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昌是被秦路和顧小五兩個長隨背迴善緣庵的,真是酩酊大醉。
覺持聽說了,叫人熬了醒酒湯,親自送了過來。
秦路還沒有睡,在旁邊看著,覺持對他說,不能讓李大人喝這麽我酒,既傷肝又傷胃。
“住持,我們下人哪裏敢說喲,再說了,他們幾位老爺在裏麵喝酒,我們隻是在門房裏等著,沾不到邊呀。”秦路說。
“也是,你們可管不著他。明天得空我勸勸他吧。”
第二天早上吃完齋飯,李玉昌跟覺持告辭出來,覺持馬上跟了上來,“大人昨天醉得不省人事,這樣可不行呀。“
李玉昌心想,覺持提醒得對,自己是來辦差的,這樣子早遲出紕漏,“住持提醒得對,這樣醉酒會傷了身體,今後會注意的。”
覺持看李玉昌那幾個長隨沒有跟過來,旁邊也沒有其他人,便小聲說:“李大人,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說。”
“住持有話盡管請講?”
“我每天有巡查的習慣,昨天我在庵裏轉悠的時候,發現兩個人根本不像香客的樣子,賊眉鼠眼,到處轉悠,會不會跟李大人您有關呀?”
李玉昌一驚,難道有人要監視自己?如果有,一定是王聖漢派來的。
這個王聖漢,果真是做賊心虛啊。
“沒事,我李某人坐得端行得正,向來不做專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感謝住持關心!”
覺持總覺得有些不安,便說:“城西三裏有一易草庵,住持慧靜是我同門師姐,如果不便,我可以跟她商量,讓李大人去避避,免生事端。”
李玉昌看了一眼覺持,很佩服他的眼力,有些不起眼的小事卻能引進她的警覺。同時也心生感激,“住持,如果真有人盯著,搬哪兒去也是照樣,李某注意便是了,非常感謝!”
迴房準備了一下,今天要到南鄉查驗。
他今天隻帶了秦路一人,剛出善緣庵,一人飛奔而至,“請問是李大人嗎?”
李玉昌打量了一下,應該是個下人,“請問何事?”
那人馬上行禮,“稟大人,我家老爺李宗昉要見你。”
李玉昌一愣,這李宗昉本就是淮安府山陽縣人,與他老師汪廷珍先後進士出生,都是一甲榜眼。吏部侍郎,督貴州、浙江、江西諸省學政,難道他迴來了?
曾經耳聞,戶部尚書德瑛可能易位,李宗昉是他的繼任。
“你家李大人現在何處?”
“河下家中。”
“前頭帶路。”
李玉昌雖然到了淮安三四天了,也在酒下吃了王聖漢的接風酒,卻沒功夫逛一下這千年古鎮河下。
早聞河下乃進士之鄉,先後出過數十位進士,自己真是仰慕不已。
那裏還有《大唐西域記》(筆者注:《西遊記》)著者吳承恩故居,前朝抗倭狀元沈坤住所相與為鄰,若不是重任在身,怎麽也得先去瞻仰瞻仰。
不知怎麽的,李玉昌竟然想到了元代發生在淮安山陽的感天動地竇娥冤。怎麽會想起來這個來呢?自己也不曉得。
總而言之,不安的情緒越來越多。
李宗昉李大人突然迴老家淮安,是特意而為,還是路過順便迴家看看?
現在讓自己去他府上,定是有事交待,反正這個絕對不會無緣無故。
雖是大清早,河下已有很多店鋪開門做生意,特別是一些早餐店,熱鬧非凡,豆腐腦辣湯油箱的香味四處飄散,讓人垂涎欲滴。
這裏是運河中心,商賈雲集,船工無數,孕育出無數奇跡,一時淮商甲天下。
七繞八拐的,終於到了李宗昉府上,直接被帶到書房。
一番禮節之後,雙雙落座。
“李大人這麽早召見李某,一定是有要事。”
李宗昉微微一笑,“也沒什麽大事。我這次是去江西督學,路過家鄉,便迴來小住兩日。幾年沒迴來了,上有高堂,難免經常有個思鄉之情,迴來盡兩日孝道。”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李大人乃下官楷模。”
“玉昌,無須客套,今天把你請來,其實是受德瑛大人之托,來了解一下淮安查賑情況,並有話相告。”
李玉昌心裏也預料到會是這些,“大人,下官是十三個查賑官員最後一個到達淮安的,剛剛才三天。雖然時間短,但我目之所及,牆倒屋塌,餓莩遍野,真是慘不忍睹。”
李宗昉歎了一口氣,“昨晚迴來,家人所言亦是,這可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讓人心疼啊。”
“大人,我會盡快全麵摸清情況,向上呈報。”
“玉昌啊,皇上非常重視這次淮安賑災,要求德瑛大人加快行動,在你來淮之前,德瑛大人還單獨召見了你,那可是委以重任呀,可千萬不能有什麽意外啊。”
李玉昌一愣,俗話說聽話聽音,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對自己有什麽非議傳到了京師?“李大人,謹聽教誨。”
“那我就直說了,玉昌啊,你來淮安之後,有沒有什麽不幹淨的地方呀?”
“大人,玉昌一生清白,坦坦蕩蕩,來淮安一心辦差,無任何不苟之事,請大人明查。”李玉昌明白了,一定是有小人暗算,汙自己清白。
“有人把信都寫到都察院去了,說你李玉昌官不大,排場不小,到了淮安還要知府去碼頭相接,上岸便要吃遍淮安各大名菜,後麵還索要孔方兄。”李宗昉邊說邊看李玉昌的表情,想從中得到一個答案。
“李大人,玉昌之心,天日可鑒。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如果上麵還信任我的話,我繼續查賑。反之,我自己到都察院報到,任憑查處發落。”
“玉昌啊,你知道我為什麽把你請到家裏來談此事?德瑛大人讓我告訴你,此事已經被他暫時壓了下來,也沒有向外透露消息。接下來不是你自證清白,而是要你盡快把查賑一事做好做實,必須拿到第一手資料。這說明了什麽?德瑛大人是相信你的,做大事者必重細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明白嗎?”
覺持聽說了,叫人熬了醒酒湯,親自送了過來。
秦路還沒有睡,在旁邊看著,覺持對他說,不能讓李大人喝這麽我酒,既傷肝又傷胃。
“住持,我們下人哪裏敢說喲,再說了,他們幾位老爺在裏麵喝酒,我們隻是在門房裏等著,沾不到邊呀。”秦路說。
“也是,你們可管不著他。明天得空我勸勸他吧。”
第二天早上吃完齋飯,李玉昌跟覺持告辭出來,覺持馬上跟了上來,“大人昨天醉得不省人事,這樣可不行呀。“
李玉昌心想,覺持提醒得對,自己是來辦差的,這樣子早遲出紕漏,“住持提醒得對,這樣醉酒會傷了身體,今後會注意的。”
覺持看李玉昌那幾個長隨沒有跟過來,旁邊也沒有其他人,便小聲說:“李大人,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說。”
“住持有話盡管請講?”
“我每天有巡查的習慣,昨天我在庵裏轉悠的時候,發現兩個人根本不像香客的樣子,賊眉鼠眼,到處轉悠,會不會跟李大人您有關呀?”
李玉昌一驚,難道有人要監視自己?如果有,一定是王聖漢派來的。
這個王聖漢,果真是做賊心虛啊。
“沒事,我李某人坐得端行得正,向來不做專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感謝住持關心!”
覺持總覺得有些不安,便說:“城西三裏有一易草庵,住持慧靜是我同門師姐,如果不便,我可以跟她商量,讓李大人去避避,免生事端。”
李玉昌看了一眼覺持,很佩服他的眼力,有些不起眼的小事卻能引進她的警覺。同時也心生感激,“住持,如果真有人盯著,搬哪兒去也是照樣,李某注意便是了,非常感謝!”
迴房準備了一下,今天要到南鄉查驗。
他今天隻帶了秦路一人,剛出善緣庵,一人飛奔而至,“請問是李大人嗎?”
李玉昌打量了一下,應該是個下人,“請問何事?”
那人馬上行禮,“稟大人,我家老爺李宗昉要見你。”
李玉昌一愣,這李宗昉本就是淮安府山陽縣人,與他老師汪廷珍先後進士出生,都是一甲榜眼。吏部侍郎,督貴州、浙江、江西諸省學政,難道他迴來了?
曾經耳聞,戶部尚書德瑛可能易位,李宗昉是他的繼任。
“你家李大人現在何處?”
“河下家中。”
“前頭帶路。”
李玉昌雖然到了淮安三四天了,也在酒下吃了王聖漢的接風酒,卻沒功夫逛一下這千年古鎮河下。
早聞河下乃進士之鄉,先後出過數十位進士,自己真是仰慕不已。
那裏還有《大唐西域記》(筆者注:《西遊記》)著者吳承恩故居,前朝抗倭狀元沈坤住所相與為鄰,若不是重任在身,怎麽也得先去瞻仰瞻仰。
不知怎麽的,李玉昌竟然想到了元代發生在淮安山陽的感天動地竇娥冤。怎麽會想起來這個來呢?自己也不曉得。
總而言之,不安的情緒越來越多。
李宗昉李大人突然迴老家淮安,是特意而為,還是路過順便迴家看看?
現在讓自己去他府上,定是有事交待,反正這個絕對不會無緣無故。
雖是大清早,河下已有很多店鋪開門做生意,特別是一些早餐店,熱鬧非凡,豆腐腦辣湯油箱的香味四處飄散,讓人垂涎欲滴。
這裏是運河中心,商賈雲集,船工無數,孕育出無數奇跡,一時淮商甲天下。
七繞八拐的,終於到了李宗昉府上,直接被帶到書房。
一番禮節之後,雙雙落座。
“李大人這麽早召見李某,一定是有要事。”
李宗昉微微一笑,“也沒什麽大事。我這次是去江西督學,路過家鄉,便迴來小住兩日。幾年沒迴來了,上有高堂,難免經常有個思鄉之情,迴來盡兩日孝道。”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李大人乃下官楷模。”
“玉昌,無須客套,今天把你請來,其實是受德瑛大人之托,來了解一下淮安查賑情況,並有話相告。”
李玉昌心裏也預料到會是這些,“大人,下官是十三個查賑官員最後一個到達淮安的,剛剛才三天。雖然時間短,但我目之所及,牆倒屋塌,餓莩遍野,真是慘不忍睹。”
李宗昉歎了一口氣,“昨晚迴來,家人所言亦是,這可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讓人心疼啊。”
“大人,我會盡快全麵摸清情況,向上呈報。”
“玉昌啊,皇上非常重視這次淮安賑災,要求德瑛大人加快行動,在你來淮之前,德瑛大人還單獨召見了你,那可是委以重任呀,可千萬不能有什麽意外啊。”
李玉昌一愣,俗話說聽話聽音,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對自己有什麽非議傳到了京師?“李大人,謹聽教誨。”
“那我就直說了,玉昌啊,你來淮安之後,有沒有什麽不幹淨的地方呀?”
“大人,玉昌一生清白,坦坦蕩蕩,來淮安一心辦差,無任何不苟之事,請大人明查。”李玉昌明白了,一定是有小人暗算,汙自己清白。
“有人把信都寫到都察院去了,說你李玉昌官不大,排場不小,到了淮安還要知府去碼頭相接,上岸便要吃遍淮安各大名菜,後麵還索要孔方兄。”李宗昉邊說邊看李玉昌的表情,想從中得到一個答案。
“李大人,玉昌之心,天日可鑒。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如果上麵還信任我的話,我繼續查賑。反之,我自己到都察院報到,任憑查處發落。”
“玉昌啊,你知道我為什麽把你請到家裏來談此事?德瑛大人讓我告訴你,此事已經被他暫時壓了下來,也沒有向外透露消息。接下來不是你自證清白,而是要你盡快把查賑一事做好做實,必須拿到第一手資料。這說明了什麽?德瑛大人是相信你的,做大事者必重細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