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準了廷尉所奏,宋演定罪杖責五十,罷免揚武都尉職務。同時發下緝捕文書全國緝拿,這事就算過去了。
至於誰去緝拿,到哪裏緝拿,都是廷尉陸大人說了算。
南郡公桓敬道被拜為廣州刺史,宣詔使節已經出發。陸英再沒有在建鄴遇到過桓敬道,也不知他此時身在何方。
這幾日,不光要去文學館修書,每天還要到廷尉署露個麵,好不奔忙勞碌。幸而有陸道隆這個右監在,平常事務都能處理妥帖。
這一日,陸道隆找到富春山居,神色難得輕鬆下來,甚至帶著幾分自矜。
略一寒暄便對陸英笑道:“華亭啊,今日隻論家事,我就倚老賣老一迴。你與朱刺史之女的婚事,我們幾個做叔伯的商量了一番,還是由京中陸氏大房牽頭,向朱家提親的好。若是你同意,便按六禮之俗,讓你陸俶伯父去辦!”
陸英沒想到他突然有這一句,倒不由怔神片刻。但陸道隆所說也在理,是應該主動向朱家提親了。
不管朱旭將軍心中什麽想法,自家總要有態度才行。總不能一直這麽耽擱下去,還等著人家上門來問不成。
於是他拱手稱謝道:“叔父思慮妥當,英豈敢不從!如今蒙聖恩得以認祖歸宗,各位叔伯便是我至親之人,婚姻大事全憑長輩們做主!”
陸道隆撚須微笑,顯然十分欣慰,又道:“《禮記昏義》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共有六禮。周秦兩漢上自王侯,下至百姓無不遵照而行。隻是皇太子無親迎之禮罷了。
“雖至近代因戰火流離多有遺缺,但我陸氏冠族世家,不能輕廢其一。還是該照古禮一一遵辦的是。
“況且華亭當世之英,更應事事為天下表率。這納采、問名、納吉的環節,陸家一定要鄭重謹慎。隻是如今朱刺史遠在荊襄,京師府邸雖有家眷,但恐怕不能專斷做主。一來一迴,耽擱必久,華亭千萬莫急!”
陸英忙笑道:“不急不急,叔父按禮節去操辦便是,我一點都不急。”
陸道隆又道:“納采須有大媒。我意請侍中王季明大人為媒,上門納采,華亭以為如何?”
陸英道:“叔父自作主便是!”
陸道隆頷首道:“王季明乃是王孝伯幼弟,品行方正,剛直不阿。當能稱此任也!”
陸英自然沒有意見,他隻是暗暗擔憂琳琳如今境況。自從趙國別後,淮陰城中不得相見,朱將軍又移鎮襄陽,不知她跟去了襄陽還是何地。
若是朱將軍不願嫁女,那王侍中上門提親,也恐徒勞無功。但以常理來看,先前自己無家無職,又是個漂泊道士,朱旭將軍不願將愛女下嫁,也情有可原。隻盼如今朱將軍打消顧慮,心中不再有所隔閡才好。
兩人商議了半個時辰,陸道隆起身告退。明日,果然請了王季明上朱府做媒。
納采之禮須有媒人攜雁登門,將男方求婚之意告知,若女方同意,男方便備好賀禮,由長輩自來求親。若是不同意,那便一切作罷。
王季明來到朱府,朱旭將軍繼室出麵接待。但求婚之事,她也做不得主,隻能答複將立刻遣人上襄陽稟告家主,一切待朱刺史定奪。
襄陽距此路遠,一來一去非片時可還,陸家隻能安心等候。陸英仍然潛心文學館,將廷尉署之事也都悉數交給陸道隆處置,自己隔一兩日去點個卯便罷。
誰知沒等來朱旭答複,先傳來了洛陽戰事的奏報。
月前慕容永率部南下,兵鋒直指洛陽。朱旭有守衛洛陽之責,於是兵發襄陽,北上擊走鮮卑入寇之眾。
慕容永向上黨逃竄,朱旭一路追擊,深入敵境多日。在外時收報高車翟遼將進犯洛陽,又急忙領軍撤迴。吳軍在石門、懷縣連敗高車,翟遼趁夜逃走。
於是朱旭留下部將趙蕃、朱黨等人守衛洛陽、石門,同時將其子朱孚也留在洛陽領軍,自率大軍返迴了襄陽。
連番苦戰之下,雖未遭大敗,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吳軍傷亡亦所難免。
軍報到了朝中,會稽王以為朱旭奔波勞師,勝負相抵,不加褒貶。群臣雖怯怯私議,但皆不敢言語。
陸英得知此事,也隻是苦笑置之。難說會稽王不是有意報複,但軍國大事,他也無緣置喙。
又忽聞江州刺史王元達病逝於任,其兄王國寶言稱要離京奔喪,一時間朝中暗流湧動。
王元達是王國寶親弟,向來放達縱情,此番身死未嚐不是此故。王國寶上奏要去江州,卻遲遲不動身,惹得皇帝甚是不樂。
會稽王有意讓王國寶替殷仲康為荊州刺史,而將殷仲康改遷江州刺史。皇帝不願繼續由他兄弟把持軍權,有意讓郗暉出任江州。
主相兄弟互不相讓,竟然使刺史之位懸隔難決。還是皇帝避過尚書台,直接下中旨令殷仲康先兼管江州,此事才暫且作罷。
陸英此日在府中尚未入宮,女婢剛為他穿好衣衫棉袍,猛聽得門外一聲高唿“大哥”。陸英喜出望外,顧不得翠羽、戴菊還在身旁整理衣冠,趕忙跑出屋外,果然是薛勇兄弟。
陸英上前握緊他雙手,舉目望著這個大塊頭,笑道:“不辟啊,你究竟去了何處?怎得此時方迴?”
薛勇眼中微噙淚水,麵上更多是喜悅與激動,隻聽他驕傲地說道:“大哥,我去辦了件大事!”
陸英奇道:“哦?什麽大事?”他還以為薛勇去刺殺哪國大將高官,或是與琳琳有關的事情。
薛勇笑道:“大哥,我風塵仆仆來投奔你,也不給口水喝嗎?”
陸英大笑著拍他一掌,拉著他步入中堂,命戴菊奉茶,翠羽通知廚房備膳。
落座之後,薛勇才道:“大哥,我辦這事不知你同意與否,總之先辦了。若是你不快,打我一頓也無妨!”
陸英道:“怎麽學得吞吞吐吐的,有何事直說便是!”
於是薛勇將別來之事細細講述,聽得陸英驚疑難定。
當時到了彭城,本來想請吳國發兵救援河陽寨,奈何朱旭已到淮陰,兩人自是無法請動大軍,隻得先去見朱旭。
到淮陰後,朱旭將軍見到愛女大喜過望,連帶薛勇厚意招待了數日。但並未表示出兵之事。隻聽朱琳琳講述這幾年所經曆的事情,似乎隱隱有不悅之情。
後來薛勇便連連被拒在府外,再未見過朱琳琳。正當他彷徨無措之時,卻有大陸澤邊見過的胡小坤來尋,言稱有大事需要薛勇去辦。
薛勇本來早將他當作奸人,自然不信他所言。奈何胡小坤說的煞有介事,還講了陸英與白靈兒先前被擄到紅葉穀,遇到天真道人的情形。
他又稱陸英去了河北,而眼下之事至關緊要,唯有薛勇可代為處置。薛勇將信將疑,那胡小坤賭咒發誓,將自家十八代祖宗都搬出來數了一遍。
薛勇也被激起五七分雄心,堂堂大丈夫,當真怕了這瘦小少年不成。於是二人結伴南行,一路過了大江,來到吳郡嘉興縣。
嘉興之名始自吳大帝孫權,其境本名長水縣,始皇帝改名由拳縣。吳國黃龍年間,由拳縣野稻自生,大帝孫權改縣名為禾興,後來為避太子孫和晦,又改名嘉興。
嘉興縣往東,有亭曰華亭。因地近大海,周圍平坦遼闊,唯此地有山有水,山謂之“九峰”,水謂之“三泖”。
有山便有穀,山水擁伴,水名“穀水”是也;山水列翠,地名“華亭穀”是也。華亭隻是江東靠海的偏僻之地,隻因孫權封陸遜為華亭侯才顯揚開來。
陸遜之孫陸機在洛陽身死,臨刑感歎,“華亭鶴唳。豈可複聞乎!”更使華亭之名揚於天下。
胡小坤帶著薛勇來到華亭,徑直入陸氏老宅。陸氏從漢初便世居此處,已曆數百年。胡小坤與陸氏顯然早有往來,見到家主陸萬載,薛勇才知道為何要請他來此。
陸萬載自稱是陸抗次子陸景之孫,按輩分乃是陸英再從之伯父。如今受行一先生所請,才知陸英是陸雲之後,並願陸英歸籍吳郡陸氏。
薛勇雖大約知道陸英身世,但不敢替他做主,隻得婉言謝絕,等陸英親自決定。
陸萬載也並不強求,隻讓兒子陸仲遠細細為薛勇剖析形勢,將陸家這幾年與行一先生辦的大事都一並告知。
薛勇聽胡小坤講過行一先生名號,隻知道此人誌在天下,才學冠世。又聽了陸萬載父子所述,不免對他欽佩不已。
這行一先生全心孤誌恢複華夏,建立了百學雜科的行一學院,又聯絡望族世家,明裏暗裏策動助吳行動。
遠的不說,今年短時之內便策動溫詳反趙,又力助關中郭質,清河吳深、王祖等人起事。
陸英不禁疑惑,若說溫詳是受行一先生唆使,尚能勉強合理。後邊這些事情朝廷尚未收到奏報,陸家如何得知。
薛勇言道,陸仲遠當時稱此事隱秘,絕不可講與旁人,隻等明春自然知曉。薛勇當時也不全信,不過後來經曆再一次河北之行,他見識過了陸家的能耐,又不由他不信。
陸仲遠告訴他,行一先生與陸家合作,在冀州、豫州、兗州、青州各地部下層層暗網,不僅多有結交各國顯要大臣,且一旦有風吹草動,陸家無不知曉。
薛勇自然當他吹牛,於是陸仲遠激他,若是敢往冀州一行,定然叫他親眼看看所言真假。薛勇哪裏受得了這個,當即便願去一查究竟。
陸家派陸仲遠領著薛勇,重新北上,來到清河、常山等地。薛勇見過了崔氏、吳氏、盧氏、鄭氏各大族之人,又一路看到這幾家百業經營,不論行商坐賈,酒肆邸店都有暗中聯結之法。越走越驚,竟是不由得他不信。
河北世族雖經鮮卑戰亂,多被攻破塢堡,強迫徙居市鎮,受趙國朝廷轄製。但他們仍保留著中夏禮義,家門數代千百口同氣連枝,甚至有十幾房支姓共尊家主之例。
因而除非胡人將他們斬草除根,否則絕對難以打散這些血脈緊係。
薛勇看到這些家族正在暗暗經營,雖不確定就是陸仲遠所說,要興兵起事,但果然都排抑鮮卑,仍以華夏自居。
陸仲遠稱,這些世家都是被行一先生大義所感,自願受他調度,為天下百姓先做表率。
薛勇問他為何要告訴自己這些,又與陸英認不認祖有何關聯。陸仲遠道,行一先生稱讚陸英心有大義,才智難得,是以希望陸家推陸英為首,共同襄助他實現救國濟民的抱負。薛勇不敢置信,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其中難道有什麽陰謀。
後來,聽說順平公主迴到了河北,才相信胡小坤所言不虛。他一直念念不忘石小川與崔氏兄弟還有宇文中、宇文貫等人,覺得他們少年意氣,若能引為己用,必是強力臂助。
於是他建議往中山一行,陸仲遠也不推辭,爽快答應他所請。薛勇重迴崔家堡,詢問石小川誌向,又說道陸英有心讓他南下,共同攜手以成大事。
石小川欣然願望,表示將徐徐勸誡崔氏、宇文氏兄弟等人,將家中老幼安頓好,便南下尋找陸英投效。
薛勇誌得意滿,與陸家人同返吳國。迴到嘉興後,聽聞陸英已經被提拔為廷尉,並且皇帝親自下旨允他歸宗吳郡陸氏。
於是薛勇自然將陸家當作大哥的同宗,與陸仲遠都感覺親近了不少。他答應陸萬載勸說陸英接受行一先生和陸氏的建議,整合陸家的資源,完成恢複華夏,統一九州的使命。並匆匆離開嘉興華亭,趕到建鄴來見陸英。
兩人說了半日,陸英沉思未定,命人奉上酒食,先讓薛勇安頓下來,一切從長計議。
正在這時,門外皇甫思領進一人,說是找薛勇送信。薛勇簡單詢問,原來是陸仲遠遣來的人。薛勇接過信箋,遞給陸英拆看。
信上寫道:匈奴劉衛辰獻馬與趙國段垂,中途被劉顯劫掠。段垂大怒,派段賀麟率軍聯合拓跋涉珪攻打劉顯。劉顯逃往馬邑,聯軍追及於彌澤大敗劉顯,劉顯投慕容永。
另外,馮翊人郭質傳檄三輔,以討羌誅賊為名,引得關中十數郡群起響應。吳深、王祖等殺清河太守丁國,章武太守白欽,如今在趙國腹心攪得天翻地覆。
還有襄陽朱旭年老多病,將要上書朝廷辭職迴鄉。桓敬道受封廣州刺史卻並不願赴任。等等天下各方之事,都有簡述。
陸英將信遞給薛勇,心中暗道:“陸家這是特意顯擺來了!薛勇才剛到,情報就送了過來。顯然是要我敬服他們的消息手段。不過,看上麵所述幾條,雖不能確定真假,但都合情合理,應該也不是空穴來風。”
他二人正在閱信,皇甫思又來送上請帖,是尚書令楊元琳邀請陸英晚間去赴宴。陸英不敢怠慢,隻好留下薛勇在府中,到黃昏時便往武岡侯府去。
席間倒也沒什麽大事,隻是楊元琳略表別情,恭賀陸英高升。但閑談間聽到一個可輕可重的消息,朱旭從中原迴來後,身體染疾,果然有意辭官不做。
至於誰去緝拿,到哪裏緝拿,都是廷尉陸大人說了算。
南郡公桓敬道被拜為廣州刺史,宣詔使節已經出發。陸英再沒有在建鄴遇到過桓敬道,也不知他此時身在何方。
這幾日,不光要去文學館修書,每天還要到廷尉署露個麵,好不奔忙勞碌。幸而有陸道隆這個右監在,平常事務都能處理妥帖。
這一日,陸道隆找到富春山居,神色難得輕鬆下來,甚至帶著幾分自矜。
略一寒暄便對陸英笑道:“華亭啊,今日隻論家事,我就倚老賣老一迴。你與朱刺史之女的婚事,我們幾個做叔伯的商量了一番,還是由京中陸氏大房牽頭,向朱家提親的好。若是你同意,便按六禮之俗,讓你陸俶伯父去辦!”
陸英沒想到他突然有這一句,倒不由怔神片刻。但陸道隆所說也在理,是應該主動向朱家提親了。
不管朱旭將軍心中什麽想法,自家總要有態度才行。總不能一直這麽耽擱下去,還等著人家上門來問不成。
於是他拱手稱謝道:“叔父思慮妥當,英豈敢不從!如今蒙聖恩得以認祖歸宗,各位叔伯便是我至親之人,婚姻大事全憑長輩們做主!”
陸道隆撚須微笑,顯然十分欣慰,又道:“《禮記昏義》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共有六禮。周秦兩漢上自王侯,下至百姓無不遵照而行。隻是皇太子無親迎之禮罷了。
“雖至近代因戰火流離多有遺缺,但我陸氏冠族世家,不能輕廢其一。還是該照古禮一一遵辦的是。
“況且華亭當世之英,更應事事為天下表率。這納采、問名、納吉的環節,陸家一定要鄭重謹慎。隻是如今朱刺史遠在荊襄,京師府邸雖有家眷,但恐怕不能專斷做主。一來一迴,耽擱必久,華亭千萬莫急!”
陸英忙笑道:“不急不急,叔父按禮節去操辦便是,我一點都不急。”
陸道隆又道:“納采須有大媒。我意請侍中王季明大人為媒,上門納采,華亭以為如何?”
陸英道:“叔父自作主便是!”
陸道隆頷首道:“王季明乃是王孝伯幼弟,品行方正,剛直不阿。當能稱此任也!”
陸英自然沒有意見,他隻是暗暗擔憂琳琳如今境況。自從趙國別後,淮陰城中不得相見,朱將軍又移鎮襄陽,不知她跟去了襄陽還是何地。
若是朱將軍不願嫁女,那王侍中上門提親,也恐徒勞無功。但以常理來看,先前自己無家無職,又是個漂泊道士,朱旭將軍不願將愛女下嫁,也情有可原。隻盼如今朱將軍打消顧慮,心中不再有所隔閡才好。
兩人商議了半個時辰,陸道隆起身告退。明日,果然請了王季明上朱府做媒。
納采之禮須有媒人攜雁登門,將男方求婚之意告知,若女方同意,男方便備好賀禮,由長輩自來求親。若是不同意,那便一切作罷。
王季明來到朱府,朱旭將軍繼室出麵接待。但求婚之事,她也做不得主,隻能答複將立刻遣人上襄陽稟告家主,一切待朱刺史定奪。
襄陽距此路遠,一來一去非片時可還,陸家隻能安心等候。陸英仍然潛心文學館,將廷尉署之事也都悉數交給陸道隆處置,自己隔一兩日去點個卯便罷。
誰知沒等來朱旭答複,先傳來了洛陽戰事的奏報。
月前慕容永率部南下,兵鋒直指洛陽。朱旭有守衛洛陽之責,於是兵發襄陽,北上擊走鮮卑入寇之眾。
慕容永向上黨逃竄,朱旭一路追擊,深入敵境多日。在外時收報高車翟遼將進犯洛陽,又急忙領軍撤迴。吳軍在石門、懷縣連敗高車,翟遼趁夜逃走。
於是朱旭留下部將趙蕃、朱黨等人守衛洛陽、石門,同時將其子朱孚也留在洛陽領軍,自率大軍返迴了襄陽。
連番苦戰之下,雖未遭大敗,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吳軍傷亡亦所難免。
軍報到了朝中,會稽王以為朱旭奔波勞師,勝負相抵,不加褒貶。群臣雖怯怯私議,但皆不敢言語。
陸英得知此事,也隻是苦笑置之。難說會稽王不是有意報複,但軍國大事,他也無緣置喙。
又忽聞江州刺史王元達病逝於任,其兄王國寶言稱要離京奔喪,一時間朝中暗流湧動。
王元達是王國寶親弟,向來放達縱情,此番身死未嚐不是此故。王國寶上奏要去江州,卻遲遲不動身,惹得皇帝甚是不樂。
會稽王有意讓王國寶替殷仲康為荊州刺史,而將殷仲康改遷江州刺史。皇帝不願繼續由他兄弟把持軍權,有意讓郗暉出任江州。
主相兄弟互不相讓,竟然使刺史之位懸隔難決。還是皇帝避過尚書台,直接下中旨令殷仲康先兼管江州,此事才暫且作罷。
陸英此日在府中尚未入宮,女婢剛為他穿好衣衫棉袍,猛聽得門外一聲高唿“大哥”。陸英喜出望外,顧不得翠羽、戴菊還在身旁整理衣冠,趕忙跑出屋外,果然是薛勇兄弟。
陸英上前握緊他雙手,舉目望著這個大塊頭,笑道:“不辟啊,你究竟去了何處?怎得此時方迴?”
薛勇眼中微噙淚水,麵上更多是喜悅與激動,隻聽他驕傲地說道:“大哥,我去辦了件大事!”
陸英奇道:“哦?什麽大事?”他還以為薛勇去刺殺哪國大將高官,或是與琳琳有關的事情。
薛勇笑道:“大哥,我風塵仆仆來投奔你,也不給口水喝嗎?”
陸英大笑著拍他一掌,拉著他步入中堂,命戴菊奉茶,翠羽通知廚房備膳。
落座之後,薛勇才道:“大哥,我辦這事不知你同意與否,總之先辦了。若是你不快,打我一頓也無妨!”
陸英道:“怎麽學得吞吞吐吐的,有何事直說便是!”
於是薛勇將別來之事細細講述,聽得陸英驚疑難定。
當時到了彭城,本來想請吳國發兵救援河陽寨,奈何朱旭已到淮陰,兩人自是無法請動大軍,隻得先去見朱旭。
到淮陰後,朱旭將軍見到愛女大喜過望,連帶薛勇厚意招待了數日。但並未表示出兵之事。隻聽朱琳琳講述這幾年所經曆的事情,似乎隱隱有不悅之情。
後來薛勇便連連被拒在府外,再未見過朱琳琳。正當他彷徨無措之時,卻有大陸澤邊見過的胡小坤來尋,言稱有大事需要薛勇去辦。
薛勇本來早將他當作奸人,自然不信他所言。奈何胡小坤說的煞有介事,還講了陸英與白靈兒先前被擄到紅葉穀,遇到天真道人的情形。
他又稱陸英去了河北,而眼下之事至關緊要,唯有薛勇可代為處置。薛勇將信將疑,那胡小坤賭咒發誓,將自家十八代祖宗都搬出來數了一遍。
薛勇也被激起五七分雄心,堂堂大丈夫,當真怕了這瘦小少年不成。於是二人結伴南行,一路過了大江,來到吳郡嘉興縣。
嘉興之名始自吳大帝孫權,其境本名長水縣,始皇帝改名由拳縣。吳國黃龍年間,由拳縣野稻自生,大帝孫權改縣名為禾興,後來為避太子孫和晦,又改名嘉興。
嘉興縣往東,有亭曰華亭。因地近大海,周圍平坦遼闊,唯此地有山有水,山謂之“九峰”,水謂之“三泖”。
有山便有穀,山水擁伴,水名“穀水”是也;山水列翠,地名“華亭穀”是也。華亭隻是江東靠海的偏僻之地,隻因孫權封陸遜為華亭侯才顯揚開來。
陸遜之孫陸機在洛陽身死,臨刑感歎,“華亭鶴唳。豈可複聞乎!”更使華亭之名揚於天下。
胡小坤帶著薛勇來到華亭,徑直入陸氏老宅。陸氏從漢初便世居此處,已曆數百年。胡小坤與陸氏顯然早有往來,見到家主陸萬載,薛勇才知道為何要請他來此。
陸萬載自稱是陸抗次子陸景之孫,按輩分乃是陸英再從之伯父。如今受行一先生所請,才知陸英是陸雲之後,並願陸英歸籍吳郡陸氏。
薛勇雖大約知道陸英身世,但不敢替他做主,隻得婉言謝絕,等陸英親自決定。
陸萬載也並不強求,隻讓兒子陸仲遠細細為薛勇剖析形勢,將陸家這幾年與行一先生辦的大事都一並告知。
薛勇聽胡小坤講過行一先生名號,隻知道此人誌在天下,才學冠世。又聽了陸萬載父子所述,不免對他欽佩不已。
這行一先生全心孤誌恢複華夏,建立了百學雜科的行一學院,又聯絡望族世家,明裏暗裏策動助吳行動。
遠的不說,今年短時之內便策動溫詳反趙,又力助關中郭質,清河吳深、王祖等人起事。
陸英不禁疑惑,若說溫詳是受行一先生唆使,尚能勉強合理。後邊這些事情朝廷尚未收到奏報,陸家如何得知。
薛勇言道,陸仲遠當時稱此事隱秘,絕不可講與旁人,隻等明春自然知曉。薛勇當時也不全信,不過後來經曆再一次河北之行,他見識過了陸家的能耐,又不由他不信。
陸仲遠告訴他,行一先生與陸家合作,在冀州、豫州、兗州、青州各地部下層層暗網,不僅多有結交各國顯要大臣,且一旦有風吹草動,陸家無不知曉。
薛勇自然當他吹牛,於是陸仲遠激他,若是敢往冀州一行,定然叫他親眼看看所言真假。薛勇哪裏受得了這個,當即便願去一查究竟。
陸家派陸仲遠領著薛勇,重新北上,來到清河、常山等地。薛勇見過了崔氏、吳氏、盧氏、鄭氏各大族之人,又一路看到這幾家百業經營,不論行商坐賈,酒肆邸店都有暗中聯結之法。越走越驚,竟是不由得他不信。
河北世族雖經鮮卑戰亂,多被攻破塢堡,強迫徙居市鎮,受趙國朝廷轄製。但他們仍保留著中夏禮義,家門數代千百口同氣連枝,甚至有十幾房支姓共尊家主之例。
因而除非胡人將他們斬草除根,否則絕對難以打散這些血脈緊係。
薛勇看到這些家族正在暗暗經營,雖不確定就是陸仲遠所說,要興兵起事,但果然都排抑鮮卑,仍以華夏自居。
陸仲遠稱,這些世家都是被行一先生大義所感,自願受他調度,為天下百姓先做表率。
薛勇問他為何要告訴自己這些,又與陸英認不認祖有何關聯。陸仲遠道,行一先生稱讚陸英心有大義,才智難得,是以希望陸家推陸英為首,共同襄助他實現救國濟民的抱負。薛勇不敢置信,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其中難道有什麽陰謀。
後來,聽說順平公主迴到了河北,才相信胡小坤所言不虛。他一直念念不忘石小川與崔氏兄弟還有宇文中、宇文貫等人,覺得他們少年意氣,若能引為己用,必是強力臂助。
於是他建議往中山一行,陸仲遠也不推辭,爽快答應他所請。薛勇重迴崔家堡,詢問石小川誌向,又說道陸英有心讓他南下,共同攜手以成大事。
石小川欣然願望,表示將徐徐勸誡崔氏、宇文氏兄弟等人,將家中老幼安頓好,便南下尋找陸英投效。
薛勇誌得意滿,與陸家人同返吳國。迴到嘉興後,聽聞陸英已經被提拔為廷尉,並且皇帝親自下旨允他歸宗吳郡陸氏。
於是薛勇自然將陸家當作大哥的同宗,與陸仲遠都感覺親近了不少。他答應陸萬載勸說陸英接受行一先生和陸氏的建議,整合陸家的資源,完成恢複華夏,統一九州的使命。並匆匆離開嘉興華亭,趕到建鄴來見陸英。
兩人說了半日,陸英沉思未定,命人奉上酒食,先讓薛勇安頓下來,一切從長計議。
正在這時,門外皇甫思領進一人,說是找薛勇送信。薛勇簡單詢問,原來是陸仲遠遣來的人。薛勇接過信箋,遞給陸英拆看。
信上寫道:匈奴劉衛辰獻馬與趙國段垂,中途被劉顯劫掠。段垂大怒,派段賀麟率軍聯合拓跋涉珪攻打劉顯。劉顯逃往馬邑,聯軍追及於彌澤大敗劉顯,劉顯投慕容永。
另外,馮翊人郭質傳檄三輔,以討羌誅賊為名,引得關中十數郡群起響應。吳深、王祖等殺清河太守丁國,章武太守白欽,如今在趙國腹心攪得天翻地覆。
還有襄陽朱旭年老多病,將要上書朝廷辭職迴鄉。桓敬道受封廣州刺史卻並不願赴任。等等天下各方之事,都有簡述。
陸英將信遞給薛勇,心中暗道:“陸家這是特意顯擺來了!薛勇才剛到,情報就送了過來。顯然是要我敬服他們的消息手段。不過,看上麵所述幾條,雖不能確定真假,但都合情合理,應該也不是空穴來風。”
他二人正在閱信,皇甫思又來送上請帖,是尚書令楊元琳邀請陸英晚間去赴宴。陸英不敢怠慢,隻好留下薛勇在府中,到黃昏時便往武岡侯府去。
席間倒也沒什麽大事,隻是楊元琳略表別情,恭賀陸英高升。但閑談間聽到一個可輕可重的消息,朱旭從中原迴來後,身體染疾,果然有意辭官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