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征討更始,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擊。這可是你們寫的。”
“啟稟丞相,正是。”一個史官點頭應答。
“那征西將軍蘇晨征討大月氏和羌族的時候,遇到了暴雪和冰雹導致兩族直接投降也是你們寫的?”丞相繼續問道。
“正是。”
“大司馬劉秀幾次征戰都恰巧遇到了惡劣天氣不戰而勝,都是你們寫的?”丞相的臉上透露著殺氣。
“不錯。”
“可笑!高祖在位時,大司馬劉秀戰功累累兵法超群戰無不勝,到了你們的筆上都是因為運氣好?”
丞相將史官們修整的史書扔在了地上。
“你們史官的職責是讓後世之人了解曆史的真相,而不是看到你們編寫的故事。天外之石、暴雪冰雹,大司馬的兵法都讓你們給吃了嗎?”
丞相有些惱怒。
當今陛下要修整本朝的史書,交給了他來負責。
但是這些史官們是怎麽寫的?
完全不去考證曆史的,隻憑著他們的一廂猜測提筆就寫。
“丞相,臣等參考了當時的史書和孫友全禦史留下的一些書籍,從中得到了征西將軍蘇晨當時西征確實是得到了‘天眷’。”一個史官硬著頭皮說道。
真不是他們亂寫,他們尋找到的資料中就是這樣寫的啊。
“胡言亂語!”丞相怒吼道。
征西將軍蘇晨當初西征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耗費了糧草軍械無數。
由於是遠途作戰,氣候和天氣都不適應,死傷必然是十分慘重的,很有可能是前朝征討匈奴成功之後的狀況。
征西將軍西征之後直接就告老還鄉了,如果真像這些史官筆下寫的那樣傷亡不到百人,蘇晨能直接被辭官了?
肯定是征西將軍雖然征討大月氏和羌族大勝,但是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一個個同僚將士們死在他的眼前。
心中悲痛難忍,最終選擇了告老還鄉。
征西將軍,真的是一個性情中人啊!
都是因為征西將軍當初對羌族和大月氏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即便是現在,這兩族也對新朝敬畏到了極點。
“本相親自去向羌族和大月氏的首領考證過,當初羌族和大月氏都是死傷慘重,大月氏的王族更是隻剩下了‘沙伯寺’一人。”
“倘若當初他們都是主動投降的話,這兩族為何死傷如此慘重。”
丞相怒批在場的史官。
隻有戰爭才能讓那些異族徹底的臣服,隻有把他們打疼了才能讓他們敬畏上百年。
史官們都不敢說話了。
當時的受害者的話,還是很有參考意見的。
“丞相,可是根據孫友全禦史留下的書信……”
“孫友全禦史和征西將軍的關係並不和睦,這是當時眾多的朝臣留下來的資料都表明的,史書上也出現了多次孫友全禦史彈劾征西將軍。”
“所以孫禦史關於征西將軍的描寫,難免有失偏頗。”丞相對那些史官說道。
“你們身為史官,要有辨別真假是非的能力。像是大司馬劉秀,他留下的兵書可是被諸位將軍奉為經典,怎麽可能是一次都沒有真正打過仗的,次次都是運氣好你們也真的是敢寫。”丞相恨鐵不成鋼的看著這些史官。
大司馬劉秀的兵法可是被譽為新朝最經典的兵法,怎麽可能啊。
“史書你們拿迴去重新修整,陛下和本相的耐心可是有限度的,如果爾等再次在史書上胡言亂語,莫要怪本相不講情麵。”
丞相拂袖離開。
丞相離開之後,在場的史官們麵麵相覷。
“這史書我們應當如何修整?”一個史官有些犯難的說道。
他們能找到的資料文獻,都是那些‘天降隕石’‘征西將軍請天降罰’之類的東西,關於戰爭場麵還真的沒有多少的記載。
“能如何修整,征西將軍西征耗費無數。西征結束之後,感慨戰爭無情遂辭官歸隱。”
“大司馬劉秀,征戰無數用兵如神宛如兵聖在世。高祖帝駕崩之後傷病纏身,無奈辭官還鄉。”一個史官說道。
能怎麽修改,當然按照丞相期望的那樣修改。
這些也是世人最能夠接受的說法,‘天外之石’‘請天降罰’那些隻能存在於野史當中,人們根本不信那些的好吧。
“我們是史官,怎麽能編造曆史呢?”一個史官皺著眉頭說道。
“比起陳禦史說的,我們之前按照各種文獻記載修整出來的史書才更像是編寫出來的。”一個瘦高的禦史說道。
聽到瘦高禦史的話,眾人都有些沉默。
確實他們之前修整的史書太有離奇的色彩了,哪怕他們求證出的事件就是那樣的,但他們還是難以真心相信。
“丞相已經給我們下最後通牒了,如果再不能將史書修整出來,恐怕諸位都要告老還鄉了。”陳禦史苦著個臉說道。
“那就按照陳禦史之言修整史書吧。”
“可是我等一點兒關於戰爭場麵的具體記載都沒有,該怎麽寫啊?”有史官提出了疑問。
他們找出來的記載,都是非常離奇的。
“如果當時帶兵的是你們,你們應該如何打仗?”陳禦史問道。
其餘的史官都是一臉的黑線,他們是史官是文臣,讓他們去帶兵這不是開玩笑的嗎?
“陳禦史的意思是,讓我等帶入征西將軍和大司馬當時的處境,猜測他們是如何帶兵的?”有人問道。
“不錯,就是此意。”
雖然他們是史官文臣,但是史書看的多了,史書上記載的那些將軍們帶兵打仗的內容也都爛熟於心。
哪怕真正帶兵是肯定不行的,但紙上談兵也不是完全不行。
他們現在做的,就是紙上談兵。
“如果是我的話,我……”
“征西將軍是征討異族,可以借閱前朝出征匈奴時候的作戰方法。”
“雖然我沒有拜讀過大司馬的兵書,但是聽說那本兵書上多是記載如何克服惡劣天氣的。當時大司馬出征,定然是遇到了很多的惡劣天氣。”
“啟稟丞相,正是。”一個史官點頭應答。
“那征西將軍蘇晨征討大月氏和羌族的時候,遇到了暴雪和冰雹導致兩族直接投降也是你們寫的?”丞相繼續問道。
“正是。”
“大司馬劉秀幾次征戰都恰巧遇到了惡劣天氣不戰而勝,都是你們寫的?”丞相的臉上透露著殺氣。
“不錯。”
“可笑!高祖在位時,大司馬劉秀戰功累累兵法超群戰無不勝,到了你們的筆上都是因為運氣好?”
丞相將史官們修整的史書扔在了地上。
“你們史官的職責是讓後世之人了解曆史的真相,而不是看到你們編寫的故事。天外之石、暴雪冰雹,大司馬的兵法都讓你們給吃了嗎?”
丞相有些惱怒。
當今陛下要修整本朝的史書,交給了他來負責。
但是這些史官們是怎麽寫的?
完全不去考證曆史的,隻憑著他們的一廂猜測提筆就寫。
“丞相,臣等參考了當時的史書和孫友全禦史留下的一些書籍,從中得到了征西將軍蘇晨當時西征確實是得到了‘天眷’。”一個史官硬著頭皮說道。
真不是他們亂寫,他們尋找到的資料中就是這樣寫的啊。
“胡言亂語!”丞相怒吼道。
征西將軍蘇晨當初西征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耗費了糧草軍械無數。
由於是遠途作戰,氣候和天氣都不適應,死傷必然是十分慘重的,很有可能是前朝征討匈奴成功之後的狀況。
征西將軍西征之後直接就告老還鄉了,如果真像這些史官筆下寫的那樣傷亡不到百人,蘇晨能直接被辭官了?
肯定是征西將軍雖然征討大月氏和羌族大勝,但是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一個個同僚將士們死在他的眼前。
心中悲痛難忍,最終選擇了告老還鄉。
征西將軍,真的是一個性情中人啊!
都是因為征西將軍當初對羌族和大月氏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即便是現在,這兩族也對新朝敬畏到了極點。
“本相親自去向羌族和大月氏的首領考證過,當初羌族和大月氏都是死傷慘重,大月氏的王族更是隻剩下了‘沙伯寺’一人。”
“倘若當初他們都是主動投降的話,這兩族為何死傷如此慘重。”
丞相怒批在場的史官。
隻有戰爭才能讓那些異族徹底的臣服,隻有把他們打疼了才能讓他們敬畏上百年。
史官們都不敢說話了。
當時的受害者的話,還是很有參考意見的。
“丞相,可是根據孫友全禦史留下的書信……”
“孫友全禦史和征西將軍的關係並不和睦,這是當時眾多的朝臣留下來的資料都表明的,史書上也出現了多次孫友全禦史彈劾征西將軍。”
“所以孫禦史關於征西將軍的描寫,難免有失偏頗。”丞相對那些史官說道。
“你們身為史官,要有辨別真假是非的能力。像是大司馬劉秀,他留下的兵書可是被諸位將軍奉為經典,怎麽可能是一次都沒有真正打過仗的,次次都是運氣好你們也真的是敢寫。”丞相恨鐵不成鋼的看著這些史官。
大司馬劉秀的兵法可是被譽為新朝最經典的兵法,怎麽可能啊。
“史書你們拿迴去重新修整,陛下和本相的耐心可是有限度的,如果爾等再次在史書上胡言亂語,莫要怪本相不講情麵。”
丞相拂袖離開。
丞相離開之後,在場的史官們麵麵相覷。
“這史書我們應當如何修整?”一個史官有些犯難的說道。
他們能找到的資料文獻,都是那些‘天降隕石’‘征西將軍請天降罰’之類的東西,關於戰爭場麵還真的沒有多少的記載。
“能如何修整,征西將軍西征耗費無數。西征結束之後,感慨戰爭無情遂辭官歸隱。”
“大司馬劉秀,征戰無數用兵如神宛如兵聖在世。高祖帝駕崩之後傷病纏身,無奈辭官還鄉。”一個史官說道。
能怎麽修改,當然按照丞相期望的那樣修改。
這些也是世人最能夠接受的說法,‘天外之石’‘請天降罰’那些隻能存在於野史當中,人們根本不信那些的好吧。
“我們是史官,怎麽能編造曆史呢?”一個史官皺著眉頭說道。
“比起陳禦史說的,我們之前按照各種文獻記載修整出來的史書才更像是編寫出來的。”一個瘦高的禦史說道。
聽到瘦高禦史的話,眾人都有些沉默。
確實他們之前修整的史書太有離奇的色彩了,哪怕他們求證出的事件就是那樣的,但他們還是難以真心相信。
“丞相已經給我們下最後通牒了,如果再不能將史書修整出來,恐怕諸位都要告老還鄉了。”陳禦史苦著個臉說道。
“那就按照陳禦史之言修整史書吧。”
“可是我等一點兒關於戰爭場麵的具體記載都沒有,該怎麽寫啊?”有史官提出了疑問。
他們找出來的記載,都是非常離奇的。
“如果當時帶兵的是你們,你們應該如何打仗?”陳禦史問道。
其餘的史官都是一臉的黑線,他們是史官是文臣,讓他們去帶兵這不是開玩笑的嗎?
“陳禦史的意思是,讓我等帶入征西將軍和大司馬當時的處境,猜測他們是如何帶兵的?”有人問道。
“不錯,就是此意。”
雖然他們是史官文臣,但是史書看的多了,史書上記載的那些將軍們帶兵打仗的內容也都爛熟於心。
哪怕真正帶兵是肯定不行的,但紙上談兵也不是完全不行。
他們現在做的,就是紙上談兵。
“如果是我的話,我……”
“征西將軍是征討異族,可以借閱前朝出征匈奴時候的作戰方法。”
“雖然我沒有拜讀過大司馬的兵書,但是聽說那本兵書上多是記載如何克服惡劣天氣的。當時大司馬出征,定然是遇到了很多的惡劣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