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幾天寫信的人絡繹不絕,少時也有十餘人;劉霂主仆的收入也在慢慢積累起來。
現在不光解決了吃住的最基本的問題,偶爾也能吃到肉了。每當這個時候折虎則是最高興的一個。
手中有了錢財,劉霂給折虎多要了一份飯食;有時看到這小子,把倆人飯食都能很快吃個幹淨,劉霂心中總有些說不出的酸楚。
開始折虎也想找活計幫劉霂,可陳伯死活不同意,隻到劉霂自己的代寫書信卻定了地方,陳伯才同意折虎在劉霂旁邊的糧米店找了一個看米鋪小廝的活計。
並再再三叮囑折虎,“活計事小,你要時刻關注公子的情況,以公子為重。”
一開始,劉霂認為陳伯太過小心謹慎。可沒過多久就出了事情,還是差一點要了他命的大事。
這天,劉霂剛代人寫完一封信,送離了客人,伸了個懶腰;起身活動活動筋骨。
看見一老婦立於不遠處,似有事情,眼神躲閃,卻又不上前。
劉霂看到老婦神態,以為她是手中拮據無有錢財寫信;於是上前施禮問道:“阿婆,立於此處多時,可有事情需要晚輩效勞的,如能做到晚輩決不推辭?”
“唉,老婦本是武威郡人氏,多年前嫁到此地,平時以給人涮洗衣物為生。”老婦說道
“阿婆,可有什麽難處需我等幫忙?”劉霂追問了句
“非也,因前些日子,偶遇老家鄉人路過此地,交談中得知家中老父身體有恙,老婦心中甚是掛念,想寫家書一封,以問詳情,隻是鄉人早已離去,無人捎信,故而想問這位小先生,可有給人送信之事唿?”
劉霂自己想著,這武威郡離此處有好幾百裏,送信這事,自己倒是想過,增加了送信的業務,肯定比寫信要賺的多。
但風險也會大大增加,路途中誰曉得會碰到什麽人、什麽事;但反過來想賺錢也會快很多,風險利潤共存嘛。
可最關鍵的是現在自己沒這個財力,要增加送信業務,就得有馬匹車輛吧,就得雇人吧,而且還要承擔路上可能碰到盜匪的風險。
誰說在古代賺錢就容易啊,沒技能、沒有金手指,你來試試,前期餓不死就是本事。
自己現在剛剛解決了溫飽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還沒能力去做這些。
想到這劉霂開口說道:“阿婆,我這裏可以代寫書信,送信嘛……,這個現在還……”
“老婦在此看了多時,也隻見小先生忙著寫信,隻是老婦自己抱有僥幸而已,打擾了。”說完老婦轉身要離開。
“阿婆且等一下;”
“小先生還有事?”老婦迴身問道
“我雖不能為阿婆送信,但我可為阿婆先寫下書信,等來日,若碰到鄉黨友人,阿婆可隨時差人帶走,這樣可好?”劉霂問道
“如此,那有勞小先生了。”
劉霂寫好書信,卷好送到老人手中,“阿婆,拿好。”
“多謝,這是酬金,小先生請收好。”老婦從袖中拿出三枚銅錢放在書案上,轉身離開了。
本來劉霂想不收她錢,免費為她寫這一封信,但看這老人知書達理,是個要強之人,不收酬金恐傷其自尊。便也沒再推辭,起身禮送老人。
“必須積累人脈、錢財,才能做更多的事”看著老婦緩緩遠去的背影,劉霂心中想著。
下午不忙,劉霂正想收拾東西迴去,這時來了一個官衣打扮的人坐到了劉霂對麵。
此人鼠目獐頭、尖嘴猴腮,五短的身材,身上罩著一件官衣;
“真是好生忙碌啊,”這人坐下便說
一看是官家打扮,劉霂也正身迴道:“托大人的福,度日尚可。”
“生意不錯啊,看你整日都忙不過來,賺了不少吧。”
“哪有,大人說笑了,薄利多銷,混個吃食而已。”劉霂說道
見劉霂不上道,這時這人也收起了笑容;“哼,在此謀生,怎不見你交稅,分明是狡詐之人,怎能騙的了我。”
“在下,來到這裏,謀個生計,已在官寺交過市稅了,大人明察,”劉霂邊說邊拿出兩枚銅錢放在那人麵前。
那人看了一眼卻未收起,接著說道:“少來這個,你當本官是什麽樣人,隻憑你一人之言怎能相信,誰能證明,”
看劉霂低頭思索,這人以為劉霂沒有證明,於是更加咄咄逼人,“沒有證明,就是逃稅,依大漢律法,逃稅可是重罪,跟我走一趟。”
劉霂本想息事寧人,但看這人恐怕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從袖中拿出一個木牌,雙手送了過去,“在下確實已交過稅了,這是官寺給出的證明,大人請看。”
這還要多虧了陳伯,當時剛擺攤時,因手中拮據,劉霂和折虎是想先不管,等賺了錢再去交稅。
陳伯則以為大漢律法,逃稅是大罪,堅持要先去官寺報到;這才有了劉霂身上的稅牌證明。
“要不是陳伯,今日自己可就被動了。”劉霂遞上稅牌心中想道
這人把稅牌拿在手中翻來覆去的看了又看,想是要找出什麽破綻;這個劉霂倒不擔心,因為這本就是官寺親發的,假不了。
這人看了足有小一刻鍾的時間,也不說話,也不離開;中間有兩個想要寫信的人,看到他這樣,也都識趣的離開了。
這時劉霂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又從袖中拿出一枚銅錢放在這人麵前說道:“大人,這稅牌卻是官寺所發,在下可不敢做假,小本生意糊口而已,還望大人抬手。”
這人眯著眼睛看著劉霂說道“小子,給我也寫封書信。”
“在下已經收了東西,您看明日如何?”劉霂說道
“給別人寫就可,給我寫就不可?”來人不客氣的說道
劉霂看著這人麵貌不善,而且穿著官家衣服,便不想多事,“大人說笑了,怎麽會呢,大人請說。”劉霂無奈一邊重新拿出東西,一邊應付著說道。
給這人寫完,足足用了平時三封信的竹簡還多。
合著這人是在給他的情婦寫信,囉囉嗦嗦說了一堆情話。膩的劉霂掉了一地金豆子,聽的隻想吐。
好不容易寫完,這人拿起信就走,臨走還不忘把案上的三枚銅錢也一並拿走。
劉霂強忍著心中怒火不發作,趕緊叫住了他,“大人,你還未付酬金。”
那人明顯愣了一下,顯然沒料到劉霂這麽說,“你知我是何人?”
“看大人穿著應是官家之人,在下代人寫信,在此謀個活計,為口吃食,小本買賣,大人見諒。”劉霂慢慢說道
那人迴轉身來,這時才又上下打量了劉霂一遍,似有所思。
“大人所寫書信約三百字,應是七錢,在下給大人打一折扣,大人付給五錢成本即可,在下不賺大人錢財。”
劉霂不是不想息事寧人,隻是這人太過貪得無厭,他這連要帶拿的,自己一天恐怕就白幹了,一次還好,但這種人不會隻來一次。
他要是以後常來,或天天來,自己怎麽受得了呢。
現在不光解決了吃住的最基本的問題,偶爾也能吃到肉了。每當這個時候折虎則是最高興的一個。
手中有了錢財,劉霂給折虎多要了一份飯食;有時看到這小子,把倆人飯食都能很快吃個幹淨,劉霂心中總有些說不出的酸楚。
開始折虎也想找活計幫劉霂,可陳伯死活不同意,隻到劉霂自己的代寫書信卻定了地方,陳伯才同意折虎在劉霂旁邊的糧米店找了一個看米鋪小廝的活計。
並再再三叮囑折虎,“活計事小,你要時刻關注公子的情況,以公子為重。”
一開始,劉霂認為陳伯太過小心謹慎。可沒過多久就出了事情,還是差一點要了他命的大事。
這天,劉霂剛代人寫完一封信,送離了客人,伸了個懶腰;起身活動活動筋骨。
看見一老婦立於不遠處,似有事情,眼神躲閃,卻又不上前。
劉霂看到老婦神態,以為她是手中拮據無有錢財寫信;於是上前施禮問道:“阿婆,立於此處多時,可有事情需要晚輩效勞的,如能做到晚輩決不推辭?”
“唉,老婦本是武威郡人氏,多年前嫁到此地,平時以給人涮洗衣物為生。”老婦說道
“阿婆,可有什麽難處需我等幫忙?”劉霂追問了句
“非也,因前些日子,偶遇老家鄉人路過此地,交談中得知家中老父身體有恙,老婦心中甚是掛念,想寫家書一封,以問詳情,隻是鄉人早已離去,無人捎信,故而想問這位小先生,可有給人送信之事唿?”
劉霂自己想著,這武威郡離此處有好幾百裏,送信這事,自己倒是想過,增加了送信的業務,肯定比寫信要賺的多。
但風險也會大大增加,路途中誰曉得會碰到什麽人、什麽事;但反過來想賺錢也會快很多,風險利潤共存嘛。
可最關鍵的是現在自己沒這個財力,要增加送信業務,就得有馬匹車輛吧,就得雇人吧,而且還要承擔路上可能碰到盜匪的風險。
誰說在古代賺錢就容易啊,沒技能、沒有金手指,你來試試,前期餓不死就是本事。
自己現在剛剛解決了溫飽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還沒能力去做這些。
想到這劉霂開口說道:“阿婆,我這裏可以代寫書信,送信嘛……,這個現在還……”
“老婦在此看了多時,也隻見小先生忙著寫信,隻是老婦自己抱有僥幸而已,打擾了。”說完老婦轉身要離開。
“阿婆且等一下;”
“小先生還有事?”老婦迴身問道
“我雖不能為阿婆送信,但我可為阿婆先寫下書信,等來日,若碰到鄉黨友人,阿婆可隨時差人帶走,這樣可好?”劉霂問道
“如此,那有勞小先生了。”
劉霂寫好書信,卷好送到老人手中,“阿婆,拿好。”
“多謝,這是酬金,小先生請收好。”老婦從袖中拿出三枚銅錢放在書案上,轉身離開了。
本來劉霂想不收她錢,免費為她寫這一封信,但看這老人知書達理,是個要強之人,不收酬金恐傷其自尊。便也沒再推辭,起身禮送老人。
“必須積累人脈、錢財,才能做更多的事”看著老婦緩緩遠去的背影,劉霂心中想著。
下午不忙,劉霂正想收拾東西迴去,這時來了一個官衣打扮的人坐到了劉霂對麵。
此人鼠目獐頭、尖嘴猴腮,五短的身材,身上罩著一件官衣;
“真是好生忙碌啊,”這人坐下便說
一看是官家打扮,劉霂也正身迴道:“托大人的福,度日尚可。”
“生意不錯啊,看你整日都忙不過來,賺了不少吧。”
“哪有,大人說笑了,薄利多銷,混個吃食而已。”劉霂說道
見劉霂不上道,這時這人也收起了笑容;“哼,在此謀生,怎不見你交稅,分明是狡詐之人,怎能騙的了我。”
“在下,來到這裏,謀個生計,已在官寺交過市稅了,大人明察,”劉霂邊說邊拿出兩枚銅錢放在那人麵前。
那人看了一眼卻未收起,接著說道:“少來這個,你當本官是什麽樣人,隻憑你一人之言怎能相信,誰能證明,”
看劉霂低頭思索,這人以為劉霂沒有證明,於是更加咄咄逼人,“沒有證明,就是逃稅,依大漢律法,逃稅可是重罪,跟我走一趟。”
劉霂本想息事寧人,但看這人恐怕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從袖中拿出一個木牌,雙手送了過去,“在下確實已交過稅了,這是官寺給出的證明,大人請看。”
這還要多虧了陳伯,當時剛擺攤時,因手中拮據,劉霂和折虎是想先不管,等賺了錢再去交稅。
陳伯則以為大漢律法,逃稅是大罪,堅持要先去官寺報到;這才有了劉霂身上的稅牌證明。
“要不是陳伯,今日自己可就被動了。”劉霂遞上稅牌心中想道
這人把稅牌拿在手中翻來覆去的看了又看,想是要找出什麽破綻;這個劉霂倒不擔心,因為這本就是官寺親發的,假不了。
這人看了足有小一刻鍾的時間,也不說話,也不離開;中間有兩個想要寫信的人,看到他這樣,也都識趣的離開了。
這時劉霂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又從袖中拿出一枚銅錢放在這人麵前說道:“大人,這稅牌卻是官寺所發,在下可不敢做假,小本生意糊口而已,還望大人抬手。”
這人眯著眼睛看著劉霂說道“小子,給我也寫封書信。”
“在下已經收了東西,您看明日如何?”劉霂說道
“給別人寫就可,給我寫就不可?”來人不客氣的說道
劉霂看著這人麵貌不善,而且穿著官家衣服,便不想多事,“大人說笑了,怎麽會呢,大人請說。”劉霂無奈一邊重新拿出東西,一邊應付著說道。
給這人寫完,足足用了平時三封信的竹簡還多。
合著這人是在給他的情婦寫信,囉囉嗦嗦說了一堆情話。膩的劉霂掉了一地金豆子,聽的隻想吐。
好不容易寫完,這人拿起信就走,臨走還不忘把案上的三枚銅錢也一並拿走。
劉霂強忍著心中怒火不發作,趕緊叫住了他,“大人,你還未付酬金。”
那人明顯愣了一下,顯然沒料到劉霂這麽說,“你知我是何人?”
“看大人穿著應是官家之人,在下代人寫信,在此謀個活計,為口吃食,小本買賣,大人見諒。”劉霂慢慢說道
那人迴轉身來,這時才又上下打量了劉霂一遍,似有所思。
“大人所寫書信約三百字,應是七錢,在下給大人打一折扣,大人付給五錢成本即可,在下不賺大人錢財。”
劉霂不是不想息事寧人,隻是這人太過貪得無厭,他這連要帶拿的,自己一天恐怕就白幹了,一次還好,但這種人不會隻來一次。
他要是以後常來,或天天來,自己怎麽受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