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烽煙四起3
從天龍八部縱橫諸天:我接手丐幫 作者:絲路旅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百五十四章 烽煙四起3
這可是二十多萬張嘴呀,澶州城裏的糧食,以每天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下去。
如今澶州城裏的最高官員,北伐軍統帥,兵部尚書姚世清,每天愁眉苦臉,不停地向開封寫求援信。
然而開封城裏,都快亂成了一鍋粥了,小皇帝趙煦原本還想著談和,恢複到澶淵之盟時的關係。
但欽差大臣汪道風還沒有出發,又傳來了宋軍三十萬人,被李慶趕到了澶州城裏的消息,一時之間,這個想法不敢有了。
已經私下裏暗示汪道風,實在不行可以割地,隻求李慶能夠退迴北地去。
汪道風得了受益,又請示了宰相劉摯,拿著聖旨就到了澶州。
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姚世清的職務,流放崖州。然後自領知兵部尚書事,主持對李慶一方的和談。
宋軍一方的將領此時也被李慶打怕了,自然是支持這一決定,隻是派誰出城和談,又成了難事。
如今兵兇戰危,這深入敵營的事情,傻子才敢去啊!
但汪道風主動請纓,決定由自己親自出城談判,立刻贏得了宋軍將領的歡迎。
並且汪道風體諒下屬,知道出城的危險,因此也不需要人員陪同,就自己騎了一頭毛驢,就進了李慶的軍營。
外人看到汪道風的行為,紛紛稱讚其人臣楷模,一心為國,當為趙宋第一忠臣。
而隻有李慶身邊的人才知道,這家夥見到李慶的第一麵,就跪倒在地,以下臣自居了。
所謂的談判,也隻是汪道風跪在地上,幫著李慶一條一條的羅列條件罷了。
李慶的條件說來很簡單,那就是趙宋割讓江南,關中,山西,北地則以黃河為界,兩邊劃河而治。
這些地方之中,此時除了關中之外,其餘的都已經在李慶的手中了,之所以把條件提成這樣,主要是為了看一看,能不能讓趙宋把關中吐出來。
若是可以,李慶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關中,如此一來,趙宋最能打的西部邊軍,就算是廢掉了。
汪道風雖然已經是李慶的人了,但談出來的條約,還需要皇帝答應才能生效,因此知道李慶的條件後,立刻把消息傳迴了開封。
消息傳迴開封後,士大夫們倒沒有什麽反應,畢竟對他們來說,給誰當臣子不是當,那李慶也是華夏人,想他跪拜不算丟人。
反倒是小皇帝硬氣起來,堅決不同意這個條件。廢話,趙宋要是沒了山西和關中,以及江南,那麽隻能偏安中原。
和李慶又隻隔著黃河,對方南北夾擊自己,隨時都是個死字啊。
但是不和談,難道還能再戰嗎?三十萬大軍被對方一天就收拾了,對方如此戰力,打又如何能夠打贏呀!
看趙煦如此左右為難,有文臣出主意,向李慶稱臣納貢,獻上宗室女子主動和親。
這是趙宋的祖傳技能了,趙煦聽了腦子一亮,立刻讓在前線談判的汪道風,依著這個思路去談,無論如何要讓李慶把要價降下來。
漫天要價,著地還錢,談判曆來都是這個樣子,李慶也不著急,慢慢的和對方耗著好了。
反正他現在有了棉花,又在夷州開始栽種甘蔗,準備榨糖,再加上收著海峽的過路費,隨著時間的推移,財政隻會越來越好。
並且等現在占的地盤消化完畢,李慶就會發動最後一擊,徹底的解決掉趙宋。
不過談判嘛!要有來有迴,因此李慶又加了一條,讓趙宋把黃裳給自己送到前線來,並且還要備上趙宋境內能夠搜集到的道家經藏。
李慶增加了談判條件,在趙煦看來,這是肯談啊!因此高興無比的就應下了李慶的這個要求。
隻是黃裳是誰?開封城裏的君臣對此一無所知,隻得找來吏部官員詢問。
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如今的福州知府,一個普通官員而已,趙煦也不管李慶為什麽要這個人,一封聖旨立即就傳了下去,讓黃裳到開封報到去。
不過如今長江還有運河都被裴琰之隔斷了,開封城裏的命令要傳到福州去可不容易。
但沒想到在江南的李慶下屬裴琰之極為配合,主動幫趙宋傳旨的官員,把命令送到了福州。
江南被裴琰之占領後,黃裳作為趙煦的臣子,還想著保全地方, 抵抗侵略呢,都已經在福州開始招兵買馬,準備反攻江南了。
卻沒想到敵人竟然傳來了自己主子的旨意,讓自己直接到澶州去見李慶,並且來傳聖旨的官員還注明了,為了節省時間,黃裳可以乘坐李慶一方的海船北上。
這讓黃裳差點吐了一口老血,自己滿腔熱血,竟然是喂了狗,從今而後,這宋臣誰愛做去做,反正我黃裳是不做了。
黃裳心裏雖然這麽想,但行動上可不敢這麽明顯,老實的交接了福州知府的事務,登上了李慶一方的海船,一路北上。
最後直接在天津港登陸,然後再乘坐馬車,到了澶州城外的軍營麵見李慶。
對於這位自創九陰真經的牛人,李慶早就想認識了,因此知道對方到了後,親自出軍營迎接。
黃裳看到李慶親自出營迎接自己,分外驚訝!如今的李慶是什麽人呀?稍微了解時局的人都知道,這是天下少有的梟雄人物。
如今已經占據優勢,隻要對方願意,隨時可以派兵南下,掃滅趙宋,一統華夏。
如此人物,竟然親自迎接自己,黃裳頓時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來,他怎麽說也是做過知府的官員,政治敏感性還是有的,立刻就有了對方如此尊重自己,自己要如何報答的想法。
是不是勸說一下李慶,談判不過是緩兵之計,趙宋如今羸弱不堪,隻需大兵南下,這萬世之基就成了。
就在黃裳心中充滿政治抱負,想要一展所學之時,不成想李慶卻和他談起了煉氣養生之學來。
黃裳此時還沒有主修道藏,學的都是儒家學問,哪懂什麽養生學說,支支吾吾的答不上話來,正當黃裳以為李慶要發作自己時。
卻不想李慶反而安慰起黃裳來,當場就任命黃裳為燕王府下設的翰林院學士,主持刻印萬壽道藏。
這可是二十多萬張嘴呀,澶州城裏的糧食,以每天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下去。
如今澶州城裏的最高官員,北伐軍統帥,兵部尚書姚世清,每天愁眉苦臉,不停地向開封寫求援信。
然而開封城裏,都快亂成了一鍋粥了,小皇帝趙煦原本還想著談和,恢複到澶淵之盟時的關係。
但欽差大臣汪道風還沒有出發,又傳來了宋軍三十萬人,被李慶趕到了澶州城裏的消息,一時之間,這個想法不敢有了。
已經私下裏暗示汪道風,實在不行可以割地,隻求李慶能夠退迴北地去。
汪道風得了受益,又請示了宰相劉摯,拿著聖旨就到了澶州。
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姚世清的職務,流放崖州。然後自領知兵部尚書事,主持對李慶一方的和談。
宋軍一方的將領此時也被李慶打怕了,自然是支持這一決定,隻是派誰出城和談,又成了難事。
如今兵兇戰危,這深入敵營的事情,傻子才敢去啊!
但汪道風主動請纓,決定由自己親自出城談判,立刻贏得了宋軍將領的歡迎。
並且汪道風體諒下屬,知道出城的危險,因此也不需要人員陪同,就自己騎了一頭毛驢,就進了李慶的軍營。
外人看到汪道風的行為,紛紛稱讚其人臣楷模,一心為國,當為趙宋第一忠臣。
而隻有李慶身邊的人才知道,這家夥見到李慶的第一麵,就跪倒在地,以下臣自居了。
所謂的談判,也隻是汪道風跪在地上,幫著李慶一條一條的羅列條件罷了。
李慶的條件說來很簡單,那就是趙宋割讓江南,關中,山西,北地則以黃河為界,兩邊劃河而治。
這些地方之中,此時除了關中之外,其餘的都已經在李慶的手中了,之所以把條件提成這樣,主要是為了看一看,能不能讓趙宋把關中吐出來。
若是可以,李慶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關中,如此一來,趙宋最能打的西部邊軍,就算是廢掉了。
汪道風雖然已經是李慶的人了,但談出來的條約,還需要皇帝答應才能生效,因此知道李慶的條件後,立刻把消息傳迴了開封。
消息傳迴開封後,士大夫們倒沒有什麽反應,畢竟對他們來說,給誰當臣子不是當,那李慶也是華夏人,想他跪拜不算丟人。
反倒是小皇帝硬氣起來,堅決不同意這個條件。廢話,趙宋要是沒了山西和關中,以及江南,那麽隻能偏安中原。
和李慶又隻隔著黃河,對方南北夾擊自己,隨時都是個死字啊。
但是不和談,難道還能再戰嗎?三十萬大軍被對方一天就收拾了,對方如此戰力,打又如何能夠打贏呀!
看趙煦如此左右為難,有文臣出主意,向李慶稱臣納貢,獻上宗室女子主動和親。
這是趙宋的祖傳技能了,趙煦聽了腦子一亮,立刻讓在前線談判的汪道風,依著這個思路去談,無論如何要讓李慶把要價降下來。
漫天要價,著地還錢,談判曆來都是這個樣子,李慶也不著急,慢慢的和對方耗著好了。
反正他現在有了棉花,又在夷州開始栽種甘蔗,準備榨糖,再加上收著海峽的過路費,隨著時間的推移,財政隻會越來越好。
並且等現在占的地盤消化完畢,李慶就會發動最後一擊,徹底的解決掉趙宋。
不過談判嘛!要有來有迴,因此李慶又加了一條,讓趙宋把黃裳給自己送到前線來,並且還要備上趙宋境內能夠搜集到的道家經藏。
李慶增加了談判條件,在趙煦看來,這是肯談啊!因此高興無比的就應下了李慶的這個要求。
隻是黃裳是誰?開封城裏的君臣對此一無所知,隻得找來吏部官員詢問。
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如今的福州知府,一個普通官員而已,趙煦也不管李慶為什麽要這個人,一封聖旨立即就傳了下去,讓黃裳到開封報到去。
不過如今長江還有運河都被裴琰之隔斷了,開封城裏的命令要傳到福州去可不容易。
但沒想到在江南的李慶下屬裴琰之極為配合,主動幫趙宋傳旨的官員,把命令送到了福州。
江南被裴琰之占領後,黃裳作為趙煦的臣子,還想著保全地方, 抵抗侵略呢,都已經在福州開始招兵買馬,準備反攻江南了。
卻沒想到敵人竟然傳來了自己主子的旨意,讓自己直接到澶州去見李慶,並且來傳聖旨的官員還注明了,為了節省時間,黃裳可以乘坐李慶一方的海船北上。
這讓黃裳差點吐了一口老血,自己滿腔熱血,竟然是喂了狗,從今而後,這宋臣誰愛做去做,反正我黃裳是不做了。
黃裳心裏雖然這麽想,但行動上可不敢這麽明顯,老實的交接了福州知府的事務,登上了李慶一方的海船,一路北上。
最後直接在天津港登陸,然後再乘坐馬車,到了澶州城外的軍營麵見李慶。
對於這位自創九陰真經的牛人,李慶早就想認識了,因此知道對方到了後,親自出軍營迎接。
黃裳看到李慶親自出營迎接自己,分外驚訝!如今的李慶是什麽人呀?稍微了解時局的人都知道,這是天下少有的梟雄人物。
如今已經占據優勢,隻要對方願意,隨時可以派兵南下,掃滅趙宋,一統華夏。
如此人物,竟然親自迎接自己,黃裳頓時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來,他怎麽說也是做過知府的官員,政治敏感性還是有的,立刻就有了對方如此尊重自己,自己要如何報答的想法。
是不是勸說一下李慶,談判不過是緩兵之計,趙宋如今羸弱不堪,隻需大兵南下,這萬世之基就成了。
就在黃裳心中充滿政治抱負,想要一展所學之時,不成想李慶卻和他談起了煉氣養生之學來。
黃裳此時還沒有主修道藏,學的都是儒家學問,哪懂什麽養生學說,支支吾吾的答不上話來,正當黃裳以為李慶要發作自己時。
卻不想李慶反而安慰起黃裳來,當場就任命黃裳為燕王府下設的翰林院學士,主持刻印萬壽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