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燕京之亂1
從天龍八部縱橫諸天:我接手丐幫 作者:絲路旅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百一十四章 燕京之亂1
李慶從黃龍府出發的時候,就提前派出了人員,到金州和南京去通知,讓對方做好接收的準備,照理說自己一行都到了華北平原了,對方主事的怎麽也應該派人來迎接自己才是。
然而如今過了榆關,竟然沒有見到南京派來的官員。
李慶心中起疑,當下讓部隊安營紮寨,不再前行,然後派出斥候,前往偵察。
一番偵察下來,原來問題出在了楚王的大兒子耶律躂裏那裏。
前麵提到過,楚王有三子一女,室韋長用立皇儲的時候,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擁立了楚王最小的兒子為皇儲,一個不滿六歲的小孩。
而這個耶律躂裏,則是楚王兒子中,唯一成年的。
本來草原上的傳統,就是小兒子守家,這個耶律躂裏雖然年長,但是母親隻是楚王的側室,其出身不高,立皇儲的時候,輪不到他那也是應該的。
但奈何其身邊的侍從們不甘心,加之當時遼國內亂,這些人就有了非分之心,想要在南京來一出擁立的把戲。
隻是對方實力不濟,到的如今也隻聯絡了燕雲十六州裏的部分將領,打算在這燕雲十六州自立。
搞明白這些,李慶眉頭微皺,這是要和自己爭地盤啊?
莫說他如今已經有了遼國下放的正式文書,已經成了燕雲十六州之主,即使沒有這東西,李慶也不會允許有人和自己爭這片地盤的。
畢竟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來說太重要了,隻要這片土地在手裏,漢人即使再弱,也算有自保的能力。
而一旦丟了,那麽中原立刻就暴露在塞外蠻族的鐵蹄之下,時刻都要戰戰兢兢,一刻不得安寧。
原本的曆史上兩宋就是如此,一直戰戰兢兢,直到最後崖山大敗,徹底的來了個亡國。
因此如今聽到對方要和自己作對,李慶當下就下令,派出使者到南京城,以及燕雲十六州別的府城去,畢竟他有遼國皇帝的文書。
若是自己的使者到了,對方還要作妖,那就別怪自己用遼國的法律來辦人了。
然而,讓李慶吃驚的事,他派出的使者,到了南京城裏,連人都沒有見到,就被對方割了耳朵,趕出了城來。
至於其餘的府城,對方倒還算客氣,隻不過對於李慶讓其到自己大營見麵的要求,全部打起了哈哈來。
李慶的手下不理解,怎麽在東北的時候,那些官員一旦知道李慶的身份,都是紛紛巴結不已,怎麽到了燕雲十六州,己方拿著大遼皇帝的陽書,這些守備的官員,竟然敢如此陽奉陰違。
王虎臣出列解釋道:“這有什麽不能理解的,在關外之時,那些官員都不歸南院大王府管理,王爺身份尊貴,對方出麵討好,那本就是因有之意。”
“然而如今我等到了燕雲十六州,這裏的官員都是歸南院大王管理的,王爺上任,必然要動了這些人的利益。”
“若是沒有拿耶律躂裏的事情,這些官員必然屈服,但如今有了耶律躂裏這個人在,這些官員自然就想看一看咱們的能耐,若是咱們拿不下耶律躂裏,這燕雲十六州的官員自然也不會認王爺這個主人的。”
“若是咱們收拾了耶律躂裏,那麽這些牆頭草,一定會第一時間匍匐在王爺腳下的!”
經過王虎臣這樣一解釋,眾人都明白了過來,這又是另一出的誰贏幫誰,於是眾人紛紛看向了李慶,等著李慶做最後的決定。
那被割了耳朵的使者,此時還跪在大帳之中,哭哭啼啼的等著李慶為自己做主。
看到對方那包裹著傷口,還有血絲滲出的繃帶,李慶聞言說道:“別哭了!你作為使者,代表的是我的顏麵,對方敢傷了你,這個仇我一定會不為你報!”
聽到這裏,曾小乙立即止住哭聲,對李慶磕了一個頭,說道:“多謝王爺為我做主!”
“好的!你先下去休養,把傷養好了,再到我這裏聽用,知道了嗎?”
李慶幾句話,就把這個曾小乙升為了親衛,如今李慶的這些手下都知道了,李慶這個王爺做好了,他們這些手下自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而這個曾小乙當了親衛,那是官升三級啊,這相當於一步登天了。
曾小乙也明白自己的這種轉變,當下告辭離去。
眼見對方離開,李慶當即下令,讓大軍前出,向著南京城逼近。
南京城裏的耶律躂裏也不甘示弱,派出了城裏的守衛,來和李慶的大軍交戰。
然而自從宋遼和議的檀淵之盟之後,不但大宋的禁軍廢了,遼國的鐵騎也廢了。
這些城裏的守衛,剛和火槍兵一交手,立刻大敗潰輸,丟下一地的屍體退迴了南京城。
耶律躂裏一夥一看這種結果,立刻緊閉城門,打算來個堅守不出。
畢竟在他們的認知裏,知道李慶的根基在金州,離著這裏上千裏之遙,他們隻要堅壁清野,拖上一段時間,李慶一方必然會因為補給問題而退兵的。
他們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如今李慶一方在這燕雲之地,的確是一點補給也得不到,他們帶的補給,最多就能堅持一個月。
而以南京城的堅固,城裏的守衛即使戰力再差,守上半個月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為此李慶還組織了一次攻城,他當然不會用火槍兵來攻城,至於那些契丹騎兵,如今也算是自己的手下了,因此也不會讓其消耗在攻城之中的。
因此攻城的任務,自然而然的就被安排到了那些新投靠的女真勇士身上。
畢竟這些人原先都是完顏阿骨打的得利幹將,李慶把人要過來,就是為了削弱女真人的實力的,如今這樣的攻城戰,自然要把這些派出去。
這都是從後世滿清那裏學來的,人大清每次打仗都要安排庫倫兵衝鋒陷陣,二百多年下來,庫倫人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不斷地減少。
為的什麽,不就是因為庫倫兵戰力太強,老巢又在滿清的龍興之地,滿清不放心對方,因此才要不斷地削弱嗎?
李慶從黃龍府出發的時候,就提前派出了人員,到金州和南京去通知,讓對方做好接收的準備,照理說自己一行都到了華北平原了,對方主事的怎麽也應該派人來迎接自己才是。
然而如今過了榆關,竟然沒有見到南京派來的官員。
李慶心中起疑,當下讓部隊安營紮寨,不再前行,然後派出斥候,前往偵察。
一番偵察下來,原來問題出在了楚王的大兒子耶律躂裏那裏。
前麵提到過,楚王有三子一女,室韋長用立皇儲的時候,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擁立了楚王最小的兒子為皇儲,一個不滿六歲的小孩。
而這個耶律躂裏,則是楚王兒子中,唯一成年的。
本來草原上的傳統,就是小兒子守家,這個耶律躂裏雖然年長,但是母親隻是楚王的側室,其出身不高,立皇儲的時候,輪不到他那也是應該的。
但奈何其身邊的侍從們不甘心,加之當時遼國內亂,這些人就有了非分之心,想要在南京來一出擁立的把戲。
隻是對方實力不濟,到的如今也隻聯絡了燕雲十六州裏的部分將領,打算在這燕雲十六州自立。
搞明白這些,李慶眉頭微皺,這是要和自己爭地盤啊?
莫說他如今已經有了遼國下放的正式文書,已經成了燕雲十六州之主,即使沒有這東西,李慶也不會允許有人和自己爭這片地盤的。
畢竟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來說太重要了,隻要這片土地在手裏,漢人即使再弱,也算有自保的能力。
而一旦丟了,那麽中原立刻就暴露在塞外蠻族的鐵蹄之下,時刻都要戰戰兢兢,一刻不得安寧。
原本的曆史上兩宋就是如此,一直戰戰兢兢,直到最後崖山大敗,徹底的來了個亡國。
因此如今聽到對方要和自己作對,李慶當下就下令,派出使者到南京城,以及燕雲十六州別的府城去,畢竟他有遼國皇帝的文書。
若是自己的使者到了,對方還要作妖,那就別怪自己用遼國的法律來辦人了。
然而,讓李慶吃驚的事,他派出的使者,到了南京城裏,連人都沒有見到,就被對方割了耳朵,趕出了城來。
至於其餘的府城,對方倒還算客氣,隻不過對於李慶讓其到自己大營見麵的要求,全部打起了哈哈來。
李慶的手下不理解,怎麽在東北的時候,那些官員一旦知道李慶的身份,都是紛紛巴結不已,怎麽到了燕雲十六州,己方拿著大遼皇帝的陽書,這些守備的官員,竟然敢如此陽奉陰違。
王虎臣出列解釋道:“這有什麽不能理解的,在關外之時,那些官員都不歸南院大王府管理,王爺身份尊貴,對方出麵討好,那本就是因有之意。”
“然而如今我等到了燕雲十六州,這裏的官員都是歸南院大王管理的,王爺上任,必然要動了這些人的利益。”
“若是沒有拿耶律躂裏的事情,這些官員必然屈服,但如今有了耶律躂裏這個人在,這些官員自然就想看一看咱們的能耐,若是咱們拿不下耶律躂裏,這燕雲十六州的官員自然也不會認王爺這個主人的。”
“若是咱們收拾了耶律躂裏,那麽這些牆頭草,一定會第一時間匍匐在王爺腳下的!”
經過王虎臣這樣一解釋,眾人都明白了過來,這又是另一出的誰贏幫誰,於是眾人紛紛看向了李慶,等著李慶做最後的決定。
那被割了耳朵的使者,此時還跪在大帳之中,哭哭啼啼的等著李慶為自己做主。
看到對方那包裹著傷口,還有血絲滲出的繃帶,李慶聞言說道:“別哭了!你作為使者,代表的是我的顏麵,對方敢傷了你,這個仇我一定會不為你報!”
聽到這裏,曾小乙立即止住哭聲,對李慶磕了一個頭,說道:“多謝王爺為我做主!”
“好的!你先下去休養,把傷養好了,再到我這裏聽用,知道了嗎?”
李慶幾句話,就把這個曾小乙升為了親衛,如今李慶的這些手下都知道了,李慶這個王爺做好了,他們這些手下自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而這個曾小乙當了親衛,那是官升三級啊,這相當於一步登天了。
曾小乙也明白自己的這種轉變,當下告辭離去。
眼見對方離開,李慶當即下令,讓大軍前出,向著南京城逼近。
南京城裏的耶律躂裏也不甘示弱,派出了城裏的守衛,來和李慶的大軍交戰。
然而自從宋遼和議的檀淵之盟之後,不但大宋的禁軍廢了,遼國的鐵騎也廢了。
這些城裏的守衛,剛和火槍兵一交手,立刻大敗潰輸,丟下一地的屍體退迴了南京城。
耶律躂裏一夥一看這種結果,立刻緊閉城門,打算來個堅守不出。
畢竟在他們的認知裏,知道李慶的根基在金州,離著這裏上千裏之遙,他們隻要堅壁清野,拖上一段時間,李慶一方必然會因為補給問題而退兵的。
他們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如今李慶一方在這燕雲之地,的確是一點補給也得不到,他們帶的補給,最多就能堅持一個月。
而以南京城的堅固,城裏的守衛即使戰力再差,守上半個月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為此李慶還組織了一次攻城,他當然不會用火槍兵來攻城,至於那些契丹騎兵,如今也算是自己的手下了,因此也不會讓其消耗在攻城之中的。
因此攻城的任務,自然而然的就被安排到了那些新投靠的女真勇士身上。
畢竟這些人原先都是完顏阿骨打的得利幹將,李慶把人要過來,就是為了削弱女真人的實力的,如今這樣的攻城戰,自然要把這些派出去。
這都是從後世滿清那裏學來的,人大清每次打仗都要安排庫倫兵衝鋒陷陣,二百多年下來,庫倫人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不斷地減少。
為的什麽,不就是因為庫倫兵戰力太強,老巢又在滿清的龍興之地,滿清不放心對方,因此才要不斷地削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