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諸葛亮有些驚訝的神態,賈詡接著說道。
“剛才孔明先生說了當今各路英雄豪傑之人,我現在迴答先生!”
“幽州,白馬將軍公孫瓚手下白馬義從威震北疆,此人如隻是個將軍開疆拓土、保境安民不失為一員猛將,可為青史留名,可是……。”
賈詡停頓了一下看了眼諸葛亮,接著說道。
“可是,公孫瓚作戰勇猛卻不知用人,無人可用則無持久之力,身為將軍征戰尚可、身為主公早晚會身死家衰。”
“再說冀州袁紹,其袁本初四世三公冀州為天下最富有之州郡,本應接力而起橫掃天下。”
“然袁紹雖比白馬將軍會用人,可他名聲雖大、但實用不至,為人尚有缺失,更有手下人心不齊,田家、審家還有辛家、甄家、崔家等等、各世家有各世家的利益取舍,又各自己支持能為自己家族帶來利益的袁家三子,看似強大實為心異力不齊也。袁本初真是成也世家敗也世家。”
“要不然早期投效的荀彧、郭嘉等大才怎會離他而轉投曹操!”
諸葛亮手搖羽扇想了許久開口說道。
“那江南孫伯符子成父業,借父之餘威而定江南之基業,進可攻擊江淮、退可保江南無優,此人如何?”
“此人剛猛過人而又有用人之能,可為一代梟雄,但其剛愎自用不聽人勸、此為大忌也,如不收斂日後恐會死於屑小之手。”
“再說江南之地守有餘而進攻不足,守此一地可稱霸東南但無法爭雄天下。”
“可惜、可惜呀!”
諸葛亮聽完賈詡所言也點頭表示同意!
“那中原曹操如何?”
“曹操、曹孟德,胸懷大誌文武兼備,名士許紹早就說過曹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現更是修耕直、畜軍資,迎天子於許昌號令天下,手下文有郭嘉、荀彧、荀攸、程煜、滿寵、劉曄等人,武有曹氏兄弟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李典、典韋等人,手下是人才濟濟、可為占盡天時、人和。”
諸葛亮接話說道。
“可就是缺了地利!”
“沒錯,中原四戰之地交通發達可也是四麵臨敵、處處需要防守,這也是為何曹操征戰無法集中兵力的原因,不過他手下人才之多可以彌補這一缺點,如孔明先生前往投效曹操,我想以先生大才曹操識人之明絕不失給先生一郡守爾讓先生為其鎮守一方!不知孔明先生願往否?”
聽到此話的諸葛亮眉宇之間皺了皺。
但他沒有接賈詡的話,而是接著問道。
“敢問文和先生,其他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徐州呂布如何?”
“此三人守成尚且不能,又能如何呢,孔明先生心中早知何必再問。”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
“此三人不足為慮,可先生少說一人啊,敢問西涼劉霂此人如何!”
賈詡心想你在這兒等著我呢。
他要說劉霂怎麽怎麽好那就有討好自家主上之嫌,他要說不好,你自己都說自己主公是個庸才、人家還投效你們幹什麽。
賈詡看著人小鬼大的諸葛亮,慢慢說道。
“今日我來的目地孔明先生已盡知,那老夫就說一說我看上的這位主上。”
“早年間我在長安與劉見伯相識,當時的他還隻是一個郡內的兵曹掾史,手下兵馬也不過區區兩千之數,當初長安大亂在即我把自己的家眷托付與他代為照顧、現在想來也不過五年光景。”
“初平三年,此人是位沒落的漢室宗親,說是宗親卻與白身無異,當年他以一個小小信棧白手起家,手下人不過三四個,錢不過百,隻此在臨涇城內打出一番自己的天地,在平定安安郡內亂之後入京麵聖,得安定太守兼討虜校尉之職,並得陛下親認宗族皇兄身份。”
“興平元年,劉見伯內安百姓之後北征河套匈奴,此一戰親率三千鐵騎兵滅敵數萬、斬匈奴根基,自此河套大地在丟失百年之後重迴了大漢懷抱,為此陛下親封其為平虜將軍、街亭侯。”
“興平二年,關中內亂開始,大量流民逃出關中,其他勢力怕生內亂無人敢收留,劉見伯仁義不忍百姓受苦開關接納近二十萬關中難民,更有如韓遂者故意以難民為拖累掣肘我軍,劉見伯與韓遂交惡,雙方對持於華亭,劉見伯一邊接納難民一邊引兵以一萬之眾對抗韓遂近五萬大軍,力戰半月全殲韓遂所部,平定韓遂叛亂,並救下關中難民二十萬生靈,為此朝廷親封劉霂為平北將軍、開府!”
“建安元年,我主平掉馬騰之亂,而後平定西北羌亂、收服馬超,此後揮師關中滅掉郭汜,調糧、調物救治關中難民達三十萬之眾。”
“我主是高祖血脈,心懷天下安危,事事以百姓為重天下為先,對外征討不臣、對內修養生息,他發動過多次大戰可從未向百姓伸手多要過一粒糧米,使治下百姓安居不再逃亡。”
“對上尊敬天子,對下虛懷若穀,每當屬下有不同建議隻要是對民生軍事有益,哪怕與其決策相左他也會虛心接納。”
“另外他以人為本、以百姓為大漢之主要力量,不受世家掣肘,使百姓耕者有其田,以至兵安其境、民守其本,上下同心。”
“這也是為什麽劉見伯能連續發兵作戰而不用擔心後勤補給的原因,此為人和。”
“現劉霂據有整個西涼一十二郡之地,關中所得也在須臾之間,現我主招賢納士求天下賢才來西涼共治百姓、共創天下!”
“關中千裏沃土可養兵甲十萬之眾,前有潼關、武關天險,後有隴山之佑,再以草原之優良戰馬、西涼之悍勇之士、進可爭霸天下、退可守衛關中;此為天時、地利也!”
賈詡說完看了諸葛亮一眼。
“我家主上這天時、地利、人和不知在下所說孔明先生可認同否?”
諸葛亮思索良久之後點頭稱是。
“劉見伯以一白身起家用了不到七年光陰就從一無名之輩進身天下諸侯的行例,其文治武功都非常人能比,再說就一遠征匈奴保我漢家邊境這一點就能稱為一代名將,這些亮是很佩服的,可……!”
賈詡一看時機已到沒等諸葛亮把但是說出來,便張口說道。
“現我主劉霂派在下前來誠心相請孔明先生出山、助我主成就大業。”
賈詡還沒等孔明反應過來就對著孔明雙膝下跪直接拜了下去。
“剛才孔明先生說了當今各路英雄豪傑之人,我現在迴答先生!”
“幽州,白馬將軍公孫瓚手下白馬義從威震北疆,此人如隻是個將軍開疆拓土、保境安民不失為一員猛將,可為青史留名,可是……。”
賈詡停頓了一下看了眼諸葛亮,接著說道。
“可是,公孫瓚作戰勇猛卻不知用人,無人可用則無持久之力,身為將軍征戰尚可、身為主公早晚會身死家衰。”
“再說冀州袁紹,其袁本初四世三公冀州為天下最富有之州郡,本應接力而起橫掃天下。”
“然袁紹雖比白馬將軍會用人,可他名聲雖大、但實用不至,為人尚有缺失,更有手下人心不齊,田家、審家還有辛家、甄家、崔家等等、各世家有各世家的利益取舍,又各自己支持能為自己家族帶來利益的袁家三子,看似強大實為心異力不齊也。袁本初真是成也世家敗也世家。”
“要不然早期投效的荀彧、郭嘉等大才怎會離他而轉投曹操!”
諸葛亮手搖羽扇想了許久開口說道。
“那江南孫伯符子成父業,借父之餘威而定江南之基業,進可攻擊江淮、退可保江南無優,此人如何?”
“此人剛猛過人而又有用人之能,可為一代梟雄,但其剛愎自用不聽人勸、此為大忌也,如不收斂日後恐會死於屑小之手。”
“再說江南之地守有餘而進攻不足,守此一地可稱霸東南但無法爭雄天下。”
“可惜、可惜呀!”
諸葛亮聽完賈詡所言也點頭表示同意!
“那中原曹操如何?”
“曹操、曹孟德,胸懷大誌文武兼備,名士許紹早就說過曹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現更是修耕直、畜軍資,迎天子於許昌號令天下,手下文有郭嘉、荀彧、荀攸、程煜、滿寵、劉曄等人,武有曹氏兄弟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李典、典韋等人,手下是人才濟濟、可為占盡天時、人和。”
諸葛亮接話說道。
“可就是缺了地利!”
“沒錯,中原四戰之地交通發達可也是四麵臨敵、處處需要防守,這也是為何曹操征戰無法集中兵力的原因,不過他手下人才之多可以彌補這一缺點,如孔明先生前往投效曹操,我想以先生大才曹操識人之明絕不失給先生一郡守爾讓先生為其鎮守一方!不知孔明先生願往否?”
聽到此話的諸葛亮眉宇之間皺了皺。
但他沒有接賈詡的話,而是接著問道。
“敢問文和先生,其他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徐州呂布如何?”
“此三人守成尚且不能,又能如何呢,孔明先生心中早知何必再問。”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
“此三人不足為慮,可先生少說一人啊,敢問西涼劉霂此人如何!”
賈詡心想你在這兒等著我呢。
他要說劉霂怎麽怎麽好那就有討好自家主上之嫌,他要說不好,你自己都說自己主公是個庸才、人家還投效你們幹什麽。
賈詡看著人小鬼大的諸葛亮,慢慢說道。
“今日我來的目地孔明先生已盡知,那老夫就說一說我看上的這位主上。”
“早年間我在長安與劉見伯相識,當時的他還隻是一個郡內的兵曹掾史,手下兵馬也不過區區兩千之數,當初長安大亂在即我把自己的家眷托付與他代為照顧、現在想來也不過五年光景。”
“初平三年,此人是位沒落的漢室宗親,說是宗親卻與白身無異,當年他以一個小小信棧白手起家,手下人不過三四個,錢不過百,隻此在臨涇城內打出一番自己的天地,在平定安安郡內亂之後入京麵聖,得安定太守兼討虜校尉之職,並得陛下親認宗族皇兄身份。”
“興平元年,劉見伯內安百姓之後北征河套匈奴,此一戰親率三千鐵騎兵滅敵數萬、斬匈奴根基,自此河套大地在丟失百年之後重迴了大漢懷抱,為此陛下親封其為平虜將軍、街亭侯。”
“興平二年,關中內亂開始,大量流民逃出關中,其他勢力怕生內亂無人敢收留,劉見伯仁義不忍百姓受苦開關接納近二十萬關中難民,更有如韓遂者故意以難民為拖累掣肘我軍,劉見伯與韓遂交惡,雙方對持於華亭,劉見伯一邊接納難民一邊引兵以一萬之眾對抗韓遂近五萬大軍,力戰半月全殲韓遂所部,平定韓遂叛亂,並救下關中難民二十萬生靈,為此朝廷親封劉霂為平北將軍、開府!”
“建安元年,我主平掉馬騰之亂,而後平定西北羌亂、收服馬超,此後揮師關中滅掉郭汜,調糧、調物救治關中難民達三十萬之眾。”
“我主是高祖血脈,心懷天下安危,事事以百姓為重天下為先,對外征討不臣、對內修養生息,他發動過多次大戰可從未向百姓伸手多要過一粒糧米,使治下百姓安居不再逃亡。”
“對上尊敬天子,對下虛懷若穀,每當屬下有不同建議隻要是對民生軍事有益,哪怕與其決策相左他也會虛心接納。”
“另外他以人為本、以百姓為大漢之主要力量,不受世家掣肘,使百姓耕者有其田,以至兵安其境、民守其本,上下同心。”
“這也是為什麽劉見伯能連續發兵作戰而不用擔心後勤補給的原因,此為人和。”
“現劉霂據有整個西涼一十二郡之地,關中所得也在須臾之間,現我主招賢納士求天下賢才來西涼共治百姓、共創天下!”
“關中千裏沃土可養兵甲十萬之眾,前有潼關、武關天險,後有隴山之佑,再以草原之優良戰馬、西涼之悍勇之士、進可爭霸天下、退可守衛關中;此為天時、地利也!”
賈詡說完看了諸葛亮一眼。
“我家主上這天時、地利、人和不知在下所說孔明先生可認同否?”
諸葛亮思索良久之後點頭稱是。
“劉見伯以一白身起家用了不到七年光陰就從一無名之輩進身天下諸侯的行例,其文治武功都非常人能比,再說就一遠征匈奴保我漢家邊境這一點就能稱為一代名將,這些亮是很佩服的,可……!”
賈詡一看時機已到沒等諸葛亮把但是說出來,便張口說道。
“現我主劉霂派在下前來誠心相請孔明先生出山、助我主成就大業。”
賈詡還沒等孔明反應過來就對著孔明雙膝下跪直接拜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