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鎮北將軍朱烈的穩重,鎮軍將軍朱承剛已到達上都城便開始了進兵謀劃。朱烈對此有些詫異,不過也能接受這位上官的立功心切。朱承雖然客氣,但內心的急切是顯而易見的。一起過來的大江鎮鎮將吳衡更是恨不得立即殺入澤州。朱烈仗著自己王族身份勸了幾次,說即使用兵還是僅限於上都周邊的幾個州,西麵的夏軍也在進軍,而北麵的燕國北軍和北狄人也有南下的可能性,所以南陽軍還是最好不動如山。可惜朱承根本沒聽進去。
在朱承眼中,自己這次一定要能打上幾場名流青史的硬仗才行。此時他麾下有兩萬禁衛軍和三千上林衛鐵騎,完全可以說是手握重兵了。路上接到武閣的指令後,他曉得鎮東將軍羅桓已經去堵燕國北軍的後路了。所以現在他想的是盡可能多占一些燕國領土,然後再領軍西進打垮夏軍。不過這個計劃需要提前占據幾個戰略要地作為支撐,燕國北軍防線南部的大森城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
朱烈對此很不認同,在他眼中大森城雖然可以輕易拿下,也能在形式上將燕國北軍和燕國中部隔離開。但此地幾乎無險可守,萬一碰到了大股北狄騎兵,自己這邊可能一觸即潰。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加強上都城的防務然後穩紮穩打,而不是想著去多占一些看起來意義不大的地盤。但他的意見顯然沒有什麽勇武之地。
“車騎將軍,在下已將軍報和奏折都送到了湄洲。但皇上沒有任何旨意,將士們灰心喪氣。要是北狄人打過來的話恐怕很難抵擋。”在燕國北軍大本營東台城,軍師將軍何淵剛剛風塵仆仆的從湄洲趕了迴來,他立即找到夏侯禮稟報情況。
“湄洲由何處兵馬鎮守?”
“應該是平南將軍上官飛的新軍。不過他們人數有限,粗略看來恐怕不到一萬人。”
“湄洲地勢險要且存糧充足。一萬人馬固守足矣了。可這上官飛要是過去了,上都城以西就空了啊。”
“將軍!現在的關鍵是我們北軍到底何去何從!上都城已被南陽占據,將士們憂心家眷,幾無一絲戰意。皇上丟棄國都偏安湄洲,我等進退失據啊!”
“伯沉,你跟我直說,麾下將士們真的都如此不堪一戰了麽?”
“我軍糧草本已不支,上都城許諾的補充也遲遲不至。將士們自黑水之戰後根本未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休整。如今皇上又如此作為,北狄、南陽、西夏趁勢作亂。將軍,在下真的覺得北軍危在旦夕了。”
“北狄人目前正在北燕境內休整。看這架勢,不到十日就能打過來了。”
“將軍還是決定率軍和北狄人死戰麽?
”我北軍鎮守邊境近十年,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如今大燕危在旦夕,我們除了死戰,哪裏還有其他的法子。”
“那將軍可曾想過投降南陽?”
“未曾!我夏侯禮一生效忠大燕,無論如何也不會投降他國。但如果麾下的將士們有這個意思的話,我也不會橫加阻攔。”
“那在下就明說了將軍。三天前後方的伍洪派人向南陽鎮東將軍羅桓請降,他麾下的五千將士現在說不定已經易幟了。”
“啊?那為何無人稟報?”
“將士們知道您勞苦,所以不忍心。”
“伍洪,他也算是國朝大將,豈能。。。”
“伍洪和麾下將士的家眷全都在上都,如果不降又能如何呢?趙伯剛的人馬在幼獅城虎視眈眈,羅桓的人馬也切斷了我軍的後路。現在的局勢還不明顯麽將軍?我們北軍要麽死戰,要麽就向南陽投效。”
“那你可知有多少將士還願追隨我?”
“於敦、曹鵬和在下。徐子謙已領軍四千前往上都了。”
“連子謙也要降麽?”
“將軍,事到如今,在下還是冒死建言。為我北軍將士的安危計,還是向南陽投效吧。如此我們就算是跟北狄人死戰,也算是為妻兒老小謀一條出路啊!”
“將士們都這麽想?”
“在下不知。但如果將軍執意不降,北軍將士恐怕走的會越來越多。”
“你。。。”驚怒交加的夏侯禮猛地站了起來,但隨即便重重的跌坐在帥椅上。都這個時候了,還能怎麽辦呢?
夏侯禮的內心極度痛苦,一方麵他作為燕軍大將的尊嚴不允許他向南陽投降;另一方麵北軍將士這些年的血淚也讓他不得不好好思量。雖然他對南陽王朱平並是不太了解,但從銳意進取勵精圖治這個角度來看無疑是遠勝燕國天命帝的。要是真的領軍投效,可能自己在南陽軍中的地位會僅次於大將軍朱明吧。況且從華夷大義來說,一旦北軍放任北狄鐵騎入寇,那麽這千載罵名恐怕就結結實實的背上了。夏侯禮在跟何淵交談後仔細分析了自己這邊的戰力情況:目前確定能和他一起死戰的將士不到一萬人,高級將領中除了曹鵬比較堅決以外,於敦和何淵仍然在猶豫。尤其是何淵的弟弟何禁已經成了南陽的偏將軍,為家族計他也不可能無名無份的戰死在東台城。這一萬人馬不管是出城迎戰還是固守城池都沒有任何意義,當務之急就是要為他們謀一個出路。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集中兵力和北狄人一戰。
南陽鎮東將軍羅桓對前來歸降的燕國北軍大將伍洪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他早就從趙鋒那裏了解到了北軍高層的詳細信息。伍洪字伯廣,一直是北軍中最善守的將領。雖然沒有太過耀眼的戰績,不過要是能讓其駐守戰略要地的話,他一定不會讓自己的上官失望。羅桓不僅給伍洪所部劃撥了大量的糧草軍械,還給南陽王上奏陳述了重用這支人馬的建議。這種和燕國天命帝迥然不同的態度搞得北軍上下深為感動。往上都城方向南下的燕國征西將軍徐進也受到了南陽鎮軍將軍朱承的禮遇,到達上都的北軍將士全部被許可和家人團聚不說,朱承還明確表示如果他們願意繼續從軍,那麽的軍階一定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降低。
在順利收降了近萬北軍後,朱承這邊的底氣更足了。他的一萬五千禁衛軍將士更是戰意爆棚,隻等一聲令下去搶占燕國地盤。對此朱承、朱烈還有吳衡三人經過商議,決定由鎮北將軍朱烈統領所部勝州軍繼續鎮守上都,朱承和吳衡則開始向上都周圍發起攻勢,其中吳衡還需領軍北上趕往大森城。在朱承眼中,鎮東將軍羅桓所部全是步卒,就算拿下了大森城也無法固守。他讓吳衡的三千上林衛騎兵前往支援後,那支人馬才能試著抵抗北狄人一下。朱烈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武閣讓羅桓斷掉燕國北軍的後路已足夠,根本不需要再增兵。況且北軍大將伍洪的五千人馬已被收編,羅桓的兵力十分充足,再把騎兵派過去毫無意義。要是北狄騎兵真的南下打到了大森城,這兩萬人馬既無險可守,又離上都太遠,還不如先撤迴來做好防衛。北狄人隻要拿不下上都,那麽就隻有一個後撤的下場。不過這些意見鎮軍將軍朱承完全聽不進去,所以朱烈將自己的憂慮和打算都呈報給了正在進軍路上的大將軍朱明。現在隻能由著作為主將的朱承折騰了。
在朱承眼中,自己這次一定要能打上幾場名流青史的硬仗才行。此時他麾下有兩萬禁衛軍和三千上林衛鐵騎,完全可以說是手握重兵了。路上接到武閣的指令後,他曉得鎮東將軍羅桓已經去堵燕國北軍的後路了。所以現在他想的是盡可能多占一些燕國領土,然後再領軍西進打垮夏軍。不過這個計劃需要提前占據幾個戰略要地作為支撐,燕國北軍防線南部的大森城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
朱烈對此很不認同,在他眼中大森城雖然可以輕易拿下,也能在形式上將燕國北軍和燕國中部隔離開。但此地幾乎無險可守,萬一碰到了大股北狄騎兵,自己這邊可能一觸即潰。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加強上都城的防務然後穩紮穩打,而不是想著去多占一些看起來意義不大的地盤。但他的意見顯然沒有什麽勇武之地。
“車騎將軍,在下已將軍報和奏折都送到了湄洲。但皇上沒有任何旨意,將士們灰心喪氣。要是北狄人打過來的話恐怕很難抵擋。”在燕國北軍大本營東台城,軍師將軍何淵剛剛風塵仆仆的從湄洲趕了迴來,他立即找到夏侯禮稟報情況。
“湄洲由何處兵馬鎮守?”
“應該是平南將軍上官飛的新軍。不過他們人數有限,粗略看來恐怕不到一萬人。”
“湄洲地勢險要且存糧充足。一萬人馬固守足矣了。可這上官飛要是過去了,上都城以西就空了啊。”
“將軍!現在的關鍵是我們北軍到底何去何從!上都城已被南陽占據,將士們憂心家眷,幾無一絲戰意。皇上丟棄國都偏安湄洲,我等進退失據啊!”
“伯沉,你跟我直說,麾下將士們真的都如此不堪一戰了麽?”
“我軍糧草本已不支,上都城許諾的補充也遲遲不至。將士們自黑水之戰後根本未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休整。如今皇上又如此作為,北狄、南陽、西夏趁勢作亂。將軍,在下真的覺得北軍危在旦夕了。”
“北狄人目前正在北燕境內休整。看這架勢,不到十日就能打過來了。”
“將軍還是決定率軍和北狄人死戰麽?
”我北軍鎮守邊境近十年,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如今大燕危在旦夕,我們除了死戰,哪裏還有其他的法子。”
“那將軍可曾想過投降南陽?”
“未曾!我夏侯禮一生效忠大燕,無論如何也不會投降他國。但如果麾下的將士們有這個意思的話,我也不會橫加阻攔。”
“那在下就明說了將軍。三天前後方的伍洪派人向南陽鎮東將軍羅桓請降,他麾下的五千將士現在說不定已經易幟了。”
“啊?那為何無人稟報?”
“將士們知道您勞苦,所以不忍心。”
“伍洪,他也算是國朝大將,豈能。。。”
“伍洪和麾下將士的家眷全都在上都,如果不降又能如何呢?趙伯剛的人馬在幼獅城虎視眈眈,羅桓的人馬也切斷了我軍的後路。現在的局勢還不明顯麽將軍?我們北軍要麽死戰,要麽就向南陽投效。”
“那你可知有多少將士還願追隨我?”
“於敦、曹鵬和在下。徐子謙已領軍四千前往上都了。”
“連子謙也要降麽?”
“將軍,事到如今,在下還是冒死建言。為我北軍將士的安危計,還是向南陽投效吧。如此我們就算是跟北狄人死戰,也算是為妻兒老小謀一條出路啊!”
“將士們都這麽想?”
“在下不知。但如果將軍執意不降,北軍將士恐怕走的會越來越多。”
“你。。。”驚怒交加的夏侯禮猛地站了起來,但隨即便重重的跌坐在帥椅上。都這個時候了,還能怎麽辦呢?
夏侯禮的內心極度痛苦,一方麵他作為燕軍大將的尊嚴不允許他向南陽投降;另一方麵北軍將士這些年的血淚也讓他不得不好好思量。雖然他對南陽王朱平並是不太了解,但從銳意進取勵精圖治這個角度來看無疑是遠勝燕國天命帝的。要是真的領軍投效,可能自己在南陽軍中的地位會僅次於大將軍朱明吧。況且從華夷大義來說,一旦北軍放任北狄鐵騎入寇,那麽這千載罵名恐怕就結結實實的背上了。夏侯禮在跟何淵交談後仔細分析了自己這邊的戰力情況:目前確定能和他一起死戰的將士不到一萬人,高級將領中除了曹鵬比較堅決以外,於敦和何淵仍然在猶豫。尤其是何淵的弟弟何禁已經成了南陽的偏將軍,為家族計他也不可能無名無份的戰死在東台城。這一萬人馬不管是出城迎戰還是固守城池都沒有任何意義,當務之急就是要為他們謀一個出路。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集中兵力和北狄人一戰。
南陽鎮東將軍羅桓對前來歸降的燕國北軍大將伍洪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他早就從趙鋒那裏了解到了北軍高層的詳細信息。伍洪字伯廣,一直是北軍中最善守的將領。雖然沒有太過耀眼的戰績,不過要是能讓其駐守戰略要地的話,他一定不會讓自己的上官失望。羅桓不僅給伍洪所部劃撥了大量的糧草軍械,還給南陽王上奏陳述了重用這支人馬的建議。這種和燕國天命帝迥然不同的態度搞得北軍上下深為感動。往上都城方向南下的燕國征西將軍徐進也受到了南陽鎮軍將軍朱承的禮遇,到達上都的北軍將士全部被許可和家人團聚不說,朱承還明確表示如果他們願意繼續從軍,那麽的軍階一定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降低。
在順利收降了近萬北軍後,朱承這邊的底氣更足了。他的一萬五千禁衛軍將士更是戰意爆棚,隻等一聲令下去搶占燕國地盤。對此朱承、朱烈還有吳衡三人經過商議,決定由鎮北將軍朱烈統領所部勝州軍繼續鎮守上都,朱承和吳衡則開始向上都周圍發起攻勢,其中吳衡還需領軍北上趕往大森城。在朱承眼中,鎮東將軍羅桓所部全是步卒,就算拿下了大森城也無法固守。他讓吳衡的三千上林衛騎兵前往支援後,那支人馬才能試著抵抗北狄人一下。朱烈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武閣讓羅桓斷掉燕國北軍的後路已足夠,根本不需要再增兵。況且北軍大將伍洪的五千人馬已被收編,羅桓的兵力十分充足,再把騎兵派過去毫無意義。要是北狄騎兵真的南下打到了大森城,這兩萬人馬既無險可守,又離上都太遠,還不如先撤迴來做好防衛。北狄人隻要拿不下上都,那麽就隻有一個後撤的下場。不過這些意見鎮軍將軍朱承完全聽不進去,所以朱烈將自己的憂慮和打算都呈報給了正在進軍路上的大將軍朱明。現在隻能由著作為主將的朱承折騰了。