官員全部被釘死在地上,寬大的衣物遮擋住了他們背後的木樁。


    或許是經過嚴刑拷打,這些人都是病怏怏的臉色蒼白。


    除了一張臉,身上似乎都沒什麽好肉了。


    可惜前麵的騎兵想要迴頭都沒辦法了,道路實在是太狹窄了,然後被後麵的人簇擁著前進。


    前麵的人隻能硬著頭皮闖關,敢在原地不動彈,那就等著被踩成肉泥吧。


    等騎兵進去了大半的時候,主城的千斤閘狠狠的砸了下來,上麵的一個軍將用鋼刀狠狠砍斷了繩索。


    隻聽得哢嚓一聲!


    重逾萬斤的鐵閘,狠狠的砸下。


    數匹人馬被攔腰砸斷,然後被砸成了薄餅,軟塌塌的不能動彈。


    很多人隻來得及發出一聲慘叫,便沒了動靜。


    心有餘悸的女真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耳邊便傳來了弓弦震動的聲音。


    城樓上令人牙酸的聲音不絕於耳,大梁在城門也布置了重弩。


    這些很難搬動的重物,卻能輕易的捅穿戰馬,穿甲三四人,才會堪堪停下。


    被攔腰折斷的女真人隻能各自為戰,深知自己中計的女真人,隻能泄憤的把前麵的人全部斬殺殆盡。


    殊不知,這些人隻不過是叛徒罷了,大梁國非常樂意讓他們效勞。


    四麵八方的弓箭襲來,很快就將內牆內的女真人絞殺一空。


    剩下的人看著這血腥一幕不敢反抗,紛紛放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


    不少銀國人都被射成了密密麻麻的刺蝟,就算是披著皮甲,依舊擋不住很多重點部位。


    而在城門口,不少還沒有殺入城門的女真人看到這驚懼的一幕,趕緊打馬而逃。


    可惜早就埋伏在城頭外的耶律大石迅速趕到,在他身先士卒的帶領下,很快就把頑固的女真人清理一空。


    隨即對著剩下的士兵說道:


    “吾乃耶律大石,願降者免死!”


    耶律大石的名聲在大梁國很好,士兵們紛紛動容。


    不少原先是大梁國的士兵紛紛放下武器投降,連渤海國的士兵也跟著心動,紛紛放下武器。


    麵對對方一千多人投降,耶律大石隻是感慨著說道:


    “大趙國的楚王果然深不可測,這一切都被他料中了,看來銀國也有它埋藏的釘子。”


    對於楚王的料事如神,耶律大石隻覺得對方是在銀國的內部埋了釘子,這才能得到這麽清楚的情報。


    在之前的密談當中,他原本是不同意把戰馬賣給隔壁大趙,可惜楚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甚至還給出了這麽重要的情報。


    大梁國都不知道,耶律餘都居然會投降女真人,卻被趙國楚王知曉。


    他很慶幸楚王宋構現在是自己的同盟,但是耶律大石也對這個楚王充滿了忌憚。


    過了半個時辰的功夫,便有人過來稟報道:


    “迴稟大將軍,經此一戰,我軍陣斬女真兵三百,渤海兵兩百餘,梁國降兵三百餘,俘虜一千二百三十人。


    如此大勝,為我大梁國賀!”


    “萬勝!萬勝!”


    周圍的士兵爆發了自開戰以來最熱情的歡唿,大梁國被壓抑的太久了,終於在英明神武的大將軍指揮下,取得了一場大捷。


    甚至還破獲了叛將的陰謀,將其捉拿,人髒並獲,證據齊全。


    眾人都是對耶律大石心服口服,稱讚不已。


    耶律大石知道士兵們壓抑太久了,享受了一會他們的歡唿之後,這才高聲對眾人說道:


    “仔細打掃好戰場,不要有遺漏,搜刮出來的細軟自己留下五成,其他是上交。


    戰馬統一關押起來,等本將軍賣了一個好價錢之後,分與諸位。”


    耶律大石看到士兵們熱烈的士氣,不由得由衷感歎。


    果然如那位楚王爺所言,銀子近乎萬能。


    他能帶著部隊打敗士氣高昂的女真兵,就是因為做了一筆豐厚的買賣,不僅發圖了軍餉,還給足了物資。


    肚中有糧,心中不慌。


    任由士兵們打掃戰場,搜刮細軟,清理戰馬。


    耶律大石開始寫了一封奏折寄往中京,他深知此時必須要好好的刺激一下大梁國的陛下。


    這一次大勝必須好好宣揚一下!


    大梁國等這場大勝,就如同久旱盼雨露,等的太久了,以至於眾人都忘記了勝利的滋味了。


    信曰:臣耶律大石啟奏陛下。


    驚聞耶律餘都叛國,獻城上京府。


    臣不敢耽擱,星夜馳援。


    幸得吾主庇佑,未能釀成大錯,擒拿耶律餘都賊子於城下,破獲其陰謀。


    於是臣設下奇計,誘女真大軍入城,圍而殲之,於上京府大破女真五千餘人,俘虜不計其數,繳獲無算。


    臣為陛下報此大捷,吾皇萬勝,天佑我大梁。


    荒誕嬉戲的大梁國天子不理朝政,倒是大臣率先得到的奏折,大梁國的重臣們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添筆加了幾字。


    於是耶律大石的小勝在相公們口中成了殲敵近萬人,俘虜人山人海不計其數,甚至陣斬女真一個萬夫長。


    原本是職位不過是猛安的女真人軍官,成了大臣們口中的萬夫長,也不知道他該慶幸,還是該懷疑人生。


    反正那三百女真人的人頭全部被割下,被當做女真人的軍官,送往了中京。


    當大梁國的重臣們在朝堂上宣布這一消息之後,文武百官都覺得驚喜。


    整個大梁國的士氣都為之一震!


    不少人突然發現,原來女真人也不過如此,隻需要任用國朝名將耶律大石,便可輕易破之。


    於是文武百官下朝之後,開始口口相傳,甚至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


    明明宰相口中,耶律大石彪悍的戰績原本是殲敵過萬,繳獲無算。


    在他們口中也升級為幾萬人,具體是幾萬,語焉不詳?


    反正耶律大石的風頭越來越深,甚至蓋過了他們的天子。


    最後消息傳到了耶律延禧耳中,愛好打獵的他聽聞這種大事,一時間也是悲喜交加。


    天祚帝的昏庸致使宗室貴族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人民起義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領也紛紛起兵反梁,大梁統治趨於崩潰。


    國勢江河日下,大片國土淪入金人之手,契丹內部有誌之士對天祚帝的不滿日益加深,企圖廢黜天祚帝的陰謀不斷出現。


    契丹內部也出現了一個聲音,耶律大石似乎比咱們天子更好,不如立他為正統。


    而咱們這位大梁國的陛下卻沒有好好的待在中京,或者是南京。


    這幾月都在外麵遊蕩打獵,身處河北張家口張北縣,在此處已經圍獵兩月有餘。


    直到五月份的時候,又到曷裏狘。


    七月,到達炭山,在炭山得到了中京大臣們送過來的訊息。


    耶律延禧冷笑道:


    “國朝名將,耶律大石,允文允武,果然是我朝的一代人傑。


    大梁國出了這麽不世出的人才,可喜可賀。


    傳朕的命令,晉升耶律大石官階一級,敕封平遼大將軍,命汝舉兵十萬討伐銀國。


    待到大將軍功成之日,朕另有恩賞。”


    “諾”


    內侍趕緊應下。


    生怕這位喜怒無常的君王遷怒於自己。


    大帳內的氣氛非常的沉重,旁邊的寵臣都不敢發言。


    眾臣心裏麵都跟明鏡似的,咱們這位君王心眼非常的小,他這是嫉妒耶律大石的才能了。


    大梁國這些年來麵對大銀國都是連連戰敗,避戰都來不及了,怎麽還會主動出擊呢?


    讓耶律大石領兵十萬去找銀國的麻煩?


    大王你一沒給銀子,二沒給糧草。


    耶律大石還能變出東西來不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白才不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白才不白並收藏逆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