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以器載道
大人之劍五十,折四十九 作者:謝幸晚逢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相看過樊湘的劍法,遊龍吟固然讓她做到了以力運劍,可要讓她以此領悟大雷音劍卻是不可能的,大雷音劍涉及到玄氣與靈氣的碰撞,以氣馭劍的修為不夠精深是做不到的。所幸,樊湘已經破境入四鼎,以四鼎境界對玄氣更加細微的理解,加上林相先由上到下、以高屋建瓴的角度把以氣馭劍演練給她看,再以基礎劍式從以力運劍由下到上的推演,理論上的教學很順暢,剩下的即是身體掌握各中技巧的練習了。
林相如當年阿喜給自己喂招對練一般,與樊湘交手,讓她一點點地把握以氣馭劍的脈絡。
楚夢焚也沒閑著,她在熟悉自己七鼎的能力。她在為自己燒尾宴做準備,燒尾宴即是接受其他人的祝福,亦是展現自身意氣修為的時候,甚至有找她挑戰的也說不定,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楚夢焚這般緊張不是沒有緣由,隻因毛建飛帶來一個消息。王不留行沒有在閻浮提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去了趟盛湖,已經從盛湖迴返了。期間在盛湖的婆俞神宮前,他一刀展現出七種刀意,逼退前來挑釁的一位大妖。
雖說楚夢焚知曉自己與他由於年歲,刀道積累上略顯淺薄,可她也不願把這個當做自己落後的借口,要做刀魁的女人絕不給自己找理由。後麵句話是她對著林相樊湘很臭屁地說出來的。
恰逢主宰樊湘身體的是樊葉麗,她避過林相的一記挑劍笑吟吟道:“你媳婦兒有點二啊。”
林相毫不客氣地變挑為壓,震開對方劍刃,一劍點在對方咽喉上,淡淡道:“我喜歡就好,與你無關。”盤膝在鬥技室角落竹席上、閉眸在心中推衍刀法的楚夢焚嘴角勾了下。
樊葉麗氣得牙癢,可是同是四鼎初階,她還真奈何不得林相。聽到林相以對樊湘說話的語氣指點自己,她更能感覺到那沉寂在意識的虛像世界中,被自己束縛住的樊湘與身體有著某種悸動,她在樊籠前對著樊湘道:“與你無關,聽到沒有!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有龍門絕巔、刀道之爭、天下劍爭、刀劍之決,可是這些傳說都與你無關啊!”
樊籠中的樊湘道:“與你也無關。”
鬥技室內,樊葉麗眼神淒厲,揮出一劍,劍吟龍嘯,林相神色寧定地一劍斬飛對方木劍,自己手中木劍毫發無損:“樊湘,拿出當日你在試煉台上拔劍的氣勢來,這般拔劍發力不完美、氣中劍路有瑕疵,太強的玄氣反而讓木劍難以承受……”
林相不會在意樊葉麗與樊湘誰為主,她們之間的我非我、我是我與他無關,他隻知道在他眼中,她們是樊湘。這也是林相一直跟莫愁湖諸人交代的幫助樊湘獲勝的方式,結合與明蘅青的一席長談,他更相信這是對的。
“以音攻殺的劍訣,以氣馭劍憑借劍氣與靈氣的碰撞激蕩聲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自身發力的頻率一定要穩定,聲源不穩,傳遞出來的聲音自然會逐漸繚亂,失去雷音攻殺的效果。
“掌握以氣馭劍,樊湘你應該已經能察覺到自身進步、轉步、抬手、擺臂的一係列動作都是以劍為主,海域與劍器相連,三尺青鋒走過的區域是海域的殘韻,這些殘韻引動靈氣跟隨殘存的玄氣隨劍勢流動,這些氣即是劍氣。
“可它們都是在劍身之後誕生,這些劍氣隻能匯聚在下一次的劍勢裏麵,可第一劍時是沒有劍氣的。
“遊龍吟、大雷音的第一聲劍吟即是為了聲在劍前,走出劍氣與靈氣碰撞的劍路,讓後麵的劍身行走後誕生的劍氣與前麵的劍氣碰撞、再與靈氣碰撞,產生雷音攻殺。
“說到這裏,相信樊湘也能察覺到聲在劍先即是模擬的意在劍先,以音代意。可即使領悟以意禦劍,意在氣先,意過之處劍勢相隨,劍氣自生,劍身隨劍氣而走,它隻是讓劍走得更快、劍吟更為激昂。以意禦劍隻是用來錦上添花。
“音在劍先才是大雷音的基礎。”
林相結合剛剛樊葉麗走劍的謬誤一一指出對方發力應該調整的方向後,讓她自行舞劍練習。林相盤坐在楚夢焚旁邊看著姑娘閉眸推衍刀法的模樣。
才坐在楚夢焚旁邊幾個刹那,楚夢焚睜開左眼睨著林相:“木子作甚?”
“發呆。”
楚夢焚兩隻杏眸都睜開,偏首望著林相笑道:“剛剛木子講得挺好,莫不是從以器載道上得來的領悟?”
林相聞言眉開眼笑起來:“三林好眼力。”
楚夢焚側過身子,盤坐的腰身伏下瑩白瓜子臉落入撐在折曲膝蓋上的纖細指掌間,偏首道:“木子說說看,剛好推衍刀法有點死胡同,看能不能觸類旁通。”
看到姑娘嬌俏的模樣,林相心頭一跳,定了定心神開口道:“以器載道,表麵是器,根底是形,以形得其中脈絡,脈絡自成道理。
“如劍法裏麵的音殺劍法,同樣是手中三尺刃器,刀就沒有什麽音殺刀法。緣由當是在於劍之形與刀之形這一根底的不同,劍左右對稱,是為互稱、均勻、均衡,用來傳音往往比形狀不均勻、對稱的刀更為容易控製,也因此,二者承接的道自是不同。
“當日與三林一爭高下的柯孫辛在我看來既是有失偏頗了,固然以火之鼎盛,知陽守陰闡發均衡之道,可他的器不對,是刀。刀不均衡,器道不合既是意氣與道途不合,也是他明明有能躍過龍門的潛質,把握住幾分意氣脈絡的能力卻無法推開意之大門的緣由。
“三林不同,一傾之意是水從天落、是動之描述,它是一條線,落在刀上即是一刀劈下的痕跡。刀因其形製,劈、砍、抹這些用法比劍更為合適,三林的意與手中運器之法合,是意氣與道合,自然是天衣無縫,般配不過。
“也因此通玄練氣本無甚差別,可落在高境上又與自身意氣、道途有關,往往初入靈玄所做的選擇,那墨涸的痕跡會浸透一路而來的泰半路途,即使朝天一躍燒尾成龍,另起一行,那墨痕也會透過書頁,隱隱約約地影響自己在道途上的選擇。”
林相如當年阿喜給自己喂招對練一般,與樊湘交手,讓她一點點地把握以氣馭劍的脈絡。
楚夢焚也沒閑著,她在熟悉自己七鼎的能力。她在為自己燒尾宴做準備,燒尾宴即是接受其他人的祝福,亦是展現自身意氣修為的時候,甚至有找她挑戰的也說不定,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楚夢焚這般緊張不是沒有緣由,隻因毛建飛帶來一個消息。王不留行沒有在閻浮提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去了趟盛湖,已經從盛湖迴返了。期間在盛湖的婆俞神宮前,他一刀展現出七種刀意,逼退前來挑釁的一位大妖。
雖說楚夢焚知曉自己與他由於年歲,刀道積累上略顯淺薄,可她也不願把這個當做自己落後的借口,要做刀魁的女人絕不給自己找理由。後麵句話是她對著林相樊湘很臭屁地說出來的。
恰逢主宰樊湘身體的是樊葉麗,她避過林相的一記挑劍笑吟吟道:“你媳婦兒有點二啊。”
林相毫不客氣地變挑為壓,震開對方劍刃,一劍點在對方咽喉上,淡淡道:“我喜歡就好,與你無關。”盤膝在鬥技室角落竹席上、閉眸在心中推衍刀法的楚夢焚嘴角勾了下。
樊葉麗氣得牙癢,可是同是四鼎初階,她還真奈何不得林相。聽到林相以對樊湘說話的語氣指點自己,她更能感覺到那沉寂在意識的虛像世界中,被自己束縛住的樊湘與身體有著某種悸動,她在樊籠前對著樊湘道:“與你無關,聽到沒有!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有龍門絕巔、刀道之爭、天下劍爭、刀劍之決,可是這些傳說都與你無關啊!”
樊籠中的樊湘道:“與你也無關。”
鬥技室內,樊葉麗眼神淒厲,揮出一劍,劍吟龍嘯,林相神色寧定地一劍斬飛對方木劍,自己手中木劍毫發無損:“樊湘,拿出當日你在試煉台上拔劍的氣勢來,這般拔劍發力不完美、氣中劍路有瑕疵,太強的玄氣反而讓木劍難以承受……”
林相不會在意樊葉麗與樊湘誰為主,她們之間的我非我、我是我與他無關,他隻知道在他眼中,她們是樊湘。這也是林相一直跟莫愁湖諸人交代的幫助樊湘獲勝的方式,結合與明蘅青的一席長談,他更相信這是對的。
“以音攻殺的劍訣,以氣馭劍憑借劍氣與靈氣的碰撞激蕩聲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自身發力的頻率一定要穩定,聲源不穩,傳遞出來的聲音自然會逐漸繚亂,失去雷音攻殺的效果。
“掌握以氣馭劍,樊湘你應該已經能察覺到自身進步、轉步、抬手、擺臂的一係列動作都是以劍為主,海域與劍器相連,三尺青鋒走過的區域是海域的殘韻,這些殘韻引動靈氣跟隨殘存的玄氣隨劍勢流動,這些氣即是劍氣。
“可它們都是在劍身之後誕生,這些劍氣隻能匯聚在下一次的劍勢裏麵,可第一劍時是沒有劍氣的。
“遊龍吟、大雷音的第一聲劍吟即是為了聲在劍前,走出劍氣與靈氣碰撞的劍路,讓後麵的劍身行走後誕生的劍氣與前麵的劍氣碰撞、再與靈氣碰撞,產生雷音攻殺。
“說到這裏,相信樊湘也能察覺到聲在劍先即是模擬的意在劍先,以音代意。可即使領悟以意禦劍,意在氣先,意過之處劍勢相隨,劍氣自生,劍身隨劍氣而走,它隻是讓劍走得更快、劍吟更為激昂。以意禦劍隻是用來錦上添花。
“音在劍先才是大雷音的基礎。”
林相結合剛剛樊葉麗走劍的謬誤一一指出對方發力應該調整的方向後,讓她自行舞劍練習。林相盤坐在楚夢焚旁邊看著姑娘閉眸推衍刀法的模樣。
才坐在楚夢焚旁邊幾個刹那,楚夢焚睜開左眼睨著林相:“木子作甚?”
“發呆。”
楚夢焚兩隻杏眸都睜開,偏首望著林相笑道:“剛剛木子講得挺好,莫不是從以器載道上得來的領悟?”
林相聞言眉開眼笑起來:“三林好眼力。”
楚夢焚側過身子,盤坐的腰身伏下瑩白瓜子臉落入撐在折曲膝蓋上的纖細指掌間,偏首道:“木子說說看,剛好推衍刀法有點死胡同,看能不能觸類旁通。”
看到姑娘嬌俏的模樣,林相心頭一跳,定了定心神開口道:“以器載道,表麵是器,根底是形,以形得其中脈絡,脈絡自成道理。
“如劍法裏麵的音殺劍法,同樣是手中三尺刃器,刀就沒有什麽音殺刀法。緣由當是在於劍之形與刀之形這一根底的不同,劍左右對稱,是為互稱、均勻、均衡,用來傳音往往比形狀不均勻、對稱的刀更為容易控製,也因此,二者承接的道自是不同。
“當日與三林一爭高下的柯孫辛在我看來既是有失偏頗了,固然以火之鼎盛,知陽守陰闡發均衡之道,可他的器不對,是刀。刀不均衡,器道不合既是意氣與道途不合,也是他明明有能躍過龍門的潛質,把握住幾分意氣脈絡的能力卻無法推開意之大門的緣由。
“三林不同,一傾之意是水從天落、是動之描述,它是一條線,落在刀上即是一刀劈下的痕跡。刀因其形製,劈、砍、抹這些用法比劍更為合適,三林的意與手中運器之法合,是意氣與道合,自然是天衣無縫,般配不過。
“也因此通玄練氣本無甚差別,可落在高境上又與自身意氣、道途有關,往往初入靈玄所做的選擇,那墨涸的痕跡會浸透一路而來的泰半路途,即使朝天一躍燒尾成龍,另起一行,那墨痕也會透過書頁,隱隱約約地影響自己在道途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